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修补
江南秋迟,十一月的临安府,立冬这个节气早已经过去,然而这座南华夏最为繁华的都市,依然笼罩在富有诗意的暮色当中,除了偶尔飘落的一片落叶,才会让这种美景,平添了一份萧瑟。
走吧。身着常服的右相留梦炎紧了紧披在身上的斗蓬,踏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肩舆。
这种四人抬的坐辇有些像是后世的滑竿,就算是上坡下山都能平稳自如,何况是走在整齐的街道上。往日里,留梦炎会趁着这么会儿的功夫,闭上眼睛假寐片刻,等到了禁中,就更加有精神处理政务,然而这些日子,无论他怎么努力,心头总是纷纷扰扰,就连正常的睡眠都轻省了不少,平素保养得极好的容貌,更是多了些许憔悴之色,这便是所谓大权独揽的代价么?
他听着耳边不时传来的呦喝声,看着薄纱帘外那些朦朦胧胧的街景闪过,京师的喧嚣一如往常,混然没有大难当头的紧迫,不禁陷入了沉思当中。
左相陈宜中因伤告病已经月余,这一个月,对于他来说,几乎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各地的战报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几乎没有一日安宁,由此而产生的流民恩恤安置纷争诉讼推诿等等不一而足,饶是他殚精竭虑依然顾此失彼,应付不暇,短短的一个月下来,竟然已经生出了倦怠之意,这在之前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
可他心里清楚,这样的感觉都是真的,毕竟为相者,想要享受的是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站在顶峰被人膜拜景仰的自矜,而不是面对破墙烂瓦四面透风的屋子缝缝补补抠抠索索,现在留梦炎所做的,偏偏就是这么个泥瓦匠,让他如何能得意地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有这一切的起因无非就是个‘钱’字,早已见了底的国库干净得连只仓鼠都不愿意呆,秋税还没有收上来就被瓜分殆尽,如今还不到十二月,而政事堂已经把主意打到了明年的夏税上,加征的念头一再被提及,可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否决掉。
田赋已经征无可征,再加就会激起民变,执政的哪个不是家有良田,对此自然是一清二楚,可是做为国家财政支柱的商税,最大宗的市舶司收入里,琼州还没有开埠,其今年的税入就已经被预支了,而各地的水关厘所城门乃至盐茶等提举司哪怕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数目上同往年比没有变化,就意味着不管想什么法子,都不过是纸面上的一句空话。
往他们身上费脑子?那就是去动士绅们的口食,这个时候,与找死有什么区别?一想到这些破事,他的头就疼痛不已,如今自己当了家,才明白当年贾似道为何要行打算公田等法,硬生生地将自己逼到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上,从而在败落之时,没有一个为他说话。
加税不得其法,又没有余钱可支,国家面临着这么大一场战事,这么一来,还有哪个会饿着肚子去同鞑子拼杀?不知不觉他的眉头已经深深地皱了起来。
相公,到了。
略略一低头,迈出肩舆的他已经恢复了大气从容的面相,然而让他意外的是,自己的仪仗都到了政事堂的台阶下,里头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迎接,这种怠慢被他的心情放大了无数倍,面上已经明显地露出了不满之色。
相公,那边。还是随侍的家人知机,留梦炎顺着他的手指略略一看,就明白了事情的原由。
在离着不远的另一边,一顶相同制式的肩舆正在准备抬到别处,而那不用说,正是位居其上的左相陈宜中所乘之物,他居然来了?留梦炎赫然转头,重阶之上,倒是隐隐传来了人声。
余者倒也罢了,这‘蓓蕾黄花当径开,朣胧佳月出云来。’一句却是何意,莫非是讥讽本相明堂高卧,坐看你等忙得脚不沾地?还没有进门,陈宜中的声音就进入了耳中,留梦炎闻言一惊,不知道他这是向谁在质问。
原本并无此意的,听你这一解释,某倒是觉着,此意尚好,诸公以为如何啊?
