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卓凡的“先见之明”没有叫御姐失望。
普、奥相争,在德意志邦联内,两位大佬各自拉了一堆小弟。不过,支持奥地利的邦国远远多过支持普鲁士的,尤其是南部邦国,一边倒地支持奥地利。普鲁士合并全德意志的野心,已为大多数邦国心照,大伙儿觉得吧,俺们还是自立为王来得更爽一些。
北线战场,普鲁士分东、西两路进攻,东路进攻奥地利本土,西路则进攻奥地利在邦联内的主要盟友萨克森、汉诺威。萨克森军支持不住,节节败退,一直退入了奥地利境内,并入了奥地利北线军团;汉诺威军大败之后,汉诺威国王奥格尔宣布投降。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汉诺威王国,和彼时之英国王室,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
彼时英国为汉诺威王朝统治,两个“汉诺威”,乃是一码事。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之先祖、汉诺威王朝第一任君主乔治一世,为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之子,因为其时的英女王安娜乔治一世之表妹死后无嗣,为防英国国王的位子落入天主教手中,乃跨海赴英,接他表妹的班。
1814年,维也纳会议决定,为了给予英国国王在德意志事务上更多的发言权,决定将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国提升为汉诺威王国,并与英国组成“共主邦联”,由英国国王出任邦联元首。
不过,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因为德意志地区实施“撒利法”。禁止女性继承王位。英国国王自动失去“共主邦联”的元首资格。这个“共主邦联”事实上已宣告瓦解了。
不过,无论如何,普鲁士灭掉汉诺威,等于挖了英国王室在欧洲大陆的根,日后,英国介入德意志事务乃至欧洲大陆事务,都更加困难了,对此。英国人大约不会多么开心。
汉诺威的事儿,在本时空,因为关卓凡的介入,对今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展,将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因此,狮子在此先行多啰嗦了几句。
言归正传。
西路大局底定之后,东路普、奥两军主力的决战开始了。
非常有趣,普、奥之争,国际社会大多看好奥地利关卓凡的看法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可是,奥地利却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对普作战,底气其实不足。从始至终,摆出的就是一个消极防御的架势。奥地利打的算盘,是避敌锋芒,尽量拖延战争的进程,把普鲁士的锐气消磨得差不多了,再联合盟军,大举反攻。
待到萨克森、汉诺威等小伙伴,被普鲁士一一剪除,奥地利羽翼已失,自己也晓得,这个算盘,恐怕是打不响了,可还是抱着一个“防守反击”的侥幸念头,连战连退,不希望和普鲁士过早遂行决战。普鲁士则得势不饶人,数路大军,分进合击,努力捕捉贝内德克将军率领的奥军主力。
终于,在易北河上游北岸的萨多瓦高地,普军追上了奥军主力兵团,萨多瓦战役打响了。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混战,结果奥军大败,伤亡和被俘总计四万五千人,普军损失不过一万。不过,贝内德克将军虽然输掉了萨多瓦战役,但成功地把剩余的十五万兵员安全撤退,普军未能全歼奥军主力。
奥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有两个原因。
其一,普军采用的是“分进合击”的战略战术,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彼此交通困难,统一指挥不易,各军各打各的,很难包奥军的饺子。
其二,普军判断奥军应该向南撤退,可是没想到奥军实际撤退的方向是向东。这并不是贝内德克“声南击东”,而是南边的退路已经被普军堵住了,只好向东撤退。阴差阳错,歪打正着,反给他突出了包围圈。
普军虽然未能全歼奥军主力,但整个战争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普鲁士气势如虹,奥地利败局已定。
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普鲁士君臣,却发生了极其激烈的争论,首相俾斯麦激愤之下,甚至声称要挂冠求去。
*
收到普鲁士君臣不合的消息后,关卓凡约见了普鲁士驻华公使李福思。
李福思身材魁梧,筋骨虬结,发须如戟,面目狰狞。初初见面,不知底细的,大约没人想得到,这个海盗般模样的家伙,居然是一位外交官。事实上,这位老兄,确不是白长了一副凶相,为人做事,素以爆烈强悍著称,算得上“表里如一”。
同治三年,即前年,李福思履新中国,船行至大沽口外,发现了三只丹麦商船。前文有过介绍,彼时,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归属,普鲁士拉上了奥地利,正和丹麦大打出手。李福思一见三只商船悬挂丹麦国旗,二话不说,立即冲了过去,将三只商船统统捉住了。
丹麦商人诉之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王大为恼火,传告李福思,指出丹麦商船其时已入中国“内洋”,非在“公共洋面”,贵使此举,有违万国公法,“显夺中国之权”,若不妥善解决,请你打道回府,中国恕不接待。
李福思自知理亏,不但释放了三只丹麦商船,还主动赔偿了丹麦商人一千五百银元。
由此事可以看出,李福思虽然行事冲动,但并不是不理智之人,自会审时度势,甚至委曲求全,俾斯麦选他来做驻华公使,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面目狰狞的李福思,一脸忧色。
“毛奇总参谋长力主乘胜追击,进军维也纳,彻底打垮奥地利。”
顿了一顿,李福思继续说道:“国王陛下被他说动了,一力支持他的主张。非但如此,国内还有人鼓吹,应该趁着这个天赐良机,一统德意志,将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所有德意志邦国,统统纳入版图。”
关卓凡微微一笑:“连奥地利也要吃下去?好大的胃口啊。”
“可不是?”李福思说,“首相说,这是不现实的,统一德意志,吞并奥地利,现在的普鲁士,还没有这个能力,贪多嚼不烂,反倒撑坏了自己!他力主,战争打到现在这个程度,火候刚刚好,应该适可而止了可是,国王陛下以下,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没有人肯听他的!”
