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智能核心
“你提出来了一个根本没办法解释的问题。”方孔在知道王奇提出的问题之后,跟王奇这么说道“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需要观测至少十亿年的时间,如果不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的话,根本就没办法了解到这个规律是否还在变化,以至于我们还没有发现更深层的规律。”
说白了,这个实验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现在要做的还是打基础,先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将能解析的部分先做了,而这种需要时间去观测的,那就只能等了。
“另外还有一点你忘记了,观测者效应。这个说法一直有很多人相信的,虽然不断有理论被证实之前的观测者效应是错误的,却又有新的理论被提出,并且在一定范围内的确也能够解释相应的原理。”
其实观测者效应和空想科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能用但是以后可能产生问题的。所以现在王奇根本就不能肯定说哪个是正确的,知道的越多越迷茫。
三天后,确定了探索母舰下一步的航向,王奇再次躺进了医疗舱当中,开始进行后续的学习。
方孔的记忆当中并不是只有他这段时间的精力,后面两年虽然比较模糊,但是前面七年的记忆非常完整,并且方孔也跟现在的王奇一样,脑子里记忆了他锁研究的所有科技。当然了,以人类的大脑想要容纳这么多东西还能灵活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绝大多数时候这些知识都是被‘压缩’在记忆深处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提取出来。另外有了方孔的一系列验证性实验过程,这批技术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重复性验证就可以投入使用,相对于之前刚刚完成分析的知识来说,这批科技内容只多不少。
其实王奇还算好了,只要往脑子里塞就行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过去总能够塞得下,但是底下的那些研究员可就快疯了,之前一批技术的学习刚开了个头,后面又加了一批……以至于这个情绪低落成为了普遍现象,直接波及了原本还没什么情绪的那些研究员。
最终王奇不得不宣布先放假,让他们先放松一下,以免被这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给压垮。
一周之后,方孔完成了对王奇这边技术知识的学习工作,开始接手探索母舰内的研究任务。整个过程仍在智能系统的监控之下,所以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反正方孔接手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整个研究顺序都是智囊团定下来的,就这点来说王奇已经比方孔的进度要好了。
在方孔的记忆当中他也触发过一个保密仓库,但是那个保密仓库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直接,是一个灵魂转化设备。脱离了肉体的限制,在虚拟的环境中思考的灵魂,思维速度很快,能够极大的增加科研人员的学习速度与对研究的思考速度。不过副作用也是有的,脱离了物质环境,不好做验证性实验,还需要智能系统代劳的。
因为对当前的情况实际用处不是很大,因此王奇倒也没有着急将这套系统的相关资料拿出来,有了一些负面例子,还是维持当前情况也没什么关系。
方孔负责了研究的大方向,王奇就要负责探索的大方向了。在这个没有人类群体存在的地方,也就这两个方向能够消耗精力,而其他边边角角的地方,那就是智囊团要做的事情。
当王奇从医疗舱里出来的时候,探索母舰正停留在一个很普通的河系边上。
按照王奇制定的发展规划,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开始扩张计划了。
所谓的扩张计划,其实就是人工智能集群的扩张,对整个宇宙的占领。
在开始的时候王奇就已经制造了能够自我增值的探测器,现在已经发展到二代探测器了,并且还有专门的低配版无人探测船,也能够在物质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复制工作。但是这些船只都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只有这三个设计图,并没有制造其他型号设备的能力,完全是为了探测而设计的。
对于探测本身来说,这个设计没什么问题,到目前为止这套探测网络的增值与运转都非常良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现在,王奇就是要按照规划将这套网络升级成硅基生命帝国。
一个完整的硅基生命帝国,能够给王奇提供足够的后续支援,并且只要具备足够多的生产设备,其生产能力也不会比探索母舰要小。现在探索母舰的建造能力碾压见过的所有文明,只不过是还没有碰见真正规模巨大的文明罢了,哪怕是一个刚刚突破河系级的文明,只要遍布数千个河系,建造能力就能把探索母舰给堆死。当然,一般情况不会傻傻的被堆死的。
而现在王奇已经在技术上摸到了这个宇宙的跨河系文明的门槛,虽然还是瘸腿状态,但是这个计划已经可以执行了。
“代码精简已经完成,是否投放?”
