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势难明,河朔等地都无任何的塘报传来,怕是已然落入敌手。如果是这样的话怕是已然攻陷,落入草寇手中。”宋徽宗面色凝重起来,沉声道:“你们都是大宋肱骨之臣,此事该如何处理?必须尽快想出一个方法来,迟则生变,不得不慎重处理才行。”
众人皆是低头沉思,大宋境内发生叛乱,此乃国之大事。若非赵构心中有些疑惑,过去了这么久山东梁山泊渺无音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卢俊义的信又说了大概的时间,不可能一点都没用。于是,赵构找了许久,终于在一堆旧文档中找到这份塘报,连夜前来禀报宋徽宗。
高俅明知此事却知情不报,也有他的苦衷。一来,那个时候朝中大权他一人独掌,天下大事皆归他处理,宋徽宗恢复昔日的作风,吟诗作画;二来,要是宋徽宗知道大宋出现乱局,定然会治他的罪过,到时候朝野震荡。没想到数月后,居然再次被发现,眼看到了这一步,高俅也不得不低头苦思冥想,想出一个良策才行。
“启禀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可以与否?”高俅身为太尉,又是军伍出身,弃武从文,文采风流,自成一家,足智多谋,能够一步步的做到太尉,必然是有几分本事。
宋徽宗回道:“说来听听!”
高俅躬身说道:“以宋江为首的盗贼多数都是江湖草莽出身,只要皇上一道圣旨愿意招安他们即可。以他们江湖草莽出身,蒙受皇上恩宠,必然感激涕流,便不再有任何的反叛的想法。如果可以将他们招安收为国用,也是一大快事,到时候各地百姓也不会纷纷效仿聚众叛乱。”
“太尉大人,此言差矣!”李纲反驳道,“虽然宋江等人时江湖草莽出身,不过他们却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之人。水泊梁山上也有一些能人异士,他们焉能不知我们的心意。如果前去招安,只怕他们闹得更加厉害,壮大声威,恐怕前去招安之人会有性命之忧。”
宋徽宗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李纲郑重道:“臣的建议是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宋江等人,将他们的信心击溃,然后再招安才是上上之选。太尉大人说的不错,他们是江湖中人,只要用之得当就可以为国效命,成为大宋一大助力。”
“但是,用之不当则危害社稷。毕竟,他们草莽出身,重情重义,又怎么会顾忌太多。臣以为可以先派兵前往,让他们彻底折服,从心里臣服,又授予官职。既能以防他们出尔反尔,以备不时之需;又能给予他们心灵上的震撼,让他们知道大宋军队威武,震慑其他想要聚众叛乱之人。”
刘仲武不同意李纲的说法,躬身道:“李大人的意见,臣不敢苟同。如果小小的盗匪就让大宋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劳师动众,又惊动天下百姓。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往山东水泊梁山,他们必然收到风声,及早防范的话,那必是一场大战。”
“臣以为不能以大军镇压,可以派遣一名招安使前去,与当地的将领联系,然后利用当地的兵力平定叛乱。如果宋江等人识时务者,必然会感恩皇上的仁慈,不杀他们之恩,那个时候再招安便会顺畅许多。”
宗泽接着说道:“臣赞成刘大人的说法,我大宋岂可因小小的盗匪聚众叛乱就妄动大军,如果其他匪首知晓,岂不是说明大宋无人。另外,各地大军都驻守在边境,他国来犯,回访不及,便是涂炭生灵,此时不可草率行事!”
李邦彦又说道:“回禀皇上,臣以为理应派遣招安使前去,大军则不需要动用。宋江等人只不过是一群盗匪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胆子再大也不敢真的杀了招安使。并且,招安使由将领亲自护送至河朔与之商谈,必然有所成效。”
宋徽宗听着众人的意见沉默不语,他的目光看向了一旁,问道:“种老,你的意思又如何?”
种老不过是种师道的别称,唯有皇上一人喊他“种老”,其他人则是尊称他为“老种”。只因他的名讳与宋徽宗的国号一样,才改名,后来又得到宋徽宗赐名。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被尊称为“老种”。论资历,种老当之无愧朝中第一人,就算是刘仲武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老种”。
种师道从容不迫的说道:“回禀皇上,众位大人说的最多的也就是两件事,是战还是招安。以老臣之见,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李少卿之前曾经提及过,派遣大军镇压,然后再派遣招安使前去,实际上老臣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刘大人所言又不无道理。”
“故而,老臣以为可以如此办,朝廷派遣一位招安使前去,与宋江等人见面。另外,皇上再下一道圣旨命令张叔夜从旁辅助,必定可以兵不见血刃的招安。如果宋江等人冥顽不灵,到时候可以采取行动,不必动用大军前去,以免天下百姓耻笑大宋无人。”
宋徽宗点点头,皱着眉头,道;“那么何人前去招安呢?”
