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层次也高低不均。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形式未必会受到大众的欢迎,质朴平淡的也不一定没有高端市场。
这并不是一个多么难以理解的道理,比如说现代文明中,最最前卫的艺术形式是什么?肯定是行为艺术和抽象艺术了,那玩意真的是...想喷都喷不明白,更别说欣赏了。
最质朴平淡的艺术形式呢?我觉得就比较多元化了,要说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歌小调儿。
在现代文化体系下,民歌小调儿已经没人去创作了,但民族风格并没有因此而流失,一些优秀的内涵丰富的民族风曲种,依旧流传广泛,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是蒙古草原风,一个是东北土嗨风。
蒙古草原风流行的比较早,大概在新世纪初期形成风潮席卷中华大地,其特点是曲风大气悠远,配乐以蒙古弦乐为主,重旋律而轻节奏。唱腔空灵,唱功含有明显的仿生学技巧,狼咆似的高亮长音,绵羊似的颤抖泛音,还有明显的生活元素在里面,比如一些吆喝和哼唱。
蒙古草原风的歌曲中,歌词也非常有特点,总结一下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必须有风景;第二,必须有吃的;第三,必须有小动物。
风景包括了云啊,草啊,天空啊。食物包括奶茶啦,奶酒啦,奶饼啦。小动物里包括羊啦,马啦,牦牛啦,姑娘汉子啦。
随便找一首基本都是这样。
在蒙古草原风完整的音乐体系下,还衍生出了青藏高原风和雪山雪域风,这些类别的歌曲曲风类似,全靠歌词区分,蒙古草原风里没有入云的高山,青藏高原风里没有无垠的草原,雪山雪域风里没有跑马的汉子。
第二类流行的民族风曲种,叫做东北土嗨风。
这种风格出现的比较晚,流行的也比较晚,成产业不过十几年。
其特点是充满了浓郁的东北二人转特色,曲风完全来自二人转体系,依靠更换配乐乐器尝试摆脱二人转的影子,可受专业水平所限,一番操作下来更加不伦不类,反倒不如传统二人转有特色韵味。
此类歌曲的特色一在音乐本身:单调的旋律、粗糙的编曲、滥用的乐器和浅白庸俗的歌词,歌曲主题除了爱情就是兄弟,无论是爱情还是兄弟都跟喝酒有关,估计撸串就是不好押韵,不然也能给套用上。
特色之二在歌手,东北土嗨风歌曲的歌手,无一例外,全都五音不全乐理不通,别说五线谱的,你拿个简谱给他们看,他们都得一愣一愣的问你:“干蛤呀?卖手机号奥?”
对音乐的外行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以雷同的洗脑旋律当作流行趋势,创作着海量的低俗作品,不断拉低着东北民间艺术的平均分。
好在这类歌曲的流行度并不广,东北乡镇以外,70后往上,基本没人听。
但这种音乐可怕就可怕在,东北乡镇以内,70后往下的人,基本都在听!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啊,东北土嗨风从萌芽到崛起,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粉丝群体最集中最壮大到音乐形式。
这是互联网大数据统计下得出的结论,很多音乐文艺平台都可以查阅得到。
如今我进入了娱乐圈儿,并在阴差阳错之下通过发行单曲,率先从同期艺人中脱颖而出,真正靠着成绩站在了一线巨星的行列里。在这种时候,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一个定位。
没有目标就没有未来,没有计划就没有进步,如果没有定位,目标和计划就都没有实际意义。
定位不同于人设,人设是艺人的性格品德生活社交习惯,定位是针对作品和艺术风格,选择主要受众群体和必然对立存在的抵触群体。
经过一番调查运算和深思熟虑,我和我的团队最终作出决定,把我的歌曲,定位成引领新时期东北土嗨风,摒除三俗内容,打造东北乡村民谣类说唱新曲风。
这个定位,既抱上了东北土嗨风流行文化的大腿,又和喊麦等低俗表演形式划清了界限,又带着向主流靠拢,追求进步升华的积极意图,是个非常取巧的做法。
相关的定位信息,在两支单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的同时,立刻由水军介入带节奏。我亲自指导如何控制关键的节奏点,带着他们集体学习了《无极》《大圣归来》《让子弹飞》《缝纫机乐队》等最近几年大热影片的操作手段。
