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乱起(四)
这些天,刘禹依然在干他的搬运工,中间还进一步完善了异时空的琼州地形图,力求精确到最大,为了做到这一点,陈允平发动了上千百姓,用的是那种裁布的皮卷尺,效率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了,两个时空之间的度量衡完全不一样,为了提高速度,他不得不迁就这个时空,毕竟后世的办法更多一些,换算起来也就是电脑里头编个把程序的事。
在琼山县城那栋没有拆除的屋子,也就是招抚使司衙的大堂上,刘禹看着被铺在桌子上的一张高比例地形图,同他在一起的还有几个军士,负责将百姓们量回来的数据填上去,上千处需要确认的数据,每一处都要经过多次测量,最后得出一个平均数,这个工程量非常大,但又必须要做,因为这将影响到最后的规划设计图。
“长流镇到石山的距离出来了,四千又八十三步三。”
“那坂村到安久村是七千五百四十一步二。”
“龙泉镇到龙塘少了六百五十七步,加上。”
数据一个个地传了回来,一步五尺,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一米五左右,为了便于计算,他直接将其确定为一比一点五,这么算的话,一丈等于两步也就是三米,一里等于一百五十丈也就是四百五十米。
再没有施行现代教育的情况下,贸然普及后世的千米、米、厘等单位是不明智的,他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反而将原本就使用的那些单位进一步细化,才能让那些大字都不识几个的老工匠和百姓们更加容易使用,在这个基础上,制造一批可用的量具,总要比他们这么一尺一尺地拉要强。
好在现在的人手还是很足够的,随着过海前来的人口逐渐增多,那些还没有开始建房的百姓都需要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无论是挖地基、铺管道、还是打渔、伐木、缝制帐篷等等,只要有粮米,没有人会挑拣。
而同时,一大批的基础建材作坊也在同时运作着,同以前的砖窑、石灰窑、沙石作坊相比,官府新近又开设了一个名为煤场的作坊,需要大批的普通劳力,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就行。
挖煤其实是个很古老的行当,优质的石炭可以直接当作燃料,在许多古籍当中都有记载,而这个煤场又有所不同,并不是要他们将那种黑黑的石炭挖得很深,而是将那些像小山包一样的黑山取下来的煤块,同地里头那种随处可见的黄土和一定比例的水相混和,再用一个简单的机械制出一个个蜂窝一样的圆球。
至于这种圆球有什么用别说那些百姓了,就是陈允平本人都不清楚,于是,当刘禹看着他用一块白布,包了一大堆撂东西进来时,还以为是带了什么吃食给他们,就这么在他的边上给打开,刘禹被他的动作惊动了,低头这么一看,才明白这里头是什么。
“照你说的,在阳头底下晒干了,看看是不是这么个事物”陈允平像献宝一样,用手托了一个圆球出来,弄得手上、身上、脸上都是黑一块白一块的。
“这是烧火用的,不是吃食,放下放下。”刘禹转身从屋子的一角提来一个铁皮筒子,扭出最下头的一个铁盖子,拿起一把铁夹子伸进圆球中的两个孔里,一下子把那个球夹起来,在铁皮筒子上比了比,大小还算合适。
陈允平有些好奇地看他行事,并没有将那个圆球放进去,而是叫一个军士从外头搬了些枯枝来,在铁皮筒子里点着了。
“这是个炉子”直到了这一步,他才算看出了点名堂。
陈允平没有猜错,这种产自后世的节煤炉,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在城镇乡村中使用着,一个三口之家,连烧水带做饭,一天也就用上三四个圆球,那些控制得好的家庭主妇,能将火一直保持小而不熄。
刘禹点点头没有答他的话,手里却在忙个不停,等到炉子里的火烧得旺了,就用那种铁钳子将一个圆球放了进去,因为有枯枝的撑着,那个圆球并没有落下去,就在陈允平和这些军士们的眼皮底下,架在火上熊熊地燃烧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枯枝都烧尽了,从最下头的铁栅栏中掉了下去,那个圆球此时已经烧得发了红,火焰直接冲出筒子口,这时候他们才能看得清楚,里头并不是铁做的,而是一个土黄色的炉芯。
“去拿个锅子,弄点吃的来。”刘禹依然没有和他们解释,这么简单的用法,一看就能看懂,反正也是闲着,正好可以烧个火锅来吃。
等到军士们将锅子和一些鱼、肉、菜蔬等食材弄来,那个铁皮筒子里已经烧上了三个圆球,由于下面的通风口是打开的,火焰很高,火苗直接在筒子上打着转,将屋子里的温度都升高了不少。
