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脸色愈来愈不好,不是他身体出了问题,而是被气恼的。实际上他知道众人会反对与金国联盟共同抵御辽国,而且众人所说又何尝不是他担心的,只不过他的心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是他的心愿,更是大宋历代皇上的心愿,更是太祖皇帝的遗愿。即便太宗皇帝攻伐辽国失败,差点失去性命,不过他的心里也是有很多无可奈何。
如今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摆在面前,宋徽宗岂能错过。即便是冒着风险,那又如何。任何事情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在,只不过要看如何掌控。若是以前的大宋,或许正如反对之声一样,当真是养虎为患。
现在的大宋早已不是昔日的大宋,而他也不是那个昏庸无能的宋徽宗。既然有机会,那就得把握住机会。错过了就没有再来了,就算大宋不与金国结盟,那么金国定然与其他国家结盟。
那个时候局势更加不利,何不趁此机会,痛打落水狗更好。辽、金两国相争,而大宋就算结盟,也不过是出出力,那个时候依然可以将燕云十六州收回,岂不两全其美。
众人担心的问题,宋徽宗怎么会不知道,诸多因素悉数在内,他知道机会只有一半,哪怕只有一半也要尽全力,让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变得更大,绝不会错过。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赵佶再赌,而且以大宋江山社稷在赌。若是赢了,那便完成心愿,那他就算是死了也可以面对历代先祖;若是输了,那便所有的罪过一人承担,成为后人唾弃的皇帝。
为了完成遗愿,哪怕是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当初赵构也如同郑居中等人一样,他对此也是反对的态度。即便知道了更多内幕,心中依然忐忑。依他看来,两不相帮坐收渔人之利更好。因为辽国衰弱,依然足够金国喝一壶的。
事后赵构又好好的想了想,终于明白宋徽宗这是再赌。既然非常时期,那就行非常事,赵构懂了、理解了,那他就按照赵佶的意思去做,然后完成自己的愿望,这样也是他的期望,两者不谋而合。
“诸位大人此言差矣!”在静悄悄地大殿上,赵构的声音犹如洪钟一样,震耳欲聋。众人情不自禁地望着赵构,只见他接着说道:“我有一事想请教郑大人,以及诸位大人!”
“郡王殿下请说!”郑居中一愣,连忙回道。
赵构道:“请问郑大人上过否?”
“未曾!”郑居中摇头回答,心想:“郡王问这个作甚?”
“那你可曾听说过‘知己知彼’这句话?”赵构再次问道。
“自然听过!”郑居中博览群书,除了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等外,还有兵书。哪怕他未曾上过战场,依然会读一些,这是因为读书人的爱好。不然的话,又怎么会‘纸上谈兵’这句俗语。
赵构点点头,道:“之前郑大人所言,太宗皇帝征战辽国败了,又有澶渊之盟。那么请问郑大人,你知道这句话,理应懂得此话含义。难道郑大人以为大宋的国力弱于辽国?”
“莫非郑大人忘了,太宗皇帝与现在已经相隔百年之久,百年以来,大宋更是飞速发展,然辽国衰弱,此消彼长,焉能战败之理。现如今,大宋朝野一片清明,再无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之人。即便还有一些,那又如何,已经无法动摇大宋根基。”
“大宋与辽国抗衡,再无后顾之忧!并且,大宋近些年来发生的事情,辽国、金国如何知道?如果说他们知道大宋发生的情况,只能说大宋出了奸卖国求荣之辈!”
“若是现在的安宁与和平就以为真的和平了,郑大人之前此言当真是可笑至极。郑大人如若小子无礼,你不妨前往边界处看看那里的百姓又如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若是朝中诸位大人与郑大人所想那样,安于现在的和平,不居安思危的话,恐怕大宋真的到了危难之际,那该如何是好?莫非等到那个时候才去反抗,所造成损失由谁负责?郑大人,你可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我……”郑居中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地涨红着脸,他什么话都说不出口。因为赵构所说的正是书本上所学的,而且居安思危这句话也将他震撼住了,直接让他闭嘴不言。
赵构没有理会郑居中,又将目光看向了邓洵武,沉声道:“这句话也适合邓大人之前所言!”
