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析核心
对核心的分析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整整两天之后,王奇得到了一无所获的结论。经过这两天时间的处理,管家并没有能够打开这个外壳,或者说连个有效的分析手段都没有。
所以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分析之后,王奇决定把这个空间站拆了。
之前的扫描当中对空间站的结构已经收集完了,因此就算拆了一部分结构也不会影响到后续的修复。而且这个核心……实际上对这个空间站的运作并没有什么影响,从功能上讲这只是一个辅助控制核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接管整个空间站,不过并没有实际发生这种情况,至少在发现这个空间站之后这个结构就没有往外传输过什么信号,只是提供了一些辅助能源供给,相当于一个效率并不是太高的反应堆。
对空间站的结构性破坏其实非常小,这个核心结构只有几百立方而已,钻个洞就行了,除了少许核心管线之外都没有影响到空间站的运作,而那些核心的管线管家都采用了跳接的方式进行了临时处理,不会对空间站上生活的那些人造成什么影响。
在派遣维修机器人对这个空间站做后续处理之后,王奇盯着这个核心被送进了一艘空船科研舰当中,准备进行后续的研究工作。
当然,研究的方法就很简单了,采用的是王奇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暴力破拆……
暴力破拆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常规研究方法都不起作用的时候能够在瞬间起到非凡的效果。虽然这种研究方式同时还能起到一个反作用,就是实验材料会被破坏到无法继续使用。
考虑到这个核心的性质比较奇怪,这回破拆依旧采用了从最低强度破坏开始的方式。最低强度的破坏,其实之前实验设备的扫描功率都远比这个高,但是流程规范就是这么来的,王奇也懒得去改变这点。
流程规范浪费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个核心比想象中要脆弱太多了。原本以为说这个核心能够有效的防护多种情况的扫描,那起码有一个坚固的外壳的,然而在震荡刀的切割下就出现了凹痕,以至于管家仅用了不到三十分钟就将这个核心的外壳结构缩减到了足以让探测设备穿透的厚度。
当然为了内部信息尽可能的完整,最后一点厚度那是暂时没有切开的,等内部情况研究清楚了再切。
这个核心的内部非常奇妙,并不是什么存储设备,而是一个微型的世界。
世界很好理解,一个小型化的世界环境而已,想象成空间压缩之后的区域就行了,但是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核心内部实际上并不是解压缩的,而是所有粒子全都等比例缩小之后塞进去的……
“这是一个数字化世界,内部的一切结构都是由数字技术直接定义的。外壳的的作用是为了维护内部的结构稳定。”管家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直接切开外壳的话,外部物质的进入会导致内部结构失衡,从而整体崩溃。”
“所以切不了?”
“可以切,只是后果比较严重而已。”管家回答比较简单,无非是这玩意太容易坏了,不推荐切而已。
管家随后列出来了切与不切的结果,考虑了多种情况之后,最终王奇还是觉得不切开这个球比较好,反正切薄了外壳,对内部的研究已经可以进行了,那么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就能够有足够的收获。对于纯粹数字化结构构成的一个世界,这可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这是一条人类没有走上的道路。
不过这能带来多少的收获这还真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果,毕竟在数字技术上的研究不是重点,只有几个研究小组在玩,现在也不过是准备多加几个小组而已。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收获么?比如说,为什么会有真么个核心存在?”核心的技术等级相当高,单凭这个结果的话,至少是人类同等级别的技术才能够做到的,考虑到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浓缩了数万河系的这个壮举,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那么是哪个文明这么有闲情逸致的只做了这么一个具备很高研究价值的核心呢?这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
“正在尝试切割其他方向的外壳。外壳的作用不仅仅是隔离,还具备一些别的功能,比如能源供给以及内部结构维护。这是一个以数字技术构成的高恢复性外壳。”
数字技术构成的物体可以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性,那就是在自身的‘耐久度’被消耗完全之前,物体本身的结构即使看起来再破碎,也不会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而这是概念技术很难定义出来的结果,过程太复杂了。
数字技术最终还是要用对应的数字技术去分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虑之后,管家搬出来了目前人类最高水平的数字技术来制造一些设备。这些技术本地的人还没有掌握到,只能说还在学习状态,因此这只能依靠以前留存的图纸来做处理了。
还好经过这几百年的发展,数字技术虽然很偏科进展不大,但多少还是有点的,并且也有一些适合当前情况的分析设备图纸,能够临时制造一下。
不过由于技术所限,这些设备体积倒也不小,将科研舰塞的满满当当,还拆了不少居住区舱室。也亏是这艘船上还没开始住人,不然的话处理起来还要稍微麻烦点。
在这又是两天的制造时间过去,随着第一批数字技术方面的人员就位,研究工作也总算步入了正轨。
关于这个核心王奇暂时可没有打算带着走,放在这个河系挺好的,万一这玩意又跟河系中的什么东西产生了关联性呢?这种缩小化的结构一旦崩溃了,瞬间转换释放出这么多的质量那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回到正常环境中的。毕竟这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质量,甚至跟人类曾经使用到的总质量相比估计也还要高了。人类虽然当初占据了很多的河系,但是绝大多数质量实际上并没有去开发,只是登记在那里,放着探测器而已。
