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父子的对话仅限于冯家的书房之中,即便是郑经也是无从得知的。此间,郑经坐在马车上,缓缓的返回相距不算太远的府邸,入了府,就直奔其父的书房去问安,同时也是汇报一下学习的情况。
书房之中,不比已经下课了的儿子,郑成功依旧在伏案思索。在他的面前,公文在两侧堆成了小山,两山之间的峡谷,是一叠书着或多或少文字的稿纸。看那字迹,当时郑成功的手笔无误,此间他就这么看着他自己写的东西,思索、修改、再思索、再修改,如此往复,乐此不疲。
“……左军中提督甘辉、前提督郝文兴、后提督黄廷、左提督陈六御、右提督王秀奇;右军中提督柯宸枢、前提督李建捷、后提督蓝登、左提督萧拱宸、右提督黄山……”
随着福建民生的逐步恢复,以及郑氏集团在浙江和南赣的攻势的展开,此间虽是二月,南赣的战事尚未尘埃落定,但是郑成功已经开始为了下一阶段的扩军做准备了。
水师方面会受到战船的建造速度制约,陆师方面,随着郑氏集团不断的收复失地,愈加的深入内陆,陆师的重要性也日渐一日的提高。当下郑氏集团犹如是一只双头鹰似的,在福建、在广东两省盘踞,同时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会向这两省周边的省份展开攻势。
初步的计划,效仿水师,将陆师分作左右两军,左军驻防福建,向江浙展开攻势,右军则驻防广东,向江西展开攻势,齐头并进,收复东南大地。
这样的扩军计划甚为恢弘,粮草、军饷、武器、训练、人员等等等等,郑成功现在的稿纸上仅仅是两军暂辖的各提督、各镇名单就足够他斟酌良多了,更别说是其他的内容了。最起码的,当前各部的布防状况是较为稳固的——黄廷守建宁府,王秀奇守邵武府,陈凯指挥柯宸枢和黄山在猛攻南赣,洪旭台州响应马信反正,而甘辉则驻防舟山,同时协助陈六御接管张名振所部,任何的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战局的变化,这就更是他需要考虑到的现实问题了。
不过,这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的进行,财政压力上就会轻松许多。郑成功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一点却让他不时的要迟疑一下这样的计划要不要真的开始实行。或者,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取而代之。
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郑成功一时间也没办法决定下来。所幸,这份计划本也不是他打算轻易决定下来的。当然,由于控制区的急剧扩大,改制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他需要考量的东西也并不仅仅是这些,使得他最近往往都是要熬到很晚才去休息。
思索依旧在继续着,外间却有家仆言及,说是公子前来问安。于是乎,郑成功从思索中暂且抽离出来,示意外间的家仆,随后门一开,郑经便迈了进来。
“孩儿给父亲大人请安。”
“嗯,起来吧。”只一抬手,郑经郑重其事的行了一礼,便犹如是受到了支配一般,站起身来,但却依旧保持着一个恭敬的姿态。
“今日冯先生讲了些什么?”
“回父亲大人的话,今日冯先生先是讲了《论语》中的子贡问君子,而后又将《春秋》中关于晋文公称霸的篇幅讲解完毕了。”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则,当年郑成功求学时就曾读过,早已烂熟于心,此间郑经提及,当年的那一幕幕便立刻浮现于心中,清晰得就好像是昨天才发生过似的。
“子贡问君子,何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而不是言语先于行动,这就是君子。孩儿想起以前曾听过,君子敏于行而纳于言,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郑经娓娓作答,既谈及了冯澄世的见解,也提及了他的一些所思所感。对此,郑成功点了点头:“明白道理,还当身体力行。”
“孩儿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说过了此番,郑成功又问起了关于晋文公称霸的后半段的讲解。不过这一遭,郑经主要复述的却并非是城濮之战那场奠定晋文公称霸的战役,也非退避三舍的典故,反倒是主要讲起了关于子带之乱的故事。
所谓子带之乱乃是周惠王死后,素来备受宠幸的王子带向其异母兄周襄王发动的叛乱。第一次是周惠王死后,周襄王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即位,王子带勾结成周的戎族,结果被周襄王击败,流亡齐国。而第二次则是王子带在返周之后,私通周襄王王后隗氏,阴谋叛乱,为周襄王发觉,但是周襄王却被王子带和王子带勾结的狄人所败,结果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得以复位的故事。
