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无月之夜,冷风刮过树梢,几片冻死在枝头的叶子应和着风声,呜呜地响。乐文。
一队道兵正在带队道官的带领下,对易州北面的官道进行着每日的警戒式巡逻。
灰白色的连帽斗篷,几乎与久积而微微发乌的冬雪一色,是黑夜里最佳的隐蔽手段。人影转动间,只有偶尔在斗篷下探出头的青竹箭壶,以及箭壶中沉甸甸的无羽铁箭,才微微泛动着些许不一样的冷光。
为首的道官单手按着腰间法剑,目光一瞬不错地只是向北,然而眉心却有一道小巧符印缓缓旋转。
在这个年轻道官的视域里,北方正有一道黑气如鹰欲扬,向南张开双翅,将飞未飞,显然是辽军南下之相。
只是在这道军气之下,黑气纷纷如兽群迁徙,规整中的那股散乱不稳之态就再明显也不过。
维持着眉心的望气符印运转,道官的声音不断地传来:
“本日凌晨丑时,记录一号:辽军的军气,形状开始改变,从开始的城廓形,变成了飞鸟形。依据云气占法,主辽军气势高扬,战意旺盛。”
“记录二号:飞鸟形军气下方,隐约可见形如兽群的黑色杂气。北辽残破,辽祚将终,敌将虽然破釜沉舟般地豪赌出击,却只是哀兵之势,所以隐伏此等败散之气。”
“记录三号:黑色杂气之中,有白气上升,白气四周有微黄光晕,隐带润泽之相,强行收束败散之气,不使作乱。根据观测进行推导,此为敌军主将的将气,说明敌将地位尊贵,众军畏威怀德,非庸将之辈。职部依据《辽史》对照,可以初步确认为北辽宗室耶律大石。”
他每报一条,身旁担任护卫的道兵早就拿出了飞快地记录一条,转眼间就写满了好几页信笺。年轻的道官口述完毕,又拿过信纸核对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错误的地方,方才从腰间鞶囊中摸出一方色泽沉润如松烟墨的冻石印,轻轻在信笺上按了下去。
不用印泥,石印落在纸面上便留下了黑色的印文,盘曲的九叠篆文却是排成了好长一串,占满了半张信笺:“南华郎、知易州录事参军事、管勾易州敌前侦缉事”。
原本道海宗源的道官体制就很有复古主义倾向,这道官法印更是充满了宋人官制那“官阶、官职、差遣三位一体”的特色。好在从金坛郎算起,各级道官随身佩戴的法印也算是一类特制的法器,不然区区一方小巧石印还真刻不下这么多字来。
将加了法印的信笺装订好,这位眉眼间带着几分村农朴拙意味的年轻道官,用带着粤音的官话吩咐道:“立刻将这份对辽军的军气观测报告传入易州城内……”
说到这里,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还是将眉心的皱纹抚平,补充道:“把军报送到那个新来易州城的阳燧方诸馆,请他们联络涿州的本部!”
……
………
易州阳燧方诸馆是个临时组建的新衙门,但这个新衙门却在如今战事一触即发的当口,一口气安排了两位精英道官坐镇。
按照涿州方面给的编制,阳燧方诸馆的掌事道官为从七品的阳燧令一名,从八品的方诸丞一名。从品级上看,并不算高,但衡量一个官署的重要程度,从来都不在品阶上面,而是看这个官署负责的具体事务上面。
以明清官场为例,同样是七品官,身为科道清流的六科给事中,官场地位就远远高出于那些人称“百里侯”的七品知县。
同样的,一个新出炉的部门,它的第一任主官是什么样的人物,也就说明了这个部门究竟有多少的含金量。
正六品下、碧虚郎、判阳燧令事,谢明弦。
从八品下、琼台郎、知方诸丞事,木岚。
谢明弦走的是军功路子,但是木岚这个琼台郎却是货真价实的离火裁金院道官,真正的清华之选,地位超然,何况又刚刚在涿州平乱里立了功。这样的人物,放到这个新建的衙门里头,谁都看得明白:
阳燧方诸馆是个挂号在两府里面的机要衙门,在这里挂职的道官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
但是此刻的阳燧令和方诸丞,可没有什么仕途高升的喜悦之情。
易州州衙之内,以谢明弦与木岚为首的阳燧方诸馆成员,正忙着检验一面面法镜。
像木岚惯用的龟卜含象镜自然占了阳燧方诸馆这批法镜的绝大多数,但也有几面法镜,隐带灵光,镜背环列八卦神吏真形,倒是和谢明弦随身装备的八真炼形镜是一个型号。
既然以阳燧方诸馆为名,那就该知道,道门中所谓阳燧和方诸,都是先秦方士炼丹合药时常用的法镜。正所谓“阳燧见日则然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阳燧又名火镜,其实就是用来聚焦日光的凹面镜,而通过冷凝现象来制取夜露的玉镜,便被称作方诸或者水镜。
而所谓阳燧方诸馆,就是一个专门研究法镜联络的机构。
不用说,这个古雅得让人听不懂的官署名,自然是来自于道海宗源的掌教师君、前民俗学家魏野。
谢明弦还清楚地记得两天前,掌教师君和高阶道官们大眼瞪小眼的情形:
“叫你们代拟新官署的名字,结果交上来的呈文,都写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捏着手里的一叠文书,魏野没好气地一个个翻过去:“先看这个——因为魏某修道于汉灵帝光和年间,所以有人就拟了个‘尚方法镜监’,那魏某要是修道于唐宋,你们是不是就来一个‘少府法镜监’?何况这也不是专门监造法镜的部门,更非是为我一人所用,哪里和帝王家的什么尚方、少府能联系起来?改天你们是不是还打算给我上什么‘仙王’、‘仙帝’这种没文化的尊号?”
