有了2万名心气高涨的工匠的共同努力,还有那近三千名日本劳工的紧密协助,东升城建造得极快,竟在两个月后,整个东升城便已基本建好。?rane?n????.?
诸如护城壕,瓮城、城门,城楼、角楼,炮位、女墙、雉堞之类外城建筑,皆已全部修建齐全。而在内城之中,里面的官署,以及军营、仓库、青石街巷等建筑,均已建造完成。
李啸看到这座在虾夷岛上建好的崭新城池,心下极为欢喜。他随即下令,另行嘉赏一众工匠,连那些日本劳工也分赐了礼物,以表扬他们为东升城修建,而付出的辛苦努力。
在东升城修建快完成之时,象诸如民政司、农牧司、商业司、工业司、钱粮司,安全司、监抚司等各种行政机构,亦纷纷成立,开始进行运作。
而在此时,另有从济州岛运来的首批汉族移民,约2万人,也顺利抵达小樽港,成为虾夷岛的最先一批拓荒者。
这些移民中,有来自山西的移民刘一柱一家六口人,包括他老娘、老婆陈氏,以及两个弟弟二柱,三柱,还有最小的妹妹丫儿。
刘一柱一家,本是山西沁水人,这些年,因为流寇肆虐晋地,原本在乡下种田为生刘大柱的一家人,无以活命,后逃入曲沃县城中,投靠亲戚度日,虽然备受白眼与冷落,但总算得以活命,一家人了无希望地苦捱着。
原本以为,躲入县城的一家人,可以在这乱世中苟全性命,但令刘大柱万万没想到的是,竟有身为大明官军的白广恩部,以剿匪为由,强行闯入县城之中,***掳掠,无恶不作,复将整个沁水县城中3万余名百姓押为俘虏,随后便把他们全部卖给了另一部官军。
刘大柱对官军掳民为匪,并强卖为奴的无耻残暴做法,可谓愤恨之极。只不是,现在他们一家人性命,皆在这部买下他们的官军手中攥着,刘大柱虽时时想过逃跑,但考虑到全家的性命安危,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不过,这部官军对待他们的态度却还不错,虽然立刻将这一县百姓押往山东,却也是一路多加照顾,未曾短了衣粮,而且这些百姓俘虏,在路上若是生病,也有医官安排救治。
乱世中的百姓,最容易感恩,刘大柱一家人,见这部官军对百姓们提供衣食还这般客气,故这一路行来,心中的愤恨已然消解了不少。并且,他在心下,悄悄地开始对这支军队的主将李啸,有种发生内心的感激。
在来到山东登州城后,刘大柱才惊讶发现,整个登州城外,已有极多从全国各地运来的流民百姓。而这些流民,在到达登州后,便开始打乱秩序,杂然相处,以二十户为一组的方式,进行重新编排。在编排完毕后,这些流民便被统一运到济州岛,在这里,再每家每户分别抽签,看看是去虾夷,还是去台湾。
刘大柱了解到,在自已这批流民到来之前,基本上全部的流民都是安排去了台湾,而从他们这一批开始,因为勐虎军的李大人新得了虾夷一地,而要从这批流民中,抽签决定前去的人员。
于是,刘大柱抽中了前往虾夷定居的签条,随后全家人,便成为了前往虾夷岛定居的首批移民中的一户。
说实话,刘大柱对于这个虾夷岛,完全没有任何概念,这些原本在中国内陆生活的百姓,对于要渡海去海外的荒岛上生活,从心里有种抗拒与畏惧。
只不过,军令在前,刘大柱纵然满心不愿,却也只得硬着头皮,带着一家老小,登上了前往虾夷岛的勐虎军水师船只。
盛夏时节,乘着浩荡南风的船队,船队一路北行,在经过了十六天后,终于到了目地地小樽港。
坐船坐得昏头脑涨的一家人,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陆地,皆十分欣喜。而一家人在提扛着简易的行李,踏上舷板上得岸来后,见到满目的针叶森林与青青草地,唿吸着带着松叶清香的清新空气,全体移民百姓,皆有种莫名的新鲜与好奇感。
接着,在小樽上岸后,全体百姓便由军兵带领,一路折向东北而行,来到了初步建成的东升城。
望着面前这座周长八里,四下皆有护城河环流而过,模样完全有如内地一座大县城一般的东升城,刘大柱竟恍然有种又回到了中华内地的错觉。
在虾夷总管吴亮的安排下,全体流民暂时居住于东升城内的简易木板房中,随后便分发户籍腰牌,并以每家40亩的规格,以抽签的方式,分授了十胜平原附近的荒地。
