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家村的老少,砸完刘家心里是痛快了,一路说笑着翻山越岭,但是回到村子被众多乡亲追问,立时又苦了脸,事情还是没解决啊!
里正和族老连同各家男人们聚到一块,商量了好久,终是只能用笨办法了,同样派人去各村辟谣,而且要装作听到那流言很惊奇的样子,然后把他们编好的一套假话说一遍,总之有多无辜就装多无辜,完全变身成一个被人嫉妒、恶意中伤的受害者。
当然他们这般说,别人自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也难免会对先前的流言起疑心,两厢一均衡,各说纷纭,待得时日久了,这事就算遮过去了。
当然还有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抬高云家村闺女的身价,还有四五日就是村南云老四家的惠姐出嫁,村里家家都要出钱,给惠姐添妆,嫁妆丰厚了,外人见得娶了云家村的女儿“有利可图”,提亲的自然就会像以前一样上门了。
众人都觉得是好主意,但是有的心疼家里的存钱,有的是手头拮据,有的是觉得自家没有女儿不该掏钱,总之,都沉默下来。云老四听了倒是极惊喜,但是也知这事儿他不好开口,就装作没有听到,一切都由着众人决定。
里正也是无奈,示意媳妇给大伙儿上茶,说些别的闲话儿,大有大伙儿不表态,就谁也别走的架势。
云二婶子在人群外面站的不耐烦,就打算回家去哄孩子,结果家里却是空空如也,问及邻居才知道瑞雪想两个孩子了,派了彩云彩月连雷子媳妇一起接去说话儿,左右家里无事,她就抬腿撵了过去,坐在院子里,把刚才之事说给瑞雪听听,权当解闷儿。
瑞雪听了,仔细想了想,倒觉得这是个赚取人心的好机会,唤了彩云去仓库,挑了一匹桃红,一匹雨过天青,两色锦缎,又翻了一匣子上好的胭脂水粉、一面极精美的雕花镂空铜镜出来,统统放在一个枣红漆色的大盒子里,要彩云好好捧了,就打算亲自去趟里正家。
云二婶立刻站起拦着,死活不让瑞雪出门,要知道里正家里可是不近,村里路也不平坦,万一哪里窜出个黑狗、黄牛,吓得瑞雪有个好歹,她可没发跟人家赵掌柜交代啊,毕竟这事是她多嘴说出来的。
瑞雪真是有些哭笑不得,本来也是想借机出去走走的,这下又泡汤了,不过,二婶也是好心,她也不能埋怨,索性就把要说的话,交代一番,托给她送去了。
云二婶嘱咐雷子媳妇看好孩子,别踹了瑞雪的肚子,这才端着盒子,一路回了里正家,众人比之她走之前,还要沉默,甚至连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屋子只有辛辣的旱烟味在嚣张弥漫。
见得自家老婆子捧了东西进来,云二叔连忙使眼色,他们一家虽然不是小气的人,也愿意助本族姑娘一把,但是这时候却是不好犯众怒的。
云二婶微微摇头,走动屋子中间,笑道,“他大伯,我刚才去了赵家,同老板娘闲话说起了这事儿,大伙儿也知道老板娘从来都是心善又大方,自是不愿咱们村里的闺女没个好姻缘。她说,赵家也是云家村的,这事也要出一份力,就把库房里的好物事翻了出来,算她替惠姐添妆。”
说完,就伸手放下盒子,打开盒盖,把那锦缎和胭脂水粉、铜镜,一样样拿出来,看得屋里众人都是眼睛发亮,各个夸赞起来,“这锦缎色泽真好!”
“哎呀,这胭脂还是苏记的呢,怕是一盒就要二两银吧。”
“这铜镜真是精巧,我在我那表舅家里见过,可不是便宜东西。”
里正却是不同旁人,脸上没有半点儿喜色,低声叹气道,“这礼,大伙儿收的不觉受之有愧吗?”
