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烟花坊的日常工作,郑胜继续往东走,在与烟花坊有大约一箭之地的地方,是一个四四方方、高墙耸立的大房子,十多个的虎卫营卫士正分立门口两侧,默默守护着。
这里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密地——*的工坊。他把*的工坊和烟花坊分离开,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更方便的利用*干别的事。毕竟,*不只是能用来制造烟花,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郑胜没有进工坊,今天守卫*工坊的是亲卫队第一什的人,郑胜和什长郑于很熟悉,也相信他的能力。所以他在门口问了下情况,停留了片刻后,继续往东走去。
再往东走上百步远,一座山堵住往东的去路,青石道折向南去,从这里再往南走一里多点的距离,就到了青竹苑。
不过在拐折处,有一道伸延向北的青石路正在铺展而去。
丈余宽的青石路已经成形。不过,他一眼就望到了北边十来步外忙碌的人们。
这里就是郑胜“截曲就直”想要完成的目标。原本的山路是先从东北往西南走,再反向折往东南,如果能打通这边的路,就能少走一里多的路。
也幸好这里的山势总体来看并不高,开凿起来不是很困难。修成后也许不会很平坦,有上坡、下坡什么的,但确实省了很长的路,也是值得了。
而且,把这里凿通之后,青石道基本上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了,从李家村到烟花坊的距离也不过一里多远,最多五六百米的样子,通行会很非常方便。
不过,这段短短的三四百米山路的开凿,是要花不少的时间了。
郑胜看着家丁们的进程,干了十来天就弄好三四十米(是从南北两个方向一块往中间推进的),然后他想着他们这两三个月大概要一直忙这段山路的事了。
随后,郑胜往青竹苑方向而去。
在路上,郑胜遇到了两拨两两同行巡逻在青石道上的家丁。
他们恭恭敬敬的向郑胜行礼,然后郑胜让他们继续去巡逻了。
“今天是亲卫第三什的人护卫青竹苑。”郑胜算好了时间表,然后就想到了刚刚完成的虎卫营重新编伍的事。
照着郑胜之前的想法,正月下旬,虎卫营就开始分营了。
不过与分营同时进行,还有一大批新人的到来。
同这批修路家丁一块来的有第一批受训的商队护卫、和四五十名春风里的小孩儿。再加上郑胜许诺的在前不久的又一次招人,又招到的不少符合要求的新人。
把这些人全算上,虎卫营全营有了整整二十什超过两百的人数。
所以,这个二月郑胜过得实在很充实,一方面忙着修路、建工坊,另一方面要盯着虎卫营的分营、训练。
新人们接受完初训后,也被分成两拨,绝大部分还是编入新的什里,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弓箭娴熟、身高臂长等等有特长的,被编进了特务队。
所谓的特务队,由飞羽什、神臂什、斥候什三个什组成。这三什,每什满编有整整二十人。
飞羽什,有全营最好的弓手,什长是宋持;神臂什的二十人全是身高臂长、力气爆炸的魁梧之士,什长是李安建;斥候什自然由那些跑得很快的卫士组成,什长是叶峻。
特务队的队长是郑胜,这三个什确实很重要,所以郑胜也不假人手,他“直辖”了。当然,除了他这个队长,特务队还有一个右队长,李安建。郑胜不可能一直把心思花在虎卫营上,他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做,李安建这个副队长自然就要负责起平时特务队的训练。
而剩下的人原本还要编成十几个普通的什了事。
但王夫人、邱夫子、郑汶一起找到他,和他谈了一番话。
郑胜对他们的意思进行了总结,其大意是:虽然虎卫营是郑胜的“私军”,这些人都是仔细挑选出来的,但也要有亲疏之分。他们的意思要他组建一支“贴身”护卫。
郑胜琢磨着这是不是王夫人发现他身边的护卫会每隔段时间,就换一批,虎卫营全营每个什都会轮换着护卫他。
然后,她就在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人察觉到这件事,混进虎卫营来,趁机对他做些什么。
所以,在意识到自己是地主、资本家后,郑胜也知道了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以后要做的事越来越大,仇人越来越多,对自己小命的看护也要更加慎重,他确实应该更小心行事。
凡事宜早不宜迟,所以,虎卫全营又进行了一次大挑选,这一次选的人标准是这样的:郑氏知根知底的(如原本就是家丁出身)、无根无底的(主要是流民,郑胜给了他们饭吃,对他死心塌地的那部分),这些都是堪称对他死忠的人。
这些人也组成了一个名叫亲卫队的队伍,同样是三个什,每什有十五人。什长,最后定给了郑整。郑整这几年,虽然被郑胜扔进了虎卫大营里磨炼,但依然是他身边的最“忠心”的人。
剩下的人被重新编成了十个什,这十个什又分成了左右两队,一队五什,左队长是郑尚,右队长则是万云。
左队、右队、亲卫队、特务队,这就是虎卫营分营后的结构。亲卫队、特务队,郑胜不担心,这上百人有七成的老虎卫营卫士。新人不过三四成罢了。
但剩下两队就不好说了,留在这些什的老人,几乎都成了什长、伍长的基层军官,担起了训练新人的责任。
而要命的是,那支跟着过来的商队护卫也是来接受训练的。这可是四五十个成年男丁!
