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了防备,又与秦国联盟,魏国的计划又一次落空。本来想发一下战争财,结果是损兵折将。
秦国的秦孝公与商鞅两人,正好愁着没有出兵的机会。收到楚国的联盟信后,自然是一口答应了。就在魏国与韩国联盟偷袭楚国,遭遇楚国包围的时候,秦国出兵了。
自从商鞅到秦国后,自从秦孝公重用商鞅重振秦国后,自从秦国改革以来,秦国就没有这样大规模出兵。秘密练兵备战这么多年,秦国是第一次亮剑。
秦孝公、商鞅两人,都称这次的战争为秦国的“崛起之战”。从此之后,秦国不再被动挨打,要主动出击。只要有战争的机会,都会主动出击。
现在的秦国,到了可以打仗的时候,可以快速发展的时候了。
现在的秦国,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粮食问题,二是人口问题。
在商鞅的变法下,土地充分解放了出来。农民有了土地,少了赋税,种地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在以前的时候,种地都交赋税给了土地主,自己得不到多少。多种多交,少种少交,不种不交。在这种政策下,农民都不愿意种地。
多种多交,等于是白干了,谁还愿意种地呢?
再则!当时的人口很少。经过几十年的战乱,人口本来就少,而且还是伤残人员。
家里有伤残人员,可以减免一些赋税。甚至!可以得到相应的补贴。但是!土地主是不会补贴你的。
土地主要保持奢侈的生活,不会因为国家政策而过苦日子。
国家政策是要他们补贴这些战场上下来的伤残,可土地主不会自己掏腰包的。为了“响应政策”,补贴那些战场上的幸存人员,也就是伤残人员,他们只会加重健全人的赋税。
你让他们过苦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你让他们把老本、家底拿出来补贴,更是不可能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君王不是让我们地方政府补贴战场上下来的伤残人员、有功人员?那好!就加重赋税吧!从健全人那里盘剥。
结果!健全人的无法承受赋税,只得少种地,甚至不种地。
种地的贫困人口不多,却要养活庞大的世袭贵族。人民的负担之重,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在这种高压生活环境下,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自然生育率就下降。
因此!秦国的人口就是上不去。
而自从商鞅变法后,以土地作为奖励,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赋税没有了,生活轻松了,能够养活更多地人了。自然!就愿意生育。
再则!太穷,穷人的性生活都很少,哪里会生育呢?
秦国自从商法变法后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不仅粮食上去了,人口也快速上去了。
要知道!人口增长的规律:十五六七年就是一个周期。女孩子发育早些,十四五六岁就可以生育。男孩子发育晚一两年,十五六七岁就可以生育。然后是鸡生蛋、蛋生鸡,无穷无尽。
也就是说!人口周期是十五六七年。十五六七年之后,就不再缺人口。
秦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人口还没有达到供不应求,但基本上可以自给了。
进入人口发展周期后,秦国就可以发动战争,不仅通过战争来发战争财,跟魏国一样。还可以刺激人口快速增长,和粮食大发展。
因为!商鞅给秦国的军队定下了奖励制度。只要在战场上立功了,他的家人就可以得到一块土地或者是什么奖励。
在这种奖励制度下,不仅激发兵士的战斗力,还激发了人民当兵的积极性。
要想发财、要想家里得到更多土地,男孩都想去当兵,为家里做贡献。父母长辈们也希望儿子去建功立业,让家里更富裕一些。
家里有了土地,又不交税或者少交赋税,生活轻松了,自然是要生育的。
如果家里有更多男孩子,多几个男孩去当兵立功,是不是家里更富有呢?
家里的土地多了,子女也多了,是不是代表更富有呢?
秦国的崛起之战,具体来说,是要感谢白圭的。要不是白圭从魏国得知魏国与韩国联盟偷袭楚国的消息,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楚国,楚国还不一定与秦国联盟。
楚国想与秦国联盟,就可以轻松对抗魏国和韩国。不然!没事搞什么联盟呢?巴结秦国不成?
