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景隆的话,允熥当时就愣在了原地。张温的身体不好,允熥早就知道,但却不想他竟然死在了路上,还是马上就要抵达京城的前夜!
允熥用力抓住跪在面前的李景隆,像是在询问他,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张温他怎么会,怎么会忽然病逝?”
“陛下,张侯爷本来在安南时的身体就不太好,只是强撑病体。等带领大军从广州出发来到湖广衡州上了船,臣等才得知,张侯爷在安南的时候就吐过血,只是引而不发。”
“当时臣等就劝侯爷赶快下船在地方上养病,但侯爷执意不从,要带着大军返回京城,还说道:‘我回到京城后再养病不迟’。臣等想着京城无论是医生的医术还是养病的条件都比其它地方好上万倍,又因为张侯爷的情形看起来还能撑得住,所以也就没有力劝。”
“却不知张侯爷其实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时,只是强撑着身体一定要将大军带回。待昨日来到距离京城之有几十里的地方后,大军即将平安返回,支撑着张侯爷的这股气就泄了,昨晚休息之前他还看起来情形好转了许多,但今日一早就在舱室内发现了侯爷的遗体。”李景隆流着眼泪说道。
他一边说着,从船上下来八位身体壮硕的武将,抬着张温的尸首从船上下来,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允熥一把推开李景隆,快走几步跑到张温的尸首前,大哭道:“张爱卿,爱卿,你怎么就离朕、离大明而去了!”
忽然码头上空响起了哀乐。原来王喜见到皇上大哭起来,马上指使主持音乐的协律郎开始演奏哀乐。气氛顿时变得悲戚肃穆起来。
武将阵容中二人也忽然大哭起来。他们就是张温的三儿子张显与四儿子张泉。张温只有五个儿子,其中次子早夭,五子年纪尚小,长子又在东北当差,只有三子与四子在京,允熥也就把他们二人都叫来迎接张温。可不曾想,却迎来了自己父亲的噩耗。
他们二人一边哭着,一边向张温的尸首跑了过来,负责保护允熥安全的侍卫略动了动,最后还是站在原地没有阻止,任由他们跑到允熥身旁,一把扑在张温的尸首上,泪流如雨。
在场的文武百官也忙哭了起来。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干嚎,但也让现场悲伤的气氛达到顶点。
允熥哭了一阵,止住眼泪,安慰张显张泉兄弟道:“人死不能复生,二位爱卿节哀顺变。”
“陛下!”张泉对着允熥哭道:“我从小就调皮捣蛋,为此没少被父亲打,当时只是不服气。一直到前年当差才明白过来父亲的苦心,想和父亲认错,但当时父亲忙碌,自己也总安慰自己还有时间,所以一直没有和父亲认错。却不想,已经没有机会与父亲认错了。”
允熥也不知说什么好。这种父亲过世时的悲伤,是任何言语都不可能安抚下去的。允熥能做的,只有轻轻抚摸张泉的后背。
也不知过了多久,张显与张泉的眼泪都哭干了,允熥吩咐人将他们兄弟送回会宁侯府,又对王喜说道:“将张爱卿的尸首放到朕的车驾上,送回张府。”
“陛下,不可!”王喜说道:“会宁侯也虽然劳苦功高,但也不值得陛下如此优待!”
