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街道尽头沙袋工事里的德军,看到十几名苏军指战员,端着武器、直着腰义无反顾地走在街道上时,没有立即射击,只是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想搞清楚这些苏联人究竟想做什么?
直到这支小部队推进到离德军工事还有几十米的地方,工事里的德军指挥官果断地下达了射击命令。机枪手快速地打光了一条弹链之后,在他的视野里,便再也看不到一个还站在的苏军指战员,刚刚那支小分队的成员都倒在血泊之中。
同样的事情,在其它地段继续上演着。原本占据了优势的苏军部队,在进入城市以后,居然变得不知道怎么打仗了。他们采用呆板的战术,在狭窄的街道上,用密集的队形朝德军的阵地发起冲锋,然后成片成片地被德军密集的火力打死在街道上。
关于成立所发生的一切,罗科索夫斯基是过了一个多小时后才知晓的。他当时觉得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冲进城市的时间不短了,起码应该已经占领了市中心,于是便主动打电话询问战果。
当他听完马利诺夫斯基的汇报,知道进入城市和德军展开巷战的部队伤亡累累时,连忙着急地叫道:“马利诺夫斯基,停止进攻,立即命令你的部队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进行。”
“可是,司令员同志,”听到罗科索夫斯基命令自己停止进攻,马利诺夫斯基有些着急了,“德国人正在向城市里收缩兵力,假如我们不加快进攻速度的话,敌人就有足够的时间巩固他们的防御,接下来的仗就更难打了。”
“假如再不停止进攻,你的人就要死光了。”罗科索夫斯基用不满的语气说道:“罗斯托夫城内的街道狭窄,你还采用密集的队形进攻,那不是让我们的指战员去送死吗?要知道,我们的战士就算表现得再英勇,但血肉之躯也是挡不住子弹的。立即停止进攻,等组织战士们总结了进攻失利的经验教训后,再向敌人发起进攻。”
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马利诺夫斯基心有不甘地说:“司令员同志,假如德军加强了防御,我们要夺取城市,将变得更加困难……”
“行了,马利诺夫斯基同志。”罗科索夫斯基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了他后面的话,用严厉的语气说道:“就算城外的德军撤回了城里,他们在仓促之间也无法组织坚固的防御。扫清了城外的德军后,你的兵力将远远地超过城里的守军,只要你合理地运用战术,就能很轻松地从敌人的手里夺取城市。”
马利诺夫斯基沉默了许久,回答说:“司令员同志,我们的部队没有什么夺取城市的经验,所以在城市里和德国人打巷战时,不免会吃些苦……”
对于马利诺夫斯基所提到的问题,罗科索夫斯基觉得很有道理,从战争爆发开始,苏军几乎是节节败退,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守住城市,而不是从德国人的手里去夺回城市,因此巷战的经验少得可怜。为了减少部队在巷战中的伤亡,罗科索夫斯基还是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常识教给马利诺夫斯基:“……你听着,为了减少我军在巷战中的伤亡,你让步兵采用稀疏的队形,借助街道两侧建筑物的掩护向前推进,在他们后方30到50米的距离,派一辆坦克跟随。……步兵可以消灭德军的反坦克手,而坦克却可以用炮火摧毁阻拦我们步兵前进的火力点……”
在把自己所掌握的巷战知识传授给马利诺夫斯基之后,罗科索夫斯基放下了电话,和特鲁勃尼科夫、马利宁、捷列金他们商议去劝说保卢斯放下武器的事情。
作为方面军副司令员的特鲁勃尼科夫,对于罗科索夫斯基企图劝降保卢斯的方案,感到了疑惑不解。此刻见讨论这个方案的人,连自己在内只有四个月,于是便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司令员同志,我不明白,您为什么会有劝降保卢斯的念头?要知道,他可是希特勒的爱将,绝对不会在看了我们的一纸劝降书之后,就命令部队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的。以我们的实力,最多一个多月,就能将他们全歼,完全没有必要搞什么劝降。”
特鲁勃尼科夫说完后,捷列金谨慎地说道:“我同意副司令员同志的看法,被我们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人数多达二三十万人,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的。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时候对他们采取所谓的政治攻势,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