一个略带蜀地口音的男子接话道,让他一下子就放心不少,迈入堂中,只见一群人正围坐在一起,当班直舍们站在外面,似乎在看着什么东西,而被他们簇拥在当中的,正是久未露面的陈宜中。
依某看,此语未必上佳,倒是另有一句,恰如其份。留梦炎含笑走过去,外面的直舍们一见到他,赶紧起身为他让开一条路。
陈宜中正对着大门口,一看到他的身影就从坐榻上下了地,而原本背对着的男子转过身,足足比旁人高出一头,正是新近以参知政事衔,为太皇太后亲点,升入政事堂的原浙西路臣知临安府家铉翁。
汉铺,连你也来取笑某。
陈宜中快走了几步,当先迎了上来,后面跟着的家铉翁等堂中属吏,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场景,就好像是他才刚刚沐休而归一般。
哪里。留梦炎摇摇头:不独某,诸位说说,是否如此?
一个月的休养下来,对方的气色倒是显得很不错,脸上的那些痕迹,如果不是凑近了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来,然而以他的威势,天下又有几个人敢凑近了去瞧?
那某倒想听听,你说的那话有何高明之处?陈宜中摆摆手,将他让到了坐榻边上。
留梦炎一边解着颈下的带子,一边打量周围各色人等,不过以他的眼光,也看不出这是有意为之呢,还是凑巧如此,陈宜中此前不声不响地躺了那么久,谁都不知道他准备何时出府,到了后来,留梦炎差不多已经认为对方是有意将烂摊子扔给自己了,没想到他又来了。
某想起则堂昔日有一句春题,虽不是十分应景,然放到此处,却是要恰当些。将斗蓬取下来交给侍候的直舍,他同陈宜中一样摆腿上了坐榻,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吟道:春光只在花梢里,更倩君诗为一催。
陈宜中一听之下不禁愕然,原以为他只是接个话头,没想到这位居然真能点出题来,叹了口气说道:好一个‘更倩君诗为一催’,则堂大才。
倒是家铉翁连连摆手逊谢:拙作而已,不值一提。
当然,两个丞相加上一个副相,不可能是为了品鉴什么诗词文章而聚到一起的,闲话叙过之后,政事堂也就到了办公的时间,那些围在外头的属吏们一下子都走向了各自的位子,中堂上就留下了他们三人,和几个侍候茶水的直舍。
不瞒二位,躺了这么久,再不出来走动走动,只怕连骨头都要酥了。作为首相,陈宜中自然要先开口:某也知道,这些日子的国事有多艰难,在此还要多赖诸位分担,如今咱们都在这里了,日后就当同舟共济,齐赴时艰吧。
说罢,他就在坐榻上拱拱手,两人哪敢受他的礼,都是执手回应,不管他人如何,留梦炎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也明白,大宋实际上的第一人,借此宣布了自己的回归,而自己,又将回到千年老二的位置上来,不过此时他的心里倒没有那么排斥了。
陈相重归,国之幸事,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则堂,近日收到的消息,不如你来说说吧。留梦炎目视坐在下首的家铉翁。
两位相公。家铉翁倒是不疑有他,做为三人组中的最末一位,这原本也是他的活儿。
先说今日一早收到的,於潜县传来消息,天目山鹰嘴崖上的烽燧被点燃了,烟分四柱,快马今晨便入了城,消息刚刚传到枢府,谢同知不敢怠慢,亲自送到禁中,这会子,只怕圣人也与闻了。
留梦炎心里一惊,然而他看了看对面,陈宜中毫不动容,心知对方已经知晓了。
是四川?
正是,加上广西一路两淮的两路海上的一路,这就已经有五路了。家铉翁点点头,面上再也不复之前的轻松表情。
二人当然明白,除开这明面上的五路兵马,还有至今没有动静的荆湖一线,光是目前的攻势已经是难以应付了,如果那里再发动起来,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的形势连年初都不如,哪里还凑得出十多万人去?
两淮目前尚在僵持,淮西元人自从占了安丰军等处之后,兵锋便顿于庐州城下,到如今已近半月,依然未能破城。
李叔章素有才干调度得当,这是自然的事。陈宜中接口赞了一句,二人都知道这个位子就是他推举的,如今证实了他的眼光,当然有些得意。
据得报,元人围城兵马甚多,不下十余万,我们的人目前都聚于安庆府境内,只有五万左右,且互不统属,怕是要请二位相公拿个主意。
这件事陈宜中还是刚刚听闻,家铉翁便向他细细解释了一番,这只兵马主要以张世杰的人马为主,占到了大多数,靠着安庆一府的支撑,目前驻于桐城一带,隔着大别山余脉与鞑子对峙,因为地势险要,双方还没有发生激烈的交锋,不过小规模的试探,几乎天天都有。
除了他的兵马,从大别山各隘口撤出来的淮西旧部大约有一万多人,此外还有隔壁无为军刘师勇的数千人,以及镇巢军洪福麾下的雄江水军,有了他们的存在多少也能牵制元人向周边发展,淮西的局势便形成了这么个暂时的僵持。
如果没有援军的话,庐州城的陷落只是个时间问题,想到这里,三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目前的局面是明摆着的,要说实力,沿江制置副使知安庆府张世杰最强,就是品级来说也是他最高,原本是出任整只军马统帅的最佳人选,可问题在于他是个武将!