刘大柱一家,在这次抽签分地中,运气很好,所授的土地紧领着札幌河支流,一片平旷,极便耕种。而且这土壤黑得发亮,极为肥沃,更让刘大柱一家人欢喜不已。
当然,为了安置这些新移民,李啸与吴亮等官员,已提前作好了许多准备工作。象各类生产物料,诸如麦种、农具等物皆为从山东运来,而耕牛则是就近从松前藩购买,总共约买了近500头,以每五户人家一头,分别发放。
这些耕牛,每头值价4两银子,李啸以同样价值的铁器或呢绒,与松前藩进行交换,结果皆大欢喜。
因为铁器与呢绒等物,在日本的售价极高,故李啸可以用少得多的物品,来抵换这500头耕牛。而对于松前藩藩主松前庆广来说,他在得到了大批的铁器与呢绒后,又可以再加价卖给属下的百姓臣民,这买卖做得实在是太划算了。
在虾夷岛这样的苦寒之地生活,颇为不易。基本上一年之中,只能在短暂的无霜期里种一次春小麦,约在农八月中旬时收获,其余的时间,因为天气过于寒冷,都难于栽种作物。所以,这批移民现在到来,要抓紧时间开垦荒地,建造居所,争取在农八月底开始下雪之时,完成这些准备工作,然后才能在明年开春后,播种春小麦。
考虑到这些移民的生活条件,将比台湾要艰苦得多。李啸特意规定,移民们所需的麦种、农具、耕牛,全部为免费发放。而从现在到明年此时,这整整一年的时间中,皆由李啸按供银钱,以每户人家1两银子为标准,进行分放,以确保这首批到来的移民,吃饱穿暖,生活无忧。
而这些移民,他们新组建的村落,也与山东农村一样,每十户人家,设一名里长,由年长且品德端正者担任,平时由里长负责保管耕牛,分发农具种子,以及协调这十户人家之间的日常冲突,传达上官命令,督促纳税等事项。同时,再从这些里长中,按不同村落聚集的位置,选出一名村长。而这些村长里长,皆属于东升城民政司的半官方性质的管理人员。现在暂时直属民政司管辖,待日后,整个虾夷岛划分乡镇后,再由当地乡镇的民政所监管。
接着,虾夷总管吴亮,对这些移民下达规定,告诉他们,从明年开始,总共三年的时间里,皆免除一切粮税,直到三年期满后,才以每亩土地征收一斗小麦为基准,一年收一次,并永为定例,再不更改。
吴亮的谕令,让一众移民极为欢喜。
这些没受过任何教育的百姓,心下却也立刻算计得清楚,在这虾夷上种麦,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但土壤肥沃,麦子产量绝会很高,一亩地至少能产一石麦子。这样一来,一年可以收获40石麦子,而每年却只需交粮税4石麦子,可余下36石麦子自已食用或转卖,并且还有整整三年的免税时间,这样的条件,实在是太优惠了。
原来对于来虾夷岛定居,颇为畏惧的移民们,现在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刘大柱一家人,此时更是充满了干劲,他们在这授予自已的40亩荒地中,辛勤拓荒,清理翻耕土地,同时开始抓紧时间,利用李啸免费提供的建筑物料,营造自已的房屋,让一家人得以正式在这块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定居下来。
八月底时,在第一场大雪下起的前两天,刘大柱一家的新居正式建成,此时,40亩土地也早已开发完毕。
在新居落成的一天,全家人欢欢喜喜摆酒庆祝,温暖的炉火,映红了每一张笑脸,每个人眼中都是满满的期盼与欣悦。刘大柱一家人,都从心中感觉到,似乎在这一刻,这个自已以前连名字都没听过的虾夷岛,与自已开始真正的血脉相连了。
而在移民的全部定居下来后,刘大柱一日在东升城中采买货品之时,看到有官员在招收工人,不禁大为好奇。
原来,在东升城初步建好之后,李啸便规划立刻开始开发,位于东升城东面,有三百里远的石钏一带的巨大煤矿,因为冬季马上来临,李啸需要开采足够的煤块,来保证军民生活取暖。
而随着煤场的建立,在煤场附近的一块平旷土地上,诸如砖厂、木材加工厂,采石场,水泥厂,石灰厂等基础工业,也纷纷建立起来。
