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杨一鸣你好,欢迎来到《山城印象》栏目的演播室。
杨一鸣:主持人好。
(现场的主持人是一位个子颇高的三十岁左右女性,穿了一身黑色带白圆点的连衣裙,长相知性,发型略有些老气。她语速轻快,说话有点像杨一鸣看过的著名访谈节目主持人鲁豫。她据说并不来自重庆,但在当地很有人气,今天为了采访杨一鸣,还特意找来一只火箭队的纪念品茶杯,摆在两人面前的茶几上作为装饰。)
主持人:回到家乡,感觉怎么样?
杨一鸣:很热。感觉很热,还很闷,好像水气被蒸发到空中,然后凝固在那儿,哪都去不了。确实是熟悉的、重庆的感觉。
主持人:能先用家乡话向家乡的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打声招呼吗?
杨一鸣:山城的哥哥姐姐美女帅哥们,你们晚上好。——其实我的重庆话说得不好,只能讲这么多了,实在不好意思。
(杨一鸣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单一,一直跟随父亲老杨。后者本身不是重庆本地人,成长过程中也一直要求他讲普通话,所以重庆话这门课算是落下了。)
主持人:没关系,已经讲得很正宗了。毕竟一鸣现在虽然是从山城走出,但已经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球员了——首先我要恭喜你随火箭队获得2017-18赛季的NBA总冠军啊。可以说过去这一个赛季,你的表现出乎了所有资深和非资深球迷的意料了,真的和你的名字一样,可谓是一鸣惊人啊。
杨一鸣:谢谢。赛季很艰苦,但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说实话,我只是觉得做了球队希望我做的事情,我在一支冠军级别的球队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所有人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为这支火箭队感到骄傲。
主持人:可是在球迷眼里你的经历已经很有传奇色彩了。
杨一鸣: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吧。我只能说我随时做好了准备,当去NBA打球的机会真的丢在我的面前时,我可以不用慌张,不用说:不,我还没有准备好。
主持人:能跟我分享一下,你为了NBA的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吗?
杨一鸣:每天练球,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吧。有点像重庆的路,台阶很多,埋头往上爬就是了。
(现场观众报以笑声。任何只要涉及本地生活的话题,似乎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可能因为平常这就是一档以采访重庆本地有趣的小人物为主题的访谈类节目,所以贴近日常的话题更喜闻乐见吧,杨一鸣默默地想。)
主持人:听说你在12岁以前都是在重庆度过的,你的父亲是你的篮球启蒙教练?
杨一鸣:是的。其实他一直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的长江游船上工作。他不算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是恰好在此落脚,又有点不舍云游四方的梦,所以可以往返于长江各地的游船很适合他。当然篮球是他另外一个梦,是他从小把这个梦想传给了我。
主持人:可以说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吧?
杨一鸣:一部分吧。
主持人:哦,怎么说呢?
杨一鸣:篮球一直是老杨,就是我父亲的一个梦想。他年轻时候也打过篮球,据说也很有天赋,但受限于那个时代,他的篮球梦算是夭折了,辗转才来到重庆,在朝天门开船算是从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走出这座满城是山、两岸围水的城市的心愿。我上赛季能机缘巧合加入NBA,只能算真正实现了他以篮球走出去的理想…
主持人:所以在他眼中那只是第一步?
杨一鸣:嗯。他希望的事情可能更加“远大”一些吧。我在美国人的世界里成为一名篮球球星,那是他的终极理想。
主持人:可是我觉得你现在已经是一名球星了啊。至少在我们三千万重庆人眼中,你绝对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篮球明星了,对不对啊?
(现场观众对于知性女主持人的煽动报以极为热情的响应。看来她确实不光和本地人打成一片,还懂得如何恰到好处地起个哄,调动重庆人最大的城市爱好之一:“看热闹”。只不过杨一鸣心里知道这球星的定义还完全不达标准,讪笑着摇摇头。)
杨一鸣:我的级别还不够吧,算不上那种球星。
主持人:那老杨,他给你设定的终极目标,是希望你成为一名什么样的球星呢?他自己有欣赏的NBA球员吗?
