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心者 作者:辛夷坞
分卷阅读46
得太好,郑太太也会难过,她会想到自己死去的儿子傅维信,想到如今替代他的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当然,还会想到这个所谓的“孙子”是自己丈夫和小春姑娘的后人。他的行为若一时不顺老人家的心思,那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不是从小在身边教养长大的,而且还是掺杂了两代不三不四的血统,这样一来什么都说得通了。 老人家是重体面的人,很多话她自然不会当面挑破来说,即使心中不喜,面上也是淡淡的,但家里其他人眼睛都雪亮着。吉隆坡的傅家大屋里,除了郑太太和搬回来住的女儿女婿一大家子,还有她娘家的两个弟弟以及七八个工人。对于一个外来者,他们的冷热亲疏全在大家长的一念之间。 傅镜殊的“姑姑”傅维敏是个直性子,心思都写在脸上,她一开始就不太赞同母亲接回这个外面长大的孩子,所以她不太喜欢傅镜殊,这个谁都知道,这倒还算明刀明枪。她的丈夫却精明许多,面上笑嘻嘻的,背后常有些阴损的主意,一不留神就要给人使绊子。那两个“舅公”呢,一个早年做生意亏损了,不得不全家老少依傍姐姐为生,行事全看郑太太脸色,因此对傅镜殊也不冷不热;另一个终身未婚,整日玩耍赌钱,是个老混混,谁给他钱花谁就是大爷,没能力给他好处的小毛孩他自然也不放在眼里。那些工人多半是当地土著,面子上虽不敢刻薄,但背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也没谁真心把他当成正经的主人。 傅镜殊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才深深体会到一辈子最大梦想就是认祖归宗的父亲为何在目标实现后更加落落郁郁寡欢,最后落得郁闷而终的下场。如果说被冷落在傅家园,是一个人行走在荒野里,那么回到这些“亲人”身边,就好比闯入了陌生的领土,在那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提醒着,你是异类,你不属于这里。 但是傅镜殊到底和他父亲傅维忍不同。对待郑太太他自当尽心,而其余的人若冷眼相待,他便一笑了之,从头到尾不卑不亢,进退有度,对谁他都客气周全,更重要的是不给他们任何抓住把柄的机会。时间长了,他们在他身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又没什么办法,也就逐渐听之任之,即使不可能亲如一家,至少大体上相安无事。 郑太太身体大不如前,但心里比谁都清明,暗地里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心里虽觉得怎么都隔了一层,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喜不喜欢这个“孙子”是另一回事,可这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比起他的父母,倒更有祖父遗风。 在马来西亚待了两年后,傅镜殊听从郑太太的安排下去了英国,入读傅维信的母校。二十三岁,他如祖母所愿拿到学位,也没有立刻回到大马,而是去了香港,在投行又干了两年,直到二十五岁才重新被召回郑太太身边,正式接触家族的生意。 也是在试着打理家里的事务时,傅镜殊才更深入了解到傅家如今的状况。打从迁居马来西亚至今,傅家依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华商之一,但这多少是沾了过去的光——他们在此盘桓多年,根基深厚,颇有名望,可是论财富已难以与后来新崛起的富豪们相提并论。现在傅家的主要产业大部分集中在物业和不动产,另有“富年集团”旗下的几个大的加工厂和种植园,此外就是当地几个大公司的零散股份,说大富之家不为过,然而曾经的显赫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 郑太太自丈夫去世后一直独力支撑,她年纪大了,身边始终没有十分得力的人,老人家精力有限,投资目光也偏向保守,守业已属不易,谈何创业。之前协助她的是大弟和女婿,傅镜殊成年后,她偶尔会听取他的一些看法,但也只当参考。直到傅镜殊正式回到她身边,这一状况才出现了明显的改观。 刚接手不久,傅镜殊就有过几个大的动作,当时他提出自己的主张,姑姑姑丈和舅公无不明着质疑,一举一动都顶着极大的压力。郑太太任他们争执不休,直至拉锯战上演一段时间后才说出“让年轻人试一试,失败了就当买个教训”这样的话。