“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郑成功是读过圣贤书,考中过秀才,做过监生的。这等故事,可谓是信手拈来,无需郑经说得明白了,只消一旦提及子带之乱,其中的细节便在脑海中唤醒。只是一旦想起了荀彧当年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的说辞,他却不由得联想到了当下的形势。一时间,浮想联翩,反倒是把郑经苦思冥想出来的那些见解给屏蔽掉了。
春秋战国,周王虽弱,但却是天下共主。齐桓、晋文称霸,皆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如孔子称赞管子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亦称其“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这些郑成功都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的。甚至当代的大儒顾炎武也有言及:“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郑成功虽说不知,但是他们所行的事业亦可以划到这个范畴之内。
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冯澄世前几日就已经讲过了,现在又讲了晋文公称霸,还重点着墨在了晋文公平息子带之乱上面,显然是以着儒家正统思想来为郑经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这是郑成功所乐于眼看到的,因为在他的思想和身份定位之中,儒家士人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他的言行,当初与其父决裂其思想根源亦是在于这般。
对于冯澄世的用心,郑成功甚为欣赏,难得鼓励了郑经两句,示意其要用功学习,那个不足十四岁的少年郎便涨红了小脸儿,兴奋不已的向他的父亲讲述起了他的另一些想法来。
“父亲大人,冯先生讲晋文公设三军六卿制以为强军,可是孩儿却依稀记得,六卿后来却为晋国之大患……”
国家制度,自上而下,往往都是复制形式存在的。就像是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则同样是以唇齿相依的公室捍卫国家。但是到了晋文公的时代,晋国早前的内乱——无论是曲沃代翼,还是晋献公时期对公室的屠戮和骊姬之乱,无不使得晋国公室衰落,由此便不得不依仗异姓贵族来拱卫晋公。
晋文公设三军六卿之制,将佐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嬴姓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这些异姓贵族有的是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期的心腹,有的则是归国后开始重用的贤能和远支。他们在其后的岁月里互相攻伐、吞并,欺凌晋公,最终剩下了韩、赵、魏三家分晋,将那个曾经的中原霸主肢解为三。
郑经突然提起了这般,有了先前对当下局势的联想,郑成功当即便打断了郑经的话:“你想说什么?”
“这,这……”面对素来严肃的父亲,郑经颇有些惶急,但是既然郑成功问了,他也只得硬着头皮把想要说的话继续说下去:“以孩儿愚见,福建、广东、南赣及浙江等处地方,皆系我郑氏收复,小姑父与忠振伯确有功勋,但是任由其长期掌控地方,于我郑氏终是不利的。父亲大人当还记得,当年祖父大人北去,那郑彩……”
“这些是冯先生教给你的?”
又一次打断了郑经的话,郑成功死死的盯住了他的这个儿子。结果,郑经的回答却是他自己想到的,并非是冯澄世所言。凭着他对这个儿子的了解,当也并非作伪。只是现下他也没有想过该当如何对他的儿子作出解答,便直接让其回书房读书。
“今日你对为父所讲,不可再入他人之耳。”
“孩儿明白。”
没有愤怒,也没有喜悦,甚至就连悲哀之类的旁的情绪也无。郑经退出了房门,外间的阳光迅速收拢,随即消失于那一线之间。郑成功倚坐在太师椅上,思绪顺着郑经的话语渐渐的向下发散,又哪里听不出来那份弦外之音。
“洪旭只是一个陪衬,这孩子……”孩子二字,突然让郑成功感到有些刺耳:“他指的其实只是竟成。郑彩,呵呵,好个又一个郑彩啊。”
当年的那个表面兄弟,饶是如今郑成功放其做个富家翁了,但是当年的那份疙瘩却依旧存在。郑经拿郑彩来比喻陈凯,看上去似乎还真有几分相似——郑彩是郑芝龙通谱过来的族侄,而陈凯则是郑成功的堂妹夫;郑彩是郑芝龙当初扫平刘香、李魁奇、钟斌等人的臂助,陈凯则辅佐郑成功从南澳起步,重建起了如今实力更胜当年的郑氏集团;郑芝龙被任命为南澳副总兵,明廷没有选择郑芝虎、郑芝鹏等同宗兄弟把守中左所老巢,而是选择了郑彩这个高浦郑氏的人物,同样的,陈凯在郑氏集团有广东总制的差遣,在明廷那边也有广东巡抚的任命。
事情,最经不起的就是琢磨。此时此刻,他再看那些稿纸上的文字,早前一再打算推翻的欲念究竟源于何处,瞬间就是一个豁然开朗。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已经在为此而担忧了,只是经儿把这一切摆在了台面上而已。”