“邓大人知道金国比辽国强盛,那么辽必亡乃是已成事实。若是金国灭了辽国以后,你也认为金国与辽国一样,必起侵吞大宋之心。只是邓大人是否想过,此次结盟大宋不也真正见识了金兵的厉害。”
“同样大宋的兵力也被金国了如指掌,那样一来,在征战辽军的战役中,我军必定要让女真人见识厉害,这样一来他们还敢侵吞大宋吗?因为来了也无惧,势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大宋每年给予辽国缴纳税贡,诸位以为这样真的合理?你们觉得合理,然我赵构却不答应。我大宋泱泱大国,又有富庶之地,更有身经百战的将领,又有英明神武的大臣,与金国,乃至辽国远胜太多!”
“为何一直被辽国欺压,要是金国强盛,势必又与辽国一样,那样一来,难道大宋就一直这样下去诸位才甘心!不要以为有个澶渊之盟就觉得辽主没有入侵大宋之心,只不过是自顾不暇,没有想起罢了。”
“诸位大人乃是大宋的肱骨之臣,又是栋梁之才,为何一直难以抵挡外敌,乃是因为朝中人心不齐。主战、主和两派之争,难道诸位大人不觉得这个时候更应该同仇敌忾吗?”
赵构的话犹如暮鼓晨钟,他没有丝毫的留有面子,言辞犀利不说,更是讽刺朝中之前的派系之争,那些没有居安思危之心的大臣更是被赵构狠狠地痛骂,哪怕不是针对某一个人,依然让众人沉默不语。
虽说赵构年纪虽小,这番话却十分有道理,奈何他们的骨子里传承的便是儒家文化,以和为贵,却不知这样和平也不过是假象罢了,赵构便是让这些人认清现实,真正的团结一起,不要等到危机出现了才知道后悔,那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
(本章完)
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是他的心愿,更是大宋历代皇上的心愿,更是太祖皇帝的遗愿。即便太宗皇帝攻伐辽国失败,差点失去性命,不过他的心里也是有很多无可奈何。
如今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摆在面前,宋徽宗岂能错过。即便是冒着风险,那又如何。任何事情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在,只不过要看如何掌控。若是以前的大宋,或许正如反对之声一样,当真是养虎为患。
现在的大宋早已不是昔日的大宋,而他也不是那个昏庸无能的宋徽宗。既然有机会,那就得把握住机会。错过了就没有再来了,就算大宋不与金国结盟,那么金国定然与其他国家结盟。
那个时候局势更加不利,何不趁此机会,痛打落水狗更好。辽、金两国相争,而大宋就算结盟,也不过是出出力,那个时候依然可以将燕云十六州收回,岂不两全其美。
众人担心的问题,宋徽宗怎么会不知道,诸多因素悉数在内,他知道机会只有一半,哪怕只有一半也要尽全力,让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变得更大,绝不会错过。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赵佶再赌,而且以大宋江山社稷在赌。若是赢了,那便完成心愿,那他就算是死了也可以面对历代先祖;若是输了,那便所有的罪过一人承担,成为后人唾弃的皇帝。
为了完成遗愿,哪怕是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当初赵构也如同郑居中等人一样,他对此也是反对的态度。即便知道了更多内幕,心中依然忐忑。依他看来,两不相帮坐收渔人之利更好。因为辽国衰弱,依然足够金国喝一壶的。
事后赵构又好好的想了想,终于明白宋徽宗这是再赌。既然非常时期,那就行非常事,赵构懂了、理解了,那他就按照赵佶的意思去做,然后完成自己的愿望,这样也是他的期望,两者不谋而合。
“诸位大人此言差矣!”在静悄悄地大殿上,赵构的声音犹如洪钟一样,震耳欲聋。众人情不自禁地望着赵构,只见他接着说道:“我有一事想请教郑大人,以及诸位大人!”
