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进入立夏之后,楚州的天气逐渐阴晴不定,各路官军的行军速度也变缓了许多。南平府的五郡兵马在耗费了五六日的时间后,总算都在郡城集合完毕。
南平府本就有三旅府兵,所辖五郡兵马到齐后,城中一下子有了八旅大军。
按照夏国武制,府下各郡原本只有三到四营郡兵。不过,因为西贼的到来,朝廷已经允许楚州各郡扩兵成旅,在郡守之外,特设了一个旅将,以便统制各营。
西贼还没有坐大,若是事态严重,朝廷也许会让府城增设将军,州城特设元帅。
开拨在即,各郡旅将有意让手下军人放松放松,因而府城各地的歌楼酒肆,一时间人满为患起来。到处都是吃酒宿娼、聚众闹事的军士。
正在府卿为这些丘八头疼不已的时候,州里终于传来了出师的命令。
楚州三府,分别为南平府、东宁府,北安府。
就地理位置看,东宁府西南与南平府接壤,东北与北安府交接,而西贼盘踞的荆阳郡则位于东宁府中部,距府城不远。
按州城将军制定的行军计划,南平府的八旅人马要迅速赶到东宁府城与东宁大军会合,将军本人也将带领一军人马尽快赶到。待南平军、州军与东宁军回合后便着手向荆阳发动进攻。至于北安府的大军,州城将军的意思是,让他们以偏师的身份由北而下,配合主力南北夹击。
一切似乎都有条不紊。
…
十日后,东宁府城。
两府大军已经会师。由于数日奔波,人马疲乏,州城将军令各军先做休养,待北安军有消息传来便开始攻城。
州城将军姓冯名石,四十岁上下,祖上几代都是世袭将军。按制,世袭将军每隔一代便要换州驻守,到冯石这一代,恰好分到楚州。
冯石高约六尺。虽是将门出身,但自幼娇生惯养,没吃过什么苦头。他平日里从不骑马,都是乘车坐轿。因而养得头胖身圆,看上去有些笨拙。
谋兵布阵,幕后指挥,冯石还是有些韬略的。至于马上杀敌、陷阵冲锋,那是莽夫才做的事,冯石自视为人上之人,从来不曾想过这些。所以他的武艺几乎一点也无。
大军在东宁府驻扎了三日,粮草消耗得惊人,却没有收到北安军南下的消息。
冯石估计北安军已在来的路上,同众将商议一番后,认为不能再等。
于是大军稍做准备便匆匆誓师,浩浩荡荡地向荆阳开去。
十万官兵,满怀斗志,铺天盖地,声势浩大地向荆阳境内杀去,短短几日便接连收复数县。一路上,除了偶尔遇到过百十个出来侦查的贼人探马,官兵们几乎没有打过仗。
如此顺利的进展,让大多数官兵生出了轻敌的心理。不过身为全军指挥的冯石却越发警惕起来—他总有一种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或许是祖传的性格,越是一路无人,冯石越小心翼翼。行军途中,他一直收拢各部,不让任何人掉队。夜里扎营,他专门派出守夜官兵,手执金柝,四下巡逻,以防贼人偷袭。
众人行了十数天,眼看便要到荆阳城下了。冯石这才微微放松了些,他想,贼人应该把兵马都囤集在城中,等着官兵去进攻了。
…
小满将至。
本来一直阴晴不定的天气,今日忽然放晴。十万官兵的头上是骄烈如火的太阳。
大军马上便到荆阳,诸将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起来。
冯石帐下,诸将聚在一起商议军情。
“将军,小将请率一旅兵马充当前锋,为将军探路。”
一个长脸旅将自荐道。此人是州城出身的旅将,名叫马力,跟在冯石身边多年。
另一个黑面大汉咧道:“将军,您可不能偏袒自己人。咱常山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某家愿为将军杀开一条血路。”
黑面大汉叫李馗,南平府常山郡人。此君是个猛人,西贼过境南平,肆虐诸郡,唯独对李馗镇守的常山郡城久攻不下,因而弃了常山郡城,转入东宁府。
冯石原本不想轻进,但诸将热情正盛,他不能打击大家的士气。
思索了一番,他决定派李馗做前军。
“李旅将,本将在州城就听说过你常山李老虎的大名。好!既然你自请长缨,本将就着你提本部人马,替十万大军开路。”
李馗大喜,领命退下。
…
食过午饭,李馗率领手下五千人马离开军营,沿小路朝荆阳城奔去。因为李馗一旅是探路前军,所以冯石特地将为数不多的马匹分给他们。
众人平安无事地在路上行了两个时辰。李馗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看起来威风凛凛。
“启禀旅将大人,探马来报,前方发现一片松林,恐有贼人埋伏。”一个传令官来报。
李馗道:“探马怕死,既疑有贼,怎不派几个人进去查探一下。急着回来做甚?”
