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作者:宁小钗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平凡的明穿日子 作者:宁小钗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盛庸和吴杰的败兵很快再一次震动天下,河北多半尽归燕王所有,残余官军龟缩在真定等大城里,一步不敢出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建文帝即经历了大喜大悲。
相对于损失了漕运无数钱粮器械,兵员上的折损是最难以承受的,征集物资训练士卒都急需时间,拿不出对策挽救局势的朝廷,只能再次宣布贬逐齐泰和黄子澄,以取消燕王兴兵的口实。
可是齐黄的被贬,除了凸显朝廷的无能外,哪还会起到半点作用?连天下bǎi xìng 都能看破朝廷反复无常的举动,无非是借此拖延时间而已,更何况北平军民了。
朝廷也清楚燕王不会就此罢兵,齐黄二人明为窜逐,实则派出去募兵,连场大战得胜的朱棣也需要时间修整,是以抓住时机上书朝廷申诉冤屈,争取民心,暗中秣兵厉马以图再战。
如此燕王府和朝廷之间又开始了政治上的口水战,徐灏以八千火枪兵伏击前来救援的三万山东军,大胜!朱高煦一路望风披靡杀到河对岸,经过十天的搬运,所得物资走水路全部被送往了沧州,为了打消燕王南下山东的想法,徐灏把空城德州还给了盛庸。
岳父徐达的失踪使得朱棣警惕起来,面对又立下大功的徐灏,说道:“做得好,论功行赏时升你为左都督。对了,泰山他老人家去了哪里?”
徐灏实话实说道:“二爷爷不耐烦住在王府,隐居了十来年,忍受不了再次藏头露尾,因此只身云游四海去了。”
“云游四海?”朱棣神色不豫,“你就任由老人家孤独飘零?不经我允许而任意胡来,你越来越不把本王放在眼里了。”
徐灏说道:“长辈之命不敢不从,况且现今大局已定,在与不在都无所谓了。还望王爷成全他老人家。”
朱棣盯着面前屡立大功的青年,沉声道:“如果岳父返回京师替朝廷与我为敌,那你jiù shì 罪人。”
“是!”徐灏神色不变。
朱棣也不好过于斥责他,说道:“所有人马留下,你jìn kuài 返回辽东,代本王出使朝鲜和女真腹地,招降各族设立卫所。”
徐灏点点头转身去了,姚广孝低声道:“徐灏乃王爷左膀右臂,有他牵制山东可保万无一失,返回辽东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朱棣摇头道:“他只是善于见缝插针而已。想本王带着将士们连番浴血苦战,他却趁机获取战功,屡次不劳而获,两军对垒或许高熙也能击败于他,本王怎敢让他和铁铉的山东军对峙打硬仗?再说比起打仗他更精于内政,镇守辽东方是人尽其才。”
现在朱棣最在意的是应对朝廷,没工夫烦心于一个徐灏,上表要申明“是非曲直”。毕竟朝廷占据着名分大义,起初被迫起兵能得到北平军民和很多不明真相之人的同情。那现在朝廷放逐了两位奸臣,不计较谋反之罪,打了几年的仗使得北方生灵涂炭,双方皆损失惨重。再不撤兵的话可谓是天理难容了。
因此朱棣要争取舆论支持,尖锐指出朝廷不过是“外示窜逐之名,而中实主屠害宗藩之志”,削藩的方略丝毫未变。君不见“德州之兵日集”,“复闻招募民间子弟为兵”?