这些工厂成立后,自然开始大批招收工人,筹备生产。而兴建这些工厂,其功用除了是为了保证军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外,还有一个李啸特别看重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在虾夷岛如此漫长寒冷的冬季里,如果那些成年劳力长期无事可做,天天猫冬窝缩在家里,其实也是一种巨大的人力浪费。如果能把多余的劳动力,安排到工厂中做活的话,一来可让这些劳动力产生更大的价值,为勐虎军创造效益。二来可以他们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补贴家用,让家庭生活更加宽裕。
按李啸的意见,吴亮参考台湾工厂的标准,给各个工厂安排的薪资标准十分丰厚,厂长之类的总负责人,李啸慷慨地给了他们每月8两的薪资,下面分部负责的工匠头目,则是每人4两,而各名普通干活的工人,都是每人每月1.5两银子,哪怕最低层的学徒工,也有每月0.5两银子的收入,并且包吃包住。
刘大柱回家后,立即向家人告诉这个消息,一家人经商议后,便决定,让大柱二柱兄弟俩,明天去厂子里应聘做工,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家里只留下老娘、妻子陈氏,以及还未成年的三柱和丫儿守家便可。
第二天,刘大柱进了煤矿做洗煤工,之所以来煤矿,是因为刘大柱考虑到明年开春后便要回家种地,而煤矿招收大批临时工,他便选择到煤矿干活,以方便随时辞工。
而他的弟弟刘二柱,则进了水泥厂,从学徒工干起,并与工厂签了长约。与一心想着在家里种地的大哥不同,二柱在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要学好技术,以后也能当个工匠头目,自已出人头地的人生理想,便算是实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平凡的刘氏家族,已与其他的汉族移民们一样,有如一颗来自中华的种子,在虾夷这块荒凉偏远的土地,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也许终有一天,它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在汉族移民们终于在虾夷安稳定居之际,那些位于虾夷岛密林深处的虾夷土着,在李啸一系列威逼利诱的条件下,与勐虎军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按李啸之计策,勐虎军对这些虾夷土着,实施打抚相结之策。大部分虾夷部落接受李啸的贸易条件,派人到李啸开摆在东升城外的榷场中,售卖兽皮,野味,牛角,玉石等物,然后来换李啸军出产的海盐,呢绒,铁器、布匹等必需的生活物品。
当然,也有极少数虾夷部落,对勐虎军报以敌视的态度,他们三五成群,偷盗财货,抢掠牲畜,甚至出手伤人,给勐虎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对于这些怙恶不悛的虾夷部落,李啸的政策是,他们既然选择了与勐虎军为敌,那就皆杀无赦,所捕获的虾夷人,头颅尽皆砍下,于各山林边缘处,筑成京观,以威吓复有敢来犯者,以戒效尤。
李啸的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效果,仅仅在两个月后,来勐虎军地盘偷袭的虾夷人已不复可见,而来与李啸军做买卖的虾夷人却越来越多。更让李啸欣喜不已的是,在今年九月底,竟有一个虾夷人部落,因在部落战争中落败,为避免被相仇的部落杀尽,竟领着全部落剩余的三百余人,请求内附。
听到这个部落前来内附投靠,李啸抚掌大笑。
“好,归化岛上的虾夷人,就从这个部落开始。”李啸目光炯炯地说道。(未完待续。。)
