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向我江东求盐,我江东也是爱莫能助!”沉吟稍许,孙权也苦笑道。
话说,若是诸葛孔明需要江东其他什么,譬如粮草或者武器什么的,看在刘皇叔是第一个遣使前来江东吊唁的份儿上,孙权说不得就答应了。
毕竟,江东富硕,不缺钱粮,也不缺兵甲。
但是食盐,若不是他江东官方控制的话,江东之盐都不够他们江东食用的!
眼下,诸葛孔明前来江东求盐,自然不是区区百十石食盐,也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想要为整个汉中数十万军民,在江东采购食盐。
且不说刘皇叔有没有那么多钱财采购食盐。
只是江东之盐都差点不够自家食用的,哪里还能担负起汉中数十万军民的嚼用?
“先生学富五车,当也知晓,煮盐本就耗时耗力,所得却不尽人意;加之沿海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煮盐,我江东每年产盐都不够江东军民食用的,哪里还有多余外流的?”
这倒是孙权的真心话。
他老家就是吴郡,也在吴郡当过一段时间的太守,自然知晓煮盐不容易。
加上,有的地方海水比较浑浊,那里就不能用来煮盐了。
若是煮盐容易,若是江东食盐有富余的,孙权倒不介意每年卖给刘皇叔一些。
问题是,江东也没有余盐啊!
……
“确实,煮盐的情况下,不仅你江东缺盐,整个天下都缺盐。”诸葛亮颔首道。
在柴火充足的的情况下,在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情况下,一个熟练的煮盐工每天能煮出两三斤盐就不错了。江东沿海地区能够煮盐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县,且还不能全民煮盐。
是以,江东每年的食盐产量,确实是坑爹的。
“但是,为什么要用煮盐的方式来制盐呢?”诸葛亮反问道。
孙权被反问到了。
“好吧,不用煮盐的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制盐?”
“再者,你诸葛孔明不是向我江东求盐的么,怎么现在聊着就聊到了食盐的制作问题上?”
“难不成,你诸葛孔明有更好的制盐之法?
想到此处,孙权眼神发亮,看向诸葛孔明。
孙权可不会忘记,诸葛痘就是诸葛孔明发明的;他也不会忘记,如今风靡荆襄、并流传到江东的耕作之法,以及施肥等等农耕技术,同样是诸葛孔明发明的。
倘若,诸葛孔明真有新的制盐之法,且制盐效力很高,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除了煮盐之外,先生还有其他制盐之法?”眼神炯炯,孙权期待的问道。
若诸葛孔明真有新式制盐之法,并且能够提高食盐产量,且还交于他江东的话,那么他江东今后必然是整个大汉产盐量最高的地方,供应全天下的食盐都可能不是问题。
届时,江东将真正的富可敌国!
……
“新的制盐之法,自然是有的,这方法交给你江东也无妨。只不过吴侯能否保证,我汉中能否每年以成本价,在江东采购食盐百万石?”诸葛亮摇着羽扇,笑问道。
汉中军民只有数十万,还不足百万人口,即便是按照后世的食盐消耗量,每年也用不着百万石食盐,甚至十万石都不需要。但是,未来呢?
未来,刘皇叔的地盘肯定不止区区一个汉中,治下人口肯定也不止区区百十万人口。
届时,百万石食盐搞不好还不够的说呢!
“啪嗒”,孙权手中的茶杯,被惊得掉在了案上。
他是真的被惊讶到了。
百万石食盐的采购量,即便是按照目前各产盐地的成本价,刘皇叔有那么多钱财采购么?
好吧,就算刘皇叔不缺钱,但是他江东每年的食盐产量,能有百万石么?
这是食盐,不是粮食!
江东的粮食每年产量自然不止区区百万石,但是食盐,整个天下的食盐加起来,每年能有百万石的产量么?只怕十万石的总产量都够呛吧?
百万石的食盐采购量,也亏诸葛孔明说得出口!
“除非,诸葛孔明的新式制盐之法,每年的产盐量能够轻轻松松突破百万石!”
