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朝廷对越南王太子来访十分重视,”唐景崧说道,“英睿王太子在法国呆了十个月,大部分时候,都住在王宫,他同法国王太子年纪相仿,出行入卧,形如兄弟。法王夫妇心里也许另有打算,不过,面儿上,待英睿王太子,却极亲切,以‘视若己出’形状,大约亦不算过分。”
“一些小小的笼络手段,也用的十分漂亮――宫廷发师将一种发型命名为‘交趾支那王子’;宫廷画师则为英睿王太子绘制画像――这副画像,我在越南的时候,见到了复制品,英睿王太子身着洋服,整个人……嘿嘿,神采飞扬。”
听众们相互以目:嗯,果然……漂亮啊。
“我想,”关卓凡微喟说道,“英睿王太子自有记忆以来,便是颠沛流离,甚至……朝不保夕,法国这十个月的日子,他大约是从来没有过过的。彼时,英睿王太子不过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可以想见,于他来说,旅法印象之深刻,必终身不能磨灭,年纪渐长之后,不亲法,亦不可得了。”
“王爷睿见!”唐景崧说道,“正是如此!”
顿了一顿,“百多禄对英睿王太子,亦有极深刻的影响。百多禄是英睿王太子的老师,复国之战中,师弟二人共领一军,一直并肩作战,一同出生入死。对英睿王太子来说,这位法国传教士,实实在在,算得上‘亦师亦父’。”
“单以感情论,英睿王太子对百多禄,大约比对嘉隆王还要亲切些。”
“百多禄追随嘉隆王,南征北战,终于积劳成疾,病逝于征途。百多禄之死,对英睿王太子打击极大,几乎一夜之间,王太子便性情大变,沉迷酒色,放纵无度。不过两年之后,便暴病身亡了。”
“英睿王太子之薨,官方的说法是天花,可是,法国人,还有越南‘在教’人士,却都相信……英睿王太子是被毒死的。”
众人心中微微一凛。
“宫闱密事,莫可究诘,”唐景崧说道,“不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王太子十分‘洋派’――这也罢了,关键是,他崇信天主教。”
信教?
“虽然,因为英睿王太子的身份过于敏感,始终未曾‘受洗’,但是,他从法国回到越南之后,日常行事,却和‘在教’无二――入宗庙不行跪拜礼;佛坛前以‘画十字’为礼;还有,定期出席教堂的‘弥撒’。”
听众们面面相觑。
这可真是――
嗯,这可真是做“带路党”的好材料啊。
“嘉隆王痛心疾首,”唐景崧说道,“却始终无可如何,他并不能指责王太子――甚至,连私下底指责都不成。”
“他是答允过百多禄,复国成功,许天主教在越自由传播的,没有理由,先不许自己的儿子信教。彼时,百战艰难,军事上,在在都要仰赖法人,大局未定之前,自己人之间,绝不能先生出嫌猜来。”
“可是,英睿王太子所作所为,已经有许多人为之侧目了,不少人私下底嘀咕,就算复国成功了,可是,阮氏的江山社稷,怎么能够传给这样一个人?那不是左手接了过来,右手就递给了法国人了么?”
“如此说来,”郭嵩焘说道,“嘉隆王最终未传位于王太孙,也算是在情理之中,换了谁,也放心不下呀。”
“是,”唐景崧说道,“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
顿了一顿,“法国人和‘在教’人士,都十分失望;事不关己的,也有许多为英睿王太子父子抱不平。为平息不满,嘉隆王封王太孙两兄弟为应和公、太平公,并明旨,应和公、太平公两位,不比普通宗室,仪同皇子。”
说到这儿,笑了一笑,“应该说是‘王子’――‘皇子’,是越南人自个儿的说法。”
关卓凡微微一笑,“人家关起门来玩儿的把戏,咱们暂且不去理他――有理他的那一天。”
顿了顿,“嘉隆王这一手,可不算高明啊!他是好心,可是,好心办了坏事!该不满的,照旧不满――王位没了,哪里是一个轻飘飘的‘仪同……王子’补偿得了的?另外,这不是在继统的那一位的心里,扎上了一根儿刺儿吗?既为英睿王太子一系种祸,亦为国家种祸!真正是……爱之适足害之!”