深锁的眉头间,写满的是郑氏集团的当下情状,一切看上去是欣欣向荣,未来不可限量,但是从内部势力上去看的话,陈凯在集团内部的势力越来越强。旁的不说,只说陈凯以广东总制的身份全权负责广东军政事务,此番攻陷南赣,对比当下只有福建一省和浙江两块儿飞地的集团本部,已经有了尾大不掉的趋势。
这份担忧源是从何开始的,是陈凯枪杀郑芝莞、是施琅的嚣张跋扈、是陈凯对施琅的截杀、还是陈凯在进军广东计划上的先斩后奏、亦或是这份对于下属的警惕早已被他父亲的言传身教埋在了内心深处。具体如何,郑成功也不甚明了,但是此时此刻的他已经很清楚的意识到,他是确确实实的为陈凯在广东的存在而担忧。
陈凯作为郑氏集团二号人物的存在其实在集团内部早已是人所公认的事实。不过,这个二号人物归根到底是个文官,有广东的行政权,但是兵权却尽皆掌握在那些招讨大将军麾下的提督和总兵官的手里面,其中大多都是福建籍的将帅,心向本部,陈凯拥有绝对指挥权的只有一支广东抚标。
而且,部队的折色、银钱供给全部都是由郑氏集团负担的,广东方面只负责本色和日常、出征的军粮供给。这是由福建、广东两省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同时也制约了陈凯在广东自立门户的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陈凯对于郑成功的威胁实际上并没有郑经所指的那么夸张。只不过,郑成功细细思来,却也能够理解——他百年之后,以着郑经现在的实力是万万没办法与陈凯相争的,所以他的儿子哪怕还不到十四岁,却已经意识到了这份威胁的存在。
“来人!”
一声令下,郑成功便让家仆传来了一个亲信侍卫。吩咐了几句,后者应诺而去,一直到了第二天的中午,那个侍卫悄然返回,将郑成功想要获知的东西娓娓道来。
“冯家父子前段时间在查卢若腾和沈佺期?”
这个答案,并不是郑成功原本以为的那般。按照他的思量,冯澄世是个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的人物,理所应当的会在军器局以及潮州的制造局上面下手。可是现在,反倒是在两个不相干的人身上浪费功夫,而且还是在冯澄世开始为郑经授业之前的事情,这里面处处透着的都是不对劲儿的感觉。
“他们在查的应该是几社,是的,几社!”
书房之中,不比已经下课了的儿子,郑成功依旧在伏案思索。在他的面前,公文在两侧堆成了小山,两山之间的峡谷,是一叠书着或多或少文字的稿纸。看那字迹,当时郑成功的手笔无误,此间他就这么看着他自己写的东西,思索、修改、再思索、再修改,如此往复,乐此不疲。
“……左军中提督甘辉、前提督郝文兴、后提督黄廷、左提督陈六御、右提督王秀奇;右军中提督柯宸枢、前提督李建捷、后提督蓝登、左提督萧拱宸、右提督黄山……”
随着福建民生的逐步恢复,以及郑氏集团在浙江和南赣的攻势的展开,此间虽是二月,南赣的战事尚未尘埃落定,但是郑成功已经开始为了下一阶段的扩军做准备了。
水师方面会受到战船的建造速度制约,陆师方面,随着郑氏集团不断的收复失地,愈加的深入内陆,陆师的重要性也日渐一日的提高。当下郑氏集团犹如是一只双头鹰似的,在福建、在广东两省盘踞,同时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会向这两省周边的省份展开攻势。
初步的计划,效仿水师,将陆师分作左右两军,左军驻防福建,向江浙展开攻势,右军则驻防广东,向江西展开攻势,齐头并进,收复东南大地。
这样的扩军计划甚为恢弘,粮草、军饷、武器、训练、人员等等等等,郑成功现在的稿纸上仅仅是两军暂辖的各提督、各镇名单就足够他斟酌良多了,更别说是其他的内容了。最起码的,当前各部的布防状况是较为稳固的——黄廷守建宁府,王秀奇守邵武府,陈凯指挥柯宸枢和黄山在猛攻南赣,洪旭台州响应马信反正,而甘辉则驻防舟山,同时协助陈六御接管张名振所部,任何的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战局的变化,这就更是他需要考虑到的现实问题了。
不过,这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的进行,财政压力上就会轻松许多。郑成功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一点却让他不时的要迟疑一下这样的计划要不要真的开始实行。或者,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取而代之。
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郑成功一时间也没办法决定下来。所幸,这份计划本也不是他打算轻易决定下来的。当然,由于控制区的急剧扩大,改制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他需要考量的东西也并不仅仅是这些,使得他最近往往都是要熬到很晚才去休息。
思索依旧在继续着,外间却有家仆言及,说是公子前来问安。于是乎,郑成功从思索中暂且抽离出来,示意外间的家仆,随后门一开,郑经便迈了进来。
“孩儿给父亲大人请安。”
“嗯,起来吧。”只一抬手,郑经郑重其事的行了一礼,便犹如是受到了支配一般,站起身来,但却依旧保持着一个恭敬的姿态。
“今日冯先生讲了些什么?”