“君衡,你们有口福了。”
刘禹让那些军士把食材一一处理干净,直接在炉子上搁了一个汤锅子,等到水烧开了,把带来的调料一一放下去,一个锅底就做好了。
一屋子人就着锅子围着,就这么开始烫火锅吃,陈允平对于吃食上倒是平常,而对于这个能一直烧火的炉子,和那些个黑黑的圆球才是真感兴趣,上上下下地看了又看,一脸地不可思议。
那些圆球是他看着做出来的,一大块的石炭,捣碎了变成粉末就是一大堆,而根据比例和成黑泥,就变成了一座小山,而这种圆球的用料才多少如此易得又好用的燃料,可不光光只是烧火这么简单。
“这种铁皮炉子,百姓能买得起吗”既然燃料不值钱,就要考虑别的成本了,再好的东西买不起也是白搭。
“这里头也就是个炉芯,外头的铁皮可有可无,用的也不过是寻常的耐火土,这种土广西路遍地都是,完全可以找些工匠来做,不要把什么都捏在官府的手里,教给百姓他们会进一步改进,改进出来的技术要加以保护,他们就会更有积极性,这样才能推动技术的进步。”
刘禹现在只能点到为止,慢慢地将一些专利保护方面的概念灌输下去,至于他们听不听得懂,现在还无法顾及得到,这么简单的东西,他也不会想着拿来赚什么钱,那样还不得累死。
而陈允平现在也已经习惯了他的说法,有些词可能不太能理会,但是结合上下文,还能猜出大致用意的,对于他的话,从来就不敢轻忽,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一路长官,而是这个长官所做的事情,从来就没有人会这么去做。
等到东西吃完,一车的货也差不多卸完了,刘禹嘱咐了几句,将那些已经确认好的数据整理了一遍带在身上,就同他们告辞了。
走出司衙,外头喧嚣地如同一个巨大的集市,在这些百姓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无论来自哪里,都怀着一份希望,那是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这种渴望曾经在八十年代华夏人的身上出现过,也正是这种渴望,让一个封锁了数十年的国家开始了发展和改革的步伐,从一个落后的人口大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没有之一。
刘禹很喜欢这种气象,不再是父母嘴里的回忆,而是活生生地展现在了面前,为此他无论有多累,都会甘之如饴,带着这份期望,他一边接受百姓们的敬意,一边步履轻快地走向仓库的方向。
不过这份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从码头方向匆匆赶来的杨行潜给打破了,后者的脸色阴沉如水,就连语话也显得十分焦急。
“静江府那边出事了,今日午时,大批不明身份的人进入了城中,接管了城门及各处要地,他们关闭了城门,截断了交通,看情形是内外勾结,并没有发生什么战事。”
“李十一呢”纸上的消息写得很简略,并没有太多信息可供参考。
“据城里留下的人说,他让其他的人先走,自己一直没有出来。”杨行潜摇摇头,这一点却是刘禹没有想到的。
事情在之前就有了端倪,他还特意让前者转告那边,意思就是让他们寻机撤出来,可没想到,那个家伙是一根筋,根本就没朝这方面去想,一心只考虑怎么才能挽回局面。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帮人的行动力居然会如此之快,要将上万人隐藏在城池的周边,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他们一定一早就有了预谋,而且行动果断,之前的那些动作全都是为了转移旁人的视线。
现在给他的感觉就是,本想钓点鱼虾,结果来了一只王八,不但把饵给咬了,还让人无从下嘴。
“你觉得是怎么回事”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如今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置,但首先要搞清楚的则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这个问题,杨行潜显然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无论刘禹干得有多么离经叛道,至少他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并没有扯旗造反,更没有想要投敌,反而是这些人,可以说已经将双方逼到了一条路上。
“说不好,背后有哪些人参与,都要去一趟才能弄清楚,属下这就走,要不了几天就会到,等到了静江府,再看看是个什么章程吧。”