年初为什么要将十多万军马交于贾似道之手?就是因为只有他才能节制那些武人,当然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这个原则并不能打破,那么问题来了,谁去?
若是李叔章未被围,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留梦炎出人意料地叹了口气。
李祥甫呢,不是已经命他督军江淮了么?陈宜中和他一样的想法,但是实情已然如此了,再后悔又有什么用。
淮东亦是一样。家铉翁苦笑着说道:楚州被围已近二十天,元人的水师又出没于沿海,李参政分身不暇,目前已经将行辕前至扬州,正在聚拢兵马,不久只怕就会有大动作。
一个是名义上的辖地,一个是起家的根本,李庭芝会如何选择,不言而喻,然而谁都说不出什么来,毕竟他只有一个人,无论元人从何处突破,最终还是要汇于建康城下,那里才是江南屏障。
叶少保率海司船队北上了,如今应该到了楚州海面,与元人交手与否,却不得而知。
陈宜中同留梦炎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想到这只老狐狸居然会选择主动出击,倒是让他们有些意外,不过对方这份军报,与其说是请示不如说是通知一声,现在反对又有什么用,如果真能阻敌于海面,倒是能让临安府有个退路存在,并不是毫无益处的。
让他们有些不安的是,叶梦鼎此举肯定与李庭芝有过商量,否则这么大一只船队的补给,没有地方上的接应是万万不可能的,两个边帅没有通过枢府,就如此毫无顾忌地交通,正是朝廷最为提防的,可是目前来说,他们又能怎么办?
补上一份诏令送到扬州去吧。没办法,就算为了朝廷的脸面,这个锅也得背,留梦炎看着陈宜中,无奈地开了口。
不必说了,这就是叶梦鼎的用意,陈宜中心里恨得牙痒痒,面上还得装出一付微笑,既然这个老家伙要去送死,那就送他一程好了。
叶镇之如此高龄还要亲赴险地,正是我等楷模,将此诏明发天下,以彰其事。
见陈宜中拍了板,家铉翁转头叫过一个直舍,命他将指令传下去,自然会有人写好诏书,依命而行,陈宜中显然不想再说这个话题,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南边有没有消息?
南边?两人一愣,如果说四川要归于西南,那这个南边就只可能是指广西。
才过了一个月,只怕人还在路上吧。留梦炎知道他心中所想:不过自从烽火入京,随后的军报便只说了元人入寇邕州,打到哪里了,并无音讯,某料想,或许此刻与庐州一样顿于城下,也未可知。
当是如此。家铉翁接下去说道:邕州城坚,我军又有了准备,应该不会像十七年前那般为敌所乘,等刘子青到了任,广西的局势,只怕比别处还要理想一些。
喔,你如此看好他?陈宜中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恩,就算不胜,也不至于大败。
家铉翁坦然答道,他倒不是为别人说话,两人其实并无交情,不过一路看过来,客观上评介肯定会中肯一些。
但愿如此吧。陈宜中摆摆手将此事揭过,一切都要等到确切的消息传来,现在还为时过早。
江州呢?
他最关心的还是荆湖一线,那里的防御有多薄弱,从赵应定接任江州就可以看出,如果元人将两淮的兵马牵制住了,只怕到时候连援兵都抽不出来。
前日的消息还是一应如常,对面的元人没有增加什么力量。
枢府去信督促一下,某总觉得有些不踏实。
家铉翁一愣,去信很简单,能说什么呢?一应守备事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做为一线的守臣,人家肯定比千里之外的京师要紧张得多,拿不出任何实质的东西,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措辞。
苏任忠就快返回了,各地的勤王兵马不拘如何,总会有一些,到时候再凑凑,未必不能眼见有些尴尬,留梦炎接过话头,可是这里的人谁不知道,指望那些就和年初一样,最后到来的不过寥寥几支而已。
江州是第一道防线,一旦被突破,后面就是江东路,一直到建康城下,都不会再有什么阻碍,何况元人还未必一定会这么走,万一循别路的话呢?