马利宁很了解罗科索夫斯基,知道他不会莫名其妙提出这样的方案,事先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他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首先问罗科索夫斯基:“司令员同志,您能给我们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指挥员同志们,”罗科索夫斯基表情严肃地对几位副手说道:“我之所以会做出劝降德军的提议,完全是为了城里数以万计的平民着想。”
“平民?”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捷列金的脸上露出了惊诧的表情:“什么平民。”
“军事委员同志,战争爆发以后,有数以万计的平民疏散到了斯大林格勒,使这个城市的人口增加到近百万。但在德军进攻这座城市前,为了不引起恐慌,我们并没有对城里的居民进行疏散,以至于他们都被困在了城里。”罗科索夫斯基痛心地说道:“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通过伏尔加河疏散出去的平民,不过十万人,剩下几十万居民不是死于战火,就是被困在了敌我占领的区域内。
那些落在德寇控制区的平民们,在德军占据优势时,也许还能通过各种手段,搞到一些吃的东西。但如今敌人也面临着弹尽粮绝的情况,他们那里还会有多余的食物,分发给我们的平民。假如我们只是采用军事进攻的手段,去消灭被围的敌人,所耗费的时间就会很长,我不知道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我们的人民因此而冻饿而死。”
罗科索夫斯基的话说完后,几人都沉默了下来,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光顾着考虑如何消灭被围的德军,但却忘记了在德军控制的区域内,还有数以万计的苏联公民在内。过了许久,捷列金点着头艰难地说道:“司令员同志,您说得对,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数以万计的平民死于饥饿,所以对德军采用劝降的手段,我觉得是完全有必要的。”
“司令员同志,”在搞清楚罗科索夫斯基的意图后,马利宁主动请缨:“就由我来起草这份给保卢斯的劝降书吧。”
“我这里已经写好了一份给保卢斯的最后通牒,”罗科索夫斯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的四四方方的纸,摊开后放在桌上,对众人说道:“你们看看写得怎么样?”
捷列金、马利宁他们三人连忙把头凑了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致德军保卢斯上将:作为被围部队的司令和军官,你很清楚,你和你们的部队没有冲破包围圈的任何现实可能,你们已陷入绝境,继续抵抗没有任何意义。在这种对你们来说毫无出路的情势之下,为了避免白白流血牺牲,我们建议你们接受下述投降条件:
1.以您和您的司令部为首的全体被围德军停止抵抗。
2.您有组织地将所有人员、武器、技术兵器和军用物资完好无损地交给我们。
我们保证所有停止抵抗的官兵的生命安全。战争结束后,我们将其交还德国或战俘愿意去的任何国家。我们为全体投降人员保存军服、识别标志和勋章、个人财物和贵重物品,还为高级军官保存冷兵器。我们将立即为全体投降军官、军士和士兵提供正常的饮食。我们将给所有伤、病和被冻伤的官兵进行有效的治疗。”
给保卢斯的劝降书的下方,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签名。
捷列金看完后,毫不迟疑地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名字后面,签上了自己名字;接着,马利宁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特鲁勃尼科夫在经过一番斟酌后,还是果断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就在几人开始谈论由谁作为代表,去给保卢斯送劝降书时,有参谋进来报告,说大本营派来的代表到了。
罗科索夫斯基以为来的是华西列夫斯基,便随口问道:“是我们的总参谋长吗?”
谁知回答他的却是另外一个声音:“来的不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而是沃罗诺夫。”
罗科索夫斯基一抬头,看到门口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将军,他一眼就认出来人是红军的炮兵总司令沃罗诺夫上将。他连忙起身走了过去,抬手向对方敬礼后,好奇地问道:“您好,沃罗诺夫将军,您怎么到我们这里来了?”
沃罗诺夫一边和罗科索夫斯基握手,一边笑着解释说:“我是奉最高统帅本人的命令,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协助你们进行指环战役的。”
沃罗诺夫和另外三位方面军首长打过招呼后,看到摊放在桌上的地图和那份劝降书,好奇地问:“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们正在讨论什么?”