诸如护城壕,瓮城、城门,城楼、角楼,炮位、女墙、雉堞之类外城建筑,皆已全部修建齐全。而在内城之中,里面的官署,以及军营、仓库、青石街巷等建筑,均已建造完成。
李啸看到这座在虾夷岛上建好的崭新城池,心下极为欢喜。他随即下令,另行嘉赏一众工匠,连那些日本劳工也分赐了礼物,以表扬他们为东升城修建,而付出的辛苦努力。
在东升城修建快完成之时,象诸如民政司、农牧司、商业司、工业司、钱粮司,安全司、监抚司等各种行政机构,亦纷纷成立,开始进行运作。
而在此时,另有从济州岛运来的首批汉族移民,约2万人,也顺利抵达小樽港,成为虾夷岛的最先一批拓荒者。
这些移民中,有来自山西的移民刘一柱一家六口人,包括他老娘、老婆陈氏,以及两个弟弟二柱,三柱,还有最小的妹妹丫儿。
刘一柱一家,本是山西沁水人,这些年,因为流寇肆虐晋地,原本在乡下种田为生刘大柱的一家人,无以活命,后逃入曲沃县城中,投靠亲戚度日,虽然备受白眼与冷落,但总算得以活命,一家人了无希望地苦捱着。
原本以为,躲入县城的一家人,可以在这乱世中苟全性命,但令刘大柱万万没想到的是,竟有身为大明官军的白广恩部,以剿匪为由,强行闯入县城之中,***掳掠,无恶不作,复将整个沁水县城中3万余名百姓押为俘虏,随后便把他们全部卖给了另一部官军。
刘大柱对官军掳民为匪,并强卖为奴的无耻残暴做法,可谓愤恨之极。只不是,现在他们一家人性命,皆在这部买下他们的官军手中攥着,刘大柱虽时时想过逃跑,但考虑到全家的性命安危,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不过,这部官军对待他们的态度却还不错,虽然立刻将这一县百姓押往山东,却也是一路多加照顾,未曾短了衣粮,而且这些百姓俘虏,在路上若是生病,也有医官安排救治。
乱世中的百姓,最容易感恩,刘大柱一家人,见这部官军对百姓们提供衣食还这般客气,故这一路行来,心中的愤恨已然消解了不少。并且,他在心下,悄悄地开始对这支军队的主将李啸,有种发生内心的感激。
在来到山东登州城后,刘大柱才惊讶发现,整个登州城外,已有极多从全国各地运来的流民百姓。而这些流民,在到达登州后,便开始打乱秩序,杂然相处,以二十户为一组的方式,进行重新编排。在编排完毕后,这些流民便被统一运到济州岛,在这里,再每家每户分别抽签,看看是去虾夷,还是去台湾。
刘大柱了解到,在自已这批流民到来之前,基本上全部的流民都是安排去了台湾,而从他们这一批开始,因为勐虎军的李大人新得了虾夷一地,而要从这批流民中,抽签决定前去的人员。
于是,刘大柱抽中了前往虾夷定居的签条,随后全家人,便成为了前往虾夷岛定居的首批移民中的一户。
说实话,刘大柱对于这个虾夷岛,完全没有任何概念,这些原本在中国内陆生活的百姓,对于要渡海去海外的荒岛上生活,从心里有种抗拒与畏惧。
只不过,军令在前,刘大柱纵然满心不愿,却也只得硬着头皮,带着一家老小,登上了前往虾夷岛的勐虎军水师船只。
盛夏时节,乘着浩荡南风的船队,船队一路北行,在经过了十六天后,终于到了目地地小樽港。
坐船坐得昏头脑涨的一家人,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陆地,皆十分欣喜。而一家人在提扛着简易的行李,踏上舷板上得岸来后,见到满目的针叶森林与青青草地,唿吸着带着松叶清香的清新空气,全体移民百姓,皆有种莫名的新鲜与好奇感。
接着,在小樽上岸后,全体百姓便由军兵带领,一路折向东北而行,来到了初步建成的东升城。
望着面前这座周长八里,四下皆有护城河环流而过,模样完全有如内地一座大县城一般的东升城,刘大柱竟恍然有种又回到了中华内地的错觉。
在虾夷总管吴亮的安排下,全体流民暂时居住于东升城内的简易木板房中,随后便分发户籍腰牌,并以每家40亩的规格,以抽签的方式,分授了十胜平原附近的荒地。
刘大柱一家,在这次抽签分地中,运气很好,所授的土地紧领着札幌河支流,一片平旷,极便耕种。而且这土壤黑得发亮,极为肥沃,更让刘大柱一家人欢喜不已。