“张爱卿为大明尽忠而死,有何不可!朕亦意已决,无复多言!”允熥说道。
王喜无法,只能让他们将张温的尸首送回会宁侯府,同时小声吩咐道:“这个马车也赐给会宁侯家人了。”
允熥也没有检阅回来的军队的心思了,让在场的百官各自散去,自己骑上马,在将士们的护卫下返回皇宫。
这一路上因为允熥一直沉着脸,所以气氛十分沉闷。杨峰不由得劝道:“官家,虽然张侯爷病逝于半途,但他年纪已过六旬,也算不得早夭,官家还是节哀顺变。”
“你说的朕也明白。但朕想着当年跟随先帝起兵横扫八荒六合的将领越来越少,心里就不好受。”允熥说道。
杨峰暗暗奇怪,但仍旧只是开口劝说,并未提出疑问。允熥在他的劝解下,心情好了一些。
但允熥返回皇宫后的心情又变得差了起来。格致院的院副曹徵上折子请假:他的父亲曹兴也生了病,要回家侍奉父亲。
“这封奏折朕准了!”允熥对陈继说道:“你再拟旨,告诉怀远侯的家人,若是想要太医去诊治,尽管与朕说,若是需要什么特殊的药材,也尽管告诉朕,朕绝不吝惜。”
允熥阴郁的心情一直在回到后宫后仍旧持续着,熙瑶此时已经知道了是因为什么事情,也不说话,只是拘着敏儿不让他吵闹。
第二日上朝,允熥宣布依照大臣的最高礼节安葬张温,并且提出要追封张温的爵位。百官都没有异议,在场的诸位官员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追封张温为陇国公,谥号武穆。虽然允熥有心追封为郡王,但大臣们都认为王爵即使只是追封也不宜滥赏,张温的功劳离封王还有差距,所以最后并未追封为王。至于配享太庙且肖像功臣庙都是应有之意。
随后允熥又亲自参加了张温的葬礼。这次就与他前两次参加沐英和蓝玉的葬礼不同。前两次他根本没有与那两人见过面,虽然很敬仰他们,也有原来允熥留下的记忆,但还是做不到感情真挚。
可他认识了张温十一年,也经常打交道,在他眼里张温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史书上的那几段话,所以允熥参加葬礼的时候不由得就感情真挚的哭了出来,红着眼圈悼念张温。
被他带来参加葬礼的文垣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见过允熥痛哭流涕。允熥上次如此痛苦还是当年朱元璋病逝那一年,当时文垣才出生,自然没有机会见识到,这次的葬礼刷新了文垣对自己父亲的印象:原来父亲也是会因为悲伤而哭的。
哭完了,允熥当场作词《满江红》一首,悼念张温:
“决黄河口,百姓苦,家园荒芜。更满眼,血泪凝涕,江山泣诉!志士宏愿凌云处,年少功名作尘土。莫等闲,但问天下事,赴国难!
望故乡,歌声苦,家国恨,怎忍顾!看将军拔剑力斩鞑虏!谈笑挽天音容在,功名哪堪和梦无!看秋风又起霞飞处,斜阳暮!”
群臣动容。允熥这首词虽然算不得一流之作,但也可属上乘,况且感情真挚,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作词人的悲伤和对张温的怀念,许多本来哭不出来的大臣也哭出了声。
而对于许多文臣来说,这首词还算的上一个信号。允熥已经三年没有过新的诗作了,大家都以为皇上已经江郎才尽。这首词让这样的流言不攻自破:皇上并非是做不出,只是平时不愿意做而已。
允熥又亲笔将这首词写了下来,盖上大印,赐给张温的三子张显。张显流着眼泪感谢皇上的恩典。
允熥又哭了一阵,才起身离开此处,返回皇宫。
之后允熥平静了自己的心情,要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打击再次来到:八月十七日,郭镇郭铭兄弟报丧:武定侯郭英过世。
待忙完了郭英的葬礼,八月二十六日,曹徵又来报丧:怀远侯曹兴过世。
几乎同时,八月二十七日,秋辅官李须虎报丧:崇山侯李新过世。
“老天爷,是你看不过因为逃过了蓝玉逆案武将众多的大明,所以将他们都收回去吗!”听到曹兴过世的消息后,允熥不由得大喊。
也不止是允熥,一个月内连续四员大将过世,弄得很多人都疑神疑鬼,觉得是上天在收人;曹震的儿子曹行更是时时刻刻守在父亲身边,生怕一离开就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了。
允熥也极为紧张,所有身子骨不太好的将领都被他时时关注着,一旦发现生病马上派出太医院的名医去诊治。好在之后数月,都没有大将病逝;曹震那么差的身子也撑住了。
到九月底,终于不曾听闻再有大将病逝的允熥松了口气,对杨峰说道:“总算没有大将病逝,朕可以放下心来了。”
“官家的心意感动天地,老天爷也不敢再收人了。”杨峰说道。虽然现在大家普遍猜测之所以没有大将再死掉的缘故是“四”字音同“死”,所以老天爷一次只收四个人,不会多收。
允熥又感慨一阵,说道:“但即使如此,现在还健在的开国将领仍然只剩下长兴侯耿炳文,景川侯曹震,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此四人,人才凋零啊。”
“官家,虽然老将们日渐减少,但大明也有新的将领来替代!”杨峰说道:“魏国公徐晖祖、梁国公蓝珍、曹国公李景隆、全宁侯孙恪、巨港侯何荣、西平侯沐晟等将领都是人杰,足可与老将们比肩,为大军的中流砥柱,陛下勿需忧虑。”
允熥用力抓住跪在面前的李景隆,像是在询问他,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张温他怎么会,怎么会忽然病逝?”