*(未完待续……)
第一三六章好大的胃口:
普、奥相争,在德意志邦联内,两位大佬各自拉了一堆小弟。不过,支持奥地利的邦国远远多过支持普鲁士的,尤其是南部邦国,一边倒地支持奥地利。普鲁士合并全德意志的野心,已为大多数邦国心照,大伙儿觉得吧,俺们还是自立为王来得更爽一些。
北线战场,普鲁士分东、西两路进攻,东路进攻奥地利本土,西路则进攻奥地利在邦联内的主要盟友萨克森、汉诺威。萨克森军支持不住,节节败退,一直退入了奥地利境内,并入了奥地利北线军团;汉诺威军大败之后,汉诺威国王奥格尔宣布投降。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汉诺威王国,和彼时之英国王室,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
彼时英国为汉诺威王朝统治,两个“汉诺威”,乃是一码事。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之先祖、汉诺威王朝第一任君主乔治一世,为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之子,因为其时的英女王安娜乔治一世之表妹死后无嗣,为防英国国王的位子落入天主教手中,乃跨海赴英,接他表妹的班。
1814年,维也纳会议决定,为了给予英国国王在德意志事务上更多的发言权,决定将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国提升为汉诺威王国,并与英国组成“共主邦联”,由英国国王出任邦联元首。
不过,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因为德意志地区实施“撒利法”。禁止女性继承王位。英国国王自动失去“共主邦联”的元首资格。这个“共主邦联”事实上已宣告瓦解了。
不过,无论如何,普鲁士灭掉汉诺威,等于挖了英国王室在欧洲大陆的根,日后,英国介入德意志事务乃至欧洲大陆事务,都更加困难了,对此。英国人大约不会多么开心。
汉诺威的事儿,在本时空,因为关卓凡的介入,对今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展,将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因此,狮子在此先行多啰嗦了几句。
言归正传。
西路大局底定之后,东路普、奥两军主力的决战开始了。
非常有趣,普、奥之争,国际社会大多看好奥地利关卓凡的看法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可是,奥地利却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对普作战,底气其实不足。从始至终,摆出的就是一个消极防御的架势。奥地利打的算盘,是避敌锋芒,尽量拖延战争的进程,把普鲁士的锐气消磨得差不多了,再联合盟军,大举反攻。
待到萨克森、汉诺威等小伙伴,被普鲁士一一剪除,奥地利羽翼已失,自己也晓得,这个算盘,恐怕是打不响了,可还是抱着一个“防守反击”的侥幸念头,连战连退,不希望和普鲁士过早遂行决战。普鲁士则得势不饶人,数路大军,分进合击,努力捕捉贝内德克将军率领的奥军主力。
终于,在易北河上游北岸的萨多瓦高地,普军追上了奥军主力兵团,萨多瓦战役打响了。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混战,结果奥军大败,伤亡和被俘总计四万五千人,普军损失不过一万。不过,贝内德克将军虽然输掉了萨多瓦战役,但成功地把剩余的十五万兵员安全撤退,普军未能全歼奥军主力。
奥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有两个原因。
其一,普军采用的是“分进合击”的战略战术,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彼此交通困难,统一指挥不易,各军各打各的,很难包奥军的饺子。
其二,普军判断奥军应该向南撤退,可是没想到奥军实际撤退的方向是向东。这并不是贝内德克“声南击东”,而是南边的退路已经被普军堵住了,只好向东撤退。阴差阳错,歪打正着,反给他突出了包围圈。
普军虽然未能全歼奥军主力,但整个战争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普鲁士气势如虹,奥地利败局已定。
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普鲁士君臣,却发生了极其激烈的争论,首相俾斯麦激愤之下,甚至声称要挂冠求去。
*
收到普鲁士君臣不合的消息后,关卓凡约见了普鲁士驻华公使李福思。
李福思身材魁梧,筋骨虬结,发须如戟,面目狰狞。初初见面,不知底细的,大约没人想得到,这个海盗般模样的家伙,居然是一位外交官。事实上,这位老兄,确不是白长了一副凶相,为人做事,素以爆烈强悍著称,算得上“表里如一”。
同治三年,即前年,李福思履新中国,船行至大沽口外,发现了三只丹麦商船。前文有过介绍,彼时,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归属,普鲁士拉上了奥地利,正和丹麦大打出手。李福思一见三只商船悬挂丹麦国旗,二话不说,立即冲了过去,将三只商船统统捉住了。
丹麦商人诉之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王大为恼火,传告李福思,指出丹麦商船其时已入中国“内洋”,非在“公共洋面”,贵使此举,有违万国公法,“显夺中国之权”,若不妥善解决,请你打道回府,中国恕不接待。
李福思自知理亏,不但释放了三只丹麦商船,还主动赔偿了丹麦商人一千五百银元。
由此事可以看出,李福思虽然行事冲动,但并不是不理智之人,自会审时度势,甚至委曲求全,俾斯麦选他来做驻华公使,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面目狰狞的李福思,一脸忧色。
“毛奇总参谋长力主乘胜追击,进军维也纳,彻底打垮奥地利。”
顿了一顿,李福思继续说道:“国王陛下被他说动了,一力支持他的主张。非但如此,国内还有人鼓吹,应该趁着这个天赐良机,一统德意志,将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所有德意志邦国,统统纳入版图。”
关卓凡微微一笑:“连奥地利也要吃下去?好大的胃口啊。”
“可不是?”李福思说,“首相说,这是不现实的,统一德意志,吞并奥地利,现在的普鲁士,还没有这个能力,贪多嚼不烂,反倒撑坏了自己!他力主,战争打到现在这个程度,火候刚刚好,应该适可而止了可是,国王陛下以下,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没有人肯听他的!”
*(未完待续……)
第一三六章好大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