“王爷睿见!”唐景崧说道,“没过几年,就出事儿了!”
“明命王继位后第四年,有人告发,英睿王太子嫡长子应和公阮福美堂――即原来的王太孙――与其母宋氏涓***明命王立命逮捕应和公母子,勘磨之后,废应和公为庶人,英睿王太子妃则庾死狱中――是被溺毙的。”
所有的听众,包括关卓凡在内,都皱起了眉头。
******怎么这么龌蹉?你好歹给人家安个……“谋反”一类的罪名啊?
略略一想,就明白了:如果是“谋反”,阮福美堂之被祸,就不仅仅止于“废为庶人”――就得杀头了,可是,此时的明命王,还不敢对侄子下这样子的辣手。
“明命王欲永绝后患,”文祥微微摇了摇头,“可是,做的太过分了,断不能令人甘服的!”
“中堂说的不错,”唐景崧说道,“大麻烦还在后头呢!”
“‘告发’应和公母子**之人的身份,非常吊诡。此人名叫黎文悦,乃是追随嘉隆王复国定鼎的大功臣,嘉隆王临终托孤两位大臣,他是其中之一。黎文悦在明命朝,地位继续上升,终为南圻总镇,三分全越有其一,真正是一方诸侯了。”
“这也罢了,关键是,黎文悦是‘在教’的,和法国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统嗣之争,他本来是支持阮福美堂、反对明命王的,就算嘉隆王最终说服了他,不再反对明命王继统了,也不至于倒过来反噬英睿王太子一系啊!”
“有人说,黎文悦被明命王抓住了把柄,不能不从;有人说,明命王对他有所承诺,许他‘事成之后’,世代永镇南圻――如果是后者的话,黎文悦地下有知,一定大大后悔,因为他一死,明命王即废除总镇之职,派总督、布政、按察接管南圻军政。不久,降旨严斥黎文悦生前种种不法,并予以严惩:褫夺谥号,拆毁坟墓,逮捕党羽。”
顿了顿,“黎文悦的十几名亲属,都被处死了。”
听众们心里说:好,狡兔死,走狗烹啊。
“可是,网罟虽密,终有一疏,黎文悦的养子黎文魁越狱逃出,带领死士,返身杀回,屠布政,杀总督,然后扯旗放炮。黎文悦在南圻威望夙著,黎文魁一呼百应,很快,大半个南圻都反了。”
“这个时候,法国人过来凑热闹了,有一个叫玛尔香的传教士,号召天主教徒起兵响应,将越南变成一个‘天主降福之国’。越南的许多教徒,包括法国人、占婆人和中国人,都响应号召,赞襄其事。”
“黎文魁和玛尔香倚为号召的,就是彼时被废为庶人的阮福美堂,他们声称,阮福皎是篡逆,王太孙才是正朔。”
“嗯,明命王的名字叫做阮福皎。”
“黎氏父子于这位阮福美堂,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曹毓瑛感叹说道,“黎文悦支持其继位于先,举发其母子**于后――几致其万劫不复!转过头来,黎文魁又拥其为‘正朔’――真正是世事翻覆如棋啊。”
“琢公所见极是,”唐景崧说道,“不过,无论如何,‘篡逆’、‘正朔’的说法,颇能蛊惑人心,一时间,叛军声势浩大,很快便攻下了南圻六省;后来,连暹罗也做了黎文魁的外援――暹罗国王拉玛三世,派出大军,兵分五路,水路并进,攻入越南。”
“这场叛乱,最终还是被敉平了,黎文魁早死,其子黎文巨和玛尔香等人,亦被擒送京城顺化,凌迟处死,可是,国家已是元气大伤,而且,余波不断。”
“黎文魁之乱敉平之后,朝廷株连乱党亲属,其中包括黎文魁内兄农文云。彼时,农文云正做着保乐州的知州,他不甘就戮,索性也扯旗放炮了。于是,南边儿还没消停下来,北边儿又乱了。”
“农文云打不过官军,就越境跑到中国躲起来,官军撤退了,他就再回到越南,继续作乱,朝廷始终斩草难除根,十分头疼。最后,阮朝向天朝求告,彼时的执政,也觉得再这么闹下去,确实不是回事儿,就将农文云兄弟,赶出了境,这个乱子,才算最终消下去了。”
“维卿,”文祥说道,“你之前说,明命王禁教,‘也有他的道理――是法国的传教士先对不住我’,就是指的这场大乱了?”