将手中的呈文抽出来,仙术士随即又拿起了另外一份文书,摇了摇头:“尚方法镜监还算是沾了点边,这个神照洞察院是个什么东西?慕容鹅手底下那些黑皮狗子的都察院吗?这是个技术通讯部门,又不是监察机构,什么洞察院,简直胡闹!”
在嘲讽与批判兼而有之的声音里,好几个被点到名的道官都耷拉着脑袋,哑巴吃黄连一般地吸着气,听着顶头上司兼老师一个一个数落过去:
“尚方法镜监用典错误、神照洞察院离题万里也就算了,还有这个什么磨镜局……哼,磨镜……”磨了一下后槽牙,仙术士掌心火光一闪,干脆把整叠呈文都燎成了一道灰烟:“一松就乱,一抓就死,我道海宗源号称和慕容鹉那帮子人南北共治,可论行政素质,也不过是比清廷、沙俄略高一筹也有限的水准。算了,新部门就叫阳燧方诸馆,安排碧虚郎谢明弦判阳燧令、琼台郎木岚知方诸丞,先到易州那边去。一方面,与洞明飞捷司的人马搭上线,一方面,将法镜联络的战地试运行工作的架子搭起来!”
回忆的时光不过短短数息,来自前线的观测报告就已经放到了谢明弦堆满各色铜镜、镜架、镜台的书案上。
将这份关于辽军军气的报告翻阅了一遍,谢明弦随即将报告转交给了木岚:“前线传来的情报,我们带来易州的法镜,能够将情报第一时间传到涿州去吗?”
木岚对谢明弦的问题沉默不答,接过那份报告翻了翻,才点了点头:“字数多了点,传讯效果不会好。如果一定要进行传讯,给我半个时辰,让我拣选出一面最适合与涿州方面共鸣的法镜来。”
“尽量加快速度吧,师君派遣我等来易州,是希望我们做出成绩来的。”
木岚一面指挥着麾下道兵们挑选着法镜,一面回答道:“法镜传讯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搞清楚,哪里就谈得上立刻出成绩?而且你不但是阳燧方诸馆的阳燧令,也兼掌军中监察事,没有你扯着缰绳,跟我们一起来易州的殷夜叉,谁还能管得住他?”
