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潘良贵大喝一声,“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一切都以大局为重,唯有登基为帝才行。即便是没有传位诏书,那又如何?若是大宋一日没有新君,那么徽钦二帝就可成为金人与我朝谈判的筹码,以金人的野心,我们都心知肚明。若是再这么拖拖拉拉,那么徽钦二帝的危险就会增加一分。”
赵有恭苦笑道:“潘大人,我真的没想过做皇帝!”
“现在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去做!”潘良贵正声道,“燕王,你若不称帝,大宋无人敢称帝。现如今百官臣服,一切都顺理成章。至于传位诏书,现在哪里去找得到。”
朱倬赞同道:“潘大人说的很对,这个时候哪里来的传位诏书,事态紧急一切都不能按照规定去做。若是再耽搁下去,那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样一来大宋真的完了。”
李纲劝道:“这个时候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哪怕燕王殿下您不愿意登基,也必须登基,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天下百姓,臣等恳请殿下一切以大局为重,择良辰吉时登基为帝。”
“臣恳请燕王登基为帝!”
王云、叶梦得等人也纷纷跪在地上,眼前的情况只能尽快登基,那些繁文缛节,全部都抛弃了。至于传位诏书,那是再正常情况下必须要有的,这个时候要是再谈论这些,怕是大宋真的无人成为新君了。
宋徽宗共有三十多位儿子,早殇四人,还有三十四人,其中成年的皇子有十几人。除了长子赵桓成为钦宗外,赵构还有八位兄长,又有两人早殇,只不过他们几人根本就不受宠,也不过是授封于王爷,有些没有封为王爷,不过是郡王而已。
若是按照顺位来说,赵构不是最有资格称帝,却是最符合眼前局势的,众人都相信唯有赵构才能扭转乾坤,而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人品等都是上上之选。
文武百官喝止百位,只是真正掌握权力的,唯有六部尚书,还有枢密院使,这些人全部都是赵构的人,对他忠心耿耿,继承皇位理所应当,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纵然没有传位诏书,百官也不敢乱嚼舌根子,心悦诚服地认同赵构的帝位。赵构见众人苦苦相逼,他是真的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一来没有自由可言,二来琐事太多了。
“九弟,你就别再推辞了,这不仅仅是六部尚书的心愿,也是太上皇的意思。”
“二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赵构以及其他人都愣住了,他们都把目光聚集在赵有恭身上。
赵有恭自知有些事情隐瞒不住了,索性将事情都说了出来,他看着赵构,又看了看六部尚书等人,气定神闲的说道:“九弟,以及诸位大人,是否觉得没有传位诏书,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其实,传位诏书我这里真的有。”
“什么?你说真的?”赵构惊疑地说道。
潘良贵狐疑地问道:“楚王殿下,这事可不是玩笑话,切不可胡乱之言!”
“传位诏书就在我的府上,未曾带在身上,待我前去取来,诸位一看便知了。”赵有恭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便是楚王府,由于他们不是皇上,也无权留在皇宫中,只能遇事入宫,又或是聚集在楚王府商议。
片刻后,赵有恭回来了,他手中多了一卷金黄色的卷轴,将它交给了潘良贵等人,道:“诸位大人,你们在宫中任职时间也不短,想必这上面的笔迹是何人的,诸位应该知道是何人所书。”
“太……太上皇!”众人震惊了,这诏书的笔迹明显就是宋徽宗的,他的笔迹乃是独树一帜,难以模仿,他们也曾见过赵佶的书法,故而一眼便知道了,而且诏书上还有玉玺印鉴的字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真的,真的是太上皇的笔迹!”
