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刘备收到了崔钧寄来的一封手札。
交代了燕尾八面矛送与牵招的前后诸情,又说他父亲崔烈,也想要一张床垫。
这有何难?
只是坚冰未融,河道不通。如何能送?
母亲笑言,这有何难。
托老族长传话,邮卒不日便来。
只见那邮卒,头戴赤巾,佩红套袖,身背赤白文书囊,往来奔走,健步如飞,十分醒目。
原来,此时的邮传不要太发达!
便是想寄一封信去国外,也行!
咱不是有丝路么?
此时统称‘邮驿’。又细分为‘邮’、‘亭’、‘驿’、‘传’。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传)。‘驿’与‘传’级别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载具:‘传’用车,‘驿’用马。
邮驿由州、郡、县三级管理。郡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吏,便是大名鼎鼎的‘督邮’。不仅主管邮书,还兼管督察长吏。是个实权官吏。
‘信吏’、‘邮卒’统一着装。‘马传’日行三四百里,‘车传’可行七十。速度很快。
也无须担心逾期。
有“日限奉书,不及以失期,毋状,当坐罪留。”的律条。
投递方式有三:‘邮行’、‘马行’、‘驰行’。邮行,就是指邮卒步行。马行,就是骑马传行。驰行,就是驾车驰行。
无论何种方式,传信都是接棒而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之间的邮卒,往来接力。
这个时代的邮驿,只传送公文和官府物件。不对民间开放。
民间书信往来,多托付亲友、商队捎带。好在,刘备九叔公是本村里魁,勉强能唤动邮卒。里魁应是没有俸禄的。就刘备所知,在汉代的官秩中,最低一级是‘佐史’。月俸八斛,称斗食。约莫‘乡佐’,就在佐史之列。其上为‘少吏’,月俸谷十六斛。
之所以邮卒来得晚,另一个原因是刘备所寄之物,属于大件。
百斤重物,数尺见方。‘邮行’、‘马行’都不行。只能用车行。
私邮价格不菲。
好在刘备付得起。
填写上‘建宁元年二月初五,涿郡涿县陆城亭刘备,邮安平国安平县东城亭崔钧。北书(在北地往来的书信),驰行。’的表单,又付上足量邮资,人生第一份包裹,顺利寄出。
目送马车驶出村口,刘备不禁感叹。眼前这个时代,实在是有太多意料之外。
春分刚过,家中所雇宗人,便备耕、通渠,开始了新一年的稻作。
在匠人的督导下,族中子弟也造出了第一批床垫。堆放在宗祠之内。
待到雪化路通,刘备准备先送到老鸦渡,由耿雍和崔钧帮忙贩卖。这种软硬适中,透气排汗,防霉抗蛀之纯天然养生床垫,之所以深受崔氏二老喜欢。正因二人年老体衰,骨质疏松。床榻不宜过软,也不宜过硬。硬了浑身红肿,软了腰酸背痛。不软不硬,谓之适中也。
麻垫的出现,不啻喜从天降。
天下名士们的福音。
前堂矮几。
伴着铜炉送来的暖烟,刘备正仔细观看着老工匠送来的老宅扩修图板。
图板上最醒目的建筑有两座。一座是望楼,一座就是仓楼。
望楼就是后世的瞭望塔。仓楼便是存粮的仓库。
一个用来预警,一个用来储粮。
对豪强地主来说,此二物,事关生死存亡,乃重中之重。
望楼,刘备已在后院建了一座。平时无用,偶尔上去登高野望,也是一时兴趣所致。预警功能几乎没有。家中只母子二人和公孙氏,做饭喂马都要亲力亲为,哪有多余人手做这些。再说,自家也没什么好让贼人惦记。
话说,女刺客多日未见,还真有些想念呢。
四个角楼倒是设计的不错。前堂由现在的重檐大屋,改成两层重楼。与四周角楼由建在墙上的廊桥相连。后堂变成中庭。起三层重楼。然后才是后院。后院主楼和前楼一样,亦是两层。
二三二的重楼布局。
院中还有水井、农田、马厩、牛牢、鸡埘等,分布其中。
刘备觉得农田可以不用。只需把仓楼建大,多存粮便是。反正家中只三口人。
改成一座三层连阁式仓楼,最好。
“三月,可利沟渎,葺治墙屋,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这也是《四民月令》上的记载。
清明后,家中所雇宗人,开始犁、耖、耙,细细打理秧田。
所以说,通读此书后,结合原有经验,刘备已能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家的生产生活。这本书,实在是太强大。
要说崔尚书曾久在地方,颇知民情疾苦,能解民寒苦。
为五原太守时,地虽利种麻,民间却不知纺织。百姓无冬衣,卧草而居。见官时则‘衣草而出’(睡在草窝,浑身沾满麦秸)。崔寔变卖积蓄,得钱二十余万,购买器具,聘请良师,受以植麻、纺织诸技,民得以免寒苦。
也正因如此贤能,方才写出《四民月令》吧。
刘备寄去的床垫,崔钧已收到。崔父试过,称之曰‘奇物’。大加赞赏。不但令崔钧送来不菲的钱银礼物,还手书了‘楼桑锦垫,妙不可言’八个汉隶,一并送来。
崔烈何许人?