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拍的不咋地,但水军很水很专业,靠着强行解读和跪舔,成功将这些作品送上了神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让子弹飞》。
我让水军们不用创新,完全照搬《让子弹飞》的炒作手法就可以。
我的歌曲中,一切逻辑不通,衔接不畅的部分,全都解读成意识流。
一切表演过激过硬的地方,全都说成是歌手自创的浮夸型话剧流演技。
一切装犊子又明显没装成的地方,全都强行解读,随便找个贴边的社会问题往上一靠就可以。
比如在《我爸回来了》这首歌中,歌词就可以解读出十几篇论文。开篇可以设问,歌名这五个字,是以第几人称对谁说出来的?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然后下面立刻给出答案,这一句话,可以用多种人称分别对多个人物说出,在不同的语境下又可以表现出多种情感。
比如在对王叔叔说时,既可以是对亲生父亲不负责任的报复,也可以是对隔壁邻居不知廉耻的警告,也有可能是在特殊的家庭邻里关系的压迫下带有一丝讨好和谄媚。潜意识里,也是对现代社会牢笼式婚姻的挑战和控诉。
凡此种种,反正只要是稍微能贴上点边,就别怕扯得远,听歌的人几百万,喜欢的人怎么都是喜欢,不喜欢的里面能忽悠一个算一个。忽悠不了的那些人,为了反驳观点,必然也会刷评论,听歌曲找漏洞,无形中也为单曲增加了热度制造了话题,其结果都是只赚不亏。
经过一番不要脸的操作,我和我的单曲一时间成为了娱乐圈实至名归的NO.1,附加效益不提,只CD销售和网络版权销售两个方面,在一个月里就为我带来了超过3000万的净利润。
如果再把网络平台的版权广告提成,和各个官媒自媒的冠名广告提成都算上,总收益轻松超过5000万。这还是我没接任何代言采访综艺节目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公司合同方面的多种限制,我这个月捞上一个亿不成问题。
除了这些直观的收益,一条新型产业链也在迅速成型。这条产业链的源头来自北台镇弯台子乡寡妇村,和我兜售给她们的那50万套CD。
互联网时代,遭遇相同喜恶相似的人群很容易就能找到聚会交流的地方,群绝对是最便捷的平台。
寡妇村的这些寡妇们就拥有数个此类平台,总人数加起来超过1000万。这1000万人里,百分之九十九是寡妇,剩余百分之一是准寡妇。
我成为寡妇村村长的事迹早已在这些平台间广为流传,800寡妇和800备胎的合影早就成为了这些圈子的信仰图腾,在她们眼中,我促成的这件事如神迹一般,她们在我的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无形中,我的意愿行动,就成为了这些曾经迷茫的孤单女性们追求未来的实际行动。
购买我的CD,可以聆听我的声音,购买我的CD,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购买我的CD,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购买我的CD,还有滋补天团写真集可以看呦~
重点就在这里了呀,《滋补天团写真集2.0》拥有除了我和花魁之外其余8位成员的240张写真照片,平均每名成员有30张写真照片。我的每张CD中都会随机收录一张,想要凑齐任意一名成员的所有照片,最少要买30张CD。
为了增加文化的流通互动,我特别发出声明,写真集照片卖出后即为私人物品,允许自由交易互通有无。
不过她们并不知道,在印刷这批写真照片的时候,我故意把高质量的照片少印缺印了一大部分。比如编号1号的东方抚琴沙滩阴影照,我只发行了100张。这张写真进入市场一个月,现在已经被炒到了88块钱一张。
还有编号11和22的文氏兄弟双人pose照,以银线描边儿,也就是传说中的银卡,只印了10张,在固定的小奶狗粉丝群中,最高有人开价10万块都收不到。
还有只存在传说中的88号写真照,那是一张滋补天团头牌闹春的金卡,粉丝们为了买到这张照片,不仅海量收购原版CD来抽奖,还把需求开到了黑市当中,价格从50万直线向着500万飙升,黑市将这张金卡亲切的称为娱乐圈的比特币。
可惜她们价格开得再高也买不到,因为这张卡片,我压根儿就一张也没印。
卖艺不卖身,这是我的原则。
这个原则我坚持了好几十年,直到今天我感觉要守不住了。
