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使得华夏帝国能够从北部大范围的包围住常年处于加洛林王朝统治中的欧罗巴基督教世界,当然更准确的来说是常年处于罗马教皇掌控中的天主教世界。
如今虽然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信仰的希腊正教(全称为东方正统教会)和西欧的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还有南欧部分王国公国信仰的由罗马教皇掌控的罗马公教(全称为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还没有完全分裂,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其中为什么没有中法兰克王国呢?因为中法兰克王国已经在公元八百七十年的时候被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秃头查理和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日耳曼人路易大范围的瓜分了。
而瓜分他们的条约就是著名《墨尔森条约》,这个条约因为是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在墨尔森正式签订的条约,故称为《墨尔森条约》。
当然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只是瓜分了中法兰克王国的大部分领土而已,在这个《墨尔森条约》之中,东西法兰克两个王国还是给中法兰克王国留下的了一小部分领土。
这一小部分领土成了后世意大利的雏形,而东西两个法兰克王国则分别奠定了未来德意志第一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的国家领土的基础。
为什么说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已经名存实亡了呢?因为自从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就分裂了,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形成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两个国家,当然西罗马帝国的公民和东罗马帝国的公民都还是自称自己为罗马人或罗马公民。
因为罗马帝国的分裂使得东西两个罗马帝国逐渐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的传统等方面的形成了差异,从而促成了基督教世界之中说拉丁语(西罗马)的西部教派和说希腊语(东罗马)的东部教派之间出现了分化。
西罗马帝国的罗马教会自认为他们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十分坚持的认为他们应该在各个宗主教区之中拥有首席地位。
而东罗马帝国的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教会则是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下和罗马教廷开始争夺势力范围,再加上他们之间的教义方面出现的分歧,最终双方终于在公元一零五四年由罗马教皇和新罗马普世牧首相互开除教籍,终于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虽然如今双方还没有相互开除教籍,但是他们双方的矛盾一直在日益激化,在公元八百五十七年时,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伊纳爵一世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米海尔三世废逐,而改立自己的重臣佛希要继任牧首。
在公元八百六十三年时,当时的罗马教廷教皇尼克老一世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采取了行动,教皇尼克老一世发表声明,他声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对前普世牧首伊纳爵的废黜是不合法的,而且教皇尼克老一世还开除了时任新罗马普世牧首的佛希要的教籍。
当时的普世牧首佛希要也开始了对罗马教廷的教皇尼克老一世反击,他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开除了教皇尼克老一世的教籍,这在基督教世界被称之为“佛希要分裂”。
这件事情就连当时的还处于梅梅尔国的华夏帝国都清楚,华夏帝国如今的史书之中还保留着这件事情。
罗马教廷和新罗马普世牧首邦他们双方还为了教区管辖权和罗马教会将圣灵“从父出来”改为“从父和子出来”引发的“和子句”纠纷越演越烈。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全力支持普世牧首佛希要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遭部下暗杀,部下自立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
那个部下就是和高阳雅君还有阿史那撒迦利亚一起见过面的现任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巴西尔将前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的一切措施都给推翻了。
同年教皇尼克老一世逝世,继任的教皇亚德二世在新罗马(君士坦丁堡)召开第八次大公会议,东西教会统一,东方教会的普世牧首承认罗马教皇的首席地位。
虽然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佛希要分裂只维持了几年,但是这件事却种下了日后东西教会大分裂的近因。
之前的罗马教皇首席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人们突然发现教皇的首席地位并不是那么牢不可破,他们开始公开质疑教皇的首席地位,甚至还指控教皇窜改教义。
关于基督教世界各个教派之间的矛盾其实华夏帝国一直在从中做梗,华夏帝国可不希望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
虽然如今华夏帝国和信仰罗马天主教会的大摩拉维亚王国结盟,也和新罗马(君士坦丁堡)东方正教会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所结盟,但是高阳雅君和华夏帝国的各个大臣们都相信只要华夏帝国对信仰天主教会或者东方正教会的国家发动战争,那么将来迎接华夏帝国的终究就是基督教世界的反扑。
要知道,如今的基督教世界可不同于后世经历文艺复兴再次分裂的基督教世界,如今的基督教世界可是十分之狂热的,特别是基督教天主教会的信徒们,毕竟圣战这一词就是他们发明的。
事实上华夏帝国境内早就有东正教前来传教,只不过当年高阳雅君是让锦衣卫都指挥使安玄暗中把那些东正教传教士一一弄死了。
而随着华夏帝国这些年本土改良的道教逐渐遍布了华夏帝国全国并且发展壮大了,所以当高阳雅君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结盟之后,高阳雅君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都要允许对方的传教士前来本土传教。
当然也只是明面上允许罢了,他们私底下会如何操作就不好说了。