天下名士!
手书等同于担保。从此以往,楼桑锦垫便可天下名扬!
崔钧见刘备没有拒绝其父所赠,不禁暗自松了口气。这个细节,却被刘备无意瞥见。
细细一想,不禁莞尔。
刘备那日去送麻垫、果冻,尚书崔寔便欣然手书‘果仙冻,涿县刘’以示赞赏。想必在朝中做官的崔烈也有耳闻,便向崔钧打听了刘备诸事。或许那日崔钧来信,为其父讨要麻垫,并非崔烈本意。而是作为儿子的崔钧之意。
寄去安平崔家田庄后,崔钧又转寄给洛阳为官的其父崔烈。路远时长。所以过了一月有余,崔钧才送来回礼。
之所以送来手书,除了麻垫确实舒适外,也有不让从弟崔寔题字,专美于前的心思。
崔寔题了六字,他便题了八字。便是从字数上,也要压过一头。
世家子弟,斗而不破。
有趣。
这里面最大的诱因是,崔寔都题字了,崔烈焉能不题?
有了崔家二老的题字担保,刘备的麻垫和果冻,必将大卖。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便留崔钧客居数日,为崔氏二老制备两盒果冻捎回。
院外桑果已有早熟。
刘备唤来族中兄弟,上树取果。崔钧知其心意,也来树下帮忙。树上树下,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听闻是安平贵客,老族长也赶了过来,与崔钧会话树下。崔钧言行举止,落落大方,端方合度,颇多世家风范。
老族长甚喜。
喜从何来?
吾家麒麟子,能识人,善交友。焉能不喜?
交代了燕尾八面矛送与牵招的前后诸情,又说他父亲崔烈,也想要一张床垫。
这有何难?
只是坚冰未融,河道不通。如何能送?
母亲笑言,这有何难。
托老族长传话,邮卒不日便来。
只见那邮卒,头戴赤巾,佩红套袖,身背赤白文书囊,往来奔走,健步如飞,十分醒目。
原来,此时的邮传不要太发达!
便是想寄一封信去国外,也行!
咱不是有丝路么?
此时统称‘邮驿’。又细分为‘邮’、‘亭’、‘驿’、‘传’。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传)。‘驿’与‘传’级别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载具:‘传’用车,‘驿’用马。
邮驿由州、郡、县三级管理。郡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吏,便是大名鼎鼎的‘督邮’。不仅主管邮书,还兼管督察长吏。是个实权官吏。
‘信吏’、‘邮卒’统一着装。‘马传’日行三四百里,‘车传’可行七十。速度很快。
也无须担心逾期。
有“日限奉书,不及以失期,毋状,当坐罪留。”的律条。
投递方式有三:‘邮行’、‘马行’、‘驰行’。邮行,就是指邮卒步行。马行,就是骑马传行。驰行,就是驾车驰行。
无论何种方式,传信都是接棒而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之间的邮卒,往来接力。
这个时代的邮驿,只传送公文和官府物件。不对民间开放。
民间书信往来,多托付亲友、商队捎带。好在,刘备九叔公是本村里魁,勉强能唤动邮卒。里魁应是没有俸禄的。就刘备所知,在汉代的官秩中,最低一级是‘佐史’。月俸八斛,称斗食。约莫‘乡佐’,就在佐史之列。其上为‘少吏’,月俸谷十六斛。
之所以邮卒来得晚,另一个原因是刘备所寄之物,属于大件。
百斤重物,数尺见方。‘邮行’、‘马行’都不行。只能用车行。
私邮价格不菲。
好在刘备付得起。
填写上‘建宁元年二月初五,涿郡涿县陆城亭刘备,邮安平国安平县东城亭崔钧。北书(在北地往来的书信),驰行。’的表单,又付上足量邮资,人生第一份包裹,顺利寄出。
目送马车驶出村口,刘备不禁感叹。眼前这个时代,实在是有太多意料之外。
春分刚过,家中所雇宗人,便备耕、通渠,开始了新一年的稻作。
在匠人的督导下,族中子弟也造出了第一批床垫。堆放在宗祠之内。