刚刚若姐给我打电话,说公司老总要见我,具体什么事她也不清除,只知道老总最近也在收集写真集卡片,现在就差一张88号金卡了。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层次也高低不均。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形式未必会受到大众的欢迎,质朴平淡的也不一定没有高端市场。
这并不是一个多么难以理解的道理,比如说现代文明中,最最前卫的艺术形式是什么?肯定是行为艺术和抽象艺术了,那玩意真的是...想喷都喷不明白,更别说欣赏了。
最质朴平淡的艺术形式呢?我觉得就比较多元化了,要说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歌小调儿。
在现代文化体系下,民歌小调儿已经没人去创作了,但民族风格并没有因此而流失,一些优秀的内涵丰富的民族风曲种,依旧流传广泛,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是蒙古草原风,一个是东北土嗨风。
蒙古草原风流行的比较早,大概在新世纪初期形成风潮席卷中华大地,其特点是曲风大气悠远,配乐以蒙古弦乐为主,重旋律而轻节奏。唱腔空灵,唱功含有明显的仿生学技巧,狼咆似的高亮长音,绵羊似的颤抖泛音,还有明显的生活元素在里面,比如一些吆喝和哼唱。
蒙古草原风的歌曲中,歌词也非常有特点,总结一下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必须有风景;第二,必须有吃的;第三,必须有小动物。
风景包括了云啊,草啊,天空啊。食物包括奶茶啦,奶酒啦,奶饼啦。小动物里包括羊啦,马啦,牦牛啦,姑娘汉子啦。
随便找一首基本都是这样。
在蒙古草原风完整的音乐体系下,还衍生出了青藏高原风和雪山雪域风,这些类别的歌曲曲风类似,全靠歌词区分,蒙古草原风里没有入云的高山,青藏高原风里没有无垠的草原,雪山雪域风里没有跑马的汉子。
第二类流行的民族风曲种,叫做东北土嗨风。
这种风格出现的比较晚,流行的也比较晚,成产业不过十几年。
其特点是充满了浓郁的东北二人转特色,曲风完全来自二人转体系,依靠更换配乐乐器尝试摆脱二人转的影子,可受专业水平所限,一番操作下来更加不伦不类,反倒不如传统二人转有特色韵味。
此类歌曲的特色一在音乐本身:单调的旋律、粗糙的编曲、滥用的乐器和浅白庸俗的歌词,歌曲主题除了爱情就是兄弟,无论是爱情还是兄弟都跟喝酒有关,估计撸串就是不好押韵,不然也能给套用上。
特色之二在歌手,东北土嗨风歌曲的歌手,无一例外,全都五音不全乐理不通,别说五线谱的,你拿个简谱给他们看,他们都得一愣一愣的问你:“干蛤呀?卖手机号奥?”
对音乐的外行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以雷同的洗脑旋律当作流行趋势,创作着海量的低俗作品,不断拉低着东北民间艺术的平均分。
好在这类歌曲的流行度并不广,东北乡镇以外,70后往上,基本没人听。
但这种音乐可怕就可怕在,东北乡镇以内,70后往下的人,基本都在听!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啊,东北土嗨风从萌芽到崛起,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粉丝群体最集中最壮大到音乐形式。
这是互联网大数据统计下得出的结论,很多音乐文艺平台都可以查阅得到。
如今我进入了娱乐圈儿,并在阴差阳错之下通过发行单曲,率先从同期艺人中脱颖而出,真正靠着成绩站在了一线巨星的行列里。在这种时候,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一个定位。
没有目标就没有未来,没有计划就没有进步,如果没有定位,目标和计划就都没有实际意义。
定位不同于人设,人设是艺人的性格品德生活社交习惯,定位是针对作品和艺术风格,选择主要受众群体和必然对立存在的抵触群体。
经过一番调查运算和深思熟虑,我和我的团队最终作出决定,把我的歌曲,定位成引领新时期东北土嗨风,摒除三俗内容,打造东北乡村民谣类说唱新曲风。
这个定位,既抱上了东北土嗨风流行文化的大腿,又和喊麦等低俗表演形式划清了界限,又带着向主流靠拢,追求进步升华的积极意图,是个非常取巧的做法。
相关的定位信息,在两支单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的同时,立刻由水军介入带节奏。我亲自指导如何控制关键的节奏点,带着他们集体学习了《无极》《大圣归来》《让子弹飞》《缝纫机乐队》等最近几年大热影片的操作手段。
