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耻食周粟、甘饿首阳

    食物,是生物存活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在冬天,食物就显得格外重要,于是很多动物就进化出,储存过冬粮食的技能,有些动物就进化出冬眠的技能。

    人类在进化的时候,进化出了这两种技能。

    他们一边储存粮食,一边冬眠,尤其是越往北面,严寒地区的人群,气温一旦下降到十度一下,他们基本上就不愿意出门了。

    秦汉时期是华夏气温到达寒冷期的特殊时期。

    《史记·乐毅列传》中记载“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史记·索隐》解释为“蓟丘,燕所都之地,言燕之蓟邱之所植,植齐王汶上之竹“。

    意思是燕国山上的植物中种植着齐国汶水出产的竹子。

    而孤竹国的国民,除了因为生殖图腾崇拜之外,也有孤竹国是当时盛产竹子的可能性,说明但是的辽北地区,气候还处于跟中原一样的温暖期。

    但是在《汉书·武帝纪》有记载元光四年“夏四月,陨霜杀草“;

    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

    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

    这些都是史料中,关于气候转寒的记载。

    周向永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还找到一个极端的例证:“永平元年六月乙卯,初令百官貙膢,白幕皆霜“。

    他查看历史年代表发现,永平元年六月乙卯就是公元 58 年 8 月 8 日,8 月初正是人们说的三伏天,汉明帝在这一天让百官参加祭祀宗庙的活动,却下起了霜。中原尚且如此,北方的严寒不难想象。

    但是这种气候变化,不是一下子突然变化的,而是随着地球的运转,在百年间内缓缓变化的。

    所以在秦朝时期,辽北即便严寒,也绝对没有后世那种普遍零下十几度入冬的情况。

    辽北之所以被称为为苦寒之地,主要是因为人口稀少,文明落后,没有成熟的保暖御寒技术,以及当地原始人对于粮食认知的问题。

    在辽北地区的胡人,多数都是渔猎为生,没有掌握建筑御寒技术,也没有掌握纺织制衣御寒的技术,到了冬天他们大多是都是住在山洞中取暖,大一点的部落或许会挖‘地宫’,御寒的服装除了部分胡人有兽皮之外,其他大多数人,都是树叶或者赤身。

    所以早年期间的辽东以及东北地区,即便是冬天温度在十度以下,零度以上,这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态下,也会有大量人口冻死饿死。

    因为不只是御寒的原因,更是粮食供应不足,摄入热能不足后造成的死亡。

    到了冬天,动物们要么迁徙到了南方,要么冬眠进了深山,植物更是早就枯萎了,所以想要寻找食物,是很困难的事情。

    于是人们另外一个储存过冬粮的技能就被点亮了。

    靠近海边的部落意外的发现,盐能够延缓食物腐败之后,腌制技术成了辽东地区过冬主要的食物来源,于是每到入秋之是,辽东的东胡人和肃慎人,甚至更远的扶余人,沃沮人也会沿着渤海海岸线或者长白山山脉进入辽东地区,寻找过冬的粮食。

    这个时期对于辽东原始山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处天然的过冬粮仓。

    而且由于辽东山林是在太大了,即便是东胡这么庞大的族群,也没办法完全的控制。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东北地区的原住民们,不会发现有另外一个不明势力出现,并且带走了他们最重要的羁縻部落。

    面对这支连匈奴都畏惧的游牧民族,王诩并没有想到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只能期望,之前让屠檀布置的后招有效。

    王诩让屠檀利用在东胡大部族的奸细来煽动那些大部族联合去掠夺燕国,这样一来就可以正面被王翦的大军牵扯住了。

    只要东胡的大部落将目标放在战火弥漫的燕国上,那么这边那些小的东胡部落,王诩就有信心对付。

    朝歌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加上现在不断铸高的城墙,绝对不是几千个还未进化到青铜文明的东胡人能够攻下来的。

    而且王诩还有秘密武器,就是弩炮。

    当然,以现在的条件是造不出那种射程几百米的强力弩炮,但是制造一些射程百米内的弩炮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诩的原理构造图,加上墨奎的机关术和涂山娘子的冶铁术,早就将弩炮给造了出来,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铜矿和铁矿打造大量的齿轮和片簧,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