“是!”
“这件事情,”文祥说道,“认真说起来,其曲在法人,不在明命王,似乎不能怪明命王替先王‘食言而肥’――你传教就乖乖的传教,怎么好掺和人家的统嗣之争?”
“中堂说的不错!”唐景崧说道,“可是,法国人在越南,是断乎不肯只‘乖乖的传教’的;他们掺和越南的统嗣之争,也似乎是上了瘾――”
顿了顿,“黎文魁之乱,叫阮朝和天主教两家的关系,打了死结,明命王之后,绍治朝继续禁教,不稍松动;到了嗣德朝,更形严厉――嗣德王前后发布过两次禁教令。法国人终于受不了了,故技重施,勾结安丰郡王阮福洪保,意图发动政变,扶其上位,取嗣德王而代之。事泄,阮福洪保被赐死,子孙全部改为丁姓。”
“也正是因为是次政变失败,法国人觉得,再没有其他的路子可走了,才下定决心,对越南大打出手的。”
“照我看来,”许庚身说道,“其实,非独法人为然,泰西各国传教,从来没有‘乖乖的’一说,在越南如此,在咱们中国,其实也是如此――不然,世宗宪皇帝何以要下诏禁教?”
听众之中,不止一人,微微点头。
“‘传播福音’云云,固然冠冕堂皇,”曹毓瑛说道,“可是,背后一定还另有干求,时机到了,自然就要遂其所欲。所以……‘禁教’虽已不可行,不过,还是要想方设法,使其就我樊篱。”
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题目,在座之人,个个面色凝重――城下之盟犹在,如何“想方设法”?如何“使其就我樊篱”?
“泰西有一句话,”关卓凡缓缓说道,“曰‘一手持剑,一手持十字架’――各位,记住这句话罢!”
众人心中一凛,齐声说道:“是,谨遵王爷均谕!”
*(未完待续。)
“一些小小的笼络手段,也用的十分漂亮――宫廷发师将一种发型命名为‘交趾支那王子’;宫廷画师则为英睿王太子绘制画像――这副画像,我在越南的时候,见到了复制品,英睿王太子身着洋服,整个人……嘿嘿,神采飞扬。”
听众们相互以目:嗯,果然……漂亮啊。
“我想,”关卓凡微喟说道,“英睿王太子自有记忆以来,便是颠沛流离,甚至……朝不保夕,法国这十个月的日子,他大约是从来没有过过的。彼时,英睿王太子不过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可以想见,于他来说,旅法印象之深刻,必终身不能磨灭,年纪渐长之后,不亲法,亦不可得了。”
“王爷睿见!”唐景崧说道,“正是如此!”
顿了一顿,“百多禄对英睿王太子,亦有极深刻的影响。百多禄是英睿王太子的老师,复国之战中,师弟二人共领一军,一直并肩作战,一同出生入死。对英睿王太子来说,这位法国传教士,实实在在,算得上‘亦师亦父’。”
“单以感情论,英睿王太子对百多禄,大约比对嘉隆王还要亲切些。”
“百多禄追随嘉隆王,南征北战,终于积劳成疾,病逝于征途。百多禄之死,对英睿王太子打击极大,几乎一夜之间,王太子便性情大变,沉迷酒色,放纵无度。不过两年之后,便暴病身亡了。”
“英睿王太子之薨,官方的说法是天花,可是,法国人,还有越南‘在教’人士,却都相信……英睿王太子是被毒死的。”
众人心中微微一凛。
“宫闱密事,莫可究诘,”唐景崧说道,“不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王太子十分‘洋派’――这也罢了,关键是,他崇信天主教。”
信教?
