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前道:“陛下,臣请求做一说明。”

    朱由校道:“此篇即为叶师所撰,自然可以。”

    叶向高谢过后道:“陛下早就提出了经世致用的观点,而后各种新式器物出现,对国家对生民的好处,更证明陛下此说高屋建瓴,而学为实用不就是经世致用之意吗?有何不可?学得屠龙之术作得甚用?空谈误国,自古有之,当然要理论联系实际,生民有何需要,我们就要在何方向去努力,这才是实事求是之真意也。”

    提意见的是楚党一位御史,其实是专门来针对东林的学为实用的,不想被叶向高夹枪带棒的一通话,说得满面通红,却又不敢与他争执,只好羞愧而退。

    再下面大家提意见时,不敢再针对各派观点来质疑了,只能寻找一些似乎与圣人之言不太相符的观点来提问,结果被叶向高,方从哲等人轻易地消解掉了。

    而朱由校最后总结道:“常识从名字上就知道其重要性,学好常识,可以让人明是非,知廉耻;学好常识,可以强身体,少疾病;学好常识,还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可以减少劳动强度,让我们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凡此种种,都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识的重要性。明年的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无论是哪一科,都要加考一门常识。”

    这样一来,《常识》就不仅仅是新式学堂的教材那么简单了,想要参加明年京师大学堂招生考试的学生,都要人手一本《常识》了。

    叶向高上前问道:“陛下,明年是大考之年,那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按原来的情况,应该是在今年年底进行,而明年初又要进行科举考试,这两件大事就挤在一起了,可否将京师大学堂的考试推迟到明年年中进行?”

    朱由校想了想道:“不妥,学制已经定好,从每年初开学,年终结业。这样一推迟就是半年,改动太大,无法实行。”

    叶向高其实是怕京师大学堂的考试冲击了科举考试,在他们心中,科举考试才是正规的考试,是传播道统的正道,而京师大学堂的考试偏于实用,却是小道。

    他不死心道:“陛下,那可不可以稍微推迟一下,等科举后再举行招生考试?”

    朱由校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笑道:“叶师,其实以后您会发现,科举考试是不能和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相比的,因为录取人数太少,朕可以这样说,二十年之后,这朝堂所立的,只怕有一半要来自京师大学堂。”

    徐光启也说道:“叶师,只要大家都传续道统,是科举而来还是京师大学堂而来又有何区别?学为实用,光会做文章可治不了民,练不好兵。”

    叶向高也笑道:“是老夫太执着了。总是以为只有科举才是正途,老了,这想法就有些偏了,子先虽然只小老臣三岁,倒是思维清明,并无偏执之见。”

    徐光启笑道:“老了,这以后的天下,就要靠伯雅这一代人辅佐皇上了。他们年轻,比我们看得远,看得清,有陛下带领,何愁我大明不兴!”

    孙传庭听到这话,对着叶向高和徐光启作了一揖道:“小子年轻识浅,有些事还是要各位先生掌舵才行。”

    朱由校倒是由此想起一事,他站起来道:“众卿,上次说过农业合作社有一半股份是众臣的,只要在离休之时,经廉政公署,锦衣卫,经济调查局证实没有贪污受贿之事的,离休之后依旧享受这一待遇。朕还想将官员离休之事改一改,朕将于京城设一议院,取议政之意,五品及以上官员离休之后,就成为议院中一员,名曰议员。朝廷将立法之权交与议院,有重大事情也要咨询议院,这样老臣们在离休后也能在国事方面发挥作用,为我大明保驾护航。”

    这事大多数臣子倒都是愿意的,想要回乡去寄情山水的终究是少数。当下就有人问道:“陛下,离休之时间,可是按年龄大小?”

    朱由校笑道:“这个朕是这样想的,按官职和年龄,当然也要结合身体的健康状况。身体无恙,则按正二品七十岁离休,正三品六十五岁离休,其他官员六十岁离休。而技术型官员则不受此限制。”

    方从哲问道:“陛下,技术型官员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答道:“就是象孙元化他们,负责搞研究的人,还有象太医院的太医呀,京师大学堂的教授呀,这都是技术型官员。其它的就是管理型官员。”

    叶向高问道:“陛下,那象武之望,他现在是右副都御史,但他又是很著名的医生,那这个怎么算。”

    朱由校问道:“还有这回事?武卿请前来。”

    武之望走上前来行礼,他是个四十多岁的微胖中年人。朱由校问道:“武卿竟然精通医药,不知擅长哪一科呀。”

    武之望有些腼腆地回道:“陛下,臣只是初通而已,在妇科与儿科方面倒是有些心得。”

    叶向高插嘴道:“陛下,您看他的样子,可能看出他有七十二岁了吗?自己能保养得如此之好,医术能差吗?”

    朱由校道:“那武卿为何不在研究院去授课?”

    武之望回道:“陛下,臣近年来,正着力于重订前福建参政王先生的《证治准绳·女科》,而本职又事多,便没有时间前去研究院献丑。”

    朱由校目视方从哲,方从哲上前道:“前福建参政王肯堂,后引疾归,现在家乡行医,著述颇多。”

    朱由校道:“这样的人,当然要引入研究院,武卿,朕想保留你的职衔,将你调入研究院,你想要重订那个什么书的事,会有大量的学生帮你,你觉得如何?”

    武之望大喜道:“臣谢过圣恩,一直以来只想要治病救人,职衔之有无,并不妨事。”

    朱由校道:“职衔应该保留,这个没有问题。看来还是野有遗贤呀,一人行医,又如何比得上教会千百人后行医。朕要在报纸上再发招贤令,并让各地官员推举有真才实学的人,来研究院为国效力。”

章节目录

大明天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训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训记并收藏大明天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