“恩,投放,按照计划先投放一个基地,试运行三个月,没有问题的话再增加数量。”
“好的,一号智能核心开始投放,生产型母舰准备就绪。”
随着王奇跟智能系统的交流,一个直径五千公里的大圆球被从空间船坞当中扔了出来。这个就是生产型母舰,随着技术的不断增长,最终被调整成这个样子。生产型母舰的所有技术全部采用这个空间的技术,并且一样具备自我复制能力,就跟那些探测器和低端的科研舰一样。
当然这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在于测试的一号智能核心。
所谓的智能核心,其实就是智能系统的精简版,只保留一个比较基础的核心,拥有完整的执行能力,具备少许进化能力的智能系统,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用来自我进化,就能变成一个新的智能系统。
不过由于精简的部分比较多,所以是否能正常运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测试。如果失败的话自然是继续做调整,成功的话才会开始量产后续的智能核心。
说白了,这个实验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现在要做的还是打基础,先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将能解析的部分先做了,而这种需要时间去观测的,那就只能等了。
“另外还有一点你忘记了,观测者效应。这个说法一直有很多人相信的,虽然不断有理论被证实之前的观测者效应是错误的,却又有新的理论被提出,并且在一定范围内的确也能够解释相应的原理。”
其实观测者效应和空想科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能用但是以后可能产生问题的。所以现在王奇根本就不能肯定说哪个是正确的,知道的越多越迷茫。
三天后,确定了探索母舰下一步的航向,王奇再次躺进了医疗舱当中,开始进行后续的学习。
方孔的记忆当中并不是只有他这段时间的精力,后面两年虽然比较模糊,但是前面七年的记忆非常完整,并且方孔也跟现在的王奇一样,脑子里记忆了他锁研究的所有科技。当然了,以人类的大脑想要容纳这么多东西还能灵活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绝大多数时候这些知识都是被‘压缩’在记忆深处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提取出来。另外有了方孔的一系列验证性实验过程,这批技术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重复性验证就可以投入使用,相对于之前刚刚完成分析的知识来说,这批科技内容只多不少。
其实王奇还算好了,只要往脑子里塞就行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过去总能够塞得下,但是底下的那些研究员可就快疯了,之前一批技术的学习刚开了个头,后面又加了一批……以至于这个情绪低落成为了普遍现象,直接波及了原本还没什么情绪的那些研究员。
最终王奇不得不宣布先放假,让他们先放松一下,以免被这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给压垮。
一周之后,方孔完成了对王奇这边技术知识的学习工作,开始接手探索母舰内的研究任务。整个过程仍在智能系统的监控之下,所以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反正方孔接手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整个研究顺序都是智囊团定下来的,就这点来说王奇已经比方孔的进度要好了。
在方孔的记忆当中他也触发过一个保密仓库,但是那个保密仓库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直接,是一个灵魂转化设备。脱离了肉体的限制,在虚拟的环境中思考的灵魂,思维速度很快,能够极大的增加科研人员的学习速度与对研究的思考速度。不过副作用也是有的,脱离了物质环境,不好做验证性实验,还需要智能系统代劳的。
因为对当前的情况实际用处不是很大,因此王奇倒也没有着急将这套系统的相关资料拿出来,有了一些负面例子,还是维持当前情况也没什么关系。
方孔负责了研究的大方向,王奇就要负责探索的大方向了。在这个没有人类群体存在的地方,也就这两个方向能够消耗精力,而其他边边角角的地方,那就是智囊团要做的事情。
当王奇从医疗舱里出来的时候,探索母舰正停留在一个很普通的河系边上。
按照王奇制定的发展规划,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开始扩张计划了。
所谓的扩张计划,其实就是人工智能集群的扩张,对整个宇宙的占领。
在开始的时候王奇就已经制造了能够自我增值的探测器,现在已经发展到二代探测器了,并且还有专门的低配版无人探测船,也能够在物质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复制工作。但是这些船只都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只有这三个设计图,并没有制造其他型号设备的能力,完全是为了探测而设计的。
对于探测本身来说,这个设计没什么问题,到目前为止这套探测网络的增值与运转都非常良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现在,王奇就是要按照规划将这套网络升级成硅基生命帝国。
一个完整的硅基生命帝国,能够给王奇提供足够的后续支援,并且只要具备足够多的生产设备,其生产能力也不会比探索母舰要小。现在探索母舰的建造能力碾压见过的所有文明,只不过是还没有碰见真正规模巨大的文明罢了,哪怕是一个刚刚突破河系级的文明,只要遍布数千个河系,建造能力就能把探索母舰给堆死。当然,一般情况不会傻傻的被堆死的。
而现在王奇已经在技术上摸到了这个宇宙的跨河系文明的门槛,虽然还是瘸腿状态,但是这个计划已经可以执行了。
“代码精简已经完成,是否投放?”
“恩,投放,按照计划先投放一个基地,试运行三个月,没有问题的话再增加数量。”
“好的,一号智能核心开始投放,生产型母舰准备就绪。”
随着王奇跟智能系统的交流,一个直径五千公里的大圆球被从空间船坞当中扔了出来。这个就是生产型母舰,随着技术的不断增长,最终被调整成这个样子。生产型母舰的所有技术全部采用这个空间的技术,并且一样具备自我复制能力,就跟那些探测器和低端的科研舰一样。
当然这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在于测试的一号智能核心。
所谓的智能核心,其实就是智能系统的精简版,只保留一个比较基础的核心,拥有完整的执行能力,具备少许进化能力的智能系统,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用来自我进化,就能变成一个新的智能系统。
不过由于精简的部分比较多,所以是否能正常运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测试。如果失败的话自然是继续做调整,成功的话才会开始量产后续的智能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