众人愣了愣,顿时闭了嘴,有些讪讪的垂下了头。
“先不提,因为赵家,大伙儿得了多少好处,日子好过多少,只说那晚之事,若是赵家追究闹起来,大伙儿谁脸上也不好看,如今村里出这样的祸事,人家不但没有跟着看热闹,反倒不计前嫌,送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来,这是何等的心胸。比之有些人,可是天差地别,就是我,再见到人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
里正当日去赵家赔礼出来,心里就存了这样的愧意,今日再听得此事,就彻底爆发了,眼睛盯着云三爷,言语里极是不客气。
众人自然都不傻,这事儿的罪魁祸首就是云三爷一家,原本碍于里正袒护,他们还不好说啥,现在里正都发了话,添妆的事情又托赵家的福,解决大半,就纷纷出言附和道,“是太对不住赵家了,应该上门赔礼。”
“就是,这事儿跪下磕头都不为过。”
云三爷老脸早就红得发紫了,他心里如何不知道自家有错,但是,他辈分高,在村里历来受人尊敬,一辈子也没受过啥气,真让他去给一个落户不足一年的外姓人磕头认错,这无论如何也做不出。
不过,众人却是不肯让他如前几次一般蒙混过关,一定要他表态,他万般无奈之下,才出声认错,里正直接就拍板决定,明日一早儿,族老们一同陪他去赵家。
云二叔家里两个儿子都在作坊做工,虽说有几月不在家,但赵家早预付了二十两的工钱,平日的吃食用物也是时不时送许多过来,早就是村里最富庶的人家了,因此他也有底气,在里正又号召大伙儿拿钱添妆之时,就当先开口,出银一两,很是给里正长脸。
有了好的开端,众人也是踊跃报数,这个二百文,那个一百文,就是最穷困的人家也拿了五十文,不到片刻,居然凑了五两零三钱,里正大喜,自家又添了七百钱,足足六两银,加上赵家送来的厚礼,还有云老四家原本备下的,总共也有二十几两,这可是云家村嫁女儿有史以来最丰厚的嫁妆了。
待得众人回家各自娶了铜钱回来,叮叮当当装在一个陶罐里,由里正娘子收着,明日再同云老四媳妇一起去城里采办。至于瑞雪的厚礼,就直接给了云老四拿回去。
云老四这辈子头一次走了这般好运,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他的头顶,一时欢喜的眼冒金星,走路都好似踩着棉花,他家不过同里正家隔了半条街,居然跌了三跤,好在他还记得牢牢抱着盒子,只身上脏得不成样子。
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除了他也没有谁去看热闹,所以,一进自家院子,老婆子和女儿一见他这般模样,还以为是被人欺负了,都惊呼起来,惹得儿子儿媳也跑出来问询。
云老四“啪”得一把打开盒盖,欢喜的塞到女儿怀里,“惠姐儿,这是你的嫁妆。”
“嫁妆?”家里人低头一看,都是惊疑,“爹在哪里得了这样的好物事?”
云老四进了堂屋,喝了大碗的凉茶,就把今日之事说了,本来还有些担心自家女儿婚事有变的众人,都是立刻露了欢颜,云老太太就张罗着要重写女儿的嫁妆单子,被大儿媳拦住了,“娘,明日还要跟大伯娘一起进城去再添置物件儿呢,明日再写也不晚,咱们还是商量看看,妹妹的嫁妆还缺些什么。”
“对,这话说的对。”云老太太哈哈笑着,拉着大儿媳和女儿就奔去了西厢,一家人自是欢喜不尽,村里人家家也是羡慕,但是谁让自家女儿没赶上这时候呢,不过闲话两句也就罢了。
这几日又到了结账的时候,赵丰年比之往常忙碌许多,晚上吃过饭,夫妻俩各自盘账,然后就早早睡下了,瑞雪也没来得及说起下午之事。
第二日一早,族老里正同时上门,赵丰年还猜疑是出了什么大事,待听明白来意,才知自家妻子又成功的替他赚了个好名声,心里难免骄傲欢喜,见了云三爷那张涨得紫红的老脸,也不觉得多么厌恶,只受了大礼,却也没让他当真跪地磕头。
他好言好语,招待族老们喝茶吃点心,又把明年家里五十亩水田的分配,交给了他们张罗决定,族老们自觉受了敬重,都是欣喜应下,再听说田里要盖三间土房,预备看稻田的张江住,就直接大包大揽,拍着胸脯保证,田里不忙,村里人帮忙动手,不过三四日就完事了。
赵丰年自然没有推辞,说好一日三餐的饭食赵家管了,也就都皆大欢喜了。