“郡王殿下请说!”郑居中一愣,连忙回道。
赵构道:“请问郑大人上过否?”
“未曾!”郑居中摇头回答,心想:“郡王问这个作甚?”
“那你可曾听说过‘知己知彼’这句话?”赵构再次问道。
“自然听过!”郑居中博览群书,除了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等外,还有兵书。哪怕他未曾上过战场,依然会读一些,这是因为读书人的爱好。不然的话,又怎么会‘纸上谈兵’这句俗语。
赵构点点头,道:“之前郑大人所言,太宗皇帝征战辽国败了,又有澶渊之盟。那么请问郑大人,你知道这句话,理应懂得此话含义。难道郑大人以为大宋的国力弱于辽国?”
“莫非郑大人忘了,太宗皇帝与现在已经相隔百年之久,百年以来,大宋更是飞速发展,然辽国衰弱,此消彼长,焉能战败之理。现如今,大宋朝野一片清明,再无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之人。即便还有一些,那又如何,已经无法动摇大宋根基。”
“大宋与辽国抗衡,再无后顾之忧!并且,大宋近些年来发生的事情,辽国、金国如何知道?如果说他们知道大宋发生的情况,只能说大宋出了奸卖国求荣之辈!”
“若是现在的安宁与和平就以为真的和平了,郑大人之前此言当真是可笑至极。郑大人如若小子无礼,你不妨前往边界处看看那里的百姓又如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若是朝中诸位大人与郑大人所想那样,安于现在的和平,不居安思危的话,恐怕大宋真的到了危难之际,那该如何是好?莫非等到那个时候才去反抗,所造成损失由谁负责?郑大人,你可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我……”郑居中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地涨红着脸,他什么话都说不出口。因为赵构所说的正是书本上所学的,而且居安思危这句话也将他震撼住了,直接让他闭嘴不言。
赵构没有理会郑居中,又将目光看向了邓洵武,沉声道:“这句话也适合邓大人之前所言!”
“邓大人知道金国比辽国强盛,那么辽必亡乃是已成事实。若是金国灭了辽国以后,你也认为金国与辽国一样,必起侵吞大宋之心。只是邓大人是否想过,此次结盟大宋不也真正见识了金兵的厉害。”
“同样大宋的兵力也被金国了如指掌,那样一来,在征战辽军的战役中,我军必定要让女真人见识厉害,这样一来他们还敢侵吞大宋吗?因为来了也无惧,势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大宋每年给予辽国缴纳税贡,诸位以为这样真的合理?你们觉得合理,然我赵构却不答应。我大宋泱泱大国,又有富庶之地,更有身经百战的将领,又有英明神武的大臣,与金国,乃至辽国远胜太多!”
“为何一直被辽国欺压,要是金国强盛,势必又与辽国一样,那样一来,难道大宋就一直这样下去诸位才甘心!不要以为有个澶渊之盟就觉得辽主没有入侵大宋之心,只不过是自顾不暇,没有想起罢了。”
“诸位大人乃是大宋的肱骨之臣,又是栋梁之才,为何一直难以抵挡外敌,乃是因为朝中人心不齐。主战、主和两派之争,难道诸位大人不觉得这个时候更应该同仇敌忾吗?”
赵构的话犹如暮鼓晨钟,他没有丝毫的留有面子,言辞犀利不说,更是讽刺朝中之前的派系之争,那些没有居安思危之心的大臣更是被赵构狠狠地痛骂,哪怕不是针对某一个人,依然让众人沉默不语。
虽说赵构年纪虽小,这番话却十分有道理,奈何他们的骨子里传承的便是儒家文化,以和为贵,却不知这样和平也不过是假象罢了,赵构便是让这些人认清现实,真正的团结一起,不要等到危机出现了才知道后悔,那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