楚国一向自大,以霸主国自居,是很瞧不起人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国人民也一样自大、怕死,不敢惹事,想过平安、平静的生活。
有句什么话来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楚国人民过安乐的日子惯了,以为天下太平。
而此时的秦国,正好需要一次出兵的机会。有了楚国的联盟信,自然就师出有名,趁机向魏国发动了大规模战争。
但是!此时的秦国,还是无法与魏国对抗的。所以!秦国先来一个火速前进,能打到魏国哪里就哪里,先发一下战争财,掠夺一下就收手。
然后!当能与魏国对抗,就对抗。不能对抗,马上撤兵。不与魏国打正面战、持久战、阵地战。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有游击战的味道。
当魏国调集大军过来的时候,先干一架试探一下。如果能打赢的话,就坚持一下。如果失败了,就撤。结果!当魏国的二十万大军调集过来的时候,秦国寡不敌众,只得败走。
当然!不是彻底地败,是有意的败。
然后!捡个软柿子捏,挥师南下,把韩国的一片土地给收了。
打不过魏国,但是收拾韩国还是不在话下。韩国虽然也是三晋分家出来的一个诸侯国,可他是个小国。韩国虽小,可也很讨厌的。他们在魏国的逼迫下,也参与了对秦国的战争。
所以!秦国是不管你什么原因,你对我发动了战争,我就一样可以对你发动战争。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魏国与韩国联盟攻打楚国,结果因为楚国有防备加上秦国的偷袭,虽然没有惨败,但也损失不少。
没有发到战争的财,还有损失,魏惠王自然是受不了。可是?秦国强大起来了,又与楚国联盟。掉头攻打秦国,已经没有油水可捞了。所以!魏惠王这口气就是出不来。
魏惠王从来不做亏本买卖,明明有理由攻打秦国,可因为没有油水,只得放弃。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国向魏国的盟友卫国反动了战争。有气没有地方撒的魏惠王,正好找到了撒气的好地方,出兵赵国。
尼玛地!老子打不过秦国与楚国的联盟,老子还打不过你赵成侯?搞!
就这么着,赵国的厄运来了!
(本章完)
秦国的秦孝公与商鞅两人,正好愁着没有出兵的机会。收到楚国的联盟信后,自然是一口答应了。就在魏国与韩国联盟偷袭楚国,遭遇楚国包围的时候,秦国出兵了。
自从商鞅到秦国后,自从秦孝公重用商鞅重振秦国后,自从秦国改革以来,秦国就没有这样大规模出兵。秘密练兵备战这么多年,秦国是第一次亮剑。
秦孝公、商鞅两人,都称这次的战争为秦国的“崛起之战”。从此之后,秦国不再被动挨打,要主动出击。只要有战争的机会,都会主动出击。
现在的秦国,到了可以打仗的时候,可以快速发展的时候了。
现在的秦国,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粮食问题,二是人口问题。
在商鞅的变法下,土地充分解放了出来。农民有了土地,少了赋税,种地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在以前的时候,种地都交赋税给了土地主,自己得不到多少。多种多交,少种少交,不种不交。在这种政策下,农民都不愿意种地。
多种多交,等于是白干了,谁还愿意种地呢?
再则!当时的人口很少。经过几十年的战乱,人口本来就少,而且还是伤残人员。
家里有伤残人员,可以减免一些赋税。甚至!可以得到相应的补贴。但是!土地主是不会补贴你的。
土地主要保持奢侈的生活,不会因为国家政策而过苦日子。
国家政策是要他们补贴这些战场上下来的伤残,可土地主不会自己掏腰包的。为了“响应政策”,补贴那些战场上的幸存人员,也就是伤残人员,他们只会加重健全人的赋税。
你让他们过苦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你让他们把老本、家底拿出来补贴,更是不可能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君王不是让我们地方政府补贴战场上下来的伤残人员、有功人员?那好!就加重赋税吧!从健全人那里盘剥。
结果!健全人的无法承受赋税,只得少种地,甚至不种地。
种地的贫困人口不多,却要养活庞大的世袭贵族。人民的负担之重,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在这种高压生活环境下,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自然生育率就下降。
因此!秦国的人口就是上不去。
而自从商鞅变法后,以土地作为奖励,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赋税没有了,生活轻松了,能够养活更多地人了。自然!就愿意生育。
再则!太穷,穷人的性生活都很少,哪里会生育呢?