“你去了也好,让姜才他们不要贸然行事,只要摆出一个不惜一战的架子就行了,逼一逼也许会搞明白,他们倒底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了,两个时空之间的度量衡完全不一样,为了提高速度,他不得不迁就这个时空,毕竟后世的办法更多一些,换算起来也就是电脑里头编个把程序的事。
在琼山县城那栋没有拆除的屋子,也就是招抚使司衙的大堂上,刘禹看着被铺在桌子上的一张高比例地形图,同他在一起的还有几个军士,负责将百姓们量回来的数据填上去,上千处需要确认的数据,每一处都要经过多次测量,最后得出一个平均数,这个工程量非常大,但又必须要做,因为这将影响到最后的规划设计图。
“长流镇到石山的距离出来了,四千又八十三步三。”
“那坂村到安久村是七千五百四十一步二。”
“龙泉镇到龙塘少了六百五十七步,加上。”
数据一个个地传了回来,一步五尺,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一米五左右,为了便于计算,他直接将其确定为一比一点五,这么算的话,一丈等于两步也就是三米,一里等于一百五十丈也就是四百五十米。
再没有施行现代教育的情况下,贸然普及后世的千米、米、厘等单位是不明智的,他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反而将原本就使用的那些单位进一步细化,才能让那些大字都不识几个的老工匠和百姓们更加容易使用,在这个基础上,制造一批可用的量具,总要比他们这么一尺一尺地拉要强。
好在现在的人手还是很足够的,随着过海前来的人口逐渐增多,那些还没有开始建房的百姓都需要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无论是挖地基、铺管道、还是打渔、伐木、缝制帐篷等等,只要有粮米,没有人会挑拣。
而同时,一大批的基础建材作坊也在同时运作着,同以前的砖窑、石灰窑、沙石作坊相比,官府新近又开设了一个名为煤场的作坊,需要大批的普通劳力,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就行。
挖煤其实是个很古老的行当,优质的石炭可以直接当作燃料,在许多古籍当中都有记载,而这个煤场又有所不同,并不是要他们将那种黑黑的石炭挖得很深,而是将那些像小山包一样的黑山取下来的煤块,同地里头那种随处可见的黄土和一定比例的水相混和,再用一个简单的机械制出一个个蜂窝一样的圆球。
至于这种圆球有什么用别说那些百姓了,就是陈允平本人都不清楚,于是,当刘禹看着他用一块白布,包了一大堆撂东西进来时,还以为是带了什么吃食给他们,就这么在他的边上给打开,刘禹被他的动作惊动了,低头这么一看,才明白这里头是什么。
“照你说的,在阳头底下晒干了,看看是不是这么个事物”陈允平像献宝一样,用手托了一个圆球出来,弄得手上、身上、脸上都是黑一块白一块的。
“这是烧火用的,不是吃食,放下放下。”刘禹转身从屋子的一角提来一个铁皮筒子,扭出最下头的一个铁盖子,拿起一把铁夹子伸进圆球中的两个孔里,一下子把那个球夹起来,在铁皮筒子上比了比,大小还算合适。
陈允平有些好奇地看他行事,并没有将那个圆球放进去,而是叫一个军士从外头搬了些枯枝来,在铁皮筒子里点着了。
“这是个炉子”直到了这一步,他才算看出了点名堂。
陈允平没有猜错,这种产自后世的节煤炉,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在城镇乡村中使用着,一个三口之家,连烧水带做饭,一天也就用上三四个圆球,那些控制得好的家庭主妇,能将火一直保持小而不熄。
刘禹点点头没有答他的话,手里却在忙个不停,等到炉子里的火烧得旺了,就用那种铁钳子将一个圆球放了进去,因为有枯枝的撑着,那个圆球并没有落下去,就在陈允平和这些军士们的眼皮底下,架在火上熊熊地燃烧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枯枝都烧尽了,从最下头的铁栅栏中掉了下去,那个圆球此时已经烧得发了红,火焰直接冲出筒子口,这时候他们才能看得清楚,里头并不是铁做的,而是一个土黄色的炉芯。
“去拿个锅子,弄点吃的来。”刘禹依然没有和他们解释,这么简单的用法,一看就能看懂,反正也是闲着,正好可以烧个火锅来吃。
等到军士们将锅子和一些鱼、肉、菜蔬等食材弄来,那个铁皮筒子里已经烧上了三个圆球,由于下面的通风口是打开的,火焰很高,火苗直接在筒子上打着转,将屋子里的温度都升高了不少。
“君衡,你们有口福了。”
刘禹让那些军士把食材一一处理干净,直接在炉子上搁了一个汤锅子,等到水烧开了,把带来的调料一一放下去,一个锅底就做好了。