招安使要体现出宋徽宗对他们的重视,官职不能小,以免宋江等人觉得是一种侮辱。但是,又不能是武将,以免被他们误认为是挑衅,充满敌意。因此,宋徽宗才会有此一问,皱着眉头,苦恼不已。
“臣愿意前往!”李纲躬身请命道。
“你!……”宋徽宗摇摇头,道:“你乃是一介文人,真的出现什么事故,没有自保能力。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搭上朝中大臣的性命,更是不能这样做。朝中大事还少不了你们,必须重新选择!”
赵构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前往!”
宋徽宗想也不想,直接了当的拒绝道:“你也不行!”
“父皇,您且听儿臣说完!”赵构躬身说道,“儿臣乃是当朝二品大员,又是郡王,唯有儿臣前去方能说明朝廷足够重视他们一行人,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招安。再说了,就算有什么事情,儿臣也可自保,他们伤害不了儿臣。”
宋徽宗皱着眉头,严词拒绝道:“你尚未加冠,虽有官职在身,又有郡王的爵位,前往盗匪窝里,要是有任何的三长两短,朕又有面目面对天下百姓。朝中大臣谁都可以去,唯独你不行。”
种师道沉思片刻,出声道:“启奏皇上,臣以为郡王担任招安使可行。”
宋徽宗面色不悦,面色渐冷,种师道面不改色,他是如实相告,并无任何的偏见,正声道:“正如郡王刚才所言,他是朝中枢密使,掌管朝中行政大权,一定程度上皇上要是派遣郡王前去,反而可以代表是皇上的意思,另外他的身份想必也是一大助力。但是,郡王年仅尚有,还未加冠,需要其他人陪同才行,否则独木难支。”
种师道不带任何偏见,据理力争,这是他行事的风格,宋徽宗也明白,又无法说什么。毕竟,他也是忠心为国。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高俅更是巴不得赵构前去。这样的话,朝中大臣就无人敢于自己明面上争斗了。如果赵构在水泊梁山出事,那便更好了,这样一来高俅便可以权倾朝野,宋徽宗照样对他委以重任。那个时候,他再率领大军平定叛乱,又是大功一件,必然会得到加封,这样就可以继续呼风唤雨了。
赵构坚定不移的前往水泊梁山,也是想亲眼看看传记中的宋江等人如何模样,是否真的非常神勇。另外一件事,卢俊义等人也在其中。毕竟,他是自己的师兄,赵构不得不前往。如果出现问题,到时候又是大宋的损失,其他人的本事兴许有些夸大,不过卢俊义得到周侗的真传,学得一身枪法,必定是良才,可堪大用。
因此,赵构此行势在必行,任何人都阻拦不了他的决定。迫于无奈之下,宋徽宗只能答应赵构前往盗匪的地盘,招安宋江等人。并且,宋徽宗还给予赵构调兵遣将的兵权,以备不时之需。
众人皆是低头沉思,大宋境内发生叛乱,此乃国之大事。若非赵构心中有些疑惑,过去了这么久山东梁山泊渺无音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卢俊义的信又说了大概的时间,不可能一点都没用。于是,赵构找了许久,终于在一堆旧文档中找到这份塘报,连夜前来禀报宋徽宗。
高俅明知此事却知情不报,也有他的苦衷。一来,那个时候朝中大权他一人独掌,天下大事皆归他处理,宋徽宗恢复昔日的作风,吟诗作画;二来,要是宋徽宗知道大宋出现乱局,定然会治他的罪过,到时候朝野震荡。没想到数月后,居然再次被发现,眼看到了这一步,高俅也不得不低头苦思冥想,想出一个良策才行。
“启禀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可以与否?”高俅身为太尉,又是军伍出身,弃武从文,文采风流,自成一家,足智多谋,能够一步步的做到太尉,必然是有几分本事。
宋徽宗回道:“说来听听!”
高俅躬身说道:“以宋江为首的盗贼多数都是江湖草莽出身,只要皇上一道圣旨愿意招安他们即可。以他们江湖草莽出身,蒙受皇上恩宠,必然感激涕流,便不再有任何的反叛的想法。如果可以将他们招安收为国用,也是一大快事,到时候各地百姓也不会纷纷效仿聚众叛乱。”
“太尉大人,此言差矣!”李纲反驳道,“虽然宋江等人时江湖草莽出身,不过他们却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之人。水泊梁山上也有一些能人异士,他们焉能不知我们的心意。如果前去招安,只怕他们闹得更加厉害,壮大声威,恐怕前去招安之人会有性命之忧。”
宋徽宗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李纲郑重道:“臣的建议是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宋江等人,将他们的信心击溃,然后再招安才是上上之选。太尉大人说的不错,他们是江湖中人,只要用之得当就可以为国效命,成为大宋一大助力。”
“但是,用之不当则危害社稷。毕竟,他们草莽出身,重情重义,又怎么会顾忌太多。臣以为可以先派兵前往,让他们彻底折服,从心里臣服,又授予官职。既能以防他们出尔反尔,以备不时之需;又能给予他们心灵上的震撼,让他们知道大宋军队威武,震慑其他想要聚众叛乱之人。”
刘仲武不同意李纲的说法,躬身道:“李大人的意见,臣不敢苟同。如果小小的盗匪就让大宋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劳师动众,又惊动天下百姓。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往山东水泊梁山,他们必然收到风声,及早防范的话,那必是一场大战。”
“臣以为不能以大军镇压,可以派遣一名招安使前去,与当地的将领联系,然后利用当地的兵力平定叛乱。如果宋江等人识时务者,必然会感恩皇上的仁慈,不杀他们之恩,那个时候再招安便会顺畅许多。”
宗泽接着说道:“臣赞成刘大人的说法,我大宋岂可因小小的盗匪聚众叛乱就妄动大军,如果其他匪首知晓,岂不是说明大宋无人。另外,各地大军都驻守在边境,他国来犯,回访不及,便是涂炭生灵,此时不可草率行事!”