待到雪化路通,刘备准备先送到老鸦渡,由耿雍和崔钧帮忙贩卖。这种软硬适中,透气排汗,防霉抗蛀之纯天然养生床垫,之所以深受崔氏二老喜欢。正因二人年老体衰,骨质疏松。床榻不宜过软,也不宜过硬。硬了浑身红肿,软了腰酸背痛。不软不硬,谓之适中也。
麻垫的出现,不啻喜从天降。
天下名士们的福音。
前堂矮几。
伴着铜炉送来的暖烟,刘备正仔细观看着老工匠送来的老宅扩修图板。
图板上最醒目的建筑有两座。一座是望楼,一座就是仓楼。
望楼就是后世的瞭望塔。仓楼便是存粮的仓库。
一个用来预警,一个用来储粮。
对豪强地主来说,此二物,事关生死存亡,乃重中之重。
望楼,刘备已在后院建了一座。平时无用,偶尔上去登高野望,也是一时兴趣所致。预警功能几乎没有。家中只母子二人和公孙氏,做饭喂马都要亲力亲为,哪有多余人手做这些。再说,自家也没什么好让贼人惦记。
话说,女刺客多日未见,还真有些想念呢。
四个角楼倒是设计的不错。前堂由现在的重檐大屋,改成两层重楼。与四周角楼由建在墙上的廊桥相连。后堂变成中庭。起三层重楼。然后才是后院。后院主楼和前楼一样,亦是两层。
二三二的重楼布局。
院中还有水井、农田、马厩、牛牢、鸡埘等,分布其中。
刘备觉得农田可以不用。只需把仓楼建大,多存粮便是。反正家中只三口人。
改成一座三层连阁式仓楼,最好。
“三月,可利沟渎,葺治墙屋,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这也是《四民月令》上的记载。
清明后,家中所雇宗人,开始犁、耖、耙,细细打理秧田。
所以说,通读此书后,结合原有经验,刘备已能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家的生产生活。这本书,实在是太强大。
要说崔尚书曾久在地方,颇知民情疾苦,能解民寒苦。
为五原太守时,地虽利种麻,民间却不知纺织。百姓无冬衣,卧草而居。见官时则‘衣草而出’(睡在草窝,浑身沾满麦秸)。崔寔变卖积蓄,得钱二十余万,购买器具,聘请良师,受以植麻、纺织诸技,民得以免寒苦。
也正因如此贤能,方才写出《四民月令》吧。
刘备寄去的床垫,崔钧已收到。崔父试过,称之曰‘奇物’。大加赞赏。不但令崔钧送来不菲的钱银礼物,还手书了‘楼桑锦垫,妙不可言’八个汉隶,一并送来。
崔烈何许人?
天下名士!
手书等同于担保。从此以往,楼桑锦垫便可天下名扬!
崔钧见刘备没有拒绝其父所赠,不禁暗自松了口气。这个细节,却被刘备无意瞥见。
细细一想,不禁莞尔。
刘备那日去送麻垫、果冻,尚书崔寔便欣然手书‘果仙冻,涿县刘’以示赞赏。想必在朝中做官的崔烈也有耳闻,便向崔钧打听了刘备诸事。或许那日崔钧来信,为其父讨要麻垫,并非崔烈本意。而是作为儿子的崔钧之意。
寄去安平崔家田庄后,崔钧又转寄给洛阳为官的其父崔烈。路远时长。所以过了一月有余,崔钧才送来回礼。
之所以送来手书,除了麻垫确实舒适外,也有不让从弟崔寔题字,专美于前的心思。
崔寔题了六字,他便题了八字。便是从字数上,也要压过一头。
世家子弟,斗而不破。
有趣。
这里面最大的诱因是,崔寔都题字了,崔烈焉能不题?
有了崔家二老的题字担保,刘备的麻垫和果冻,必将大卖。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便留崔钧客居数日,为崔氏二老制备两盒果冻捎回。
院外桑果已有早熟。
刘备唤来族中兄弟,上树取果。崔钧知其心意,也来树下帮忙。树上树下,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听闻是安平贵客,老族长也赶了过来,与崔钧会话树下。崔钧言行举止,落落大方,端方合度,颇多世家风范。
老族长甚喜。
喜从何来?
吾家麒麟子,能识人,善交友。焉能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