公开要求朝廷既要承认罪错也要shí jì 撤兵,不如此。为了身家性命不敢言和。按照燕王的说辞,曲在朝廷,自己依然是被迫自救,把球又踢回了朝廷一边。
燕王的上书送到了京师,成为谋士大臣的方孝孺认为这正是缓滞燕兵的机会,建议帝王对上述的问题给予回答,借此来松懈燕兵的斗志。
乾清宫内,方孝孺说道:“书信往来至少也需一两个月的时间,燕军久驻大名,即将值暑热多雨季节,北兵不耐炎热潮湿必不战而罢。期间官军各路兵马逐渐集中,只待远路的云南军队赶到前线,便可对燕军展开围剿。”
云南军队指的是征虏将军何福,作为副将何福多年来辅佐故世的平西王沐英父子屡次平息叛乱,战功赫赫。
为了duì fù 燕王,齐泰举荐何福带领一万云南精锐进京,论功升为都督同知,zhǔn bèi 接替盛庸作为大将军攻打燕军。
不过方孝孺不认为何福能取代盛庸,理由是他副将出身又长期驻守云南边陲,不熟悉北方。
朱允炆依然不改对心腹重臣的信任,却忘了齐泰的jiāo dài ,欣然道:“就依卿之建言,封何将军为左都督,率部增兵援助盛庸将军,担任副将。”
方孝孺又建议道:“招抚燕军将领徐灏归顺朝廷,赦免其罪许以侯爵,永镇辽东,则其必不甘人下!命他调辽东军马攻山海关及永平,调德州军马扰北平,燕军根本之地受敌,一定会撤兵归援。待那时,大军齐集追蹑其后,定可一举而破燕兵。”
“徐灏?”朱允炆深深叹了口气,悔不当初和徐灏之间闹僵了。
方孝孺敦促道:“事已垂成,机不可失。”
如此朝廷派遣大理少卿薛岩等人持诏到大名府宣布休兵,由方孝孺起草的圣旨,大意赦免燕王父子及诸将士之罪,使归本国,勿预兵政,仍复王爵,永为藩辅。
因受到了燕京时报的启发,薛岩还随身携带数千张用小黄纸印的宣谕,而此刻的燕京时报早被朱棣给下令查封了,他哪里有容许读书人大肆痛骂人主,指点江山的雅量?反倒是朝廷治下的诸省士林学院兴办报纸的风潮方兴未艾,对此朱允炆和文臣都很是鼓励,被誉为文坛盛举。
宣谕秘密散发出去,以使燕军将士都知道朝廷的钦令,不要再追随叛贼。
远在辽东的徐灏叹道:“早一年这么做的话,军心就被瓦解了,现在打了将近三年的仗,仇恨都浓的化不开,眼看着即将推翻朝廷,谁会甘心功败垂成呢?”
对于薛岩此种书呆子,燕王府早就有了成功套路,徐灏能猜到他的结局,那自己的结局呢?
四月十六日,薛岩举着天子诏来到军营,朱棣读罢诏书,冷笑道:“帝王之道,自有弘度,发号施令,昭大信于天下,岂可挟诈,以祖宗基业为戏耶!”
先用王爷的威严压服薛岩等人,看着俯伏身前的官员,朱棣问道:“诏语如是,尔承命之言何如?”
跪在地上的薛岩答道:“但欲殿下释兵,来谢孝陵,则兵可息。”
朱棣冷笑道:“宗藩阽危,祸难不已,社稷深忧,必执奸丑献俘太祖,以谢孝陵,我之愿也。所典之兵,受之皇考,以为护卫,用备不虞。制度已定,难以更改。今欲释兵,是以徒手待缚,此奸臣谬计,欲以欺人,虽三尺童子不为所罔矣。”
说着说着燕王怒了,手指怒目金刚般的将士们,大声道:“可有大丈夫者?”
将士们当即手持刀剑大声斥骂喧哗,纷纷要求砍死薛岩,唬的薛岩等人惶恐无法说话。
见示威的差不多了,朱棣拦住愤怒的将士们,说道:“奸臣不过数人,薛岩乃天子命使,罪不至死。”
就在这众怒环顾之间,薛岩汗流浃背战栗不已,倒也不算是怕死,而是zhè gè 场合不本该是他来独自慷慨陈词,舌战群儒嘛?怎么jī dòng 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呢?