其时正是午后,天气炎热,蝉噪鸟鸣。李馗解开水囊,喝了几口,又下令道:“命一营官兵充当前军,再探。”
一营官军小心翼翼地进林搜索一番,却没有见到贼人的影子。
李馗得知后,气道:“这些探马,无端浪费本旅将的时间,待我扎下军营,非得打他们军棍!”
随后五千官兵又陆续穿过了两片高过人腰的荞麦地,皆无异样。
李馗举目望天,见日已倾西,担心大军天黑前不能到荆阳城下,于是下令全速前进,也不派前锋打探了。
此时,一片竹林之内。
数千名全副武装的西贼士兵一言不发地伏在地上,身上全都覆着竹叶。如果不走近,根本没人能发现他们。
“威爷,前方的兄弟看到大队骑马的夏兵过来了。”
一个传讯的小卒低声向一个大汉道。这大汉便是西贼的大将韩威。
韩威拍了他的头一巴掌,骂道:“大队是多少?”
小卒惧道:“前边的兄弟说,和咱们差不多。”
韩威吩咐道:“要兄弟们不要打草惊蛇。”
韩威的心中是有些恼火的,孙富居然让他来这里埋伏官兵。他韩威再怎么说也是升天教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应该和官兵堂堂正正地野战才对。打伏击这么阴险的事,怎么能让他来做呢?
但是孙富认为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韩威无法,只能应允下来。
他心里盘算着:现在自己有四千多弟兄,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手,人数上又和官兵差不多,再加上是打伏击,胜算怎么说也有七八成。
思毕,他便沉下心来,静静地等待官兵入网。
对面的李馗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踏进西贼的陷阱。
进入立夏之后,楚州的天气逐渐阴晴不定,各路官军的行军速度也变缓了许多。南平府的五郡兵马在耗费了五六日的时间后,总算都在郡城集合完毕。
南平府本就有三旅府兵,所辖五郡兵马到齐后,城中一下子有了八旅大军。
按照夏国武制,府下各郡原本只有三到四营郡兵。不过,因为西贼的到来,朝廷已经允许楚州各郡扩兵成旅,在郡守之外,特设了一个旅将,以便统制各营。
西贼还没有坐大,若是事态严重,朝廷也许会让府城增设将军,州城特设元帅。
开拨在即,各郡旅将有意让手下军人放松放松,因而府城各地的歌楼酒肆,一时间人满为患起来。到处都是吃酒宿娼、聚众闹事的军士。
正在府卿为这些丘八头疼不已的时候,州里终于传来了出师的命令。
楚州三府,分别为南平府、东宁府,北安府。
就地理位置看,东宁府西南与南平府接壤,东北与北安府交接,而西贼盘踞的荆阳郡则位于东宁府中部,距府城不远。
按州城将军制定的行军计划,南平府的八旅人马要迅速赶到东宁府城与东宁大军会合,将军本人也将带领一军人马尽快赶到。待南平军、州军与东宁军回合后便着手向荆阳发动进攻。至于北安府的大军,州城将军的意思是,让他们以偏师的身份由北而下,配合主力南北夹击。
一切似乎都有条不紊。
…
十日后,东宁府城。
两府大军已经会师。由于数日奔波,人马疲乏,州城将军令各军先做休养,待北安军有消息传来便开始攻城。
州城将军姓冯名石,四十岁上下,祖上几代都是世袭将军。按制,世袭将军每隔一代便要换州驻守,到冯石这一代,恰好分到楚州。
冯石高约六尺。虽是将门出身,但自幼娇生惯养,没吃过什么苦头。他平日里从不骑马,都是乘车坐轿。因而养得头胖身圆,看上去有些笨拙。
谋兵布阵,幕后指挥,冯石还是有些韬略的。至于马上杀敌、陷阵冲锋,那是莽夫才做的事,冯石自视为人上之人,从来不曾想过这些。所以他的武艺几乎一点也无。
大军在东宁府驻扎了三日,粮草消耗得惊人,却没有收到北安军南下的消息。
冯石估计北安军已在来的路上,同众将商议一番后,认为不能再等。
于是大军稍做准备便匆匆誓师,浩浩荡荡地向荆阳开去。
十万官兵,满怀斗志,铺天盖地,声势浩大地向荆阳境内杀去,短短几日便接连收复数县。一路上,除了偶尔遇到过百十个出来侦查的贼人探马,官兵们几乎没有打过仗。