郑胜是在编伍完成后,才开始对商队护卫们进行训练的。
特务队是不会参与训练新人了,郑胜打定主意,要把他们当成未来军队“尖刀”去培养。而左右队自己都训练不好,训练商队护卫的任务自然交到了亲卫队手上。
但亲卫队成立后,就接管了小院、青竹苑的护卫。三个什轮流着来,看似不少人不少,但能抽出来训练商队护卫的,也不过一个什罢了。
成年男丁要接受刚刚十岁的郑整统管、训练,他们自然不会服气。虽然在表面顺服了,但训练的积极性太低了。
郑整红着脸带着亲卫营和护卫们进行了一场比试。
幸好,亲卫营的卫士们也算是“身经百战”,最后算是勉力教训了护卫们一番,才压服了这些人。
不过,要想他们积极训练是不可能的,最后训练了一个多月,才勉强练好了队列。
然后便是昨天的时候,商队护卫的第二批人到了,这批半成品就回去了顺阳,只能下次再来时继续训练了。
郑胜走在青石板上,思绪飞到了未来,想着他的虎卫营现在一两百人已经是有些过格了,和平年代里,人数是不能再多了。
战乱时再扩军?到那时候,还能练好兵吗?他的虎卫营撒进一千人的军队是骨干,撒进一万人呢?是同化,还是被同化?
兵,确实很难练啊。
郑胜很头疼,另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特务队这样的功能性军队不可或缺,也很重要。但剩下的那部分更多的普通士兵呢?
郑胜想那次亲卫队与护卫的比武。所谓的比试其实是单挑,靠着好勇斗狠,靠着平日里的训练,他的虎卫营打败了比他们大了很多的护卫。
战后,郑胜发现亲卫队的卫士们很是满意自己的战绩。他们的勇武已经足够值得称道,这个时代,个人勇武确实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可是靠着这股勇武打败了些普通的成年人,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卫士们是年轻了些,但把目标定在打败平民头上,实在太没志向。
但郑胜问自己,十年后,他的虎卫营能战胜一支同等人数的、普通的晋国军队吗?能击败洛阳里面、西晋国精锐的中军吗?能击败匈奴、鲜卑、羌人的游骑吗?