孙权惊讶得不敢置信之后,心中却如是想到。
如果换做其他人,且不说有无新式制盐之法,只是这百万石的食盐采购量,就足以让孙权喊人将之叉出去的。但眼下是诸葛孔明的话,孙权却觉得,这并非没有可能。
“先生能够保证,有这新式制盐之法,我江东每年的产盐能破百万石?”
孙权带着希冀的目光,向诸葛亮问道。
百万石食盐啊,若是新式制盐之法,真的能有这么高的产出,今后他孙权完全可以用钱砸死其他诸侯,甚至,朝贡的时候,他孙权还能比刘备去岁做到更好!
……
诸葛亮微笑着,心中却是在不屑的撇嘴。
百万石食盐,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单位,也就五万吨左右。在后世,某些私人的黑作坊,每年都能产盐数千上万吨,正规测盐厂,即便是小厂,每年的产盐量都能轻松破万吨。
以江东之地的条件,置办十座年产量万吨以上的盐场,还是不要太容易的!
“如果用晒盐之法,江东只要不偷懒,每年的产盐量不达到百万石,我这个卡的名字倒过来写!”诸葛亮摇着羽扇,断然道。
“晒盐之法?”孙权诧异,也表示不解。
从古至今,制盐都是采用煮盐的方式。
甭管是海盐,还是井盐,或者岩盐什么的,最终都是煮的方式,来获得食盐。
晒盐,怎么晒?
“吴侯是吴郡之人,毗邻海边,想来是见识过的,海水退潮之后,某些礁石上的小坑中,必然会留下一些海水。若是没有新的海水加入,晒上一段时间,这小坑中的海水晒干了,坑中就会剩下一层白色的东西。若是吴侯再品尝过这些白色东西的话,就一定会知道,这便是食盐。”
诸葛亮解释道。
闻言,孙权瞬间秒懂。
如诸葛亮所说,他本就是吴郡富春县人,自小生长在海边,诸葛孔明所说的情况虽不多见,孙权却也是见过几次这种情况的。当时没有细想,现在结合诸葛孔明的解释再来回想,孙权终于明白,何为晒盐之法了。
晒盐,晒盐,可不就是将海水晒干了,就剩下盐了么?后续最新章节,请关注
话说,若是诸葛孔明需要江东其他什么,譬如粮草或者武器什么的,看在刘皇叔是第一个遣使前来江东吊唁的份儿上,孙权说不得就答应了。
毕竟,江东富硕,不缺钱粮,也不缺兵甲。
但是食盐,若不是他江东官方控制的话,江东之盐都不够他们江东食用的!
眼下,诸葛孔明前来江东求盐,自然不是区区百十石食盐,也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想要为整个汉中数十万军民,在江东采购食盐。
且不说刘皇叔有没有那么多钱财采购食盐。
只是江东之盐都差点不够自家食用的,哪里还能担负起汉中数十万军民的嚼用?
“先生学富五车,当也知晓,煮盐本就耗时耗力,所得却不尽人意;加之沿海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煮盐,我江东每年产盐都不够江东军民食用的,哪里还有多余外流的?”
这倒是孙权的真心话。
他老家就是吴郡,也在吴郡当过一段时间的太守,自然知晓煮盐不容易。
加上,有的地方海水比较浑浊,那里就不能用来煮盐了。
若是煮盐容易,若是江东食盐有富余的,孙权倒不介意每年卖给刘皇叔一些。
问题是,江东也没有余盐啊!
……
“确实,煮盐的情况下,不仅你江东缺盐,整个天下都缺盐。”诸葛亮颔首道。
在柴火充足的的情况下,在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情况下,一个熟练的煮盐工每天能煮出两三斤盐就不错了。江东沿海地区能够煮盐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县,且还不能全民煮盐。
是以,江东每年的食盐产量,确实是坑爹的。
“但是,为什么要用煮盐的方式来制盐呢?”诸葛亮反问道。
孙权被反问到了。
“好吧,不用煮盐的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制盐?”
“再者,你诸葛孔明不是向我江东求盐的么,怎么现在聊着就聊到了食盐的制作问题上?”
“难不成,你诸葛孔明有更好的制盐之法?
