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分感谢腾宽同学的打赏!
*
罗信又拿起了放在旁边的那支毛笔,抬头望着宋泰,眼中流露出一丝犹豫道:
“宋兄,真的有些贵重了,这笔也是不凡啊!”
“哦?如何不凡?”
宋泰的脸上现出了笑容,他为了结交罗信,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搜罗这些东西也费了他不少的时间和金钱。原先还怕罗信不识货,枉费了他一片心意,如今见到罗信竟然识货,心中在高兴之余也惊讶不已,这罗信小小的年纪,竟然懂得辨识古董。
实际上罗信就是个半瓶水,对于鉴定古董在前世的时候倒是研究过一段时间,这是研究历史人的通病,研究历史的人多多少少对于古董都有些一些了解。所以罗信也能够多多少少地看出一些门道。
更何况……
宋泰不可能送给他仿品,于是见到宋泰相问,便笑道:“宋兄这是在考校我。”
“说说!”宋泰的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道:“有很多人都喜欢收藏笔砚,你说说如何分辨一支好笔?”
罗信略微寻思了一下,将自己的心得整理了一遍,然后才缓声说道:
“收藏的古笔着重要看笔管,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而后代更是将制笔发扬光大,实际上这种笔管已经不仅仅是书画的工具,已经达到了鉴赏的条件,成为了艺术品。工匠甚至还能够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
当然只有这些也不能够确定古笔的价值,还需要对古笔的历史要做系统的了解,把握各时代制笔名家的特点,分清是民间制作,还是宫廷的御用品。或是宫廷的御制品。是宫内定型民间作为贡品的,还是宫廷造办处自制的。其次,再看笔毫损坏情况。而后再着眼于笔管的装饰,是否有制笔名家的镌刻。是否有名人的赠语及题跋。
这是古笔的重要坚定方面,当然还需要补足古笔的笔头。因为古笔流传到如今,笔头已经毁坏,便需要请当代的制笔名家重制笔头。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这才是一支上佳的毛笔。”
“说的好!”宋泰抚掌而笑道:“那你看看这支笔如何?”
罗信轻轻地将那支笔从书箱里拿了出来。细细端量。笔管镶金扣,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罗信不由脱口而出:
“好笔!”
宋泰的脸上便现出骄傲之色道:“再看看笔头。”
罗信便开始检查笔头,笔头讲究尖,齐,园,键四德。
所谓尖就是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古时文人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所谓齐就是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
所谓园就是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所谓键就是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
罗信不舍地将笔放下,那墨纸就不用看了,都是上等货色。只是这笔砚就已经让罗信欢喜不已,只是觉得宋泰这礼物有些贵重了,脸上便现出了犹豫之色。
看到罗信脸上现出犹豫之色,宋泰便笑道:“再看看里面。”
罗信便发现这个书箱是一层层的,可以拉开。拉开了一层,便见到里面又是一个小空间,宋泰在旁边道:
“这一层可以放一些糕点之类吃的东西,还有第三层。”
罗信便又打开了第三层,便看到里面放着一个小铜壶,一个装着茶叶的盒子,一个茶杯,还空闲着一些地方,一旁的宋泰道:
“这空的地方可以放些米。再看看最后一层。”
罗信有打开第四层,便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炉子,一个是可以做饭的小炉子,一个是手炉,还有一个小铜锅。
罗信心中便不由暗赞,这简直就是一个科考的顶级装备。一层层关上,最后关上书箱的盖子,望向了宋泰。但是,还没有等罗信开口,宋泰便率先开口道:
“罗贤弟,这个礼物是老哥预祝你科考一帆风顺,马到成功,你可不能够推辞。”
宋泰如此开口,罗信反而不能够拒绝了,读书人都喜欢讨个好口彩。神色略微犹豫了一下便拱手道:
“如此就多谢宋兄了!”
“小小心意,罗贤弟不要挂在心上。”宋泰笑了一下,继续说道:“天色也不早了,贤弟路途遥远,老哥就不留你们兄弟二人了。”
罗信再次道谢,罗青拎着两个褡裢,罗信拎着那个书箱离开了状元书局。兄弟两个直奔晋阳府北风铁匠铺。进入铁匠铺,只是看到了那个铁匠已经打造出来的兵器,罗青的眼睛就发亮,在罗青谈好了盔甲和关刀的要求和价格之后,罗信痛快地扔下了三十两金子,便和罗青离开了晋阳府,一路飞奔向着阳林县而去。
罗信兄弟两个在状元书局和北风铁匠铺耽搁了不少时间,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才赶到了阳林县,已经来不及赶回上林村。索性两个人便进入阳林县,直奔县城里面的家。
梁大柱开门见到罗信和罗青,脸上便现出欢喜之色,罗信兄弟两个将马缰交给了梁大柱,罗青拎着褡裢,罗信拎着书箱便进入到堂屋之内。梁大柱的妻子先是给罗信兄弟两个端上茶水。
*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
*
罗信又拿起了放在旁边的那支毛笔,抬头望着宋泰,眼中流露出一丝犹豫道:
“宋兄,真的有些贵重了,这笔也是不凡啊!”