众人大吃一惊,又惊喜连连,他们本以为赵构登基也是在时局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有了这个传位诏书,那么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纵然没有赵桓的传位诏书,不过有太上皇的,那更好。
“朕膺昊天之眷命,在位二十五年。虽收复燕云十六州,遂了太祖皇帝的心愿,稳定大宋北方。然朕无力扭转乾坤,大宋日益衰退,纵然收复失地,也无法改变局势。
今朕之嫡子燕王德基,文治武功皆胜于朕,收复失地,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朕心,必能克承大统,完成朕之做不到的事情,著继朕登基皇帝位。望吾儿莫负朕托,开创大宋之盛世也。”
“钦哉!”潘良贵一字一句,恭敬地将诏书的内容宣读出来,猛地跪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纲等人一愣,随即也跪在地上。
赵构傻眼了,他将传位诏书拿来仔细的端详着,无论从哪种角度去看,怎么比较都是一人手笔,那人正是自己的父皇赵佶。从这个传位诏书来看,只怕赵佶立下的时间不短。
“二哥,看样子你真的有事瞒了我啊!”赵构掷地有声地问道,“这传位诏书,你到底是从何得来的?为何会在你的手中?”
赵有恭泰然自若,处事不惊地回道:“这诏书乃是太上皇交托于臣的,亦是太上皇的心愿。其实一直以来,太上皇最想要继承皇位的人是皇上您,奈何皇上屡屡不受,又有太子步步紧逼,迫于无奈之下,皇上只能禅让帝位,只是太上皇早有打算,这份传位诏书乃是皇上您从燕云之地回来,便交给臣的,只是一直没有拿出来罢了,现在时机到了,正好拿出来便是。”
“真的是这样吗?”
赵构咬牙切齿,脸色阴沉的看着赵有恭,他才不相信之前所说的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份传位诏书早就在赵有恭手中,他一直隐瞒着,也就是说这次靖康之变,赵构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待六部尚书走后,他想要好好的询问赵有恭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有恭的理由说服不了赵构,却能说服潘良贵、李纲等人,他们都觉得这事正常,主要是这份诏书是真的,不是伪造的。既然是真的传位诏书,那比什么都重要了。
那些理由相信与否,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份诏书上说的是燕王赵构登基为帝,这便足够了。只要有了这份传位诏书,那么所有的流言蜚语都被堵上了,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这份诏书出现的太及时了。
(本章完)
赵有恭苦笑道:“潘大人,我真的没想过做皇帝!”
“现在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去做!”潘良贵正声道,“燕王,你若不称帝,大宋无人敢称帝。现如今百官臣服,一切都顺理成章。至于传位诏书,现在哪里去找得到。”
朱倬赞同道:“潘大人说的很对,这个时候哪里来的传位诏书,事态紧急一切都不能按照规定去做。若是再耽搁下去,那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样一来大宋真的完了。”
李纲劝道:“这个时候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哪怕燕王殿下您不愿意登基,也必须登基,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天下百姓,臣等恳请殿下一切以大局为重,择良辰吉时登基为帝。”
“臣恳请燕王登基为帝!”
王云、叶梦得等人也纷纷跪在地上,眼前的情况只能尽快登基,那些繁文缛节,全部都抛弃了。至于传位诏书,那是再正常情况下必须要有的,这个时候要是再谈论这些,怕是大宋真的无人成为新君了。
宋徽宗共有三十多位儿子,早殇四人,还有三十四人,其中成年的皇子有十几人。除了长子赵桓成为钦宗外,赵构还有八位兄长,又有两人早殇,只不过他们几人根本就不受宠,也不过是授封于王爷,有些没有封为王爷,不过是郡王而已。
若是按照顺位来说,赵构不是最有资格称帝,却是最符合眼前局势的,众人都相信唯有赵构才能扭转乾坤,而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人品等都是上上之选。
文武百官喝止百位,只是真正掌握权力的,唯有六部尚书,还有枢密院使,这些人全部都是赵构的人,对他忠心耿耿,继承皇位理所应当,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纵然没有传位诏书,百官也不敢乱嚼舌根子,心悦诚服地认同赵构的帝位。赵构见众人苦苦相逼,他是真的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一来没有自由可言,二来琐事太多了。
“九弟,你就别再推辞了,这不仅仅是六部尚书的心愿,也是太上皇的意思。”
“二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赵构以及其他人都愣住了,他们都把目光聚集在赵有恭身上。
赵有恭自知有些事情隐瞒不住了,索性将事情都说了出来,他看着赵构,又看了看六部尚书等人,气定神闲的说道:“九弟,以及诸位大人,是否觉得没有传位诏书,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其实,传位诏书我这里真的有。”
“什么?你说真的?”赵构惊疑地说道。
潘良贵狐疑地问道:“楚王殿下,这事可不是玩笑话,切不可胡乱之言!”