宁国府出缺,李祥甫有意将袁洪调任,奏书一早就上来了,刚才某突然一想,这未必不是个办法。沉默了一会儿,留梦炎拍了拍桌子,突然说道。
可是原任建康通判,之后积功升为太平州的那个袁洪?陈宜中对此人还是有些印象的。
正是,李祥甫的意思,太平州城小人寡不好守,不如将人迁到宁国府去,元人如果想要进逼京师,那里是绕不过去的。
这的确是个办法,陈宜中一想就明白了,宁国府境内多山,元人的大军不好施展,比之别处更好守一些,袁洪经历过战事,也算知兵之人,有他在就能起到阻碍的作用,不像年初那样,早早地就降了敌人。
如此甚好,就擢升此人太常少卿知宁国府吧,今日便将任命加急送出,时不我待了啊。
事关京师防卫,当然要特事特办了,不过留梦炎知道,李庭芝在上书的同时肯定已经着手进行了,无论朝廷会不会下正式任命,都不会影响他的计划,这完全就是出于直觉。
议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之前的那个问题还没有答案,聚集在安庆府境的那些军马,派出何人才可委任?
某倒是有个人选,此人刚从荆湖回来,原本想着他多年出为边帅,可入枢府,不过现在看来,只怕还留不得。见二位相公不说话,家铉翁从袖笼中摸出一份文书。
陈宜中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他,朱禩孙,原本的京湖宣抚大使,先后参与了援川援襄等战事。表现嘛,乏善可陈,胜绩不多,败绩不少,阳逻堡之战,夏贵是自己跑了,他是跟着也跑了,这样的人,能担负起统兵救援的重任吗?
只不过这人的资历倒是足够了,原本张世杰就在他的麾下,同夏贵旧部也有接触,一时间有些踌躇。
若是泉州战事早日结束,朝廷就不至于无兵可用了。留梦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悠悠说道。
陈宜中一听之下,眼睛突然一亮,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
走吧。身着常服的右相留梦炎紧了紧披在身上的斗蓬,踏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肩舆。
这种四人抬的坐辇有些像是后世的滑竿,就算是上坡下山都能平稳自如,何况是走在整齐的街道上。往日里,留梦炎会趁着这么会儿的功夫,闭上眼睛假寐片刻,等到了禁中,就更加有精神处理政务,然而这些日子,无论他怎么努力,心头总是纷纷扰扰,就连正常的睡眠都轻省了不少,平素保养得极好的容貌,更是多了些许憔悴之色,这便是所谓大权独揽的代价么?
他听着耳边不时传来的呦喝声,看着薄纱帘外那些朦朦胧胧的街景闪过,京师的喧嚣一如往常,混然没有大难当头的紧迫,不禁陷入了沉思当中。
左相陈宜中因伤告病已经月余,这一个月,对于他来说,几乎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各地的战报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几乎没有一日安宁,由此而产生的流民恩恤安置纷争诉讼推诿等等不一而足,饶是他殚精竭虑依然顾此失彼,应付不暇,短短的一个月下来,竟然已经生出了倦怠之意,这在之前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
可他心里清楚,这样的感觉都是真的,毕竟为相者,想要享受的是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站在顶峰被人膜拜景仰的自矜,而不是面对破墙烂瓦四面透风的屋子缝缝补补抠抠索索,现在留梦炎所做的,偏偏就是这么个泥瓦匠,让他如何能得意地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有这一切的起因无非就是个‘钱’字,早已见了底的国库干净得连只仓鼠都不愿意呆,秋税还没有收上来就被瓜分殆尽,如今还不到十二月,而政事堂已经把主意打到了明年的夏税上,加征的念头一再被提及,可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否决掉。
田赋已经征无可征,再加就会激起民变,执政的哪个不是家有良田,对此自然是一清二楚,可是做为国家财政支柱的商税,最大宗的市舶司收入里,琼州还没有开埠,其今年的税入就已经被预支了,而各地的水关厘所城门乃至盐茶等提举司哪怕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数目上同往年比没有变化,就意味着不管想什么法子,都不过是纸面上的一句空话。