比如高阳雅君就是把东正教传教士关起来洗脑,她命令儒家的官员天天只要对方传教士醒着就疯狂向对方洗脑。
如今虽然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信仰的希腊正教(全称为东方正统教会)和西欧的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还有南欧部分王国公国信仰的由罗马教皇掌控的罗马公教(全称为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还没有完全分裂,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其中为什么没有中法兰克王国呢?因为中法兰克王国已经在公元八百七十年的时候被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秃头查理和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日耳曼人路易大范围的瓜分了。
而瓜分他们的条约就是著名《墨尔森条约》,这个条约因为是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在墨尔森正式签订的条约,故称为《墨尔森条约》。
当然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只是瓜分了中法兰克王国的大部分领土而已,在这个《墨尔森条约》之中,东西法兰克两个王国还是给中法兰克王国留下的了一小部分领土。
这一小部分领土成了后世意大利的雏形,而东西两个法兰克王国则分别奠定了未来德意志第一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的国家领土的基础。
为什么说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已经名存实亡了呢?因为自从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就分裂了,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形成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两个国家,当然西罗马帝国的公民和东罗马帝国的公民都还是自称自己为罗马人或罗马公民。
因为罗马帝国的分裂使得东西两个罗马帝国逐渐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的传统等方面的形成了差异,从而促成了基督教世界之中说拉丁语(西罗马)的西部教派和说希腊语(东罗马)的东部教派之间出现了分化。
西罗马帝国的罗马教会自认为他们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十分坚持的认为他们应该在各个宗主教区之中拥有首席地位。
而东罗马帝国的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教会则是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下和罗马教廷开始争夺势力范围,再加上他们之间的教义方面出现的分歧,最终双方终于在公元一零五四年由罗马教皇和新罗马普世牧首相互开除教籍,终于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虽然如今双方还没有相互开除教籍,但是他们双方的矛盾一直在日益激化,在公元八百五十七年时,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伊纳爵一世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米海尔三世废逐,而改立自己的重臣佛希要继任牧首。
在公元八百六十三年时,当时的罗马教廷教皇尼克老一世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采取了行动,教皇尼克老一世发表声明,他声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对前普世牧首伊纳爵的废黜是不合法的,而且教皇尼克老一世还开除了时任新罗马普世牧首的佛希要的教籍。
当时的普世牧首佛希要也开始了对罗马教廷的教皇尼克老一世反击,他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开除了教皇尼克老一世的教籍,这在基督教世界被称之为“佛希要分裂”。
这件事情就连当时的还处于梅梅尔国的华夏帝国都清楚,华夏帝国如今的史书之中还保留着这件事情。
罗马教廷和新罗马普世牧首邦他们双方还为了教区管辖权和罗马教会将圣灵“从父出来”改为“从父和子出来”引发的“和子句”纠纷越演越烈。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全力支持普世牧首佛希要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遭部下暗杀,部下自立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
那个部下就是和高阳雅君还有阿史那撒迦利亚一起见过面的现任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巴西尔将前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的一切措施都给推翻了。
同年教皇尼克老一世逝世,继任的教皇亚德二世在新罗马(君士坦丁堡)召开第八次大公会议,东西教会统一,东方教会的普世牧首承认罗马教皇的首席地位。
虽然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佛希要分裂只维持了几年,但是这件事却种下了日后东西教会大分裂的近因。
之前的罗马教皇首席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人们突然发现教皇的首席地位并不是那么牢不可破,他们开始公开质疑教皇的首席地位,甚至还指控教皇窜改教义。
关于基督教世界各个教派之间的矛盾其实华夏帝国一直在从中做梗,华夏帝国可不希望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
虽然如今华夏帝国和信仰罗马天主教会的大摩拉维亚王国结盟,也和新罗马(君士坦丁堡)东方正教会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所结盟,但是高阳雅君和华夏帝国的各个大臣们都相信只要华夏帝国对信仰天主教会或者东方正教会的国家发动战争,那么将来迎接华夏帝国的终究就是基督教世界的反扑。
要知道,如今的基督教世界可不同于后世经历文艺复兴再次分裂的基督教世界,如今的基督教世界可是十分之狂热的,特别是基督教天主教会的信徒们,毕竟圣战这一词就是他们发明的。
事实上华夏帝国境内早就有东正教前来传教,只不过当年高阳雅君是让锦衣卫都指挥使安玄暗中把那些东正教传教士一一弄死了。
而随着华夏帝国这些年本土改良的道教逐渐遍布了华夏帝国全国并且发展壮大了,所以当高阳雅君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结盟之后,高阳雅君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皇帝都要允许对方的传教士前来本土传教。
当然也只是明面上允许罢了,他们私底下会如何操作就不好说了。
比如高阳雅君就是把东正教传教士关起来洗脑,她命令儒家的官员天天只要对方传教士醒着就疯狂向对方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