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你既然带他们逃出来了,来我这里做什么?”郑胜问。

    “郑泯这一次出手极为狠辣,将谢意理他们这些大小头目一网打尽,数以百计的精干民壮收入囊中。”吴云禄看着他,“我是来告诉你这个消息的。谢意理死不足惜,可怜的是他手下的南阳流民。”

    “我要去荆南了,这几个拖后腿的就交给你了。”他指着那几个孩子,“你不是在练童子军吗?他们就给你了。这几个也算是流民中有些声望之人的后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叶三同、孙志龙,我带走了。魏摩、方起善,两个人留给你做护卫,看家护院吧!”

    “请世子收留。”魏摩再次拜倒,“郑泯杀我南阳道数十人,愿为世子赴汤蹈火,只愿世子带我们报仇!”

    郑胜张了张嘴,拒绝的话却说成了:“好。我带你们复仇!”

    吴云禄来得突然,走得也快。他为郑胜留下了八个人,除了魏摩、方起善,还有六个小孩。

    宋持告诉郑胜,当初给他塞纸条的那小孩也在其中。

    “终安。”郑胜问明了他的名字。

    另外的五个孩子分别叫谢思义、叶峻、黄二虎、伍迪、赵绰。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下来。郑汶终于找来了郑胜想要的硝石。

    “此物又名地霜,生于蜀地房屋外偏僻角落里。”郑汶露出古怪的神色,“厕房、厨房的外墙生的最多。”

    郑胜差点把桌上的东西扔出去,“厕房外墙?”

    “是啊!这东西真的可以用来制冰?可这样制出的冰,能吃吗?”郑汶神色古怪。

    郑胜将一些粉末倒进一个茶碗里,茶碗里的水还是没什么变化,不过郑胜伸手进去,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冰凉。

    “这硝石据医师说,是一种泻药,不能喝。”郑汶劝说道,“我找人试过了,这硝石水确实凉爽,但真会喝坏肚子。”

    郑胜点头,他在思考着其中的道理。

    “我知道了!”郑胜盯着茶水,神色恍然,他终于想起来硝石制冰的原理了。那是一个实验。将各种固体融进水里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升高、不变、降低。而硝石制冰的原理,就是它溶于水,温度降低了。

    “硝石融入水,温度降低。”郑胜喃喃道,“硝石水肯定不能喝,所以,是热量的传递。低温的硝石水吸收了干净水的温度,让它结成了冰!”

    郑汶糊涂了,“你在说什么?”

    郑胜继续想,既然是热量的传递,那么,就是要有一大一小两个容器套在一起,中间放干净的水,大容器里放上硝石。

    郑胜说干就干,他找来一个洗脸的盆子,装上硝石,脸盆里再放上一碗水。郑胜缓缓地往盘子里加水,郑胜加水加到比碗口稍低的位置。

    然后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半个小时后,郑胜望着那碗温度挺低的水,无可奈何,冰没制出来,只得到了一只冰凉的碗和一碗冰凉的水。但只是这样了。零度以下的冰并没有出现。

    郑汶把从巴郡带回的一袋子地霜留给郑胜,失望的离开了。

    郑胜继续琢磨失败的原因。是外界温度太高?但现在已经是秋天,据说硝石制冰法在夏天也是能实现的。方法不对?可郑胜确信,这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那就是器材的问题了。郑胜看着那只碗,“是它的导热性太差吧?碗是用来吃饭的,导热性越差越好。金属的导热性是最好了。”

    郑胜立刻行动起来。郑胜在厨房里找了找,只发现炒菜用的铁锅还能凑合的用。郑胜搬走铁锅,继续试验。结果铁锅里的水依然结不成冰。

    “这铁锅的热传导还不行吗?”郑胜想着这铁锅是他几年前为了炒菜,央求母亲去襄阳城买来的几斤百炼钢制成的,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金属器皿了。

    “兑换铁锅?”郑胜想着这似乎也是一种思路,而且更好的锅,炒出的菜应该也更好。

    “还是兑换其他的金属器皿?”郑胜想兑换出来专门的制冰用具。铁锅,现在还不急。

    郑胜让人给他送来一些铁矿石,然后他顺利的兑换出一个直径二十厘米、长一米、容器壁有大约一厘米厚的一端开口,一端密闭的容器,然后郑胜将它灌满水放进一个缸里。在缸的四周填入许多硝石,再倒上水。

    郑胜又等了半个时辰,郑胜取出管子。冰凉的触觉,让郑胜打了个寒颤。他慢慢地拔起“管子”,容器里面已经没了水,满是冰块……

    硝石制出冰了,可似乎已经没了用处。因为现在夏天已然过去。

    西边营地的建设完成了一部分,操场和以及足以满足虎卫营三十人入住的六人间宿舍房已经完工。

    虎卫营的日常活动就此转移去了西部营地。别院成了文武营读书的地方。

    八九两个月,随着郑胜的密室通道完成,他可以在自己的卧室直接从暗道通往别院西侧的第一间房子里了。

    郑胜将从庄园运来的纸存进了那间房里。兑换出来的郑子纸,郑胜也放进了那里。

    魏摩、方起善两人住在西侧其他两间房子里,负责起了那间房子的护卫工作。

    郑胜打算,以后所有的兑换物品,全部会出现在那里。

    两个月的时间,虎卫营终于熟练了军训的操典。立正站,能坚持到半个时辰了,转向整齐划一、跑步喊着口号跑得还算整齐了。

    文武营,又加进来一个叫谢思义的小孩,是流民谢意理的后代。郑胜没有难为他,他通过了邱初道的考验,进入文武营。

    与此同时,王钧、万云、郑尚三个人逐渐展露出高出其他学子一等的学习能力。

    邱夫子也逐渐适应了自己从典籍中摘选出一段来,讲解其涵义,并由此延伸,再巴拉巴拉的讲出一大堆大道理来的教学模式。

    郑胜的数学课程成了他与邱夫子两人的讨论课,邱夫子往往会揪住郑胜的一个新奇的“观点”不放,问出许多更深的东西出来。

    至于杂课,性质似乎也变了。原本是高深的知识启蒙,变成了邱夫子对自己年轻时游历的吹牛课。

    邱夫子讲的故事大体是:当年吴蜀两国尚在时,我就曾经游历汉中、江夏。见过蜀国大将姜维,和吴国上将陆抗亲密交流过……

    真是吹牛都不带打草稿的!

    而就在这时候,南阳城里的一场重阳时节的宴会中,出现了一种精美的郑子纸,引发了南阳郡文人墨客的追捧……

    郑子纸,在太康七年的九月,初战告捷。

章节目录

始于太康七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章无不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章无不可并收藏始于太康七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