“我们正在商议该派谁去给保卢斯送劝降书。”罗科索夫斯基简短地向沃罗诺夫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后,将劝降书交给了沃罗诺夫,想听听他的意见。谁知对方看完后,二话不说,拿起桌上的笔,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名字旁边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沃罗诺夫放下笔之后,对罗科索夫斯基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非常赞同你们在进攻前,对保卢斯进行劝降的这种做法。不过在实施之前,还是应该向大本营汇报,让最高统帅本人能心中有数。”
见沃罗诺夫也赞同了自己的做法,罗科索夫斯基便吩咐马利宁:“参谋长同志,把方面军的侦察局局长维诺格拉多夫将军叫来,我有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随后,他走到了高频电话前,拿起电话拨通了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
当电话里传出斯大林的声音时,罗科索夫斯基立即向对方报告了自己准备劝降保卢斯的计划。斯大林听完后,沉默了片刻,在权衡一番厉害后,果断地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请求:“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的这个方案很好,假如真的能劝说保卢斯放下武器投降,我们就能减少数以万计的指战员的牺牲。”
斯大林在放下电话之前,又问了一句:“对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们对罗斯托夫的进攻,进行得怎么样了?”
“报告斯大林同志,”罗科索夫斯基表情如常地回答说:“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的近卫第2集团军,已成功地突破了德军在城外的防御,冲进了城里,正在和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部队已经冲进城里了?”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显得很高兴,还专门叮嘱罗科索夫斯基:“如果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解放了罗斯托夫,记得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我。”
还在罗科索夫斯基和斯大林通话的时候,方面军侦察局局长维诺格拉多夫少将就来到了指挥部,他挺直了身体站在罗科索夫斯基的身边,等待司令员打完电话后,向自己下达最新的命令。
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后,朝维诺格拉多夫招了招手,带他来到了会议桌旁,将桌上的劝降书递到他的手里,开口说道:“维诺格拉多夫将军,我们打算派人将这份劝降书,送到保卢斯那里去。经过我的考虑,我决定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侦察局来完成,怎么样,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直到这支小部队推进到离德军工事还有几十米的地方,工事里的德军指挥官果断地下达了射击命令。机枪手快速地打光了一条弹链之后,在他的视野里,便再也看不到一个还站在的苏军指战员,刚刚那支小分队的成员都倒在血泊之中。
同样的事情,在其它地段继续上演着。原本占据了优势的苏军部队,在进入城市以后,居然变得不知道怎么打仗了。他们采用呆板的战术,在狭窄的街道上,用密集的队形朝德军的阵地发起冲锋,然后成片成片地被德军密集的火力打死在街道上。
关于成立所发生的一切,罗科索夫斯基是过了一个多小时后才知晓的。他当时觉得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冲进城市的时间不短了,起码应该已经占领了市中心,于是便主动打电话询问战果。
当他听完马利诺夫斯基的汇报,知道进入城市和德军展开巷战的部队伤亡累累时,连忙着急地叫道:“马利诺夫斯基,停止进攻,立即命令你的部队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进行。”
“可是,司令员同志,”听到罗科索夫斯基命令自己停止进攻,马利诺夫斯基有些着急了,“德国人正在向城市里收缩兵力,假如我们不加快进攻速度的话,敌人就有足够的时间巩固他们的防御,接下来的仗就更难打了。”
“假如再不停止进攻,你的人就要死光了。”罗科索夫斯基用不满的语气说道:“罗斯托夫城内的街道狭窄,你还采用密集的队形进攻,那不是让我们的指战员去送死吗?要知道,我们的战士就算表现得再英勇,但血肉之躯也是挡不住子弹的。立即停止进攻,等组织战士们总结了进攻失利的经验教训后,再向敌人发起进攻。”
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马利诺夫斯基心有不甘地说:“司令员同志,假如德军加强了防御,我们要夺取城市,将变得更加困难……”