“回父亲大人的话,今日冯先生先是讲了《论语》中的子贡问君子,而后又将《春秋》中关于晋文公称霸的篇幅讲解完毕了。”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则,当年郑成功求学时就曾读过,早已烂熟于心,此间郑经提及,当年的那一幕幕便立刻浮现于心中,清晰得就好像是昨天才发生过似的。
“子贡问君子,何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而不是言语先于行动,这就是君子。孩儿想起以前曾听过,君子敏于行而纳于言,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郑经娓娓作答,既谈及了冯澄世的见解,也提及了他的一些所思所感。对此,郑成功点了点头:“明白道理,还当身体力行。”
“孩儿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说过了此番,郑成功又问起了关于晋文公称霸的后半段的讲解。不过这一遭,郑经主要复述的却并非是城濮之战那场奠定晋文公称霸的战役,也非退避三舍的典故,反倒是主要讲起了关于子带之乱的故事。
所谓子带之乱乃是周惠王死后,素来备受宠幸的王子带向其异母兄周襄王发动的叛乱。第一次是周惠王死后,周襄王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即位,王子带勾结成周的戎族,结果被周襄王击败,流亡齐国。而第二次则是王子带在返周之后,私通周襄王王后隗氏,阴谋叛乱,为周襄王发觉,但是周襄王却被王子带和王子带勾结的狄人所败,结果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得以复位的故事。
“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郑成功是读过圣贤书,考中过秀才,做过监生的。这等故事,可谓是信手拈来,无需郑经说得明白了,只消一旦提及子带之乱,其中的细节便在脑海中唤醒。只是一旦想起了荀彧当年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的说辞,他却不由得联想到了当下的形势。一时间,浮想联翩,反倒是把郑经苦思冥想出来的那些见解给屏蔽掉了。
春秋战国,周王虽弱,但却是天下共主。齐桓、晋文称霸,皆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如孔子称赞管子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亦称其“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这些郑成功都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的。甚至当代的大儒顾炎武也有言及:“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郑成功虽说不知,但是他们所行的事业亦可以划到这个范畴之内。
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冯澄世前几日就已经讲过了,现在又讲了晋文公称霸,还重点着墨在了晋文公平息子带之乱上面,显然是以着儒家正统思想来为郑经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这是郑成功所乐于眼看到的,因为在他的思想和身份定位之中,儒家士人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他的言行,当初与其父决裂其思想根源亦是在于这般。
对于冯澄世的用心,郑成功甚为欣赏,难得鼓励了郑经两句,示意其要用功学习,那个不足十四岁的少年郎便涨红了小脸儿,兴奋不已的向他的父亲讲述起了他的另一些想法来。
“父亲大人,冯先生讲晋文公设三军六卿制以为强军,可是孩儿却依稀记得,六卿后来却为晋国之大患……”
国家制度,自上而下,往往都是复制形式存在的。就像是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则同样是以唇齿相依的公室捍卫国家。但是到了晋文公的时代,晋国早前的内乱——无论是曲沃代翼,还是晋献公时期对公室的屠戮和骊姬之乱,无不使得晋国公室衰落,由此便不得不依仗异姓贵族来拱卫晋公。
晋文公设三军六卿之制,将佐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嬴姓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这些异姓贵族有的是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期的心腹,有的则是归国后开始重用的贤能和远支。他们在其后的岁月里互相攻伐、吞并,欺凌晋公,最终剩下了韩、赵、魏三家分晋,将那个曾经的中原霸主肢解为三。
郑经突然提起了这般,有了先前对当下局势的联想,郑成功当即便打断了郑经的话:“你想说什么?”
“这,这……”面对素来严肃的父亲,郑经颇有些惶急,但是既然郑成功问了,他也只得硬着头皮把想要说的话继续说下去:“以孩儿愚见,福建、广东、南赣及浙江等处地方,皆系我郑氏收复,小姑父与忠振伯确有功勋,但是任由其长期掌控地方,于我郑氏终是不利的。父亲大人当还记得,当年祖父大人北去,那郑彩……”
“这些是冯先生教给你的?”