其实傅镜殊心里很清楚,若是他那时当真失手了,就绝不是“买了个教训”这么简单,傅家将再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幸而事后证明他当初几个决定都为傅家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之后他又说服了郑太太尝试改变投资模式,和大马另一财阀合作成功拿下了洛杉矶一家知名制药集团e.g,紧接着又将目光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作为先行项目的e.g国内中国分公司运行情况非常理想,借此站稳脚跟之后,他才又逐渐将投资领域扩大至金融和地产,用几年的时间重新盘活了老态龙钟的“富年”集团。 也正因为他交出的答卷无懈可击,郑太太近两三年才对他更为放心倚重,从慎之又慎地考量转变为逐渐放权,将大部分事务都交由他主导,每当遇到阻力时,也会适时帮他一把。傅家企业的高层们也渐渐认可了这个年轻且更有野心的管理者,他的两个舅公很快就识时务地倒向了他的这一边,姑姑和姑父虽还是常常和他唱反调,但已起不到什么干扰作用。实际上近年来,他已是傅家的主事者,早就一扫年少时的郁郁不得志,所到之处风光无限。 也正是因为这样,傅镜殊能留给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过去除了在英国那几年之外,每当有空的时候他都会抓住机会回来看看方灯。这两年分身乏术,但是无论如何,新年将至的时候他必定会赶回来陪她,今年也不例外。在傅镜殊心里,方灯才是他真正的家人,他总觉得,在她身边时,他才是最自由最真实的那个自己,而更让他无法割舍的是,他太清楚他欠方灯良多。 他没办法带方灯走,这是傅镜殊许多年来的一件憾事。郑太太对于他身上和母家相关的一切都极为厌弃,将此视作他身上的污点和血统里卑劣的那部分基因,但凡他出了什么小纰漏,或是做了什么不那么顺她心意的事,她就会将原因归结在这个方面。所以,傅镜殊可以在毕业之后将老崔接到身边,却根本没办法在郑太太面前提起方灯的事。当然,方灯也从未说过要跟他走。 陆宁海死后,方灯和陆家的领养协议不了了之,她回到了圣恩孤儿院,在那里又生活了两年。那时傅七一再嘱咐老崔多照顾她,她身边又有阿照陪伴,日子并不比以往更艰难。十八岁,她考进市里的卫校,学了三年护理。由于该校是中国国内和东盟三国合资办学,在实习期她被顺理成章安排到马来西亚槟城的一家大医院,在那工作了半年后正式毕业,成为当地一位知名华商的私人看护,一做又是三年。 那是方灯和傅镜殊后来都绝口不提的三
分卷阅读46
-
分卷阅读46
得太好,郑太太也会难过,她会想到自己死去的儿子傅维信,想到如今替代他的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当然,还会想到这个所谓的“孙子”是自己丈夫和小春姑娘的后人。他的行为若一时不顺老人家的心思,那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不是从小在身边教养长大的,而且还是掺杂了两代不三不四的血统,这样一来什么都说得通了。 老人家是重体面的人,很多话她自然不会当面挑破来说,即使心中不喜,面上也是淡淡的,但家里其他人眼睛都雪亮着。吉隆坡的傅家大屋里,除了郑太太和搬回来住的女儿女婿一大家子,还有她娘家的两个弟弟以及七八个工人。对于一个外来者,他们的冷热亲疏全在大家长的一念之间。 傅镜殊的“姑姑”傅维敏是个直性子,心思都写在脸上,她一开始就不太赞同母亲接回这个外面长大的孩子,所以她不太喜欢傅镜殊,这个谁都知道,这倒还算明刀明枪。她的丈夫却精明许多,面上笑嘻嘻的,背后常有些阴损的主意,一不留神就要给人使绊子。那两个“舅公”呢,一个早年做生意亏损了,不得不全家老少依傍姐姐为生,行事全看郑太太脸色,因此对傅镜殊也不冷不热;另一个终身未婚,整日玩耍赌钱,是个老混混,谁给他钱花谁就是大爷,没能力给他好处的小毛孩他自然也不放在眼里。那些工人多半是当地土著,面子上虽不敢刻薄,但背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也没谁真心把他当成正经的主人。 傅镜殊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才深深体会到一辈子最大梦想就是认祖归宗的父亲为何在目标实现后更加落落郁郁寡欢,最后落得郁闷而终的下场。如果说被冷落在傅家园,是一个人行走在荒野里,那么回到这些“亲人”身边,就好比闯入了陌生的领土,在那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提醒着,你是异类,你不属于这里。 但是傅镜殊到底和他父亲傅维忍不同。对待郑太太他自当尽心,而其余的人若冷眼相待,他便一笑了之,从头到尾不卑不亢,进退有度,对谁他都客气周全,更重要的是不给他们任何抓住把柄的机会。