杨一鸣: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
(杨一鸣同时想起了狭小的屋子里,老杨一直贴在墙上很多年还没有更换掉的朱利叶斯-欧文扣篮的海报。虽然海报颜色早就不鲜亮了,但它被张贴他的人赋予的特殊意义,仿佛还一直在发光。)
主持人:所以你的英文名字也叫Julius(朱利叶斯,也翻译成尤里斯)…
杨一鸣:但我其实更喜欢我的中文名字。杨。Dr. Yang。听上去都很好。
主持人:“J博士”和“杨博士”——至少你已经有了一个和著名球星一样气派的外号啊,我祝你在NBA的路越走越顺,早日实现你和父亲的终极理想吧。
杨一鸣:谢谢。
主持人:听说家乡重庆将会是你此次中国行的最后一站了。能透露一下你这个夏天的计划吗,下一站好像会去德国特训?…
杨一鸣:是的。在重庆的活动结束后,我要去德国沃尔斯堡,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就我的一些技术弱项比如说投篮再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以期待有所提高。夏天之后还有国家队在亚运会的比赛任务(杨一鸣想到了史黛拉提起的运作中的中美热身赛,但最后刻意隐去不提了),亚运会结束后我会回到美国,和球队汇合,备战下个赛季。
(杨一鸣听主持人终于结束了老杨和篮球的这一段话题,不禁轻松了不少,也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主持人:那下个赛季的目标还会是争夺冠军吗?
杨一鸣:没错。应该说每个赛季的目标都是,永远不会改变。至少我会希望,只要我还在打球,我就一直能有竞争冠军的实力。
主持人:说得真是太好了。不光随时做好准备,更要永远为冠军奋斗,这种乐观和韧性,真是太有山城人的烙印了。我看你的父亲老杨,今天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来到现场,但你能最后和我们说一说,重庆和他的人,比如你的父亲,是怎么影响塑造到你,最后你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呢?
杨一鸣:这个…
(他还真的以为关于老杨和篮球的这段对话已经过去了呢。看来作为热门栏目的当红主持人,真的不光是要抓住普罗大众的心,还要时刻不忘提点、升华主题,才能牢牢抓住手中的金话筒啊。只不过,要真的回答这个问题,杨一鸣就真的要展开、他原本不愿意展开的回忆…)
杨一鸣:主持人好。
(现场的主持人是一位个子颇高的三十岁左右女性,穿了一身黑色带白圆点的连衣裙,长相知性,发型略有些老气。她语速轻快,说话有点像杨一鸣看过的著名访谈节目主持人鲁豫。她据说并不来自重庆,但在当地很有人气,今天为了采访杨一鸣,还特意找来一只火箭队的纪念品茶杯,摆在两人面前的茶几上作为装饰。)
主持人:回到家乡,感觉怎么样?
杨一鸣:很热。感觉很热,还很闷,好像水气被蒸发到空中,然后凝固在那儿,哪都去不了。确实是熟悉的、重庆的感觉。
主持人:能先用家乡话向家乡的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打声招呼吗?
杨一鸣:山城的哥哥姐姐美女帅哥们,你们晚上好。——其实我的重庆话说得不好,只能讲这么多了,实在不好意思。
(杨一鸣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单一,一直跟随父亲老杨。后者本身不是重庆本地人,成长过程中也一直要求他讲普通话,所以重庆话这门课算是落下了。)
主持人:没关系,已经讲得很正宗了。毕竟一鸣现在虽然是从山城走出,但已经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球员了——首先我要恭喜你随火箭队获得2017-18赛季的NBA总冠军啊。可以说过去这一个赛季,你的表现出乎了所有资深和非资深球迷的意料了,真的和你的名字一样,可谓是一鸣惊人啊。
杨一鸣:谢谢。赛季很艰苦,但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说实话,我只是觉得做了球队希望我做的事情,我在一支冠军级别的球队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所有人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为这支火箭队感到骄傲。
主持人:可是在球迷眼里你的经历已经很有传奇色彩了。
杨一鸣: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吧。我只能说我随时做好了准备,当去NBA打球的机会真的丢在我的面前时,我可以不用慌张,不用说:不,我还没有准备好。
主持人:能跟我分享一下,你为了NBA的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吗?