谢明弦望了一眼窗外无星无月的寒夜大幕,摇了摇头:“殷小楼身上是有些海贼气味不假,但是他也是久经战阵的人,应当不至于失了分寸……”
……
………
“分寸是什么?分寸就是分分钟把这些辽国远拦子马都剁成一寸寸的馒头馅儿,没有了这些哨探提供情报,辽军就都成了瞎子,那还不是我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殷小楼坐在马背上,手中握着一副火石玻璃磨制的双筒望远镜,包裹着黄铜筒身的鞣制海蛇皮似乎还带着海水的味道。而他的话里话外,似乎已经很熟练地准备从海贼转职马贼了。
而在他手中那副开普勒式双筒望远镜的帮助下,哪怕是在昏暗得几无光源的夜晚,这位道海宗源的新晋紫虚郎,还是轻而易举地捕捉到了他的猎物。
黑夜中的那队远拦子马,虽然只在望远镜里留下一个影影绰绰的轮廓,但也足够给某人当宵夜的了。
一队道兵正在带队道官的带领下,对易州北面的官道进行着每日的警戒式巡逻。
灰白色的连帽斗篷,几乎与久积而微微发乌的冬雪一色,是黑夜里最佳的隐蔽手段。人影转动间,只有偶尔在斗篷下探出头的青竹箭壶,以及箭壶中沉甸甸的无羽铁箭,才微微泛动着些许不一样的冷光。
为首的道官单手按着腰间法剑,目光一瞬不错地只是向北,然而眉心却有一道小巧符印缓缓旋转。
在这个年轻道官的视域里,北方正有一道黑气如鹰欲扬,向南张开双翅,将飞未飞,显然是辽军南下之相。
只是在这道军气之下,黑气纷纷如兽群迁徙,规整中的那股散乱不稳之态就再明显也不过。
维持着眉心的望气符印运转,道官的声音不断地传来:
“本日凌晨丑时,记录一号:辽军的军气,形状开始改变,从开始的城廓形,变成了飞鸟形。依据云气占法,主辽军气势高扬,战意旺盛。”
“记录二号:飞鸟形军气下方,隐约可见形如兽群的黑色杂气。北辽残破,辽祚将终,敌将虽然破釜沉舟般地豪赌出击,却只是哀兵之势,所以隐伏此等败散之气。”
“记录三号:黑色杂气之中,有白气上升,白气四周有微黄光晕,隐带润泽之相,强行收束败散之气,不使作乱。根据观测进行推导,此为敌军主将的将气,说明敌将地位尊贵,众军畏威怀德,非庸将之辈。职部依据《辽史》对照,可以初步确认为北辽宗室耶律大石。”
他每报一条,身旁担任护卫的道兵早就拿出了飞快地记录一条,转眼间就写满了好几页信笺。年轻的道官口述完毕,又拿过信纸核对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错误的地方,方才从腰间鞶囊中摸出一方色泽沉润如松烟墨的冻石印,轻轻在信笺上按了下去。
不用印泥,石印落在纸面上便留下了黑色的印文,盘曲的九叠篆文却是排成了好长一串,占满了半张信笺:“南华郎、知易州录事参军事、管勾易州敌前侦缉事”。
原本道海宗源的道官体制就很有复古主义倾向,这道官法印更是充满了宋人官制那“官阶、官职、差遣三位一体”的特色。好在从金坛郎算起,各级道官随身佩戴的法印也算是一类特制的法器,不然区区一方小巧石印还真刻不下这么多字来。
将加了法印的信笺装订好,这位眉眼间带着几分村农朴拙意味的年轻道官,用带着粤音的官话吩咐道:“立刻将这份对辽军的军气观测报告传入易州城内……”
说到这里,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还是将眉心的皱纹抚平,补充道:“把军报送到那个新来易州城的阳燧方诸馆,请他们联络涿州的本部!”
……
………
易州阳燧方诸馆是个临时组建的新衙门,但这个新衙门却在如今战事一触即发的当口,一口气安排了两位精英道官坐镇。
按照涿州方面给的编制,阳燧方诸馆的掌事道官为从七品的阳燧令一名,从八品的方诸丞一名。从品级上看,并不算高,但衡量一个官署的重要程度,从来都不在品阶上面,而是看这个官署负责的具体事务上面。
以明清官场为例,同样是七品官,身为科道清流的六科给事中,官场地位就远远高出于那些人称“百里侯”的七品知县。
同样的,一个新出炉的部门,它的第一任主官是什么样的人物,也就说明了这个部门究竟有多少的含金量。
正六品下、碧虚郎、判阳燧令事,谢明弦。
从八品下、琼台郎、知方诸丞事,木岚。
谢明弦走的是军功路子,但是木岚这个琼台郎却是货真价实的离火裁金院道官,真正的清华之选,地位超然,何况又刚刚在涿州平乱里立了功。这样的人物,放到这个新建的衙门里头,谁都看得明白:
阳燧方诸馆是个挂号在两府里面的机要衙门,在这里挂职的道官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
但是此刻的阳燧令和方诸丞,可没有什么仕途高升的喜悦之情。
易州州衙之内,以谢明弦与木岚为首的阳燧方诸馆成员,正忙着检验一面面法镜。
像木岚惯用的龟卜含象镜自然占了阳燧方诸馆这批法镜的绝大多数,但也有几面法镜,隐带灵光,镜背环列八卦神吏真形,倒是和谢明弦随身装备的八真炼形镜是一个型号。
既然以阳燧方诸馆为名,那就该知道,道门中所谓阳燧和方诸,都是先秦方士炼丹合药时常用的法镜。正所谓“阳燧见日则然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阳燧又名火镜,其实就是用来聚焦日光的凹面镜,而通过冷凝现象来制取夜露的玉镜,便被称作方诸或者水镜。
而所谓阳燧方诸馆,就是一个专门研究法镜联络的机构。
不用说,这个古雅得让人听不懂的官署名,自然是来自于道海宗源的掌教师君、前民俗学家魏野。
谢明弦还清楚地记得两天前,掌教师君和高阶道官们大眼瞪小眼的情形:
“叫你们代拟新官署的名字,结果交上来的呈文,都写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捏着手里的一叠文书,魏野没好气地一个个翻过去:“先看这个——因为魏某修道于汉灵帝光和年间,所以有人就拟了个‘尚方法镜监’,那魏某要是修道于唐宋,你们是不是就来一个‘少府法镜监’?何况这也不是专门监造法镜的部门,更非是为我一人所用,哪里和帝王家的什么尚方、少府能联系起来?改天你们是不是还打算给我上什么‘仙王’、‘仙帝’这种没文化的尊号?”