“虽然,因为英睿王太子的身份过于敏感,始终未曾‘受洗’,但是,他从法国回到越南之后,日常行事,却和‘在教’无二――入宗庙不行跪拜礼;佛坛前以‘画十字’为礼;还有,定期出席教堂的‘弥撒’。”
听众们面面相觑。
这可真是――
嗯,这可真是做“带路党”的好材料啊。
“嘉隆王痛心疾首,”唐景崧说道,“却始终无可如何,他并不能指责王太子――甚至,连私下底指责都不成。”
“他是答允过百多禄,复国成功,许天主教在越自由传播的,没有理由,先不许自己的儿子信教。彼时,百战艰难,军事上,在在都要仰赖法人,大局未定之前,自己人之间,绝不能先生出嫌猜来。”
“可是,英睿王太子所作所为,已经有许多人为之侧目了,不少人私下底嘀咕,就算复国成功了,可是,阮氏的江山社稷,怎么能够传给这样一个人?那不是左手接了过来,右手就递给了法国人了么?”
“如此说来,”郭嵩焘说道,“嘉隆王最终未传位于王太孙,也算是在情理之中,换了谁,也放心不下呀。”
“是,”唐景崧说道,“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
顿了一顿,“法国人和‘在教’人士,都十分失望;事不关己的,也有许多为英睿王太子父子抱不平。为平息不满,嘉隆王封王太孙两兄弟为应和公、太平公,并明旨,应和公、太平公两位,不比普通宗室,仪同皇子。”
说到这儿,笑了一笑,“应该说是‘王子’――‘皇子’,是越南人自个儿的说法。”
关卓凡微微一笑,“人家关起门来玩儿的把戏,咱们暂且不去理他――有理他的那一天。”
顿了顿,“嘉隆王这一手,可不算高明啊!他是好心,可是,好心办了坏事!该不满的,照旧不满――王位没了,哪里是一个轻飘飘的‘仪同……王子’补偿得了的?另外,这不是在继统的那一位的心里,扎上了一根儿刺儿吗?既为英睿王太子一系种祸,亦为国家种祸!真正是……爱之适足害之!”
“王爷睿见!”唐景崧说道,“没过几年,就出事儿了!”
“明命王继位后第四年,有人告发,英睿王太子嫡长子应和公阮福美堂――即原来的王太孙――与其母宋氏涓***明命王立命逮捕应和公母子,勘磨之后,废应和公为庶人,英睿王太子妃则庾死狱中――是被溺毙的。”
所有的听众,包括关卓凡在内,都皱起了眉头。
******怎么这么龌蹉?你好歹给人家安个……“谋反”一类的罪名啊?
略略一想,就明白了:如果是“谋反”,阮福美堂之被祸,就不仅仅止于“废为庶人”――就得杀头了,可是,此时的明命王,还不敢对侄子下这样子的辣手。
“明命王欲永绝后患,”文祥微微摇了摇头,“可是,做的太过分了,断不能令人甘服的!”
“中堂说的不错,”唐景崧说道,“大麻烦还在后头呢!”
“‘告发’应和公母子**之人的身份,非常吊诡。此人名叫黎文悦,乃是追随嘉隆王复国定鼎的大功臣,嘉隆王临终托孤两位大臣,他是其中之一。黎文悦在明命朝,地位继续上升,终为南圻总镇,三分全越有其一,真正是一方诸侯了。”
“这也罢了,关键是,黎文悦是‘在教’的,和法国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统嗣之争,他本来是支持阮福美堂、反对明命王的,就算嘉隆王最终说服了他,不再反对明命王继统了,也不至于倒过来反噬英睿王太子一系啊!”