朱棣心里暗笑,说道:“吾见薛岩等言媚而视远,此来觇我虚实,非求和也,宜耀武以示之。”
当下燕王传令各军集合列队,请朝使检阅。薛岩没法子只得爬起来整理衣冠,振作精神,随着燕王出了大帐。
话说朝廷官吏还真想看看屡战屡胜的燕军究竟如何,登高阅视,只见燕军营寨相连,一望无边,绵亘百余里。
营间戈甲旌旗照耀原野,将士驰射操练,钲鼓宣呼,震天动地。尤其是徐灏所创的神机营,笔挺的新式军服和整齐划一的步伐行进,先不说战斗力,起码论起游行检阅神马的,绝对堪称当今世上排名第一的花架子。
骑兵就分为重装骑兵、长矛骑兵、火枪骑兵、弓箭骑兵,轻骑兵和游骑斥候等等,走过去后是步兵,步兵的分类那就更多了,而步兵走过去则是火枪兵,火枪兵走过去是炮兵,当一具具造型别致的铜铁火炮用马车牵引而过时,薛岩等人都看傻了。
薛岩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强大威武的军容,不禁暗自乍舌,此后在燕军停留数日,进一步了解燕军的强悍,对此朱棣任由他走动问话,麾下将士们的shèng lì 不是吹出来的。
可以说亲眼见到了燕军最真实一面,使得薛岩对这张战争还能否打下去产生了怀疑,就和先前的几波使节一样,无需金银贿赂和性命威胁等等,便都成了燕王的精神俘虏。
朝廷不相信燕王会就此罢兵,燕王也不相信朝廷会信守诺言,总之双方都在故作姿态,拖延时间,想方设法要对方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事实上都恨不得对方去死。
如此薛岩回到南京,向建文君臣报告此次燕军之行。他带回来一个信息,燕军军容整肃世所罕见,上下一心,战场上既不好duì fù ,用计谋也难于使其上当。
在使命往还之时,燕军与官军之间的较量并未停止,双方都在做出新的布置,勿宁说在酝酿着一场新的大战。
这时候,徐灏迎来了来访的朝廷命官。同一时间,朱高炽也见到了来访官员,危机降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平凡的明穿日子 作者:宁小钗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盛庸和吴杰的败兵很快再一次震动天下,河北多半尽归燕王所有,残余官军龟缩在真定等大城里,一步不敢出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建文帝即经历了大喜大悲。
相对于损失了漕运无数钱粮器械,兵员上的折损是最难以承受的,征集物资训练士卒都急需时间,拿不出对策挽救局势的朝廷,只能再次宣布贬逐齐泰和黄子澄,以取消燕王兴兵的口实。
可是齐黄的被贬,除了凸显朝廷的无能外,哪还会起到半点作用?连天下bǎi xìng 都能看破朝廷反复无常的举动,无非是借此拖延时间而已,更何况北平军民了。
朝廷也清楚燕王不会就此罢兵,齐黄二人明为窜逐,实则派出去募兵,连场大战得胜的朱棣也需要时间修整,是以抓住时机上书朝廷申诉冤屈,争取民心,暗中秣兵厉马以图再战。
如此燕王府和朝廷之间又开始了政治上的口水战,徐灏以八千火枪兵伏击前来救援的三万山东军,大胜!朱高煦一路望风披靡杀到河对岸,经过十天的搬运,所得物资走水路全部被送往了沧州,为了打消燕王南下山东的想法,徐灏把空城德州还给了盛庸。
岳父徐达的失踪使得朱棣警惕起来,面对又立下大功的徐灏,说道:“做得好,论功行赏时升你为左都督。对了,泰山他老人家去了哪里?”