秦国自从商法变法后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不仅粮食上去了,人口也快速上去了。
要知道!人口增长的规律:十五六七年就是一个周期。女孩子发育早些,十四五六岁就可以生育。男孩子发育晚一两年,十五六七岁就可以生育。然后是鸡生蛋、蛋生鸡,无穷无尽。
也就是说!人口周期是十五六七年。十五六七年之后,就不再缺人口。
秦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人口还没有达到供不应求,但基本上可以自给了。
进入人口发展周期后,秦国就可以发动战争,不仅通过战争来发战争财,跟魏国一样。还可以刺激人口快速增长,和粮食大发展。
因为!商鞅给秦国的军队定下了奖励制度。只要在战场上立功了,他的家人就可以得到一块土地或者是什么奖励。
在这种奖励制度下,不仅激发兵士的战斗力,还激发了人民当兵的积极性。
要想发财、要想家里得到更多土地,男孩都想去当兵,为家里做贡献。父母长辈们也希望儿子去建功立业,让家里更富裕一些。
家里有了土地,又不交税或者少交赋税,生活轻松了,自然是要生育的。
如果家里有更多男孩子,多几个男孩去当兵立功,是不是家里更富有呢?
家里的土地多了,子女也多了,是不是代表更富有呢?
秦国的崛起之战,具体来说,是要感谢白圭的。要不是白圭从魏国得知魏国与韩国联盟偷袭楚国的消息,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楚国,楚国还不一定与秦国联盟。
楚国想与秦国联盟,就可以轻松对抗魏国和韩国。不然!没事搞什么联盟呢?巴结秦国不成?
楚国一向自大,以霸主国自居,是很瞧不起人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国人民也一样自大、怕死,不敢惹事,想过平安、平静的生活。
有句什么话来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楚国人民过安乐的日子惯了,以为天下太平。
而此时的秦国,正好需要一次出兵的机会。有了楚国的联盟信,自然就师出有名,趁机向魏国发动了大规模战争。
但是!此时的秦国,还是无法与魏国对抗的。所以!秦国先来一个火速前进,能打到魏国哪里就哪里,先发一下战争财,掠夺一下就收手。
然后!当能与魏国对抗,就对抗。不能对抗,马上撤兵。不与魏国打正面战、持久战、阵地战。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有游击战的味道。
当魏国调集大军过来的时候,先干一架试探一下。如果能打赢的话,就坚持一下。如果失败了,就撤。结果!当魏国的二十万大军调集过来的时候,秦国寡不敌众,只得败走。
当然!不是彻底地败,是有意的败。
然后!捡个软柿子捏,挥师南下,把韩国的一片土地给收了。
打不过魏国,但是收拾韩国还是不在话下。韩国虽然也是三晋分家出来的一个诸侯国,可他是个小国。韩国虽小,可也很讨厌的。他们在魏国的逼迫下,也参与了对秦国的战争。
所以!秦国是不管你什么原因,你对我发动了战争,我就一样可以对你发动战争。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魏国与韩国联盟攻打楚国,结果因为楚国有防备加上秦国的偷袭,虽然没有惨败,但也损失不少。
没有发到战争的财,还有损失,魏惠王自然是受不了。可是?秦国强大起来了,又与楚国联盟。掉头攻打秦国,已经没有油水可捞了。所以!魏惠王这口气就是出不来。
魏惠王从来不做亏本买卖,明明有理由攻打秦国,可因为没有油水,只得放弃。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国向魏国的盟友卫国反动了战争。有气没有地方撒的魏惠王,正好找到了撒气的好地方,出兵赵国。
尼玛地!老子打不过秦国与楚国的联盟,老子还打不过你赵成侯?搞!
就这么着,赵国的厄运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