“传位诏书就在我的府上,未曾带在身上,待我前去取来,诸位一看便知了。”赵有恭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便是楚王府,由于他们不是皇上,也无权留在皇宫中,只能遇事入宫,又或是聚集在楚王府商议。
片刻后,赵有恭回来了,他手中多了一卷金黄色的卷轴,将它交给了潘良贵等人,道:“诸位大人,你们在宫中任职时间也不短,想必这上面的笔迹是何人的,诸位应该知道是何人所书。”
“太……太上皇!”众人震惊了,这诏书的笔迹明显就是宋徽宗的,他的笔迹乃是独树一帜,难以模仿,他们也曾见过赵佶的书法,故而一眼便知道了,而且诏书上还有玉玺印鉴的字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真的,真的是太上皇的笔迹!”
众人大吃一惊,又惊喜连连,他们本以为赵构登基也是在时局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有了这个传位诏书,那么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纵然没有赵桓的传位诏书,不过有太上皇的,那更好。
“朕膺昊天之眷命,在位二十五年。虽收复燕云十六州,遂了太祖皇帝的心愿,稳定大宋北方。然朕无力扭转乾坤,大宋日益衰退,纵然收复失地,也无法改变局势。
今朕之嫡子燕王德基,文治武功皆胜于朕,收复失地,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朕心,必能克承大统,完成朕之做不到的事情,著继朕登基皇帝位。望吾儿莫负朕托,开创大宋之盛世也。”
“钦哉!”潘良贵一字一句,恭敬地将诏书的内容宣读出来,猛地跪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纲等人一愣,随即也跪在地上。
赵构傻眼了,他将传位诏书拿来仔细的端详着,无论从哪种角度去看,怎么比较都是一人手笔,那人正是自己的父皇赵佶。从这个传位诏书来看,只怕赵佶立下的时间不短。
“二哥,看样子你真的有事瞒了我啊!”赵构掷地有声地问道,“这传位诏书,你到底是从何得来的?为何会在你的手中?”
赵有恭泰然自若,处事不惊地回道:“这诏书乃是太上皇交托于臣的,亦是太上皇的心愿。其实一直以来,太上皇最想要继承皇位的人是皇上您,奈何皇上屡屡不受,又有太子步步紧逼,迫于无奈之下,皇上只能禅让帝位,只是太上皇早有打算,这份传位诏书乃是皇上您从燕云之地回来,便交给臣的,只是一直没有拿出来罢了,现在时机到了,正好拿出来便是。”
“真的是这样吗?”
赵构咬牙切齿,脸色阴沉的看着赵有恭,他才不相信之前所说的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份传位诏书早就在赵有恭手中,他一直隐瞒着,也就是说这次靖康之变,赵构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待六部尚书走后,他想要好好的询问赵有恭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有恭的理由说服不了赵构,却能说服潘良贵、李纲等人,他们都觉得这事正常,主要是这份诏书是真的,不是伪造的。既然是真的传位诏书,那比什么都重要了。
那些理由相信与否,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份诏书上说的是燕王赵构登基为帝,这便足够了。只要有了这份传位诏书,那么所有的流言蜚语都被堵上了,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这份诏书出现的太及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