徐灏实话实说道:“二爷爷不耐烦住在王府,隐居了十来年,忍受不了再次藏头露尾,因此只身云游四海去了。”
“云游四海?”朱棣神色不豫,“你就任由老人家孤独飘零?不经我允许而任意胡来,你越来越不把本王放在眼里了。”
徐灏说道:“长辈之命不敢不从,况且现今大局已定,在与不在都无所谓了。还望王爷成全他老人家。”
朱棣盯着面前屡立大功的青年,沉声道:“如果岳父返回京师替朝廷与我为敌,那你jiù shì 罪人。”
“是!”徐灏神色不变。
朱棣也不好过于斥责他,说道:“所有人马留下,你jìn kuài 返回辽东,代本王出使朝鲜和女真腹地,招降各族设立卫所。”
徐灏点点头转身去了,姚广孝低声道:“徐灏乃王爷左膀右臂,有他牵制山东可保万无一失,返回辽东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朱棣摇头道:“他只是善于见缝插针而已。想本王带着将士们连番浴血苦战,他却趁机获取战功,屡次不劳而获,两军对垒或许高熙也能击败于他,本王怎敢让他和铁铉的山东军对峙打硬仗?再说比起打仗他更精于内政,镇守辽东方是人尽其才。”
现在朱棣最在意的是应对朝廷,没工夫烦心于一个徐灏,上表要申明“是非曲直”。毕竟朝廷占据着名分大义,起初被迫起兵能得到北平军民和很多不明真相之人的同情。那现在朝廷放逐了两位奸臣,不计较谋反之罪,打了几年的仗使得北方生灵涂炭,双方皆损失惨重。再不撤兵的话可谓是天理难容了。
因此朱棣要争取舆论支持,尖锐指出朝廷不过是“外示窜逐之名,而中实主屠害宗藩之志”,削藩的方略丝毫未变。君不见“德州之兵日集”,“复闻招募民间子弟为兵”?
公开要求朝廷既要承认罪错也要shí jì 撤兵,不如此。为了身家性命不敢言和。按照燕王的说辞,曲在朝廷,自己依然是被迫自救,把球又踢回了朝廷一边。
燕王的上书送到了京师,成为谋士大臣的方孝孺认为这正是缓滞燕兵的机会,建议帝王对上述的问题给予回答,借此来松懈燕兵的斗志。
乾清宫内,方孝孺说道:“书信往来至少也需一两个月的时间,燕军久驻大名,即将值暑热多雨季节,北兵不耐炎热潮湿必不战而罢。期间官军各路兵马逐渐集中,只待远路的云南军队赶到前线,便可对燕军展开围剿。”
云南军队指的是征虏将军何福,作为副将何福多年来辅佐故世的平西王沐英父子屡次平息叛乱,战功赫赫。
为了duì fù 燕王,齐泰举荐何福带领一万云南精锐进京,论功升为都督同知,zhǔn bèi 接替盛庸作为大将军攻打燕军。
不过方孝孺不认为何福能取代盛庸,理由是他副将出身又长期驻守云南边陲,不熟悉北方。
朱允炆依然不改对心腹重臣的信任,却忘了齐泰的jiāo dài ,欣然道:“就依卿之建言,封何将军为左都督,率部增兵援助盛庸将军,担任副将。”
方孝孺又建议道:“招抚燕军将领徐灏归顺朝廷,赦免其罪许以侯爵,永镇辽东,则其必不甘人下!命他调辽东军马攻山海关及永平,调德州军马扰北平,燕军根本之地受敌,一定会撤兵归援。待那时,大军齐集追蹑其后,定可一举而破燕兵。”
“徐灏?”朱允炆深深叹了口气,悔不当初和徐灏之间闹僵了。
方孝孺敦促道:“事已垂成,机不可失。”
如此朝廷派遣大理少卿薛岩等人持诏到大名府宣布休兵,由方孝孺起草的圣旨,大意赦免燕王父子及诸将士之罪,使归本国,勿预兵政,仍复王爵,永为藩辅。
因受到了燕京时报的启发,薛岩还随身携带数千张用小黄纸印的宣谕,而此刻的燕京时报早被朱棣给下令查封了,他哪里有容许读书人大肆痛骂人主,指点江山的雅量?反倒是朝廷治下的诸省士林学院兴办报纸的风潮方兴未艾,对此朱允炆和文臣都很是鼓励,被誉为文坛盛举。
宣谕秘密散发出去,以使燕军将士都知道朝廷的钦令,不要再追随叛贼。
远在辽东的徐灏叹道:“早一年这么做的话,军心就被瓦解了,现在打了将近三年的仗,仇恨都浓的化不开,眼看着即将推翻朝廷,谁会甘心功败垂成呢?”
