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低头沉思不语,他不明白自己的父皇为何要与自己商量此事。现如今,赵佶远不是历史上懦弱无能,更不是昏庸无道,乃是真正胸有大志的君主,这些让他心有所思。
宋徽宗赵佶像是知道赵构心中所想,一语言中,直至本心,悠然的说道:“你心中有很多疑惑,‘琥珀山庄’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何朕又与你商议此事?其实这件事本不想告知于你,然而时间所剩不多,有恭这件事对十三弟打击太大了,让朕不得不考虑告诉你一些关于皇家秘辛!”
“秘辛?”赵构瞪大着眼睛直愣愣的看着赵佶,寻思道:“莫不是‘琥珀山庄’真的有很大秘密不成?”
赵佶娓娓道来:“身为赵氏子孙,又是皇子,你应该清楚大宋天下是如何夺得吧!”
赵构点点头,这个事情都清楚,说的不光彩就是谋朝篡位,一切都因为陈桥兵变而起,谋取后周柴氏天下,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为帝。虽然没有对柴氏赶尽杀绝,在后世仍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在历史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因恭帝年幼,又手握大权,被麾下将领硬逼着登上王位。但是,赵构心知肚明没有赵匡胤的同意,这些人根本就不敢如此做。
即使是被逼上登基为帝,赵匡胤亦可以不做,只不过是顺水推舟,实则内心深处早已对皇位窥视已久,只是掩饰的非常好。适逢天下大乱,能者居之,赵匡胤麾下猛将如云,又有赵普等人辅佐,顺应天命,随着手中权力增大,生有二心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这些事情赵构不可能如实的说出心中想法,再怎么说他也是赵氏子孙,更是赵匡胤的后代,要是说出来只怕赵佶教训一顿,那就得不偿失了。并且,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对武将深深地忌惮,就是害怕有人效仿,也就直接影响到大宋政治变化,由文人掌控大权,武将地位式微,还上演出来两次‘杯酒释兵权’,这些都说明赵匡胤的自身经历深深地影响到大宋的政治。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采取这样的手段,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将领交出手中兵权,从某一方面来说的确在前期收获颇丰,皇帝权力空前强大,只不过是另外一方面影响了整个大宋的军事制度,以及军队的战斗力,武将的地位。
赵佶不知赵构心中所想,接着说道:“太祖皇帝建立大宋,还未统一政权,那个时候尚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势力虎视眈眈。太祖皇帝一心想要统一,为此事不知召集多少次会议。”
“那时,太宗皇帝手握重兵,又在朝中担任要职,位高权重。太宗皇帝建议太祖皇帝建立一支秘密组织,‘琥珀山庄’正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为得是灭除南方反对势力。”
“当初,山庄中的人员全部都是军中将领或是武艺高强的江湖人士,他们本是太祖皇帝麾下之人,对太祖皇帝忠心耿耿,这些人暗中潜入南方势力,打探军情,以及刺杀行动,故而能够快速的消灭这些势力,统一中原,这些人也是功不可没。”
“太祖皇帝本来是想撤销山庄,太祖皇帝认为有些事情无法处理,由他们出面,也就留了下来。后来,太宗皇帝登基为帝,更是对山庄中人大换血,一些老一辈人员悉数退下来,由军中一些资质尚佳或是江湖中人担任,自有培养,成为属于历代君王秘密组织。”
“这个秘密也成为历代君王一人知晓,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山庄庄主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这个组织经过百年发展,又有朝廷重点培养,早已渗透大宋各个机构,只要想知道的事情没有他们查不到。”
赵构沉思不语,被赵佶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没有想到山庄早在大宋初期便已经成立,一直成为皇上秘密机构,而且这个机构渗透到大宋各个角落,这些事情都是他没有想到的。
宋徽宗赵佶见赵构有些惊讶,他也是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实际上,‘琥珀山庄’本意便是晶莹剔透,身为大宋君主如何不知大宋情况。只是一直以来,关注的是朝中官员,对于寻常百姓以及地方官吏却不曾紧跟,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接下来,朕告诉你的事情,你要铭记!”赵构听到赵佶的话语,立即正襟危坐,竖起耳朵认真的聆听;赵佶又继续说道:“山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责任,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抵御外敌入侵的防线!”
“收复燕云十六州?”赵构惊呼一声,在他看来山庄对于大宋皇帝来说意义非凡,却不想跟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关,要知道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关联,实在是想不通。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也是战略要地。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条件便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是唯一的条件。石敬瑭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下来,最后成功建国,他也履行承诺;之后,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成为大宋心腹大患。
宋太宗两次出兵攻打辽国,均已惨败收场,一直未曾收复燕云十六州,亦是其一生的遗憾。赵构更清楚的知道,燕云十六州直接影响到大宋的衰变乃至灭亡,对于大宋来说意义非凡。
宋太宗两次出兵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都失败了,渐渐地也不再企图收复了,从此对辽采取守势;景德元年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在宣和五年二月,辽国被灭,金国履行条约,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但是还有九个未曾归还。
赵构猛地想起关于‘燕云十六州’事迹,又想起现在的时间,正是宣和三年,也就是说明年大宋将正式与金国订立条约,共同消灭辽国这个心腹大患,暗暗地寻思道:“辽国灭亡后,距离金国南下侵宋也不远了!”