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拍的不咋地,但水军很水很专业,靠着强行解读和跪舔,成功将这些作品送上了神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让子弹飞》。
我让水军们不用创新,完全照搬《让子弹飞》的炒作手法就可以。
我的歌曲中,一切逻辑不通,衔接不畅的部分,全都解读成意识流。
一切表演过激过硬的地方,全都说成是歌手自创的浮夸型话剧流演技。
一切装犊子又明显没装成的地方,全都强行解读,随便找个贴边的社会问题往上一靠就可以。
比如在《我爸回来了》这首歌中,歌词就可以解读出十几篇论文。开篇可以设问,歌名这五个字,是以第几人称对谁说出来的?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然后下面立刻给出答案,这一句话,可以用多种人称分别对多个人物说出,在不同的语境下又可以表现出多种情感。
比如在对王叔叔说时,既可以是对亲生父亲不负责任的报复,也可以是对隔壁邻居不知廉耻的警告,也有可能是在特殊的家庭邻里关系的压迫下带有一丝讨好和谄媚。潜意识里,也是对现代社会牢笼式婚姻的挑战和控诉。
凡此种种,反正只要是稍微能贴上点边,就别怕扯得远,听歌的人几百万,喜欢的人怎么都是喜欢,不喜欢的里面能忽悠一个算一个。忽悠不了的那些人,为了反驳观点,必然也会刷评论,听歌曲找漏洞,无形中也为单曲增加了热度制造了话题,其结果都是只赚不亏。
经过一番不要脸的操作,我和我的单曲一时间成为了娱乐圈实至名归的NO.1,附加效益不提,只CD销售和网络版权销售两个方面,在一个月里就为我带来了超过3000万的净利润。
如果再把网络平台的版权广告提成,和各个官媒自媒的冠名广告提成都算上,总收益轻松超过5000万。这还是我没接任何代言采访综艺节目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公司合同方面的多种限制,我这个月捞上一个亿不成问题。
除了这些直观的收益,一条新型产业链也在迅速成型。这条产业链的源头来自北台镇弯台子乡寡妇村,和我兜售给她们的那50万套CD。
互联网时代,遭遇相同喜恶相似的人群很容易就能找到聚会交流的地方,群绝对是最便捷的平台。
寡妇村的这些寡妇们就拥有数个此类平台,总人数加起来超过1000万。这1000万人里,百分之九十九是寡妇,剩余百分之一是准寡妇。
我成为寡妇村村长的事迹早已在这些平台间广为流传,800寡妇和800备胎的合影早就成为了这些圈子的信仰图腾,在她们眼中,我促成的这件事如神迹一般,她们在我的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无形中,我的意愿行动,就成为了这些曾经迷茫的孤单女性们追求未来的实际行动。
购买我的CD,可以聆听我的声音,购买我的CD,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购买我的CD,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购买我的CD,还有滋补天团写真集可以看呦~
重点就在这里了呀,《滋补天团写真集2.0》拥有除了我和花魁之外其余8位成员的240张写真照片,平均每名成员有30张写真照片。我的每张CD中都会随机收录一张,想要凑齐任意一名成员的所有照片,最少要买30张CD。
为了增加文化的流通互动,我特别发出声明,写真集照片卖出后即为私人物品,允许自由交易互通有无。
不过她们并不知道,在印刷这批写真照片的时候,我故意把高质量的照片少印缺印了一大部分。比如编号1号的东方抚琴沙滩阴影照,我只发行了100张。这张写真进入市场一个月,现在已经被炒到了88块钱一张。
还有编号11和22的文氏兄弟双人pose照,以银线描边儿,也就是传说中的银卡,只印了10张,在固定的小奶狗粉丝群中,最高有人开价10万块都收不到。
还有只存在传说中的88号写真照,那是一张滋补天团头牌闹春的金卡,粉丝们为了买到这张照片,不仅海量收购原版CD来抽奖,还把需求开到了黑市当中,价格从50万直线向着500万飙升,黑市将这张金卡亲切的称为娱乐圈的比特币。
可惜她们价格开得再高也买不到,因为这张卡片,我压根儿就一张也没印。
卖艺不卖身,这是我的原则。
这个原则我坚持了好几十年,直到今天我感觉要守不住了。
刚刚若姐给我打电话,说公司老总要见我,具体什么事她也不清除,只知道老总最近也在收集写真集卡片,现在就差一张88号金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