    但是现在找到了第一个铜矿,很快这种射程十米左右,用直径30厘米粗的木桩,直接将一匹成年野猪射穿的弩炮,就会摆满城墙。

    如果不是因为人手不足,王诩有信心依着座城,守住一个近万人的大型部落进攻。

    因为扭力弹簧没有弄出来,控弩的人数要达到六个人以上才可以,如果扭力弹簧弄出来的话,控弩人数只需要三四个人就可以了。

    还是人口的问题啊。

    想到这些王诩叹了口气。

    “大帝可是是在担心林胡部落的事情?”屠檀见王诩叹息,出声问道。

    “我一向不喜欢战争。”王诩摇摇头“我在思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屠檀笑了笑“大帝仁慈,是那些奴国的幸运。”

    东胡这些游牧民族在商朝时期,都属于奴隶方国。

    “你跟东胡接触的多,能不能分析出他们具体的构造?我一直觉得,东胡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势力。”王诩笑着问道。

    “东胡早先为土方,后为屠何,之后为山戎,至今为东胡。”屠檀回答道“当年帝武丁灭土方之后,土方成为我族奴国,为孤竹国所属,孤竹国八任国君亚微时特赦土方国,归还族名和族地,后土方国继承孤竹国之制,为孤竹属国。”

    “后来土方又叛变了?”王诩微微皱眉。

    “周贼篡位之后,孤竹国君伯夷与大巫叔齐领兵回援,赶到朝歌时却也无力回天,帝辛已经自焚于朝歌城内,在途中遇见了姜子牙的周军,姬发让国君投降,国君和大巫宁死不降,以寡击众,最后战死在首阳山下,却重挫周军,打的姜子牙忌惮孤竹国实力,于是借姬发之口,编造了国君与大巫‘耻食周粟、甘饿首阳’之事,蒙骗了九任国君亚凭。”屠檀恨声说道。

    王诩微微挑眉,之前在就好奇孤竹国虽然崇尚礼乐文化,但是在军事上并不弱,首先作为殷商发源地,商朝最后的退路,一定会得到重点培养的,而且孤竹国负责帮商朝镇守边疆,没有实力的话早就被北方游牧民族给灭掉了。

    所以‘耻食周粟、甘饿首阳’这个典故虽然看着让人感动,充斥着仁义与兄弟谦恭之美德,但是实际上并禁不起推敲。

    采薇在后来文学典故中,主要就是指伯夷与叔齐的典故,后来被改编成《采薇歌》和《小雅·采薇》,但是这些都是讲述战争的诗歌,书名这个典故在当时,应该是与战争相关的。

    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变成了,纯美德精神的典故。

    而且姜子牙那种兵神人物,都对伯夷和叔齐如此推崇,可见当时那场战争如何惨烈,彰显的不只是仁孝之德,更有忠义之礼。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⑸,我适安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王诩轻声叹息。

    “但是在贼子周公旦平定四方之时,孤竹国和土方国多次将周军击退,周公旦见久攻不下,便退而求次,将燕地封给了与他又间隙的召公奭。”屠檀继续说道。

    周朝建立不久后,周武王姬发没有完成统一就死了,他的弟弟周公旦摄政,开始统一之路,当时召公奭则与周公旦政见不符,后来被封在了蛮荒的燕地,但是没想到,原来主要是因为孤竹国和土方的关系。

    怪不得本来与周公旦齐名的召公奭却被封王之后,没有就任,而是被留在了镐京。

    “周公旦忌惮召公奭的势力太大,将他留在镐京当人质,将他的家族封在这么一个偏远荒芜的地方。希望借助孤竹和土方之手削弱召公奭的势力。”屠檀继续说道。

    “但是周公旦没想到,召公奭能够跟孤竹国和土方国和平相处?”王诩皱眉问道。

    “召公奭的儿子,将一个女儿讲给了土方国。”屠檀叹了口气“于是土方国便背叛了孤竹国,双方夹击之下,我们只能退守山林,不久燕国转头就将土方吞噬,土方国君带着亲信逃入了山林再次归降,改为屠何国。”

    “那后来变成了山戎,是又叛变了?”王诩似乎猜到了什么,这土方连续叛变三次,也确实是够无耻的。

    “弑杀了周幽王的西夷犬戎逃到了辽东,最后融入了屠何,名为山戎,再之后就是齐桓公东伐,我们孤竹,以及下面三属国,无终,令支,山戎就彻底失去了联系。”屠檀神情有些尴尬的说道。

    王诩眯起眼打量着屠檀“屠何,应该是以屠为姓吧。”

    屠檀嘴角一抽,讪笑道“大帝明鉴。”

    “怪不得连墨奎都要尊你一声屠兄。”王诩轻笑道“那么敢问屠何国君,山戎到底与东胡有无关系?”

章节目录

大秦孤竹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洛锦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锦寒并收藏大秦孤竹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