当然,为了安置这些新移民,李啸与吴亮等官员,已提前作好了许多准备工作。象各类生产物料,诸如麦种、农具等物皆为从山东运来,而耕牛则是就近从松前藩购买,总共约买了近500头,以每五户人家一头,分别发放。
这些耕牛,每头值价4两银子,李啸以同样价值的铁器或呢绒,与松前藩进行交换,结果皆大欢喜。
因为铁器与呢绒等物,在日本的售价极高,故李啸可以用少得多的物品,来抵换这500头耕牛。而对于松前藩藩主松前庆广来说,他在得到了大批的铁器与呢绒后,又可以再加价卖给属下的百姓臣民,这买卖做得实在是太划算了。
在虾夷岛这样的苦寒之地生活,颇为不易。基本上一年之中,只能在短暂的无霜期里种一次春小麦,约在农八月中旬时收获,其余的时间,因为天气过于寒冷,都难于栽种作物。所以,这批移民现在到来,要抓紧时间开垦荒地,建造居所,争取在农八月底开始下雪之时,完成这些准备工作,然后才能在明年开春后,播种春小麦。
考虑到这些移民的生活条件,将比台湾要艰苦得多。李啸特意规定,移民们所需的麦种、农具、耕牛,全部为免费发放。而从现在到明年此时,这整整一年的时间中,皆由李啸按供银钱,以每户人家1两银子为标准,进行分放,以确保这首批到来的移民,吃饱穿暖,生活无忧。
而这些移民,他们新组建的村落,也与山东农村一样,每十户人家,设一名里长,由年长且品德端正者担任,平时由里长负责保管耕牛,分发农具种子,以及协调这十户人家之间的日常冲突,传达上官命令,督促纳税等事项。同时,再从这些里长中,按不同村落聚集的位置,选出一名村长。而这些村长里长,皆属于东升城民政司的半官方性质的管理人员。现在暂时直属民政司管辖,待日后,整个虾夷岛划分乡镇后,再由当地乡镇的民政所监管。
接着,虾夷总管吴亮,对这些移民下达规定,告诉他们,从明年开始,总共三年的时间里,皆免除一切粮税,直到三年期满后,才以每亩土地征收一斗小麦为基准,一年收一次,并永为定例,再不更改。
吴亮的谕令,让一众移民极为欢喜。
这些没受过任何教育的百姓,心下却也立刻算计得清楚,在这虾夷上种麦,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但土壤肥沃,麦子产量绝会很高,一亩地至少能产一石麦子。这样一来,一年可以收获40石麦子,而每年却只需交粮税4石麦子,可余下36石麦子自已食用或转卖,并且还有整整三年的免税时间,这样的条件,实在是太优惠了。
原来对于来虾夷岛定居,颇为畏惧的移民们,现在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刘大柱一家人,此时更是充满了干劲,他们在这授予自已的40亩荒地中,辛勤拓荒,清理翻耕土地,同时开始抓紧时间,利用李啸免费提供的建筑物料,营造自已的房屋,让一家人得以正式在这块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定居下来。
八月底时,在第一场大雪下起的前两天,刘大柱一家的新居正式建成,此时,40亩土地也早已开发完毕。
在新居落成的一天,全家人欢欢喜喜摆酒庆祝,温暖的炉火,映红了每一张笑脸,每个人眼中都是满满的期盼与欣悦。刘大柱一家人,都从心中感觉到,似乎在这一刻,这个自已以前连名字都没听过的虾夷岛,与自已开始真正的血脉相连了。
而在移民的全部定居下来后,刘大柱一日在东升城中采买货品之时,看到有官员在招收工人,不禁大为好奇。
原来,在东升城初步建好之后,李啸便规划立刻开始开发,位于东升城东面,有三百里远的石钏一带的巨大煤矿,因为冬季马上来临,李啸需要开采足够的煤块,来保证军民生活取暖。
而随着煤场的建立,在煤场附近的一块平旷土地上,诸如砖厂、木材加工厂,采石场,水泥厂,石灰厂等基础工业,也纷纷建立起来。
