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肃答曰:“兹事体大,后将军焉敢矫诏。舍阖家老小,只为诓骗府君。”
袁绍问道:“你且说来,后将军奉何人之诏。”三宫鼎立,外加少帝,诏出何人,云泥之别,自当问清。
“个中隐秘,末将不知。后将军约府君并河内王府君,洛阳一聚。当见分晓。”李肃答曰。
“哦?”袁绍心中一动,这便言道:“河内太守王匡,并后将军与我,皆出大将军(何进)幕府。莫非,后将军信上所言,乃出太后诏命。”
“末将实不知也。”李肃一问三不知。
正如李肃所言,兹事体大。行事不密,凡有外泄,必是夷三族之重罪。然若事成,则平步青云,他日执掌朝政,亦未可知也。一言蔽之,成王败寇。
富贵险中求。胜败在此一举。
少顷,袁绍这便暗下决心:“且回复后将军。绍,定如约而至。”
“喏!”李肃大喜拜退。
送走李肃,袁绍又取董卓密信细细端详。见并无破绽,非系伪造,这才安心。无论奉谁人之诏,事若能成,一本万利。大将军何进兵败身死,袁绍等人,纷纷外放辟祸。
远离京畿,权利中心。袁绍又岂能甘心。且蓟王虽是至交好友,已有言在先,只辅满五载。待他离朝归国,少帝年幼,朝政必为何董二戚所夺。再无出头之日。
思前想后,此乃唯一机会。
趁平乐会盟,朝廷无暇他顾。与董卓、王匡等,于洛阳密会。一来,问清来龙去脉。二来,探听虚实。三来,待价而沽。攫取利益最大。
思前想后,并无不妥。袁绍这便准备上京事宜。
会盟必拟盟书,昭告天下。
盟书必有玺印。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上至朝堂,下至百姓,无有例外。正如凡蓟钞,皆印蓟王之玺。乃是凭证。罗马皇后鲁琪拉,谋刺未遂,被禁孤岛。先前持有的皇后印章,皆被没收。刘备已问过,唯有一枚贴身收藏的皇后印戒,得以幸免。
印戒,属于“印珠”。
印珠,乃是一种刻有图案、图案、文字、抑或只刻有文字的印章。是两河流域,史前至晚期青铜文明的标志之一。几千年来,两河流域及丝绸之路的沿线各古国,皆在使用。后世亦称西亚印珠,滚印,萨珊印珠等等。
按其外形,可简单分为:柱印、章印、印记石(Intaglio,常被制成戒指和项坠)等。
这枚红玛瑙半宝石黄金印戒,雕刻的正是如假包换,鲁琪拉的头像。
与鲁琪拉的轮廓,几乎一模一样。断不会有假。
唯一遗憾,印面太小。与少帝准备启用的传国玉玺,高下立见。着实不匹配。所谓相形见绌。既是从兄弟之邦,断不可相差太大。徒惹人非议。
少帝问计蓟王。
蓟王言:此事易耳。取与传国玉玺大小相若之昆冈美玉,请金市西域良工,为秦后雕刻国玺。
少帝问道:若被人诟病,大秦国玺乃是伪造,岂非不美。
少帝行会盟之礼,乃继位以来,头等大事。故务求尽善尽美。
略作思量,蓟王言道:何不将秦后印戒,与新造国玺,合并成“子母套印”。如此“母传子”,自无可厚非。
谓母子连心。此举既合乎礼法,又传递了效力。少帝欣然点头,言:大善。
蓟王这便命人去金市,寻来自罗马的匠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半日,珠宝匠便被带到蓟王当面。
一问方知,西域珠宝匠,本是伊特拉斯堪人(Etruscans)。故乡在罗马以北的意大利西北部。伊特拉斯堪人,是优秀的工匠,擅长各种金属工艺尤其是珠宝制作。他们打造的珠饰和印珠等小饰品,工艺上乘,深受罗马人所喜。
当然,是以罗马的工艺及审美而言。换做大汉,实不值一提。
单单一尊“错金博山炉”,足以傲视西陆。
寻他来,便是要十足的“罗马造物”。足可,以假乱真。不对,本来就是真。总之,无可挑剔。
又请罗马皇后,亲自设计印面。不久,一只头顶皇冠,伸展双翅,腹嵌一面鸾形盾牌,双足各抓长矛并羽箭的双头鹰素描。栩栩如生,呈送到蓟王当面。
刘备心领神会。双头鹰,分别看向东西,指代罗马皇后欲长居西域,串联东西二大帝国。雄鹰展翅,翱翔万里,不坠青云之志。鹰爪各持长矛并利箭,其意不言自明。最后,鹰身镶嵌的鸾盾,不出意外,便是为嵌入改造后的鲁琪拉头像印章。