往他们身上费脑子?那就是去动士绅们的口食,这个时候,与找死有什么区别?一想到这些破事,他的头就疼痛不已,如今自己当了家,才明白当年贾似道为何要行打算公田等法,硬生生地将自己逼到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上,从而在败落之时,没有一个为他说话。
加税不得其法,又没有余钱可支,国家面临着这么大一场战事,这么一来,还有哪个会饿着肚子去同鞑子拼杀?不知不觉他的眉头已经深深地皱了起来。
相公,到了。
略略一低头,迈出肩舆的他已经恢复了大气从容的面相,然而让他意外的是,自己的仪仗都到了政事堂的台阶下,里头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迎接,这种怠慢被他的心情放大了无数倍,面上已经明显地露出了不满之色。
相公,那边。还是随侍的家人知机,留梦炎顺着他的手指略略一看,就明白了事情的原由。
在离着不远的另一边,一顶相同制式的肩舆正在准备抬到别处,而那不用说,正是位居其上的左相陈宜中所乘之物,他居然来了?留梦炎赫然转头,重阶之上,倒是隐隐传来了人声。
余者倒也罢了,这‘蓓蕾黄花当径开,朣胧佳月出云来。’一句却是何意,莫非是讥讽本相明堂高卧,坐看你等忙得脚不沾地?还没有进门,陈宜中的声音就进入了耳中,留梦炎闻言一惊,不知道他这是向谁在质问。
原本并无此意的,听你这一解释,某倒是觉着,此意尚好,诸公以为如何啊?
一个略带蜀地口音的男子接话道,让他一下子就放心不少,迈入堂中,只见一群人正围坐在一起,当班直舍们站在外面,似乎在看着什么东西,而被他们簇拥在当中的,正是久未露面的陈宜中。
依某看,此语未必上佳,倒是另有一句,恰如其份。留梦炎含笑走过去,外面的直舍们一见到他,赶紧起身为他让开一条路。
陈宜中正对着大门口,一看到他的身影就从坐榻上下了地,而原本背对着的男子转过身,足足比旁人高出一头,正是新近以参知政事衔,为太皇太后亲点,升入政事堂的原浙西路臣知临安府家铉翁。
汉铺,连你也来取笑某。
陈宜中快走了几步,当先迎了上来,后面跟着的家铉翁等堂中属吏,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场景,就好像是他才刚刚沐休而归一般。
哪里。留梦炎摇摇头:不独某,诸位说说,是否如此?
一个月的休养下来,对方的气色倒是显得很不错,脸上的那些痕迹,如果不是凑近了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来,然而以他的威势,天下又有几个人敢凑近了去瞧?
那某倒想听听,你说的那话有何高明之处?陈宜中摆摆手,将他让到了坐榻边上。
留梦炎一边解着颈下的带子,一边打量周围各色人等,不过以他的眼光,也看不出这是有意为之呢,还是凑巧如此,陈宜中此前不声不响地躺了那么久,谁都不知道他准备何时出府,到了后来,留梦炎差不多已经认为对方是有意将烂摊子扔给自己了,没想到他又来了。
某想起则堂昔日有一句春题,虽不是十分应景,然放到此处,却是要恰当些。将斗蓬取下来交给侍候的直舍,他同陈宜中一样摆腿上了坐榻,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吟道:春光只在花梢里,更倩君诗为一催。
陈宜中一听之下不禁愕然,原以为他只是接个话头,没想到这位居然真能点出题来,叹了口气说道:好一个‘更倩君诗为一催’,则堂大才。
倒是家铉翁连连摆手逊谢:拙作而已,不值一提。
当然,两个丞相加上一个副相,不可能是为了品鉴什么诗词文章而聚到一起的,闲话叙过之后,政事堂也就到了办公的时间,那些围在外头的属吏们一下子都走向了各自的位子,中堂上就留下了他们三人,和几个侍候茶水的直舍。
不瞒二位,躺了这么久,再不出来走动走动,只怕连骨头都要酥了。作为首相,陈宜中自然要先开口:某也知道,这些日子的国事有多艰难,在此还要多赖诸位分担,如今咱们都在这里了,日后就当同舟共济,齐赴时艰吧。
说罢,他就在坐榻上拱拱手,两人哪敢受他的礼,都是执手回应,不管他人如何,留梦炎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也明白,大宋实际上的第一人,借此宣布了自己的回归,而自己,又将回到千年老二的位置上来,不过此时他的心里倒没有那么排斥了。
陈相重归,国之幸事,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则堂,近日收到的消息,不如你来说说吧。留梦炎目视坐在下首的家铉翁。
两位相公。家铉翁倒是不疑有他,做为三人组中的最末一位,这原本也是他的活儿。
先说今日一早收到的,於潜县传来消息,天目山鹰嘴崖上的烽燧被点燃了,烟分四柱,快马今晨便入了城,消息刚刚传到枢府,谢同知不敢怠慢,亲自送到禁中,这会子,只怕圣人也与闻了。
留梦炎心里一惊,然而他看了看对面,陈宜中毫不动容,心知对方已经知晓了。
是四川?