如此顺利的进展,让大多数官兵生出了轻敌的心理。不过身为全军指挥的冯石却越发警惕起来—他总有一种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或许是祖传的性格,越是一路无人,冯石越小心翼翼。行军途中,他一直收拢各部,不让任何人掉队。夜里扎营,他专门派出守夜官兵,手执金柝,四下巡逻,以防贼人偷袭。
众人行了十数天,眼看便要到荆阳城下了。冯石这才微微放松了些,他想,贼人应该把兵马都囤集在城中,等着官兵去进攻了。
…
小满将至。
本来一直阴晴不定的天气,今日忽然放晴。十万官兵的头上是骄烈如火的太阳。
大军马上便到荆阳,诸将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起来。
冯石帐下,诸将聚在一起商议军情。
“将军,小将请率一旅兵马充当前锋,为将军探路。”
一个长脸旅将自荐道。此人是州城出身的旅将,名叫马力,跟在冯石身边多年。
另一个黑面大汉咧道:“将军,您可不能偏袒自己人。咱常山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某家愿为将军杀开一条血路。”
黑面大汉叫李馗,南平府常山郡人。此君是个猛人,西贼过境南平,肆虐诸郡,唯独对李馗镇守的常山郡城久攻不下,因而弃了常山郡城,转入东宁府。
冯石原本不想轻进,但诸将热情正盛,他不能打击大家的士气。
思索了一番,他决定派李馗做前军。
“李旅将,本将在州城就听说过你常山李老虎的大名。好!既然你自请长缨,本将就着你提本部人马,替十万大军开路。”
李馗大喜,领命退下。
…
食过午饭,李馗率领手下五千人马离开军营,沿小路朝荆阳城奔去。因为李馗一旅是探路前军,所以冯石特地将为数不多的马匹分给他们。
众人平安无事地在路上行了两个时辰。李馗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看起来威风凛凛。
“启禀旅将大人,探马来报,前方发现一片松林,恐有贼人埋伏。”一个传令官来报。
李馗道:“探马怕死,既疑有贼,怎不派几个人进去查探一下。急着回来做甚?”
其时正是午后,天气炎热,蝉噪鸟鸣。李馗解开水囊,喝了几口,又下令道:“命一营官兵充当前军,再探。”
一营官军小心翼翼地进林搜索一番,却没有见到贼人的影子。
李馗得知后,气道:“这些探马,无端浪费本旅将的时间,待我扎下军营,非得打他们军棍!”
随后五千官兵又陆续穿过了两片高过人腰的荞麦地,皆无异样。
李馗举目望天,见日已倾西,担心大军天黑前不能到荆阳城下,于是下令全速前进,也不派前锋打探了。
此时,一片竹林之内。
数千名全副武装的西贼士兵一言不发地伏在地上,身上全都覆着竹叶。如果不走近,根本没人能发现他们。
“威爷,前方的兄弟看到大队骑马的夏兵过来了。”
一个传讯的小卒低声向一个大汉道。这大汉便是西贼的大将韩威。
韩威拍了他的头一巴掌,骂道:“大队是多少?”
小卒惧道:“前边的兄弟说,和咱们差不多。”
韩威吩咐道:“要兄弟们不要打草惊蛇。”
韩威的心中是有些恼火的,孙富居然让他来这里埋伏官兵。他韩威再怎么说也是升天教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应该和官兵堂堂正正地野战才对。打伏击这么阴险的事,怎么能让他来做呢?
但是孙富认为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韩威无法,只能应允下来。
他心里盘算着:现在自己有四千多弟兄,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手,人数上又和官兵差不多,再加上是打伏击,胜算怎么说也有七八成。
思毕,他便沉下心来,静静地等待官兵入网。
对面的李馗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踏进西贼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