也许等他研究出来好的钢刀、领先这个世界一千多年的火枪后,他能赢。但,他万一研究不出来呢?想着刚才那把再次豁了口的刀,郑胜心里更加忧愁。
“战法?战法?”郑胜很苦恼,古代军队的战法他真的不是很了解。也许一些东西他知道些,但都很肤浅。
比如说,戚大帅的鸳鸯阵,郑胜知道这位名将不仅抗过倭,也和蒙古人打过交道。他的义乌兵败倭寇杀骑兵,着实威风的很,却都是步兵,很是神奇,但郑胜根本不懂鸳鸯阵的原理。
其他的战法,就是郑胜一直琢磨的战场场面,弩兵、弓箭兵、炮兵远距离输出,陌刀兵破阵,长枪兵后面捡人头,这是郑胜后世看的一个电视剧里的场景。
“团结合作?长枪阵?”郑胜想起来一些模糊的场景,但那些是是太久远的记忆,郑胜已经实在记不清了。
“难道真的就让长枪兵在后面捡人头?”郑胜摇头叹道。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到了青竹苑,郑胜踩着同样铺进各处竹舍的青石,走过竹舍和竹林,青石路还在往东边延伸着。不过,一间新的竹舍映入眼帘。郑胜抬步往里走去。
王向正与他迎面而来,看到郑胜,王向笑着道:“胜小弟,你回来了,正好我有件事与你说。”
这里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密地——*的工坊。他把*的工坊和烟花坊分离开,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更方便的利用*干别的事。毕竟,*不只是能用来制造烟花,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郑胜没有进工坊,今天守卫*工坊的是亲卫队第一什的人,郑胜和什长郑于很熟悉,也相信他的能力。所以他在门口问了下情况,停留了片刻后,继续往东走去。
再往东走上百步远,一座山堵住往东的去路,青石道折向南去,从这里再往南走一里多点的距离,就到了青竹苑。
不过在拐折处,有一道伸延向北的青石路正在铺展而去。
丈余宽的青石路已经成形。不过,他一眼就望到了北边十来步外忙碌的人们。
这里就是郑胜“截曲就直”想要完成的目标。原本的山路是先从东北往西南走,再反向折往东南,如果能打通这边的路,就能少走一里多的路。
也幸好这里的山势总体来看并不高,开凿起来不是很困难。修成后也许不会很平坦,有上坡、下坡什么的,但确实省了很长的路,也是值得了。
而且,把这里凿通之后,青石道基本上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了,从李家村到烟花坊的距离也不过一里多远,最多五六百米的样子,通行会很非常方便。
不过,这段短短的三四百米山路的开凿,是要花不少的时间了。
郑胜看着家丁们的进程,干了十来天就弄好三四十米(是从南北两个方向一块往中间推进的),然后他想着他们这两三个月大概要一直忙这段山路的事了。
随后,郑胜往青竹苑方向而去。
在路上,郑胜遇到了两拨两两同行巡逻在青石道上的家丁。
他们恭恭敬敬的向郑胜行礼,然后郑胜让他们继续去巡逻了。
“今天是亲卫第三什的人护卫青竹苑。”郑胜算好了时间表,然后就想到了刚刚完成的虎卫营重新编伍的事。
照着郑胜之前的想法,正月下旬,虎卫营就开始分营了。
不过与分营同时进行,还有一大批新人的到来。
同这批修路家丁一块来的有第一批受训的商队护卫、和四五十名春风里的小孩儿。再加上郑胜许诺的在前不久的又一次招人,又招到的不少符合要求的新人。
把这些人全算上,虎卫营全营有了整整二十什超过两百的人数。
所以,这个二月郑胜过得实在很充实,一方面忙着修路、建工坊,另一方面要盯着虎卫营的分营、训练。
新人们接受完初训后,也被分成两拨,绝大部分还是编入新的什里,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弓箭娴熟、身高臂长等等有特长的,被编进了特务队。
所谓的特务队,由飞羽什、神臂什、斥候什三个什组成。这三什,每什满编有整整二十人。
飞羽什,有全营最好的弓手,什长是宋持;神臂什的二十人全是身高臂长、力气爆炸的魁梧之士,什长是李安建;斥候什自然由那些跑得很快的卫士组成,什长是叶峻。
特务队的队长是郑胜,这三个什确实很重要,所以郑胜也不假人手,他“直辖”了。当然,除了他这个队长,特务队还有一个右队长,李安建。郑胜不可能一直把心思花在虎卫营上,他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做,李安建这个副队长自然就要负责起平时特务队的训练。
而剩下的人原本还要编成十几个普通的什了事。
但王夫人、邱夫子、郑汶一起找到他,和他谈了一番话。
郑胜对他们的意思进行了总结,其大意是:虽然虎卫营是郑胜的“私军”,这些人都是仔细挑选出来的,但也要有亲疏之分。他们的意思要他组建一支“贴身”护卫。
郑胜琢磨着这是不是王夫人发现他身边的护卫会每隔段时间,就换一批,虎卫营全营每个什都会轮换着护卫他。
然后,她就在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人察觉到这件事,混进虎卫营来,趁机对他做些什么。
所以,在意识到自己是地主、资本家后,郑胜也知道了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以后要做的事越来越大,仇人越来越多,对自己小命的看护也要更加慎重,他确实应该更小心行事。
凡事宜早不宜迟,所以,虎卫全营又进行了一次大挑选,这一次选的人标准是这样的:郑氏知根知底的(如原本就是家丁出身)、无根无底的(主要是流民,郑胜给了他们饭吃,对他死心塌地的那部分),这些都是堪称对他死忠的人。
这些人也组成了一个名叫亲卫队的队伍,同样是三个什,每什有十五人。什长,最后定给了郑整。郑整这几年,虽然被郑胜扔进了虎卫大营里磨炼,但依然是他身边的最“忠心”的人。
剩下的人被重新编成了十个什,这十个什又分成了左右两队,一队五什,左队长是郑尚,右队长则是万云。
左队、右队、亲卫队、特务队,这就是虎卫营分营后的结构。亲卫队、特务队,郑胜不担心,这上百人有七成的老虎卫营卫士。新人不过三四成罢了。
但剩下两队就不好说了,留在这些什的老人,几乎都成了什长、伍长的基层军官,担起了训练新人的责任。
而要命的是,那支跟着过来的商队护卫也是来接受训练的。这可是四五十个成年男丁!