“行了,马利诺夫斯基同志。”罗科索夫斯基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了他后面的话,用严厉的语气说道:“就算城外的德军撤回了城里,他们在仓促之间也无法组织坚固的防御。扫清了城外的德军后,你的兵力将远远地超过城里的守军,只要你合理地运用战术,就能很轻松地从敌人的手里夺取城市。”
马利诺夫斯基沉默了许久,回答说:“司令员同志,我们的部队没有什么夺取城市的经验,所以在城市里和德国人打巷战时,不免会吃些苦……”
对于马利诺夫斯基所提到的问题,罗科索夫斯基觉得很有道理,从战争爆发开始,苏军几乎是节节败退,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守住城市,而不是从德国人的手里去夺回城市,因此巷战的经验少得可怜。为了减少部队在巷战中的伤亡,罗科索夫斯基还是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常识教给马利诺夫斯基:“……你听着,为了减少我军在巷战中的伤亡,你让步兵采用稀疏的队形,借助街道两侧建筑物的掩护向前推进,在他们后方30到50米的距离,派一辆坦克跟随。……步兵可以消灭德军的反坦克手,而坦克却可以用炮火摧毁阻拦我们步兵前进的火力点……”
在把自己所掌握的巷战知识传授给马利诺夫斯基之后,罗科索夫斯基放下了电话,和特鲁勃尼科夫、马利宁、捷列金他们商议去劝说保卢斯放下武器的事情。
作为方面军副司令员的特鲁勃尼科夫,对于罗科索夫斯基企图劝降保卢斯的方案,感到了疑惑不解。此刻见讨论这个方案的人,连自己在内只有四个月,于是便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司令员同志,我不明白,您为什么会有劝降保卢斯的念头?要知道,他可是希特勒的爱将,绝对不会在看了我们的一纸劝降书之后,就命令部队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的。以我们的实力,最多一个多月,就能将他们全歼,完全没有必要搞什么劝降。”
特鲁勃尼科夫说完后,捷列金谨慎地说道:“我同意副司令员同志的看法,被我们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人数多达二三十万人,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的。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时候对他们采取所谓的政治攻势,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
马利宁很了解罗科索夫斯基,知道他不会莫名其妙提出这样的方案,事先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他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首先问罗科索夫斯基:“司令员同志,您能给我们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指挥员同志们,”罗科索夫斯基表情严肃地对几位副手说道:“我之所以会做出劝降德军的提议,完全是为了城里数以万计的平民着想。”
“平民?”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捷列金的脸上露出了惊诧的表情:“什么平民。”
“军事委员同志,战争爆发以后,有数以万计的平民疏散到了斯大林格勒,使这个城市的人口增加到近百万。但在德军进攻这座城市前,为了不引起恐慌,我们并没有对城里的居民进行疏散,以至于他们都被困在了城里。”罗科索夫斯基痛心地说道:“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通过伏尔加河疏散出去的平民,不过十万人,剩下几十万居民不是死于战火,就是被困在了敌我占领的区域内。
那些落在德寇控制区的平民们,在德军占据优势时,也许还能通过各种手段,搞到一些吃的东西。但如今敌人也面临着弹尽粮绝的情况,他们那里还会有多余的食物,分发给我们的平民。假如我们只是采用军事进攻的手段,去消灭被围的敌人,所耗费的时间就会很长,我不知道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我们的人民因此而冻饿而死。”
罗科索夫斯基的话说完后,几人都沉默了下来,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光顾着考虑如何消灭被围的德军,但却忘记了在德军控制的区域内,还有数以万计的苏联公民在内。过了许久,捷列金点着头艰难地说道:“司令员同志,您说得对,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数以万计的平民死于饥饿,所以对德军采用劝降的手段,我觉得是完全有必要的。”
“司令员同志,”在搞清楚罗科索夫斯基的意图后,马利宁主动请缨:“就由我来起草这份给保卢斯的劝降书吧。”
“我这里已经写好了一份给保卢斯的最后通牒,”罗科索夫斯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的四四方方的纸,摊开后放在桌上,对众人说道:“你们看看写得怎么样?”