若非宋徽宗赵佶提起此事,赵构都难以想起来,金兵南下侵宋正是那次一起攻打辽国看见宋兵战斗力孱弱才会有灭除大宋的想法。赵构想起此事,才发现时间真的不等人了,有些事情该提前入手,抵御日后的金兵入侵。
宋徽宗赵佶像是知道赵构心中所想,一语言中,直至本心,悠然的说道:“你心中有很多疑惑,‘琥珀山庄’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何朕又与你商议此事?其实这件事本不想告知于你,然而时间所剩不多,有恭这件事对十三弟打击太大了,让朕不得不考虑告诉你一些关于皇家秘辛!”
“秘辛?”赵构瞪大着眼睛直愣愣的看着赵佶,寻思道:“莫不是‘琥珀山庄’真的有很大秘密不成?”
赵佶娓娓道来:“身为赵氏子孙,又是皇子,你应该清楚大宋天下是如何夺得吧!”
赵构点点头,这个事情都清楚,说的不光彩就是谋朝篡位,一切都因为陈桥兵变而起,谋取后周柴氏天下,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为帝。虽然没有对柴氏赶尽杀绝,在后世仍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在历史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因恭帝年幼,又手握大权,被麾下将领硬逼着登上王位。但是,赵构心知肚明没有赵匡胤的同意,这些人根本就不敢如此做。
即使是被逼上登基为帝,赵匡胤亦可以不做,只不过是顺水推舟,实则内心深处早已对皇位窥视已久,只是掩饰的非常好。适逢天下大乱,能者居之,赵匡胤麾下猛将如云,又有赵普等人辅佐,顺应天命,随着手中权力增大,生有二心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这些事情赵构不可能如实的说出心中想法,再怎么说他也是赵氏子孙,更是赵匡胤的后代,要是说出来只怕赵佶教训一顿,那就得不偿失了。并且,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对武将深深地忌惮,就是害怕有人效仿,也就直接影响到大宋政治变化,由文人掌控大权,武将地位式微,还上演出来两次‘杯酒释兵权’,这些都说明赵匡胤的自身经历深深地影响到大宋的政治。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采取这样的手段,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将领交出手中兵权,从某一方面来说的确在前期收获颇丰,皇帝权力空前强大,只不过是另外一方面影响了整个大宋的军事制度,以及军队的战斗力,武将的地位。
赵佶不知赵构心中所想,接着说道:“太祖皇帝建立大宋,还未统一政权,那个时候尚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势力虎视眈眈。太祖皇帝一心想要统一,为此事不知召集多少次会议。”
“那时,太宗皇帝手握重兵,又在朝中担任要职,位高权重。太宗皇帝建议太祖皇帝建立一支秘密组织,‘琥珀山庄’正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为得是灭除南方反对势力。”
“当初,山庄中的人员全部都是军中将领或是武艺高强的江湖人士,他们本是太祖皇帝麾下之人,对太祖皇帝忠心耿耿,这些人暗中潜入南方势力,打探军情,以及刺杀行动,故而能够快速的消灭这些势力,统一中原,这些人也是功不可没。”
“太祖皇帝本来是想撤销山庄,太祖皇帝认为有些事情无法处理,由他们出面,也就留了下来。后来,太宗皇帝登基为帝,更是对山庄中人大换血,一些老一辈人员悉数退下来,由军中一些资质尚佳或是江湖中人担任,自有培养,成为属于历代君王秘密组织。”
“这个秘密也成为历代君王一人知晓,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山庄庄主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这个组织经过百年发展,又有朝廷重点培养,早已渗透大宋各个机构,只要想知道的事情没有他们查不到。”
赵构沉思不语,被赵佶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没有想到山庄早在大宋初期便已经成立,一直成为皇上秘密机构,而且这个机构渗透到大宋各个角落,这些事情都是他没有想到的。
宋徽宗赵佶见赵构有些惊讶,他也是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实际上,‘琥珀山庄’本意便是晶莹剔透,身为大宋君主如何不知大宋情况。只是一直以来,关注的是朝中官员,对于寻常百姓以及地方官吏却不曾紧跟,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接下来,朕告诉你的事情,你要铭记!”赵构听到赵佶的话语,立即正襟危坐,竖起耳朵认真的聆听;赵佶又继续说道:“山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责任,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抵御外敌入侵的防线!”
“收复燕云十六州?”赵构惊呼一声,在他看来山庄对于大宋皇帝来说意义非凡,却不想跟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关,要知道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关联,实在是想不通。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也是战略要地。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条件便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是唯一的条件。石敬瑭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下来,最后成功建国,他也履行承诺;之后,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成为大宋心腹大患。
宋太宗两次出兵攻打辽国,均已惨败收场,一直未曾收复燕云十六州,亦是其一生的遗憾。赵构更清楚的知道,燕云十六州直接影响到大宋的衰变乃至灭亡,对于大宋来说意义非凡。
宋太宗两次出兵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都失败了,渐渐地也不再企图收复了,从此对辽采取守势;景德元年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在宣和五年二月,辽国被灭,金国履行条约,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但是还有九个未曾归还。
赵构猛地想起关于‘燕云十六州’事迹,又想起现在的时间,正是宣和三年,也就是说明年大宋将正式与金国订立条约,共同消灭辽国这个心腹大患,暗暗地寻思道:“辽国灭亡后,距离金国南下侵宋也不远了!”
若非宋徽宗赵佶提起此事,赵构都难以想起来,金兵南下侵宋正是那次一起攻打辽国看见宋兵战斗力孱弱才会有灭除大宋的想法。赵构想起此事,才发现时间真的不等人了,有些事情该提前入手,抵御日后的金兵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