“陛下,张侯爷本来在安南时的身体就不太好,只是强撑病体。等带领大军从广州出发来到湖广衡州上了船,臣等才得知,张侯爷在安南的时候就吐过血,只是引而不发。”
“当时臣等就劝侯爷赶快下船在地方上养病,但侯爷执意不从,要带着大军返回京城,还说道:‘我回到京城后再养病不迟’。臣等想着京城无论是医生的医术还是养病的条件都比其它地方好上万倍,又因为张侯爷的情形看起来还能撑得住,所以也就没有力劝。”
“却不知张侯爷其实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时,只是强撑着身体一定要将大军带回。待昨日来到距离京城之有几十里的地方后,大军即将平安返回,支撑着张侯爷的这股气就泄了,昨晚休息之前他还看起来情形好转了许多,但今日一早就在舱室内发现了侯爷的遗体。”李景隆流着眼泪说道。
他一边说着,从船上下来八位身体壮硕的武将,抬着张温的尸首从船上下来,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允熥一把推开李景隆,快走几步跑到张温的尸首前,大哭道:“张爱卿,爱卿,你怎么就离朕、离大明而去了!”
忽然码头上空响起了哀乐。原来王喜见到皇上大哭起来,马上指使主持音乐的协律郎开始演奏哀乐。气氛顿时变得悲戚肃穆起来。
武将阵容中二人也忽然大哭起来。他们就是张温的三儿子张显与四儿子张泉。张温只有五个儿子,其中次子早夭,五子年纪尚小,长子又在东北当差,只有三子与四子在京,允熥也就把他们二人都叫来迎接张温。可不曾想,却迎来了自己父亲的噩耗。
他们二人一边哭着,一边向张温的尸首跑了过来,负责保护允熥安全的侍卫略动了动,最后还是站在原地没有阻止,任由他们跑到允熥身旁,一把扑在张温的尸首上,泪流如雨。
在场的文武百官也忙哭了起来。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干嚎,但也让现场悲伤的气氛达到顶点。
允熥哭了一阵,止住眼泪,安慰张显张泉兄弟道:“人死不能复生,二位爱卿节哀顺变。”
“陛下!”张泉对着允熥哭道:“我从小就调皮捣蛋,为此没少被父亲打,当时只是不服气。一直到前年当差才明白过来父亲的苦心,想和父亲认错,但当时父亲忙碌,自己也总安慰自己还有时间,所以一直没有和父亲认错。却不想,已经没有机会与父亲认错了。”
允熥也不知说什么好。这种父亲过世时的悲伤,是任何言语都不可能安抚下去的。允熥能做的,只有轻轻抚摸张泉的后背。
也不知过了多久,张显与张泉的眼泪都哭干了,允熥吩咐人将他们兄弟送回会宁侯府,又对王喜说道:“将张爱卿的尸首放到朕的车驾上,送回张府。”
“陛下,不可!”王喜说道:“会宁侯也虽然劳苦功高,但也不值得陛下如此优待!”