正是,加上广西一路两淮的两路海上的一路,这就已经有五路了。家铉翁点点头,面上再也不复之前的轻松表情。
二人当然明白,除开这明面上的五路兵马,还有至今没有动静的荆湖一线,光是目前的攻势已经是难以应付了,如果那里再发动起来,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的形势连年初都不如,哪里还凑得出十多万人去?
两淮目前尚在僵持,淮西元人自从占了安丰军等处之后,兵锋便顿于庐州城下,到如今已近半月,依然未能破城。
李叔章素有才干调度得当,这是自然的事。陈宜中接口赞了一句,二人都知道这个位子就是他推举的,如今证实了他的眼光,当然有些得意。
据得报,元人围城兵马甚多,不下十余万,我们的人目前都聚于安庆府境内,只有五万左右,且互不统属,怕是要请二位相公拿个主意。
这件事陈宜中还是刚刚听闻,家铉翁便向他细细解释了一番,这只兵马主要以张世杰的人马为主,占到了大多数,靠着安庆一府的支撑,目前驻于桐城一带,隔着大别山余脉与鞑子对峙,因为地势险要,双方还没有发生激烈的交锋,不过小规模的试探,几乎天天都有。
除了他的兵马,从大别山各隘口撤出来的淮西旧部大约有一万多人,此外还有隔壁无为军刘师勇的数千人,以及镇巢军洪福麾下的雄江水军,有了他们的存在多少也能牵制元人向周边发展,淮西的局势便形成了这么个暂时的僵持。
如果没有援军的话,庐州城的陷落只是个时间问题,想到这里,三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目前的局面是明摆着的,要说实力,沿江制置副使知安庆府张世杰最强,就是品级来说也是他最高,原本是出任整只军马统帅的最佳人选,可问题在于他是个武将!
年初为什么要将十多万军马交于贾似道之手?就是因为只有他才能节制那些武人,当然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这个原则并不能打破,那么问题来了,谁去?
若是李叔章未被围,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留梦炎出人意料地叹了口气。
李祥甫呢,不是已经命他督军江淮了么?陈宜中和他一样的想法,但是实情已然如此了,再后悔又有什么用。
淮东亦是一样。家铉翁苦笑着说道:楚州被围已近二十天,元人的水师又出没于沿海,李参政分身不暇,目前已经将行辕前至扬州,正在聚拢兵马,不久只怕就会有大动作。
一个是名义上的辖地,一个是起家的根本,李庭芝会如何选择,不言而喻,然而谁都说不出什么来,毕竟他只有一个人,无论元人从何处突破,最终还是要汇于建康城下,那里才是江南屏障。
叶少保率海司船队北上了,如今应该到了楚州海面,与元人交手与否,却不得而知。
陈宜中同留梦炎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想到这只老狐狸居然会选择主动出击,倒是让他们有些意外,不过对方这份军报,与其说是请示不如说是通知一声,现在反对又有什么用,如果真能阻敌于海面,倒是能让临安府有个退路存在,并不是毫无益处的。
让他们有些不安的是,叶梦鼎此举肯定与李庭芝有过商量,否则这么大一只船队的补给,没有地方上的接应是万万不可能的,两个边帅没有通过枢府,就如此毫无顾忌地交通,正是朝廷最为提防的,可是目前来说,他们又能怎么办?