所以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分析之后,王奇决定把这个空间站拆了。
之前的扫描当中对空间站的结构已经收集完了,因此就算拆了一部分结构也不会影响到后续的修复。而且这个核心……实际上对这个空间站的运作并没有什么影响,从功能上讲这只是一个辅助控制核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接管整个空间站,不过并没有实际发生这种情况,至少在发现这个空间站之后这个结构就没有往外传输过什么信号,只是提供了一些辅助能源供给,相当于一个效率并不是太高的反应堆。
对空间站的结构性破坏其实非常小,这个核心结构只有几百立方而已,钻个洞就行了,除了少许核心管线之外都没有影响到空间站的运作,而那些核心的管线管家都采用了跳接的方式进行了临时处理,不会对空间站上生活的那些人造成什么影响。
在派遣维修机器人对这个空间站做后续处理之后,王奇盯着这个核心被送进了一艘空船科研舰当中,准备进行后续的研究工作。
当然,研究的方法就很简单了,采用的是王奇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暴力破拆……
暴力破拆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常规研究方法都不起作用的时候能够在瞬间起到非凡的效果。虽然这种研究方式同时还能起到一个反作用,就是实验材料会被破坏到无法继续使用。
考虑到这个核心的性质比较奇怪,这回破拆依旧采用了从最低强度破坏开始的方式。最低强度的破坏,其实之前实验设备的扫描功率都远比这个高,但是流程规范就是这么来的,王奇也懒得去改变这点。
流程规范浪费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个核心比想象中要脆弱太多了。原本以为说这个核心能够有效的防护多种情况的扫描,那起码有一个坚固的外壳的,然而在震荡刀的切割下就出现了凹痕,以至于管家仅用了不到三十分钟就将这个核心的外壳结构缩减到了足以让探测设备穿透的厚度。
当然为了内部信息尽可能的完整,最后一点厚度那是暂时没有切开的,等内部情况研究清楚了再切。
这个核心的内部非常奇妙,并不是什么存储设备,而是一个微型的世界。
世界很好理解,一个小型化的世界环境而已,想象成空间压缩之后的区域就行了,但是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核心内部实际上并不是解压缩的,而是所有粒子全都等比例缩小之后塞进去的……
“这是一个数字化世界,内部的一切结构都是由数字技术直接定义的。外壳的的作用是为了维护内部的结构稳定。”管家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直接切开外壳的话,外部物质的进入会导致内部结构失衡,从而整体崩溃。”
“所以切不了?”
“可以切,只是后果比较严重而已。”管家回答比较简单,无非是这玩意太容易坏了,不推荐切而已。
管家随后列出来了切与不切的结果,考虑了多种情况之后,最终王奇还是觉得不切开这个球比较好,反正切薄了外壳,对内部的研究已经可以进行了,那么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就能够有足够的收获。对于纯粹数字化结构构成的一个世界,这可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这是一条人类没有走上的道路。
不过这能带来多少的收获这还真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果,毕竟在数字技术上的研究不是重点,只有几个研究小组在玩,现在也不过是准备多加几个小组而已。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收获么?比如说,为什么会有真么个核心存在?”核心的技术等级相当高,单凭这个结果的话,至少是人类同等级别的技术才能够做到的,考虑到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浓缩了数万河系的这个壮举,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那么是哪个文明这么有闲情逸致的只做了这么一个具备很高研究价值的核心呢?这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
“正在尝试切割其他方向的外壳。外壳的作用不仅仅是隔离,还具备一些别的功能,比如能源供给以及内部结构维护。这是一个以数字技术构成的高恢复性外壳。”
数字技术构成的物体可以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性,那就是在自身的‘耐久度’被消耗完全之前,物体本身的结构即使看起来再破碎,也不会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而这是概念技术很难定义出来的结果,过程太复杂了。
数字技术最终还是要用对应的数字技术去分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虑之后,管家搬出来了目前人类最高水平的数字技术来制造一些设备。这些技术本地的人还没有掌握到,只能说还在学习状态,因此这只能依靠以前留存的图纸来做处理了。
还好经过这几百年的发展,数字技术虽然很偏科进展不大,但多少还是有点的,并且也有一些适合当前情况的分析设备图纸,能够临时制造一下。
不过由于技术所限,这些设备体积倒也不小,将科研舰塞的满满当当,还拆了不少居住区舱室。也亏是这艘船上还没开始住人,不然的话处理起来还要稍微麻烦点。
在这又是两天的制造时间过去,随着第一批数字技术方面的人员就位,研究工作也总算步入了正轨。
关于这个核心王奇暂时可没有打算带着走,放在这个河系挺好的,万一这玩意又跟河系中的什么东西产生了关联性呢?这种缩小化的结构一旦崩溃了,瞬间转换释放出这么多的质量那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回到正常环境中的。毕竟这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质量,甚至跟人类曾经使用到的总质量相比估计也还要高了。人类虽然当初占据了很多的河系,但是绝大多数质量实际上并没有去开发,只是登记在那里,放着探测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