时间长了,他们在他身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又没什么办法,也就逐渐听之任之,即使不可能亲如一家,至少大体上相安无事。 郑太太身体大不如前,但心里比谁都清明,暗地里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心里虽觉得怎么都隔了一层,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喜不喜欢这个“孙子”是另一回事,可这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比起他的父母,倒更有祖父遗风。 在马来西亚待了两年后,傅镜殊听从郑太太的安排下去了英国,入读傅维信的母校。二十三岁,他如祖母所愿拿到学位,也没有立刻回到大马,而是去了香港,在投行又干了两年,直到二十五岁才重新被召回郑太太身边,正式接触家族的生意。 也是在试着打理家里的事务时,傅镜殊才更深入了解到傅家如今的状况。打从迁居马来西亚至今,傅家依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华商之一,但这多少是沾了过去的光——他们在此盘桓多年,根基深厚,颇有名望,可是论财富已难以与后来新崛起的富豪们相提并论。现在傅家的主要产业大部分集中在物业和不动产,另有“富年集团”旗下的几个大的加工厂和种植园,此外就是当地几个大公司的零散股份,说大富之家不为过,然而曾经的显赫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 郑太太自丈夫去世后一直独力支撑,她年纪大了,身边始终没有十分得力的人,老人家精力有限,投资目光也偏向保守,守业已属不易,谈何创业。之前协助她的是大弟和女婿,傅镜殊成年后,她偶尔会听取他的一些看法,但也只当参考。直到傅镜殊正式回到她身边,这一状况才出现了明显的改观。 刚接手不久,傅镜殊就有过几个大的动作,当时他提出自己的主张,姑姑姑丈和舅公无不明着质疑,一举一动都顶着极大的压力。郑太太任他们争执不休,直至拉锯战上演一段时间后才说出“让年轻人试一试,失败了就当买个教训”这样的话。其实傅镜殊心里很清楚,若是他那时当真失手了,就绝不是“买了个教训”这么简单,傅家将再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幸而事后证明他当初几个决定都为傅家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之后他又说服了郑太太尝试改变投资模式,和大马另一财阀合作成功拿下了洛杉矶一家知名制药集团e.g,紧接着又将目光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作为先行项目的e.g国内中国分公司运行情况非常理想,借此站稳脚跟之后,他才又逐渐将投资领域扩大至金融和地产,用几年的时间重新盘活了老态龙钟的“富年”集团。 也正因为他交出的答卷无懈可击,郑太太近两三年才对他更为放心倚重,从慎之又慎地考量转变为逐渐放权,将大部分事务都交由他主导,每当遇到阻力时,也会适时帮他一把。傅家企业的高层们也渐渐认可了这个年轻且更有野心的管理者,他的两个舅公很快就识时务地倒向了他的这一边,姑姑和姑父虽还是常常和他唱反调,但已起不到什么干扰作用。实际上近年来,他已是傅家的主事者,早就一扫年少时的郁郁不得志,所到之处风光无限。 也正是因为这样,傅镜殊能留给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过去除了在英国那几年之外,每当有空的时候他都会抓住机会回来看看方灯。这两年分身乏术,但是无论如何,新年将至的时候他必定会赶回来陪她,今年也不例外。在傅镜殊心里,方灯才是他真正的家人,他总觉得,在她身边时,他才是最自由最真实的那个自己,而更让他无法割舍的是,他太清楚他欠方灯良多。 他没办法带方灯走,这是傅镜殊许多年来的一件憾事。郑太太对于他身上和母家相关的一切都极为厌弃,将此视作他身上的污点和血统里卑劣的那部分基因,但凡他出了什么小纰漏,或是做了什么不那么顺她心意的事,她就会将原因归结在这个方面。所以,傅镜殊可以在毕业之后将老崔接到身边,却根本没办法在郑太太面前提起方灯的事。当然,方灯也从未说过要跟他走。 陆宁海死后,方灯和陆家的领养协议不了了之,她回到了圣恩孤儿院,在那里又生活了两年。那时傅七一再嘱咐老崔多照顾她,她身边又有阿照陪伴,日子并不比以往更艰难。十八岁,她考进市里的卫校,学了三年护理。由于该校是中国国内和东盟三国合资办学,在实习期她被顺理成章安排到马来西亚槟城的一家大医院,在那工作了半年后正式毕业,成为当地一位知名华商的私人看护,一做又是三年。 那是方灯和傅镜殊后来都绝口不提的三
分卷阅读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