至于周遭如何修饰,便看伊特拉斯堪珠宝匠,如何发挥。
且皇后特意叮嘱,当刻成圆印。
《管子》曰:“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汉书·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便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谓:“天圆地方”。
方与圆,便是天地宇内也。
单从鲁琪拉煞费苦心,凿刻大秦皇后玺印,便知其复辟之意。
自入汉土,一路亲眼所见。凡官吏,必身配印绶。凡公文,必下签印。凡券书,必按手印。便是流通东西南北,无往不利的蓟钞,膜下亦压有蓟王玺印。大汉既如此持重。入乡随俗的鲁琪拉,焉能不倍加慎重。
大汉蓟王,为大秦皇后制印。背后之深意,不言自喻。
凡授印。便意味着,鲁琪拉的合法地位,得以在大汉,尤其西域,完全彰显。授印,之于汉廷,乃心腹大事。凡番邦异国,必先得大汉任命,方能被丝路各国所认可。授印,便是获得大汉认可之标志。
四百年来,莫不如是。足见一斑。
天圆地方之说,华夏源远流长。
慎重起见,刘备遂上报少帝。
太史令等,朝中善明天官、谶纬、算术者,皆言:若授予秦后“天圆玺印”,是否暗藏拔高之意。毕竟“天上地下”。高出大汉一筹。
少帝轻轻颔首。又问蓟王:该当如何。
蓟王言到:何不取“玉琮”,内圆外方之形貌。
“圆中牙身玄外曰琮。”“琮,八方象地。”且华夏自古,便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之礼制。换言之,凿刻成玉琮,亦不出“(天圆)地方”之意。礼制与大汉等同。
此言一出,众皆称善。
太史令单飏拜服:王上真乃神人也!
少帝亦喜笑颜开,心满意足。果然“蓟王无难事”。
万事俱备。
只待『秦后玺印』凿刻毕。便可登台会盟。
袁绍问道:“你且说来,后将军奉何人之诏。”三宫鼎立,外加少帝,诏出何人,云泥之别,自当问清。
“个中隐秘,末将不知。后将军约府君并河内王府君,洛阳一聚。当见分晓。”李肃答曰。
“哦?”袁绍心中一动,这便言道:“河内太守王匡,并后将军与我,皆出大将军(何进)幕府。莫非,后将军信上所言,乃出太后诏命。”
“末将实不知也。”李肃一问三不知。
正如李肃所言,兹事体大。行事不密,凡有外泄,必是夷三族之重罪。然若事成,则平步青云,他日执掌朝政,亦未可知也。一言蔽之,成王败寇。
富贵险中求。胜败在此一举。
少顷,袁绍这便暗下决心:“且回复后将军。绍,定如约而至。”
“喏!”李肃大喜拜退。
送走李肃,袁绍又取董卓密信细细端详。见并无破绽,非系伪造,这才安心。无论奉谁人之诏,事若能成,一本万利。大将军何进兵败身死,袁绍等人,纷纷外放辟祸。
远离京畿,权利中心。袁绍又岂能甘心。且蓟王虽是至交好友,已有言在先,只辅满五载。待他离朝归国,少帝年幼,朝政必为何董二戚所夺。再无出头之日。
思前想后,此乃唯一机会。
趁平乐会盟,朝廷无暇他顾。与董卓、王匡等,于洛阳密会。一来,问清来龙去脉。二来,探听虚实。三来,待价而沽。攫取利益最大。
思前想后,并无不妥。袁绍这便准备上京事宜。
会盟必拟盟书,昭告天下。
盟书必有玺印。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上至朝堂,下至百姓,无有例外。正如凡蓟钞,皆印蓟王之玺。乃是凭证。罗马皇后鲁琪拉,谋刺未遂,被禁孤岛。先前持有的皇后印章,皆被没收。刘备已问过,唯有一枚贴身收藏的皇后印戒,得以幸免。
印戒,属于“印珠”。
印珠,乃是一种刻有图案、图案、文字、抑或只刻有文字的印章。是两河流域,史前至晚期青铜文明的标志之一。几千年来,两河流域及丝绸之路的沿线各古国,皆在使用。后世亦称西亚印珠,滚印,萨珊印珠等等。