杨一鸣:每天练球,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吧。有点像重庆的路,台阶很多,埋头往上爬就是了。
(现场观众报以笑声。任何只要涉及本地生活的话题,似乎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可能因为平常这就是一档以采访重庆本地有趣的小人物为主题的访谈类节目,所以贴近日常的话题更喜闻乐见吧,杨一鸣默默地想。)
主持人:听说你在12岁以前都是在重庆度过的,你的父亲是你的篮球启蒙教练?
杨一鸣:是的。其实他一直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的长江游船上工作。他不算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是恰好在此落脚,又有点不舍云游四方的梦,所以可以往返于长江各地的游船很适合他。当然篮球是他另外一个梦,是他从小把这个梦想传给了我。
主持人:可以说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吧?
杨一鸣:一部分吧。
主持人:哦,怎么说呢?
杨一鸣:篮球一直是老杨,就是我父亲的一个梦想。他年轻时候也打过篮球,据说也很有天赋,但受限于那个时代,他的篮球梦算是夭折了,辗转才来到重庆,在朝天门开船算是从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走出这座满城是山、两岸围水的城市的心愿。我上赛季能机缘巧合加入NBA,只能算真正实现了他以篮球走出去的理想…
主持人:所以在他眼中那只是第一步?
杨一鸣:嗯。他希望的事情可能更加“远大”一些吧。我在美国人的世界里成为一名篮球球星,那是他的终极理想。
主持人:可是我觉得你现在已经是一名球星了啊。至少在我们三千万重庆人眼中,你绝对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篮球明星了,对不对啊?
(现场观众对于知性女主持人的煽动报以极为热情的响应。看来她确实不光和本地人打成一片,还懂得如何恰到好处地起个哄,调动重庆人最大的城市爱好之一:“看热闹”。只不过杨一鸣心里知道这球星的定义还完全不达标准,讪笑着摇摇头。)
杨一鸣:我的级别还不够吧,算不上那种球星。
主持人:那老杨,他给你设定的终极目标,是希望你成为一名什么样的球星呢?他自己有欣赏的NBA球员吗?
杨一鸣: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
(杨一鸣同时想起了狭小的屋子里,老杨一直贴在墙上很多年还没有更换掉的朱利叶斯-欧文扣篮的海报。虽然海报颜色早就不鲜亮了,但它被张贴他的人赋予的特殊意义,仿佛还一直在发光。)
主持人:所以你的英文名字也叫Julius(朱利叶斯,也翻译成尤里斯)…
杨一鸣:但我其实更喜欢我的中文名字。杨。Dr. Yang。听上去都很好。
主持人:“J博士”和“杨博士”——至少你已经有了一个和著名球星一样气派的外号啊,我祝你在NBA的路越走越顺,早日实现你和父亲的终极理想吧。
杨一鸣:谢谢。
主持人:听说家乡重庆将会是你此次中国行的最后一站了。能透露一下你这个夏天的计划吗,下一站好像会去德国特训?…
杨一鸣:是的。在重庆的活动结束后,我要去德国沃尔斯堡,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就我的一些技术弱项比如说投篮再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以期待有所提高。夏天之后还有国家队在亚运会的比赛任务(杨一鸣想到了史黛拉提起的运作中的中美热身赛,但最后刻意隐去不提了),亚运会结束后我会回到美国,和球队汇合,备战下个赛季。
(杨一鸣听主持人终于结束了老杨和篮球的这一段话题,不禁轻松了不少,也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主持人:那下个赛季的目标还会是争夺冠军吗?
杨一鸣:没错。应该说每个赛季的目标都是,永远不会改变。至少我会希望,只要我还在打球,我就一直能有竞争冠军的实力。
主持人:说得真是太好了。不光随时做好准备,更要永远为冠军奋斗,这种乐观和韧性,真是太有山城人的烙印了。我看你的父亲老杨,今天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来到现场,但你能最后和我们说一说,重庆和他的人,比如你的父亲,是怎么影响塑造到你,最后你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呢?
杨一鸣:这个…
(他还真的以为关于老杨和篮球的这段对话已经过去了呢。看来作为热门栏目的当红主持人,真的不光是要抓住普罗大众的心,还要时刻不忘提点、升华主题,才能牢牢抓住手中的金话筒啊。只不过,要真的回答这个问题,杨一鸣就真的要展开、他原本不愿意展开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