对于薛岩此种书呆子,燕王府早就有了成功套路,徐灏能猜到他的结局,那自己的结局呢?
四月十六日,薛岩举着天子诏来到军营,朱棣读罢诏书,冷笑道:“帝王之道,自有弘度,发号施令,昭大信于天下,岂可挟诈,以祖宗基业为戏耶!”
先用王爷的威严压服薛岩等人,看着俯伏身前的官员,朱棣问道:“诏语如是,尔承命之言何如?”
跪在地上的薛岩答道:“但欲殿下释兵,来谢孝陵,则兵可息。”
朱棣冷笑道:“宗藩阽危,祸难不已,社稷深忧,必执奸丑献俘太祖,以谢孝陵,我之愿也。所典之兵,受之皇考,以为护卫,用备不虞。制度已定,难以更改。今欲释兵,是以徒手待缚,此奸臣谬计,欲以欺人,虽三尺童子不为所罔矣。”
说着说着燕王怒了,手指怒目金刚般的将士们,大声道:“可有大丈夫者?”
将士们当即手持刀剑大声斥骂喧哗,纷纷要求砍死薛岩,唬的薛岩等人惶恐无法说话。
见示威的差不多了,朱棣拦住愤怒的将士们,说道:“奸臣不过数人,薛岩乃天子命使,罪不至死。”
就在这众怒环顾之间,薛岩汗流浃背战栗不已,倒也不算是怕死,而是zhè gè 场合不本该是他来独自慷慨陈词,舌战群儒嘛?怎么jī dòng 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呢?
朱棣心里暗笑,说道:“吾见薛岩等言媚而视远,此来觇我虚实,非求和也,宜耀武以示之。”
当下燕王传令各军集合列队,请朝使检阅。薛岩没法子只得爬起来整理衣冠,振作精神,随着燕王出了大帐。
话说朝廷官吏还真想看看屡战屡胜的燕军究竟如何,登高阅视,只见燕军营寨相连,一望无边,绵亘百余里。
营间戈甲旌旗照耀原野,将士驰射操练,钲鼓宣呼,震天动地。尤其是徐灏所创的神机营,笔挺的新式军服和整齐划一的步伐行进,先不说战斗力,起码论起游行检阅神马的,绝对堪称当今世上排名第一的花架子。
骑兵就分为重装骑兵、长矛骑兵、火枪骑兵、弓箭骑兵,轻骑兵和游骑斥候等等,走过去后是步兵,步兵的分类那就更多了,而步兵走过去则是火枪兵,火枪兵走过去是炮兵,当一具具造型别致的铜铁火炮用马车牵引而过时,薛岩等人都看傻了。
薛岩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强大威武的军容,不禁暗自乍舌,此后在燕军停留数日,进一步了解燕军的强悍,对此朱棣任由他走动问话,麾下将士们的shèng lì 不是吹出来的。
可以说亲眼见到了燕军最真实一面,使得薛岩对这张战争还能否打下去产生了怀疑,就和先前的几波使节一样,无需金银贿赂和性命威胁等等,便都成了燕王的精神俘虏。
朝廷不相信燕王会就此罢兵,燕王也不相信朝廷会信守诺言,总之双方都在故作姿态,拖延时间,想方设法要对方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事实上都恨不得对方去死。
如此薛岩回到南京,向建文君臣报告此次燕军之行。他带回来一个信息,燕军军容整肃世所罕见,上下一心,战场上既不好duì fù ,用计谋也难于使其上当。
在使命往还之时,燕军与官军之间的较量并未停止,双方都在做出新的布置,勿宁说在酝酿着一场新的大战。
这时候,徐灏迎来了来访的朝廷命官。同一时间,朱高炽也见到了来访官员,危机降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危机降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