想到此处,孙权眼神发亮,看向诸葛孔明。
孙权可不会忘记,诸葛痘就是诸葛孔明发明的;他也不会忘记,如今风靡荆襄、并流传到江东的耕作之法,以及施肥等等农耕技术,同样是诸葛孔明发明的。
倘若,诸葛孔明真有新的制盐之法,且制盐效力很高,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除了煮盐之外,先生还有其他制盐之法?”眼神炯炯,孙权期待的问道。
若诸葛孔明真有新式制盐之法,并且能够提高食盐产量,且还交于他江东的话,那么他江东今后必然是整个大汉产盐量最高的地方,供应全天下的食盐都可能不是问题。
届时,江东将真正的富可敌国!
……
“新的制盐之法,自然是有的,这方法交给你江东也无妨。只不过吴侯能否保证,我汉中能否每年以成本价,在江东采购食盐百万石?”诸葛亮摇着羽扇,笑问道。
汉中军民只有数十万,还不足百万人口,即便是按照后世的食盐消耗量,每年也用不着百万石食盐,甚至十万石都不需要。但是,未来呢?
未来,刘皇叔的地盘肯定不止区区一个汉中,治下人口肯定也不止区区百十万人口。
届时,百万石食盐搞不好还不够的说呢!
“啪嗒”,孙权手中的茶杯,被惊得掉在了案上。
他是真的被惊讶到了。
百万石食盐的采购量,即便是按照目前各产盐地的成本价,刘皇叔有那么多钱财采购么?
好吧,就算刘皇叔不缺钱,但是他江东每年的食盐产量,能有百万石么?
这是食盐,不是粮食!
江东的粮食每年产量自然不止区区百万石,但是食盐,整个天下的食盐加起来,每年能有百万石的产量么?只怕十万石的总产量都够呛吧?
百万石的食盐采购量,也亏诸葛孔明说得出口!
“除非,诸葛孔明的新式制盐之法,每年的产盐量能够轻轻松松突破百万石!”
孙权惊讶得不敢置信之后,心中却如是想到。
如果换做其他人,且不说有无新式制盐之法,只是这百万石的食盐采购量,就足以让孙权喊人将之叉出去的。但眼下是诸葛孔明的话,孙权却觉得,这并非没有可能。
“先生能够保证,有这新式制盐之法,我江东每年的产盐能破百万石?”
孙权带着希冀的目光,向诸葛亮问道。
百万石食盐啊,若是新式制盐之法,真的能有这么高的产出,今后他孙权完全可以用钱砸死其他诸侯,甚至,朝贡的时候,他孙权还能比刘备去岁做到更好!
……
诸葛亮微笑着,心中却是在不屑的撇嘴。
百万石食盐,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单位,也就五万吨左右。在后世,某些私人的黑作坊,每年都能产盐数千上万吨,正规测盐厂,即便是小厂,每年的产盐量都能轻松破万吨。
以江东之地的条件,置办十座年产量万吨以上的盐场,还是不要太容易的!
“如果用晒盐之法,江东只要不偷懒,每年的产盐量不达到百万石,我这个卡的名字倒过来写!”诸葛亮摇着羽扇,断然道。
“晒盐之法?”孙权诧异,也表示不解。
从古至今,制盐都是采用煮盐的方式。
甭管是海盐,还是井盐,或者岩盐什么的,最终都是煮的方式,来获得食盐。
晒盐,怎么晒?
“吴侯是吴郡之人,毗邻海边,想来是见识过的,海水退潮之后,某些礁石上的小坑中,必然会留下一些海水。若是没有新的海水加入,晒上一段时间,这小坑中的海水晒干了,坑中就会剩下一层白色的东西。若是吴侯再品尝过这些白色东西的话,就一定会知道,这便是食盐。”
诸葛亮解释道。
闻言,孙权瞬间秒懂。
如诸葛亮所说,他本就是吴郡富春县人,自小生长在海边,诸葛孔明所说的情况虽不多见,孙权却也是见过几次这种情况的。当时没有细想,现在结合诸葛孔明的解释再来回想,孙权终于明白,何为晒盐之法了。
晒盐,晒盐,可不就是将海水晒干了,就剩下盐了么?后续最新章节,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