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继续逃跑的
依旧没有变化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管家已经跟被吞掉的那些舰船成功建立了通讯,这个超级生命体也没有产生别的反应。这是一个挺奇怪的事情,生命体应该对自身的变化产生反应才对。
对于这种没有丝毫反映的状况,王奇倒也没有认为说这是因为这个超级生命体是因为没有反应过来,只是让管家继续加大设备的功率,试图让其彻底分裂开来。如果真的能够拆散的话,也许可以用空间船坞设备捕获一小块来研究?
想法是很好的,实际是很困难的。
将目标用更大的功率弄碎这种事情还是办到了的,但是这个超级生命体已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能量生命体了,而是一个基于空间结构的生命体,因此破碎的空间对这个生命体来说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基于空间结构的生命体,这种存在形式是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自然也没有任何可以推测的方向。对此管家的提议无非是想办法进行捕获,但是如何捕获都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说让相应的科研人员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案出来。
半个小时之后,几个经过筛选之后相对来说有一定可能的方案就被放在了王奇眼前等待评估。
对于这种完全没有任何研究的生命形态,一切情况都只能靠着猜测,也没有什么论证性实验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因此半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是留给别人写方案的而不是用来论证可行性的。这次的方案全都是靠猜想的,只能靠着实际结果去论证是否是能够实现的方案。
其实空间结构的生命形态人类是有过猜测的,只要能够形成稳定的规律性结构的任何存在,理论上都能够发展出生命,只是出现几率的多少罢了。针对人类当年的猜想,王奇排除掉了一部分方案,留下来了三个看起来是可行的方案。
第一个方案简单粗暴谁都能想到。将整个空间切下来,塞进一套专门的空间船坞维持设备当中。从理论上说,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就是不知道这个过程中这个超级生命体是否会逃逸,以及空间船坞的隔离结构对这个超级生命体是否真的有效。
因此第一个方案只能作为后备方案。就算直接想用还用不起来呢,比一般河系还要大一圈的大小,能够维持这么大体积的空间船坞设备的设计制造就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更别说麻烦的是这块空间的切割,单个设备根本无法完成这种任务,需要无数个设备同时开工才能够做到,这又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生产的。于是也必须作为备用方案处理。
第二个方案就简单多了,既然对方具备进化能力,能够理解有用的结构,那么就找一些特殊的空间结构,引诱对方进入到指定的区域里面,然后进行捕获。这么做只需要常规的空间船坞设备就能够完成捕获任务,甚至都不需要单独去生产就有现成的,但是缺点也比较麻烦,如果这个超级生命体被吸引,基本上也意味着其肯定能从中获取到很多信息来让自身进化,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好说。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方案是消耗最少的,也是最容易开工的方案。
而第三个方案,这是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在思考,尝试与这个生命形态尽心交流,试图构建一种以空间震荡为基础的语言。
这个方案从开始来看有点荒诞,但是通过管家的模拟计算,这又是理论上存在一定可能性的,因此被列入其中。当然,这个可能性是基于这个生命体真的存在某种正常一些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存在一个能够思考的思维结构,那这个计划也就没什么用。
从设备消耗上,看似第三个计划本身没有什么消耗,只需要针对性的尝试制造一些特殊的空间震荡设备或者近似的东西就行了,但是配套的计算力消耗那可是不小的。
不过计算力的小号总归是比物质要省事的,计算舰仍然在源源不断的建造当中,只是相比之下建造数量有所调整而已。
方案二跟三其实是同时在准备的,只不过最后执行的顺序是三二一罢了。至于一号方案?暂时都没有做准备,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很多时间来搞定的。
设计一门语言?其实设计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困难的事如何将这门语言让对方理解,这才是最困难的。学习外语的人总归是要有对照才能交流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可以采用总结出来的各种字典,但是跟这个空间结构的生命体呢?对方甚至都不一定在观察外面的情况,基于多维度的结构使得它的注意力甚至可能着眼于其他结构中。
计算出几套可能有效的交流语言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因为只需要一些基础的交流信息做确认就行了,如果可行的话再根据这些规则去生成更多有价值的交流语言。
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就跟开始的时候使用震荡武器不停地持续进行空间影响一样,被设计用于交流的空间震荡模式也没有带来什么实际效果。
之前被吞进去的船只利用空间结构破碎的这段时间已经全都撤出来了,没有什么损失,也不是内部的震荡设备在继续干扰导致的。
于是没有什么意外的,方案二开始执行。
“然后你就告诉我,检测不到任何异常情况,确认那个生命体已经不见了?”