捷列金、马利宁他们三人连忙把头凑了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致德军保卢斯上将:作为被围部队的司令和军官,你很清楚,你和你们的部队没有冲破包围圈的任何现实可能,你们已陷入绝境,继续抵抗没有任何意义。在这种对你们来说毫无出路的情势之下,为了避免白白流血牺牲,我们建议你们接受下述投降条件:
1.以您和您的司令部为首的全体被围德军停止抵抗。
2.您有组织地将所有人员、武器、技术兵器和军用物资完好无损地交给我们。
我们保证所有停止抵抗的官兵的生命安全。战争结束后,我们将其交还德国或战俘愿意去的任何国家。我们为全体投降人员保存军服、识别标志和勋章、个人财物和贵重物品,还为高级军官保存冷兵器。我们将立即为全体投降军官、军士和士兵提供正常的饮食。我们将给所有伤、病和被冻伤的官兵进行有效的治疗。”
给保卢斯的劝降书的下方,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签名。
捷列金看完后,毫不迟疑地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名字后面,签上了自己名字;接着,马利宁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特鲁勃尼科夫在经过一番斟酌后,还是果断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就在几人开始谈论由谁作为代表,去给保卢斯送劝降书时,有参谋进来报告,说大本营派来的代表到了。
罗科索夫斯基以为来的是华西列夫斯基,便随口问道:“是我们的总参谋长吗?”
谁知回答他的却是另外一个声音:“来的不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而是沃罗诺夫。”
罗科索夫斯基一抬头,看到门口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将军,他一眼就认出来人是红军的炮兵总司令沃罗诺夫上将。他连忙起身走了过去,抬手向对方敬礼后,好奇地问道:“您好,沃罗诺夫将军,您怎么到我们这里来了?”
沃罗诺夫一边和罗科索夫斯基握手,一边笑着解释说:“我是奉最高统帅本人的命令,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协助你们进行指环战役的。”
沃罗诺夫和另外三位方面军首长打过招呼后,看到摊放在桌上的地图和那份劝降书,好奇地问:“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们正在讨论什么?”
“我们正在商议该派谁去给保卢斯送劝降书。”罗科索夫斯基简短地向沃罗诺夫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后,将劝降书交给了沃罗诺夫,想听听他的意见。谁知对方看完后,二话不说,拿起桌上的笔,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名字旁边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沃罗诺夫放下笔之后,对罗科索夫斯基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非常赞同你们在进攻前,对保卢斯进行劝降的这种做法。不过在实施之前,还是应该向大本营汇报,让最高统帅本人能心中有数。”
见沃罗诺夫也赞同了自己的做法,罗科索夫斯基便吩咐马利宁:“参谋长同志,把方面军的侦察局局长维诺格拉多夫将军叫来,我有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随后,他走到了高频电话前,拿起电话拨通了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
当电话里传出斯大林的声音时,罗科索夫斯基立即向对方报告了自己准备劝降保卢斯的计划。斯大林听完后,沉默了片刻,在权衡一番厉害后,果断地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请求:“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的这个方案很好,假如真的能劝说保卢斯放下武器投降,我们就能减少数以万计的指战员的牺牲。”
斯大林在放下电话之前,又问了一句:“对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们对罗斯托夫的进攻,进行得怎么样了?”
“报告斯大林同志,”罗科索夫斯基表情如常地回答说:“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的近卫第2集团军,已成功地突破了德军在城外的防御,冲进了城里,正在和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部队已经冲进城里了?”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显得很高兴,还专门叮嘱罗科索夫斯基:“如果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解放了罗斯托夫,记得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我。”
还在罗科索夫斯基和斯大林通话的时候,方面军侦察局局长维诺格拉多夫少将就来到了指挥部,他挺直了身体站在罗科索夫斯基的身边,等待司令员打完电话后,向自己下达最新的命令。
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后,朝维诺格拉多夫招了招手,带他来到了会议桌旁,将桌上的劝降书递到他的手里,开口说道:“维诺格拉多夫将军,我们打算派人将这份劝降书,送到保卢斯那里去。经过我的考虑,我决定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侦察局来完成,怎么样,你有合适的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