按其外形,可简单分为:柱印、章印、印记石(Intaglio,常被制成戒指和项坠)等。
这枚红玛瑙半宝石黄金印戒,雕刻的正是如假包换,鲁琪拉的头像。
与鲁琪拉的轮廓,几乎一模一样。断不会有假。
唯一遗憾,印面太小。与少帝准备启用的传国玉玺,高下立见。着实不匹配。所谓相形见绌。既是从兄弟之邦,断不可相差太大。徒惹人非议。
少帝问计蓟王。
蓟王言:此事易耳。取与传国玉玺大小相若之昆冈美玉,请金市西域良工,为秦后雕刻国玺。
少帝问道:若被人诟病,大秦国玺乃是伪造,岂非不美。
少帝行会盟之礼,乃继位以来,头等大事。故务求尽善尽美。
略作思量,蓟王言道:何不将秦后印戒,与新造国玺,合并成“子母套印”。如此“母传子”,自无可厚非。
谓母子连心。此举既合乎礼法,又传递了效力。少帝欣然点头,言:大善。
蓟王这便命人去金市,寻来自罗马的匠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半日,珠宝匠便被带到蓟王当面。
一问方知,西域珠宝匠,本是伊特拉斯堪人(Etruscans)。故乡在罗马以北的意大利西北部。伊特拉斯堪人,是优秀的工匠,擅长各种金属工艺尤其是珠宝制作。他们打造的珠饰和印珠等小饰品,工艺上乘,深受罗马人所喜。
当然,是以罗马的工艺及审美而言。换做大汉,实不值一提。
单单一尊“错金博山炉”,足以傲视西陆。
寻他来,便是要十足的“罗马造物”。足可,以假乱真。不对,本来就是真。总之,无可挑剔。
又请罗马皇后,亲自设计印面。不久,一只头顶皇冠,伸展双翅,腹嵌一面鸾形盾牌,双足各抓长矛并羽箭的双头鹰素描。栩栩如生,呈送到蓟王当面。
刘备心领神会。双头鹰,分别看向东西,指代罗马皇后欲长居西域,串联东西二大帝国。雄鹰展翅,翱翔万里,不坠青云之志。鹰爪各持长矛并利箭,其意不言自明。最后,鹰身镶嵌的鸾盾,不出意外,便是为嵌入改造后的鲁琪拉头像印章。
至于周遭如何修饰,便看伊特拉斯堪珠宝匠,如何发挥。
且皇后特意叮嘱,当刻成圆印。
《管子》曰:“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汉书·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便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谓:“天圆地方”。
方与圆,便是天地宇内也。
单从鲁琪拉煞费苦心,凿刻大秦皇后玺印,便知其复辟之意。
自入汉土,一路亲眼所见。凡官吏,必身配印绶。凡公文,必下签印。凡券书,必按手印。便是流通东西南北,无往不利的蓟钞,膜下亦压有蓟王玺印。大汉既如此持重。入乡随俗的鲁琪拉,焉能不倍加慎重。
大汉蓟王,为大秦皇后制印。背后之深意,不言自喻。
凡授印。便意味着,鲁琪拉的合法地位,得以在大汉,尤其西域,完全彰显。授印,之于汉廷,乃心腹大事。凡番邦异国,必先得大汉任命,方能被丝路各国所认可。授印,便是获得大汉认可之标志。
四百年来,莫不如是。足见一斑。
天圆地方之说,华夏源远流长。
慎重起见,刘备遂上报少帝。
太史令等,朝中善明天官、谶纬、算术者,皆言:若授予秦后“天圆玺印”,是否暗藏拔高之意。毕竟“天上地下”。高出大汉一筹。
少帝轻轻颔首。又问蓟王:该当如何。
蓟王言到:何不取“玉琮”,内圆外方之形貌。
“圆中牙身玄外曰琮。”“琮,八方象地。”且华夏自古,便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之礼制。换言之,凿刻成玉琮,亦不出“(天圆)地方”之意。礼制与大汉等同。
此言一出,众皆称善。
太史令单飏拜服:王上真乃神人也!
少帝亦喜笑颜开,心满意足。果然“蓟王无难事”。
万事俱备。
只待『秦后玺印』凿刻毕。便可登台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