李邦彦又说道:“回禀皇上,臣以为理应派遣招安使前去,大军则不需要动用。宋江等人只不过是一群盗匪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胆子再大也不敢真的杀了招安使。并且,招安使由将领亲自护送至河朔与之商谈,必然有所成效。”
宋徽宗听着众人的意见沉默不语,他的目光看向了一旁,问道:“种老,你的意思又如何?”
种老不过是种师道的别称,唯有皇上一人喊他“种老”,其他人则是尊称他为“老种”。只因他的名讳与宋徽宗的国号一样,才改名,后来又得到宋徽宗赐名。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被尊称为“老种”。论资历,种老当之无愧朝中第一人,就算是刘仲武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老种”。
种师道从容不迫的说道:“回禀皇上,众位大人说的最多的也就是两件事,是战还是招安。以老臣之见,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李少卿之前曾经提及过,派遣大军镇压,然后再派遣招安使前去,实际上老臣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刘大人所言又不无道理。”
“故而,老臣以为可以如此办,朝廷派遣一位招安使前去,与宋江等人见面。另外,皇上再下一道圣旨命令张叔夜从旁辅助,必定可以兵不见血刃的招安。如果宋江等人冥顽不灵,到时候可以采取行动,不必动用大军前去,以免天下百姓耻笑大宋无人。”
宋徽宗点点头,皱着眉头,道;“那么何人前去招安呢?”
招安使要体现出宋徽宗对他们的重视,官职不能小,以免宋江等人觉得是一种侮辱。但是,又不能是武将,以免被他们误认为是挑衅,充满敌意。因此,宋徽宗才会有此一问,皱着眉头,苦恼不已。
“臣愿意前往!”李纲躬身请命道。
“你!……”宋徽宗摇摇头,道:“你乃是一介文人,真的出现什么事故,没有自保能力。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搭上朝中大臣的性命,更是不能这样做。朝中大事还少不了你们,必须重新选择!”
赵构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前往!”
宋徽宗想也不想,直接了当的拒绝道:“你也不行!”
“父皇,您且听儿臣说完!”赵构躬身说道,“儿臣乃是当朝二品大员,又是郡王,唯有儿臣前去方能说明朝廷足够重视他们一行人,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招安。再说了,就算有什么事情,儿臣也可自保,他们伤害不了儿臣。”
宋徽宗皱着眉头,严词拒绝道:“你尚未加冠,虽有官职在身,又有郡王的爵位,前往盗匪窝里,要是有任何的三长两短,朕又有面目面对天下百姓。朝中大臣谁都可以去,唯独你不行。”
种师道沉思片刻,出声道:“启奏皇上,臣以为郡王担任招安使可行。”
宋徽宗面色不悦,面色渐冷,种师道面不改色,他是如实相告,并无任何的偏见,正声道:“正如郡王刚才所言,他是朝中枢密使,掌管朝中行政大权,一定程度上皇上要是派遣郡王前去,反而可以代表是皇上的意思,另外他的身份想必也是一大助力。但是,郡王年仅尚有,还未加冠,需要其他人陪同才行,否则独木难支。”
种师道不带任何偏见,据理力争,这是他行事的风格,宋徽宗也明白,又无法说什么。毕竟,他也是忠心为国。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高俅更是巴不得赵构前去。这样的话,朝中大臣就无人敢于自己明面上争斗了。如果赵构在水泊梁山出事,那便更好了,这样一来高俅便可以权倾朝野,宋徽宗照样对他委以重任。那个时候,他再率领大军平定叛乱,又是大功一件,必然会得到加封,这样就可以继续呼风唤雨了。
赵构坚定不移的前往水泊梁山,也是想亲眼看看传记中的宋江等人如何模样,是否真的非常神勇。另外一件事,卢俊义等人也在其中。毕竟,他是自己的师兄,赵构不得不前往。如果出现问题,到时候又是大宋的损失,其他人的本事兴许有些夸大,不过卢俊义得到周侗的真传,学得一身枪法,必定是良才,可堪大用。
因此,赵构此行势在必行,任何人都阻拦不了他的决定。迫于无奈之下,宋徽宗只能答应赵构前往盗匪的地盘,招安宋江等人。并且,宋徽宗还给予赵构调兵遣将的兵权,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