郑胜是在编伍完成后,才开始对商队护卫们进行训练的。
特务队是不会参与训练新人了,郑胜打定主意,要把他们当成未来军队“尖刀”去培养。而左右队自己都训练不好,训练商队护卫的任务自然交到了亲卫队手上。
但亲卫队成立后,就接管了小院、青竹苑的护卫。三个什轮流着来,看似不少人不少,但能抽出来训练商队护卫的,也不过一个什罢了。
成年男丁要接受刚刚十岁的郑整统管、训练,他们自然不会服气。虽然在表面顺服了,但训练的积极性太低了。
郑整红着脸带着亲卫营和护卫们进行了一场比试。
幸好,亲卫营的卫士们也算是“身经百战”,最后算是勉力教训了护卫们一番,才压服了这些人。
不过,要想他们积极训练是不可能的,最后训练了一个多月,才勉强练好了队列。
然后便是昨天的时候,商队护卫的第二批人到了,这批半成品就回去了顺阳,只能下次再来时继续训练了。
郑胜走在青石板上,思绪飞到了未来,想着他的虎卫营现在一两百人已经是有些过格了,和平年代里,人数是不能再多了。
战乱时再扩军?到那时候,还能练好兵吗?他的虎卫营撒进一千人的军队是骨干,撒进一万人呢?是同化,还是被同化?
兵,确实很难练啊。
郑胜很头疼,另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特务队这样的功能性军队不可或缺,也很重要。但剩下的那部分更多的普通士兵呢?
郑胜想那次亲卫队与护卫的比武。所谓的比试其实是单挑,靠着好勇斗狠,靠着平日里的训练,他的虎卫营打败了比他们大了很多的护卫。
战后,郑胜发现亲卫队的卫士们很是满意自己的战绩。他们的勇武已经足够值得称道,这个时代,个人勇武确实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可是靠着这股勇武打败了些普通的成年人,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卫士们是年轻了些,但把目标定在打败平民头上,实在太没志向。
但郑胜问自己,十年后,他的虎卫营能战胜一支同等人数的、普通的晋国军队吗?能击败洛阳里面、西晋国精锐的中军吗?能击败匈奴、鲜卑、羌人的游骑吗?
也许等他研究出来好的钢刀、领先这个世界一千多年的火枪后,他能赢。但,他万一研究不出来呢?想着刚才那把再次豁了口的刀,郑胜心里更加忧愁。
“战法?战法?”郑胜很苦恼,古代军队的战法他真的不是很了解。也许一些东西他知道些,但都很肤浅。
比如说,戚大帅的鸳鸯阵,郑胜知道这位名将不仅抗过倭,也和蒙古人打过交道。他的义乌兵败倭寇杀骑兵,着实威风的很,却都是步兵,很是神奇,但郑胜根本不懂鸳鸯阵的原理。
其他的战法,就是郑胜一直琢磨的战场场面,弩兵、弓箭兵、炮兵远距离输出,陌刀兵破阵,长枪兵后面捡人头,这是郑胜后世看的一个电视剧里的场景。
“团结合作?长枪阵?”郑胜想起来一些模糊的场景,但那些是是太久远的记忆,郑胜已经实在记不清了。
“难道真的就让长枪兵在后面捡人头?”郑胜摇头叹道。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到了青竹苑,郑胜踩着同样铺进各处竹舍的青石,走过竹舍和竹林,青石路还在往东边延伸着。不过,一间新的竹舍映入眼帘。郑胜抬步往里走去。
王向正与他迎面而来,看到郑胜,王向笑着道:“胜小弟,你回来了,正好我有件事与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