一屋子人就着锅子围着,就这么开始烫火锅吃,陈允平对于吃食上倒是平常,而对于这个能一直烧火的炉子,和那些个黑黑的圆球才是真感兴趣,上上下下地看了又看,一脸地不可思议。
那些圆球是他看着做出来的,一大块的石炭,捣碎了变成粉末就是一大堆,而根据比例和成黑泥,就变成了一座小山,而这种圆球的用料才多少如此易得又好用的燃料,可不光光只是烧火这么简单。
“这种铁皮炉子,百姓能买得起吗”既然燃料不值钱,就要考虑别的成本了,再好的东西买不起也是白搭。
“这里头也就是个炉芯,外头的铁皮可有可无,用的也不过是寻常的耐火土,这种土广西路遍地都是,完全可以找些工匠来做,不要把什么都捏在官府的手里,教给百姓他们会进一步改进,改进出来的技术要加以保护,他们就会更有积极性,这样才能推动技术的进步。”
刘禹现在只能点到为止,慢慢地将一些专利保护方面的概念灌输下去,至于他们听不听得懂,现在还无法顾及得到,这么简单的东西,他也不会想着拿来赚什么钱,那样还不得累死。
而陈允平现在也已经习惯了他的说法,有些词可能不太能理会,但是结合上下文,还能猜出大致用意的,对于他的话,从来就不敢轻忽,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一路长官,而是这个长官所做的事情,从来就没有人会这么去做。
等到东西吃完,一车的货也差不多卸完了,刘禹嘱咐了几句,将那些已经确认好的数据整理了一遍带在身上,就同他们告辞了。
走出司衙,外头喧嚣地如同一个巨大的集市,在这些百姓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无论来自哪里,都怀着一份希望,那是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这种渴望曾经在八十年代华夏人的身上出现过,也正是这种渴望,让一个封锁了数十年的国家开始了发展和改革的步伐,从一个落后的人口大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没有之一。
刘禹很喜欢这种气象,不再是父母嘴里的回忆,而是活生生地展现在了面前,为此他无论有多累,都会甘之如饴,带着这份期望,他一边接受百姓们的敬意,一边步履轻快地走向仓库的方向。
不过这份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从码头方向匆匆赶来的杨行潜给打破了,后者的脸色阴沉如水,就连语话也显得十分焦急。
“静江府那边出事了,今日午时,大批不明身份的人进入了城中,接管了城门及各处要地,他们关闭了城门,截断了交通,看情形是内外勾结,并没有发生什么战事。”
“李十一呢”纸上的消息写得很简略,并没有太多信息可供参考。
“据城里留下的人说,他让其他的人先走,自己一直没有出来。”杨行潜摇摇头,这一点却是刘禹没有想到的。
事情在之前就有了端倪,他还特意让前者转告那边,意思就是让他们寻机撤出来,可没想到,那个家伙是一根筋,根本就没朝这方面去想,一心只考虑怎么才能挽回局面。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帮人的行动力居然会如此之快,要将上万人隐藏在城池的周边,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他们一定一早就有了预谋,而且行动果断,之前的那些动作全都是为了转移旁人的视线。
现在给他的感觉就是,本想钓点鱼虾,结果来了一只王八,不但把饵给咬了,还让人无从下嘴。
“你觉得是怎么回事”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如今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置,但首先要搞清楚的则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这个问题,杨行潜显然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无论刘禹干得有多么离经叛道,至少他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并没有扯旗造反,更没有想要投敌,反而是这些人,可以说已经将双方逼到了一条路上。
“说不好,背后有哪些人参与,都要去一趟才能弄清楚,属下这就走,要不了几天就会到,等到了静江府,再看看是个什么章程吧。”
“你去了也好,让姜才他们不要贸然行事,只要摆出一个不惜一战的架子就行了,逼一逼也许会搞明白,他们倒底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