好不容易送走脸上笑开花的族老们,赵丰年就回了内院。
夜里有些闷热,瑞雪没有睡好,正趁着早起日头还不算毒辣的时候,倚在藤椅上小憩。
藤椅是码头上一个姓冯的力工所送,前些日子他家老父亲重病,家里无钱医治,沛水帮里虽然接济了一些,但还是差一多半,张嫂子想着瑞雪平日嘱咐,回来就说给她听,瑞雪就把家里那大半棵人参切了一些,连同五两银子一起托张嫂子带了去。
那冯家老爷子用药及时,调养半月就好起来了,因为家贫一时还不上银钱,就带着几个儿子亲手编了这个藤椅,送来赵家以表感谢。
老爷子年轻时候靠这个赚银钱生活,手艺极好,扶手、靠背,样样都打磨得光滑发亮,瑞雪一见就极喜欢,痛快收下,又说还钱之事不急,还多送了些吃食等物给老爷子补身体,冯家人千恩万谢走了,这藤椅也就成了瑞雪的宝座,特意缝了几个宣软的靠垫扔在上面,靠上去就像陷进棉花堆,极是舒服。
里正和族老连同各家男人们聚到一块,商量了好久,终是只能用笨办法了,同样派人去各村辟谣,而且要装作听到那流言很惊奇的样子,然后把他们编好的一套假话说一遍,总之有多无辜就装多无辜,完全变身成一个被人嫉妒、恶意中伤的受害者。
当然他们这般说,别人自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也难免会对先前的流言起疑心,两厢一均衡,各说纷纭,待得时日久了,这事就算遮过去了。
当然还有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抬高云家村闺女的身价,还有四五日就是村南云老四家的惠姐出嫁,村里家家都要出钱,给惠姐添妆,嫁妆丰厚了,外人见得娶了云家村的女儿“有利可图”,提亲的自然就会像以前一样上门了。
众人都觉得是好主意,但是有的心疼家里的存钱,有的是手头拮据,有的是觉得自家没有女儿不该掏钱,总之,都沉默下来。云老四听了倒是极惊喜,但是也知这事儿他不好开口,就装作没有听到,一切都由着众人决定。
里正也是无奈,示意媳妇给大伙儿上茶,说些别的闲话儿,大有大伙儿不表态,就谁也别走的架势。
云二婶子在人群外面站的不耐烦,就打算回家去哄孩子,结果家里却是空空如也,问及邻居才知道瑞雪想两个孩子了,派了彩云彩月连雷子媳妇一起接去说话儿,左右家里无事,她就抬腿撵了过去,坐在院子里,把刚才之事说给瑞雪听听,权当解闷儿。
瑞雪听了,仔细想了想,倒觉得这是个赚取人心的好机会,唤了彩云去仓库,挑了一匹桃红,一匹雨过天青,两色锦缎,又翻了一匣子上好的胭脂水粉、一面极精美的雕花镂空铜镜出来,统统放在一个枣红漆色的大盒子里,要彩云好好捧了,就打算亲自去趟里正家。
云二婶立刻站起拦着,死活不让瑞雪出门,要知道里正家里可是不近,村里路也不平坦,万一哪里窜出个黑狗、黄牛,吓得瑞雪有个好歹,她可没发跟人家赵掌柜交代啊,毕竟这事是她多嘴说出来的。
瑞雪真是有些哭笑不得,本来也是想借机出去走走的,这下又泡汤了,不过,二婶也是好心,她也不能埋怨,索性就把要说的话,交代一番,托给她送去了。
云二婶嘱咐雷子媳妇看好孩子,别踹了瑞雪的肚子,这才端着盒子,一路回了里正家,众人比之她走之前,还要沉默,甚至连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屋子只有辛辣的旱烟味在嚣张弥漫。
见得自家老婆子捧了东西进来,云二叔连忙使眼色,他们一家虽然不是小气的人,也愿意助本族姑娘一把,但是这时候却是不好犯众怒的。
云二婶微微摇头,走动屋子中间,笑道,“他大伯,我刚才去了赵家,同老板娘闲话说起了这事儿,大伙儿也知道老板娘从来都是心善又大方,自是不愿咱们村里的闺女没个好姻缘。她说,赵家也是云家村的,这事也要出一份力,就把库房里的好物事翻了出来,算她替惠姐添妆。”
说完,就伸手放下盒子,打开盒盖,把那锦缎和胭脂水粉、铜镜,一样样拿出来,看得屋里众人都是眼睛发亮,各个夸赞起来,“这锦缎色泽真好!”
“哎呀,这胭脂还是苏记的呢,怕是一盒就要二两银吧。”
“这铜镜真是精巧,我在我那表舅家里见过,可不是便宜东西。”
里正却是不同旁人,脸上没有半点儿喜色,低声叹气道,“这礼,大伙儿收的不觉受之有愧吗?”