将手中的呈文抽出来,仙术士随即又拿起了另外一份文书,摇了摇头:“尚方法镜监还算是沾了点边,这个神照洞察院是个什么东西?慕容鹅手底下那些黑皮狗子的都察院吗?这是个技术通讯部门,又不是监察机构,什么洞察院,简直胡闹!”
在嘲讽与批判兼而有之的声音里,好几个被点到名的道官都耷拉着脑袋,哑巴吃黄连一般地吸着气,听着顶头上司兼老师一个一个数落过去:
“尚方法镜监用典错误、神照洞察院离题万里也就算了,还有这个什么磨镜局……哼,磨镜……”磨了一下后槽牙,仙术士掌心火光一闪,干脆把整叠呈文都燎成了一道灰烟:“一松就乱,一抓就死,我道海宗源号称和慕容鹉那帮子人南北共治,可论行政素质,也不过是比清廷、沙俄略高一筹也有限的水准。算了,新部门就叫阳燧方诸馆,安排碧虚郎谢明弦判阳燧令、琼台郎木岚知方诸丞,先到易州那边去。一方面,与洞明飞捷司的人马搭上线,一方面,将法镜联络的战地试运行工作的架子搭起来!”
回忆的时光不过短短数息,来自前线的观测报告就已经放到了谢明弦堆满各色铜镜、镜架、镜台的书案上。
将这份关于辽军军气的报告翻阅了一遍,谢明弦随即将报告转交给了木岚:“前线传来的情报,我们带来易州的法镜,能够将情报第一时间传到涿州去吗?”
木岚对谢明弦的问题沉默不答,接过那份报告翻了翻,才点了点头:“字数多了点,传讯效果不会好。如果一定要进行传讯,给我半个时辰,让我拣选出一面最适合与涿州方面共鸣的法镜来。”
“尽量加快速度吧,师君派遣我等来易州,是希望我们做出成绩来的。”
木岚一面指挥着麾下道兵们挑选着法镜,一面回答道:“法镜传讯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搞清楚,哪里就谈得上立刻出成绩?而且你不但是阳燧方诸馆的阳燧令,也兼掌军中监察事,没有你扯着缰绳,跟我们一起来易州的殷夜叉,谁还能管得住他?”
谢明弦望了一眼窗外无星无月的寒夜大幕,摇了摇头:“殷小楼身上是有些海贼气味不假,但是他也是久经战阵的人,应当不至于失了分寸……”
……
………
“分寸是什么?分寸就是分分钟把这些辽国远拦子马都剁成一寸寸的馒头馅儿,没有了这些哨探提供情报,辽军就都成了瞎子,那还不是我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殷小楼坐在马背上,手中握着一副火石玻璃磨制的双筒望远镜,包裹着黄铜筒身的鞣制海蛇皮似乎还带着海水的味道。而他的话里话外,似乎已经很熟练地准备从海贼转职马贼了。
而在他手中那副开普勒式双筒望远镜的帮助下,哪怕是在昏暗得几无光源的夜晚,这位道海宗源的新晋紫虚郎,还是轻而易举地捕捉到了他的猎物。
黑夜中的那队远拦子马,虽然只在望远镜里留下一个影影绰绰的轮廓,但也足够给某人当宵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