“张爱卿为大明尽忠而死,有何不可!朕亦意已决,无复多言!”允熥说道。
王喜无法,只能让他们将张温的尸首送回会宁侯府,同时小声吩咐道:“这个马车也赐给会宁侯家人了。”
允熥也没有检阅回来的军队的心思了,让在场的百官各自散去,自己骑上马,在将士们的护卫下返回皇宫。
这一路上因为允熥一直沉着脸,所以气氛十分沉闷。杨峰不由得劝道:“官家,虽然张侯爷病逝于半途,但他年纪已过六旬,也算不得早夭,官家还是节哀顺变。”
“你说的朕也明白。但朕想着当年跟随先帝起兵横扫八荒六合的将领越来越少,心里就不好受。”允熥说道。
杨峰暗暗奇怪,但仍旧只是开口劝说,并未提出疑问。允熥在他的劝解下,心情好了一些。
但允熥返回皇宫后的心情又变得差了起来。格致院的院副曹徵上折子请假:他的父亲曹兴也生了病,要回家侍奉父亲。
“这封奏折朕准了!”允熥对陈继说道:“你再拟旨,告诉怀远侯的家人,若是想要太医去诊治,尽管与朕说,若是需要什么特殊的药材,也尽管告诉朕,朕绝不吝惜。”
允熥阴郁的心情一直在回到后宫后仍旧持续着,熙瑶此时已经知道了是因为什么事情,也不说话,只是拘着敏儿不让他吵闹。
第二日上朝,允熥宣布依照大臣的最高礼节安葬张温,并且提出要追封张温的爵位。百官都没有异议,在场的诸位官员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追封张温为陇国公,谥号武穆。虽然允熥有心追封为郡王,但大臣们都认为王爵即使只是追封也不宜滥赏,张温的功劳离封王还有差距,所以最后并未追封为王。至于配享太庙且肖像功臣庙都是应有之意。
随后允熥又亲自参加了张温的葬礼。这次就与他前两次参加沐英和蓝玉的葬礼不同。前两次他根本没有与那两人见过面,虽然很敬仰他们,也有原来允熥留下的记忆,但还是做不到感情真挚。
可他认识了张温十一年,也经常打交道,在他眼里张温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史书上的那几段话,所以允熥参加葬礼的时候不由得就感情真挚的哭了出来,红着眼圈悼念张温。
被他带来参加葬礼的文垣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见过允熥痛哭流涕。允熥上次如此痛苦还是当年朱元璋病逝那一年,当时文垣才出生,自然没有机会见识到,这次的葬礼刷新了文垣对自己父亲的印象:原来父亲也是会因为悲伤而哭的。
哭完了,允熥当场作词《满江红》一首,悼念张温:
“决黄河口,百姓苦,家园荒芜。更满眼,血泪凝涕,江山泣诉!志士宏愿凌云处,年少功名作尘土。莫等闲,但问天下事,赴国难!
望故乡,歌声苦,家国恨,怎忍顾!看将军拔剑力斩鞑虏!谈笑挽天音容在,功名哪堪和梦无!看秋风又起霞飞处,斜阳暮!”
群臣动容。允熥这首词虽然算不得一流之作,但也可属上乘,况且感情真挚,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作词人的悲伤和对张温的怀念,许多本来哭不出来的大臣也哭出了声。
而对于许多文臣来说,这首词还算的上一个信号。允熥已经三年没有过新的诗作了,大家都以为皇上已经江郎才尽。这首词让这样的流言不攻自破:皇上并非是做不出,只是平时不愿意做而已。
允熥又亲笔将这首词写了下来,盖上大印,赐给张温的三子张显。张显流着眼泪感谢皇上的恩典。
允熥又哭了一阵,才起身离开此处,返回皇宫。
之后允熥平静了自己的心情,要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打击再次来到:八月十七日,郭镇郭铭兄弟报丧:武定侯郭英过世。
待忙完了郭英的葬礼,八月二十六日,曹徵又来报丧:怀远侯曹兴过世。
几乎同时,八月二十七日,秋辅官李须虎报丧:崇山侯李新过世。
“老天爷,是你看不过因为逃过了蓝玉逆案武将众多的大明,所以将他们都收回去吗!”听到曹兴过世的消息后,允熥不由得大喊。
也不止是允熥,一个月内连续四员大将过世,弄得很多人都疑神疑鬼,觉得是上天在收人;曹震的儿子曹行更是时时刻刻守在父亲身边,生怕一离开就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了。
允熥也极为紧张,所有身子骨不太好的将领都被他时时关注着,一旦发现生病马上派出太医院的名医去诊治。好在之后数月,都没有大将病逝;曹震那么差的身子也撑住了。
到九月底,终于不曾听闻再有大将病逝的允熥松了口气,对杨峰说道:“总算没有大将病逝,朕可以放下心来了。”
“官家的心意感动天地,老天爷也不敢再收人了。”杨峰说道。虽然现在大家普遍猜测之所以没有大将再死掉的缘故是“四”字音同“死”,所以老天爷一次只收四个人,不会多收。
允熥又感慨一阵,说道:“但即使如此,现在还健在的开国将领仍然只剩下长兴侯耿炳文,景川侯曹震,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此四人,人才凋零啊。”
“官家,虽然老将们日渐减少,但大明也有新的将领来替代!”杨峰说道:“魏国公徐晖祖、梁国公蓝珍、曹国公李景隆、全宁侯孙恪、巨港侯何荣、西平侯沐晟等将领都是人杰,足可与老将们比肩,为大军的中流砥柱,陛下勿需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