众人愣了愣,顿时闭了嘴,有些讪讪的垂下了头。
“先不提,因为赵家,大伙儿得了多少好处,日子好过多少,只说那晚之事,若是赵家追究闹起来,大伙儿谁脸上也不好看,如今村里出这样的祸事,人家不但没有跟着看热闹,反倒不计前嫌,送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来,这是何等的心胸。比之有些人,可是天差地别,就是我,再见到人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
里正当日去赵家赔礼出来,心里就存了这样的愧意,今日再听得此事,就彻底爆发了,眼睛盯着云三爷,言语里极是不客气。
众人自然都不傻,这事儿的罪魁祸首就是云三爷一家,原本碍于里正袒护,他们还不好说啥,现在里正都发了话,添妆的事情又托赵家的福,解决大半,就纷纷出言附和道,“是太对不住赵家了,应该上门赔礼。”
“就是,这事儿跪下磕头都不为过。”
云三爷老脸早就红得发紫了,他心里如何不知道自家有错,但是,他辈分高,在村里历来受人尊敬,一辈子也没受过啥气,真让他去给一个落户不足一年的外姓人磕头认错,这无论如何也做不出。
不过,众人却是不肯让他如前几次一般蒙混过关,一定要他表态,他万般无奈之下,才出声认错,里正直接就拍板决定,明日一早儿,族老们一同陪他去赵家。
云二叔家里两个儿子都在作坊做工,虽说有几月不在家,但赵家早预付了二十两的工钱,平日的吃食用物也是时不时送许多过来,早就是村里最富庶的人家了,因此他也有底气,在里正又号召大伙儿拿钱添妆之时,就当先开口,出银一两,很是给里正长脸。
有了好的开端,众人也是踊跃报数,这个二百文,那个一百文,就是最穷困的人家也拿了五十文,不到片刻,居然凑了五两零三钱,里正大喜,自家又添了七百钱,足足六两银,加上赵家送来的厚礼,还有云老四家原本备下的,总共也有二十几两,这可是云家村嫁女儿有史以来最丰厚的嫁妆了。
待得众人回家各自娶了铜钱回来,叮叮当当装在一个陶罐里,由里正娘子收着,明日再同云老四媳妇一起去城里采办。至于瑞雪的厚礼,就直接给了云老四拿回去。
云老四这辈子头一次走了这般好运,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他的头顶,一时欢喜的眼冒金星,走路都好似踩着棉花,他家不过同里正家隔了半条街,居然跌了三跤,好在他还记得牢牢抱着盒子,只身上脏得不成样子。
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除了他也没有谁去看热闹,所以,一进自家院子,老婆子和女儿一见他这般模样,还以为是被人欺负了,都惊呼起来,惹得儿子儿媳也跑出来问询。
云老四“啪”得一把打开盒盖,欢喜的塞到女儿怀里,“惠姐儿,这是你的嫁妆。”
“嫁妆?”家里人低头一看,都是惊疑,“爹在哪里得了这样的好物事?”
云老四进了堂屋,喝了大碗的凉茶,就把今日之事说了,本来还有些担心自家女儿婚事有变的众人,都是立刻露了欢颜,云老太太就张罗着要重写女儿的嫁妆单子,被大儿媳拦住了,“娘,明日还要跟大伯娘一起进城去再添置物件儿呢,明日再写也不晚,咱们还是商量看看,妹妹的嫁妆还缺些什么。”
“对,这话说的对。”云老太太哈哈笑着,拉着大儿媳和女儿就奔去了西厢,一家人自是欢喜不尽,村里人家家也是羡慕,但是谁让自家女儿没赶上这时候呢,不过闲话两句也就罢了。
这几日又到了结账的时候,赵丰年比之往常忙碌许多,晚上吃过饭,夫妻俩各自盘账,然后就早早睡下了,瑞雪也没来得及说起下午之事。
第二日一早,族老里正同时上门,赵丰年还猜疑是出了什么大事,待听明白来意,才知自家妻子又成功的替他赚了个好名声,心里难免骄傲欢喜,见了云三爷那张涨得紫红的老脸,也不觉得多么厌恶,只受了大礼,却也没让他当真跪地磕头。
他好言好语,招待族老们喝茶吃点心,又把明年家里五十亩水田的分配,交给了他们张罗决定,族老们自觉受了敬重,都是欣喜应下,再听说田里要盖三间土房,预备看稻田的张江住,就直接大包大揽,拍着胸脯保证,田里不忙,村里人帮忙动手,不过三四日就完事了。
赵丰年自然没有推辞,说好一日三餐的饭食赵家管了,也就都皆大欢喜了。
好不容易送走脸上笑开花的族老们,赵丰年就回了内院。
夜里有些闷热,瑞雪没有睡好,正趁着早起日头还不算毒辣的时候,倚在藤椅上小憩。
藤椅是码头上一个姓冯的力工所送,前些日子他家老父亲重病,家里无钱医治,沛水帮里虽然接济了一些,但还是差一多半,张嫂子想着瑞雪平日嘱咐,回来就说给她听,瑞雪就把家里那大半棵人参切了一些,连同五两银子一起托张嫂子带了去。
那冯家老爷子用药及时,调养半月就好起来了,因为家贫一时还不上银钱,就带着几个儿子亲手编了这个藤椅,送来赵家以表感谢。
老爷子年轻时候靠这个赚银钱生活,手艺极好,扶手、靠背,样样都打磨得光滑发亮,瑞雪一见就极喜欢,痛快收下,又说还钱之事不急,还多送了些吃食等物给老爷子补身体,冯家人千恩万谢走了,这藤椅也就成了瑞雪的宝座,特意缝了几个宣软的靠垫扔在上面,靠上去就像陷进棉花堆,极是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