这些工厂成立后,自然开始大批招收工人,筹备生产。而兴建这些工厂,其功用除了是为了保证军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外,还有一个李啸特别看重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在虾夷岛如此漫长寒冷的冬季里,如果那些成年劳力长期无事可做,天天猫冬窝缩在家里,其实也是一种巨大的人力浪费。如果能把多余的劳动力,安排到工厂中做活的话,一来可让这些劳动力产生更大的价值,为勐虎军创造效益。二来可以他们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补贴家用,让家庭生活更加宽裕。
按李啸的意见,吴亮参考台湾工厂的标准,给各个工厂安排的薪资标准十分丰厚,厂长之类的总负责人,李啸慷慨地给了他们每月8两的薪资,下面分部负责的工匠头目,则是每人4两,而各名普通干活的工人,都是每人每月1.5两银子,哪怕最低层的学徒工,也有每月0.5两银子的收入,并且包吃包住。
刘大柱回家后,立即向家人告诉这个消息,一家人经商议后,便决定,让大柱二柱兄弟俩,明天去厂子里应聘做工,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家里只留下老娘、妻子陈氏,以及还未成年的三柱和丫儿守家便可。
第二天,刘大柱进了煤矿做洗煤工,之所以来煤矿,是因为刘大柱考虑到明年开春后便要回家种地,而煤矿招收大批临时工,他便选择到煤矿干活,以方便随时辞工。
而他的弟弟刘二柱,则进了水泥厂,从学徒工干起,并与工厂签了长约。与一心想着在家里种地的大哥不同,二柱在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要学好技术,以后也能当个工匠头目,自已出人头地的人生理想,便算是实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平凡的刘氏家族,已与其他的汉族移民们一样,有如一颗来自中华的种子,在虾夷这块荒凉偏远的土地,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也许终有一天,它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在汉族移民们终于在虾夷安稳定居之际,那些位于虾夷岛密林深处的虾夷土着,在李啸一系列威逼利诱的条件下,与勐虎军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按李啸之计策,勐虎军对这些虾夷土着,实施打抚相结之策。大部分虾夷部落接受李啸的贸易条件,派人到李啸开摆在东升城外的榷场中,售卖兽皮,野味,牛角,玉石等物,然后来换李啸军出产的海盐,呢绒,铁器、布匹等必需的生活物品。
当然,也有极少数虾夷部落,对勐虎军报以敌视的态度,他们三五成群,偷盗财货,抢掠牲畜,甚至出手伤人,给勐虎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对于这些怙恶不悛的虾夷部落,李啸的政策是,他们既然选择了与勐虎军为敌,那就皆杀无赦,所捕获的虾夷人,头颅尽皆砍下,于各山林边缘处,筑成京观,以威吓复有敢来犯者,以戒效尤。
李啸的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效果,仅仅在两个月后,来勐虎军地盘偷袭的虾夷人已不复可见,而来与李啸军做买卖的虾夷人却越来越多。更让李啸欣喜不已的是,在今年九月底,竟有一个虾夷人部落,因在部落战争中落败,为避免被相仇的部落杀尽,竟领着全部落剩余的三百余人,请求内附。
听到这个部落前来内附投靠,李啸抚掌大笑。
“好,归化岛上的虾夷人,就从这个部落开始。”李啸目光炯炯地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