“有人说,黎文悦被明命王抓住了把柄,不能不从;有人说,明命王对他有所承诺,许他‘事成之后’,世代永镇南圻――如果是后者的话,黎文悦地下有知,一定大大后悔,因为他一死,明命王即废除总镇之职,派总督、布政、按察接管南圻军政。不久,降旨严斥黎文悦生前种种不法,并予以严惩:褫夺谥号,拆毁坟墓,逮捕党羽。”
顿了顿,“黎文悦的十几名亲属,都被处死了。”
听众们心里说:好,狡兔死,走狗烹啊。
“可是,网罟虽密,终有一疏,黎文悦的养子黎文魁越狱逃出,带领死士,返身杀回,屠布政,杀总督,然后扯旗放炮。黎文悦在南圻威望夙著,黎文魁一呼百应,很快,大半个南圻都反了。”
“这个时候,法国人过来凑热闹了,有一个叫玛尔香的传教士,号召天主教徒起兵响应,将越南变成一个‘天主降福之国’。越南的许多教徒,包括法国人、占婆人和中国人,都响应号召,赞襄其事。”
“黎文魁和玛尔香倚为号召的,就是彼时被废为庶人的阮福美堂,他们声称,阮福皎是篡逆,王太孙才是正朔。”
“嗯,明命王的名字叫做阮福皎。”
“黎氏父子于这位阮福美堂,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曹毓瑛感叹说道,“黎文悦支持其继位于先,举发其母子**于后――几致其万劫不复!转过头来,黎文魁又拥其为‘正朔’――真正是世事翻覆如棋啊。”
“琢公所见极是,”唐景崧说道,“不过,无论如何,‘篡逆’、‘正朔’的说法,颇能蛊惑人心,一时间,叛军声势浩大,很快便攻下了南圻六省;后来,连暹罗也做了黎文魁的外援――暹罗国王拉玛三世,派出大军,兵分五路,水路并进,攻入越南。”
“这场叛乱,最终还是被敉平了,黎文魁早死,其子黎文巨和玛尔香等人,亦被擒送京城顺化,凌迟处死,可是,国家已是元气大伤,而且,余波不断。”
“黎文魁之乱敉平之后,朝廷株连乱党亲属,其中包括黎文魁内兄农文云。彼时,农文云正做着保乐州的知州,他不甘就戮,索性也扯旗放炮了。于是,南边儿还没消停下来,北边儿又乱了。”
“农文云打不过官军,就越境跑到中国躲起来,官军撤退了,他就再回到越南,继续作乱,朝廷始终斩草难除根,十分头疼。最后,阮朝向天朝求告,彼时的执政,也觉得再这么闹下去,确实不是回事儿,就将农文云兄弟,赶出了境,这个乱子,才算最终消下去了。”
“维卿,”文祥说道,“你之前说,明命王禁教,‘也有他的道理――是法国的传教士先对不住我’,就是指的这场大乱了?”
“是!”
“这件事情,”文祥说道,“认真说起来,其曲在法人,不在明命王,似乎不能怪明命王替先王‘食言而肥’――你传教就乖乖的传教,怎么好掺和人家的统嗣之争?”
“中堂说的不错!”唐景崧说道,“可是,法国人在越南,是断乎不肯只‘乖乖的传教’的;他们掺和越南的统嗣之争,也似乎是上了瘾――”
顿了顿,“黎文魁之乱,叫阮朝和天主教两家的关系,打了死结,明命王之后,绍治朝继续禁教,不稍松动;到了嗣德朝,更形严厉――嗣德王前后发布过两次禁教令。法国人终于受不了了,故技重施,勾结安丰郡王阮福洪保,意图发动政变,扶其上位,取嗣德王而代之。事泄,阮福洪保被赐死,子孙全部改为丁姓。”
“也正是因为是次政变失败,法国人觉得,再没有其他的路子可走了,才下定决心,对越南大打出手的。”
“照我看来,”许庚身说道,“其实,非独法人为然,泰西各国传教,从来没有‘乖乖的’一说,在越南如此,在咱们中国,其实也是如此――不然,世宗宪皇帝何以要下诏禁教?”
听众之中,不止一人,微微点头。
“‘传播福音’云云,固然冠冕堂皇,”曹毓瑛说道,“可是,背后一定还另有干求,时机到了,自然就要遂其所欲。所以……‘禁教’虽已不可行,不过,还是要想方设法,使其就我樊篱。”
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题目,在座之人,个个面色凝重――城下之盟犹在,如何“想方设法”?如何“使其就我樊篱”?
“泰西有一句话,”关卓凡缓缓说道,“曰‘一手持剑,一手持十字架’――各位,记住这句话罢!”
众人心中一凛,齐声说道:“是,谨遵王爷均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