“哦?如何不凡?”
宋泰的脸上现出了笑容,他为了结交罗信,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搜罗这些东西也费了他不少的时间和金钱。原先还怕罗信不识货,枉费了他一片心意,如今见到罗信竟然识货,心中在高兴之余也惊讶不已,这罗信小小的年纪,竟然懂得辨识古董。
实际上罗信就是个半瓶水,对于鉴定古董在前世的时候倒是研究过一段时间,这是研究历史人的通病,研究历史的人多多少少对于古董都有些一些了解。所以罗信也能够多多少少地看出一些门道。
更何况……
宋泰不可能送给他仿品,于是见到宋泰相问,便笑道:“宋兄这是在考校我。”
“说说!”宋泰的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道:“有很多人都喜欢收藏笔砚,你说说如何分辨一支好笔?”
罗信略微寻思了一下,将自己的心得整理了一遍,然后才缓声说道:
“收藏的古笔着重要看笔管,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而后代更是将制笔发扬光大,实际上这种笔管已经不仅仅是书画的工具,已经达到了鉴赏的条件,成为了艺术品。工匠甚至还能够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
当然只有这些也不能够确定古笔的价值,还需要对古笔的历史要做系统的了解,把握各时代制笔名家的特点,分清是民间制作,还是宫廷的御用品。或是宫廷的御制品。是宫内定型民间作为贡品的,还是宫廷造办处自制的。其次,再看笔毫损坏情况。而后再着眼于笔管的装饰,是否有制笔名家的镌刻。是否有名人的赠语及题跋。
这是古笔的重要坚定方面,当然还需要补足古笔的笔头。因为古笔流传到如今,笔头已经毁坏,便需要请当代的制笔名家重制笔头。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这才是一支上佳的毛笔。”
“说的好!”宋泰抚掌而笑道:“那你看看这支笔如何?”
罗信轻轻地将那支笔从书箱里拿了出来。细细端量。笔管镶金扣,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罗信不由脱口而出:
“好笔!”
宋泰的脸上便现出骄傲之色道:“再看看笔头。”
罗信便开始检查笔头,笔头讲究尖,齐,园,键四德。
所谓尖就是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古时文人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所谓齐就是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
所谓园就是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所谓键就是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
罗信不舍地将笔放下,那墨纸就不用看了,都是上等货色。只是这笔砚就已经让罗信欢喜不已,只是觉得宋泰这礼物有些贵重了,脸上便现出了犹豫之色。
看到罗信脸上现出犹豫之色,宋泰便笑道:“再看看里面。”
罗信便发现这个书箱是一层层的,可以拉开。拉开了一层,便见到里面又是一个小空间,宋泰在旁边道:
“这一层可以放一些糕点之类吃的东西,还有第三层。”
罗信便又打开了第三层,便看到里面放着一个小铜壶,一个装着茶叶的盒子,一个茶杯,还空闲着一些地方,一旁的宋泰道:
“这空的地方可以放些米。再看看最后一层。”
罗信有打开第四层,便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炉子,一个是可以做饭的小炉子,一个是手炉,还有一个小铜锅。
罗信心中便不由暗赞,这简直就是一个科考的顶级装备。一层层关上,最后关上书箱的盖子,望向了宋泰。但是,还没有等罗信开口,宋泰便率先开口道:
“罗贤弟,这个礼物是老哥预祝你科考一帆风顺,马到成功,你可不能够推辞。”
宋泰如此开口,罗信反而不能够拒绝了,读书人都喜欢讨个好口彩。神色略微犹豫了一下便拱手道:
“如此就多谢宋兄了!”
“小小心意,罗贤弟不要挂在心上。”宋泰笑了一下,继续说道:“天色也不早了,贤弟路途遥远,老哥就不留你们兄弟二人了。”
罗信再次道谢,罗青拎着两个褡裢,罗信拎着那个书箱离开了状元书局。兄弟两个直奔晋阳府北风铁匠铺。进入铁匠铺,只是看到了那个铁匠已经打造出来的兵器,罗青的眼睛就发亮,在罗青谈好了盔甲和关刀的要求和价格之后,罗信痛快地扔下了三十两金子,便和罗青离开了晋阳府,一路飞奔向着阳林县而去。
罗信兄弟两个在状元书局和北风铁匠铺耽搁了不少时间,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才赶到了阳林县,已经来不及赶回上林村。索性两个人便进入阳林县,直奔县城里面的家。
梁大柱开门见到罗信和罗青,脸上便现出欢喜之色,罗信兄弟两个将马缰交给了梁大柱,罗青拎着褡裢,罗信拎着书箱便进入到堂屋之内。梁大柱的妻子先是给罗信兄弟两个端上茶水。
*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