补上一份诏令送到扬州去吧。没办法,就算为了朝廷的脸面,这个锅也得背,留梦炎看着陈宜中,无奈地开了口。
不必说了,这就是叶梦鼎的用意,陈宜中心里恨得牙痒痒,面上还得装出一付微笑,既然这个老家伙要去送死,那就送他一程好了。
叶镇之如此高龄还要亲赴险地,正是我等楷模,将此诏明发天下,以彰其事。
见陈宜中拍了板,家铉翁转头叫过一个直舍,命他将指令传下去,自然会有人写好诏书,依命而行,陈宜中显然不想再说这个话题,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南边有没有消息?
南边?两人一愣,如果说四川要归于西南,那这个南边就只可能是指广西。
才过了一个月,只怕人还在路上吧。留梦炎知道他心中所想:不过自从烽火入京,随后的军报便只说了元人入寇邕州,打到哪里了,并无音讯,某料想,或许此刻与庐州一样顿于城下,也未可知。
当是如此。家铉翁接下去说道:邕州城坚,我军又有了准备,应该不会像十七年前那般为敌所乘,等刘子青到了任,广西的局势,只怕比别处还要理想一些。
喔,你如此看好他?陈宜中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恩,就算不胜,也不至于大败。
家铉翁坦然答道,他倒不是为别人说话,两人其实并无交情,不过一路看过来,客观上评介肯定会中肯一些。
但愿如此吧。陈宜中摆摆手将此事揭过,一切都要等到确切的消息传来,现在还为时过早。
江州呢?
他最关心的还是荆湖一线,那里的防御有多薄弱,从赵应定接任江州就可以看出,如果元人将两淮的兵马牵制住了,只怕到时候连援兵都抽不出来。
前日的消息还是一应如常,对面的元人没有增加什么力量。
枢府去信督促一下,某总觉得有些不踏实。
家铉翁一愣,去信很简单,能说什么呢?一应守备事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做为一线的守臣,人家肯定比千里之外的京师要紧张得多,拿不出任何实质的东西,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措辞。
苏任忠就快返回了,各地的勤王兵马不拘如何,总会有一些,到时候再凑凑,未必不能眼见有些尴尬,留梦炎接过话头,可是这里的人谁不知道,指望那些就和年初一样,最后到来的不过寥寥几支而已。
江州是第一道防线,一旦被突破,后面就是江东路,一直到建康城下,都不会再有什么阻碍,何况元人还未必一定会这么走,万一循别路的话呢?
宁国府出缺,李祥甫有意将袁洪调任,奏书一早就上来了,刚才某突然一想,这未必不是个办法。沉默了一会儿,留梦炎拍了拍桌子,突然说道。
可是原任建康通判,之后积功升为太平州的那个袁洪?陈宜中对此人还是有些印象的。
正是,李祥甫的意思,太平州城小人寡不好守,不如将人迁到宁国府去,元人如果想要进逼京师,那里是绕不过去的。
这的确是个办法,陈宜中一想就明白了,宁国府境内多山,元人的大军不好施展,比之别处更好守一些,袁洪经历过战事,也算知兵之人,有他在就能起到阻碍的作用,不像年初那样,早早地就降了敌人。
如此甚好,就擢升此人太常少卿知宁国府吧,今日便将任命加急送出,时不我待了啊。
事关京师防卫,当然要特事特办了,不过留梦炎知道,李庭芝在上书的同时肯定已经着手进行了,无论朝廷会不会下正式任命,都不会影响他的计划,这完全就是出于直觉。
议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之前的那个问题还没有答案,聚集在安庆府境的那些军马,派出何人才可委任?
某倒是有个人选,此人刚从荆湖回来,原本想着他多年出为边帅,可入枢府,不过现在看来,只怕还留不得。见二位相公不说话,家铉翁从袖笼中摸出一份文书。
陈宜中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他,朱禩孙,原本的京湖宣抚大使,先后参与了援川援襄等战事。表现嘛,乏善可陈,胜绩不多,败绩不少,阳逻堡之战,夏贵是自己跑了,他是跟着也跑了,这样的人,能担负起统兵救援的重任吗?
只不过这人的资历倒是足够了,原本张世杰就在他的麾下,同夏贵旧部也有接触,一时间有些踌躇。
若是泉州战事早日结束,朝廷就不至于无兵可用了。留梦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悠悠说道。
陈宜中一听之下,眼睛突然一亮,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