对于这个结果,王奇是不太相信的,但是管家在做汇报的时候可是不撒谎的,惊讶过后王奇还是不得不相信了这件事情,也算是非常坑的情况。
方案二执行完毕之后,目标就消失了,不是说消失在外面了,而是直接从观测范围内消失了,根本没有任何设备能够检测到那个生命体还存在于预定范围附近。当然,同样也不存在与被锁定住的空间船坞当中。
对于这种没有丝毫反映的状况,王奇倒也没有认为说这是因为这个超级生命体是因为没有反应过来,只是让管家继续加大设备的功率,试图让其彻底分裂开来。如果真的能够拆散的话,也许可以用空间船坞设备捕获一小块来研究?
想法是很好的,实际是很困难的。
将目标用更大的功率弄碎这种事情还是办到了的,但是这个超级生命体已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能量生命体了,而是一个基于空间结构的生命体,因此破碎的空间对这个生命体来说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基于空间结构的生命体,这种存在形式是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自然也没有任何可以推测的方向。对此管家的提议无非是想办法进行捕获,但是如何捕获都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说让相应的科研人员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案出来。
半个小时之后,几个经过筛选之后相对来说有一定可能的方案就被放在了王奇眼前等待评估。
对于这种完全没有任何研究的生命形态,一切情况都只能靠着猜测,也没有什么论证性实验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因此半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是留给别人写方案的而不是用来论证可行性的。这次的方案全都是靠猜想的,只能靠着实际结果去论证是否是能够实现的方案。
其实空间结构的生命形态人类是有过猜测的,只要能够形成稳定的规律性结构的任何存在,理论上都能够发展出生命,只是出现几率的多少罢了。针对人类当年的猜想,王奇排除掉了一部分方案,留下来了三个看起来是可行的方案。
第一个方案简单粗暴谁都能想到。将整个空间切下来,塞进一套专门的空间船坞维持设备当中。从理论上说,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就是不知道这个过程中这个超级生命体是否会逃逸,以及空间船坞的隔离结构对这个超级生命体是否真的有效。
因此第一个方案只能作为后备方案。就算直接想用还用不起来呢,比一般河系还要大一圈的大小,能够维持这么大体积的空间船坞设备的设计制造就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更别说麻烦的是这块空间的切割,单个设备根本无法完成这种任务,需要无数个设备同时开工才能够做到,这又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生产的。于是也必须作为备用方案处理。
第二个方案就简单多了,既然对方具备进化能力,能够理解有用的结构,那么就找一些特殊的空间结构,引诱对方进入到指定的区域里面,然后进行捕获。这么做只需要常规的空间船坞设备就能够完成捕获任务,甚至都不需要单独去生产就有现成的,但是缺点也比较麻烦,如果这个超级生命体被吸引,基本上也意味着其肯定能从中获取到很多信息来让自身进化,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好说。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方案是消耗最少的,也是最容易开工的方案。
而第三个方案,这是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在思考,尝试与这个生命形态尽心交流,试图构建一种以空间震荡为基础的语言。
这个方案从开始来看有点荒诞,但是通过管家的模拟计算,这又是理论上存在一定可能性的,因此被列入其中。当然,这个可能性是基于这个生命体真的存在某种正常一些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存在一个能够思考的思维结构,那这个计划也就没什么用。
从设备消耗上,看似第三个计划本身没有什么消耗,只需要针对性的尝试制造一些特殊的空间震荡设备或者近似的东西就行了,但是配套的计算力消耗那可是不小的。
不过计算力的小号总归是比物质要省事的,计算舰仍然在源源不断的建造当中,只是相比之下建造数量有所调整而已。
方案二跟三其实是同时在准备的,只不过最后执行的顺序是三二一罢了。至于一号方案?暂时都没有做准备,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很多时间来搞定的。
设计一门语言?其实设计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困难的事如何将这门语言让对方理解,这才是最困难的。学习外语的人总归是要有对照才能交流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可以采用总结出来的各种字典,但是跟这个空间结构的生命体呢?对方甚至都不一定在观察外面的情况,基于多维度的结构使得它的注意力甚至可能着眼于其他结构中。
计算出几套可能有效的交流语言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因为只需要一些基础的交流信息做确认就行了,如果可行的话再根据这些规则去生成更多有价值的交流语言。
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就跟开始的时候使用震荡武器不停地持续进行空间影响一样,被设计用于交流的空间震荡模式也没有带来什么实际效果。
之前被吞进去的船只利用空间结构破碎的这段时间已经全都撤出来了,没有什么损失,也不是内部的震荡设备在继续干扰导致的。
于是没有什么意外的,方案二开始执行。
“然后你就告诉我,检测不到任何异常情况,确认那个生命体已经不见了?”
对于这个结果,王奇是不太相信的,但是管家在做汇报的时候可是不撒谎的,惊讶过后王奇还是不得不相信了这件事情,也算是非常坑的情况。
方案二执行完毕之后,目标就消失了,不是说消失在外面了,而是直接从观测范围内消失了,根本没有任何设备能够检测到那个生命体还存在于预定范围附近。当然,同样也不存在与被锁定住的空间船坞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