又一次打断了郑经的话,郑成功死死的盯住了他的这个儿子。结果,郑经的回答却是他自己想到的,并非是冯澄世所言。凭着他对这个儿子的了解,当也并非作伪。只是现下他也没有想过该当如何对他的儿子作出解答,便直接让其回书房读书。
“今日你对为父所讲,不可再入他人之耳。”
“孩儿明白。”
没有愤怒,也没有喜悦,甚至就连悲哀之类的旁的情绪也无。郑经退出了房门,外间的阳光迅速收拢,随即消失于那一线之间。郑成功倚坐在太师椅上,思绪顺着郑经的话语渐渐的向下发散,又哪里听不出来那份弦外之音。
“洪旭只是一个陪衬,这孩子……”孩子二字,突然让郑成功感到有些刺耳:“他指的其实只是竟成。郑彩,呵呵,好个又一个郑彩啊。”
当年的那个表面兄弟,饶是如今郑成功放其做个富家翁了,但是当年的那份疙瘩却依旧存在。郑经拿郑彩来比喻陈凯,看上去似乎还真有几分相似——郑彩是郑芝龙通谱过来的族侄,而陈凯则是郑成功的堂妹夫;郑彩是郑芝龙当初扫平刘香、李魁奇、钟斌等人的臂助,陈凯则辅佐郑成功从南澳起步,重建起了如今实力更胜当年的郑氏集团;郑芝龙被任命为南澳副总兵,明廷没有选择郑芝虎、郑芝鹏等同宗兄弟把守中左所老巢,而是选择了郑彩这个高浦郑氏的人物,同样的,陈凯在郑氏集团有广东总制的差遣,在明廷那边也有广东巡抚的任命。
事情,最经不起的就是琢磨。此时此刻,他再看那些稿纸上的文字,早前一再打算推翻的欲念究竟源于何处,瞬间就是一个豁然开朗。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已经在为此而担忧了,只是经儿把这一切摆在了台面上而已。”
深锁的眉头间,写满的是郑氏集团的当下情状,一切看上去是欣欣向荣,未来不可限量,但是从内部势力上去看的话,陈凯在集团内部的势力越来越强。旁的不说,只说陈凯以广东总制的身份全权负责广东军政事务,此番攻陷南赣,对比当下只有福建一省和浙江两块儿飞地的集团本部,已经有了尾大不掉的趋势。
这份担忧源是从何开始的,是陈凯枪杀郑芝莞、是施琅的嚣张跋扈、是陈凯对施琅的截杀、还是陈凯在进军广东计划上的先斩后奏、亦或是这份对于下属的警惕早已被他父亲的言传身教埋在了内心深处。具体如何,郑成功也不甚明了,但是此时此刻的他已经很清楚的意识到,他是确确实实的为陈凯在广东的存在而担忧。
陈凯作为郑氏集团二号人物的存在其实在集团内部早已是人所公认的事实。不过,这个二号人物归根到底是个文官,有广东的行政权,但是兵权却尽皆掌握在那些招讨大将军麾下的提督和总兵官的手里面,其中大多都是福建籍的将帅,心向本部,陈凯拥有绝对指挥权的只有一支广东抚标。
而且,部队的折色、银钱供给全部都是由郑氏集团负担的,广东方面只负责本色和日常、出征的军粮供给。这是由福建、广东两省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同时也制约了陈凯在广东自立门户的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陈凯对于郑成功的威胁实际上并没有郑经所指的那么夸张。只不过,郑成功细细思来,却也能够理解——他百年之后,以着郑经现在的实力是万万没办法与陈凯相争的,所以他的儿子哪怕还不到十四岁,却已经意识到了这份威胁的存在。
“来人!”
一声令下,郑成功便让家仆传来了一个亲信侍卫。吩咐了几句,后者应诺而去,一直到了第二天的中午,那个侍卫悄然返回,将郑成功想要获知的东西娓娓道来。
“冯家父子前段时间在查卢若腾和沈佺期?”
这个答案,并不是郑成功原本以为的那般。按照他的思量,冯澄世是个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的人物,理所应当的会在军器局以及潮州的制造局上面下手。可是现在,反倒是在两个不相干的人身上浪费功夫,而且还是在冯澄世开始为郑经授业之前的事情,这里面处处透着的都是不对劲儿的感觉。
“他们在查的应该是几社,是的,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