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办的粮草没有到。
黄家墩,刘成栋的三千人马只能减少饭食供应,轮流操练。
李响于信中保证,在明月庄的这场变乱中不下杀手,刘成栋也就放心了,对刘夏都等人的最后一丝愧疚感烟消云散。作为李响的岳父,他决定按照女儿刘素素的要求,安心打仗,不管那些糟心事。
熊大春和刘元当然是紧跟刘成栋的脚步。这两位写下密信,要求家人服从李响的安排。这两位人生经历很复杂,得益于此,他俩很了解李响的脾性:
只要不是太过分,李响还是很讲究的,总是保持人畜无害的模样。但只要有人过了线,李响就变得很可怕。涉及到自身安全的时候,李响那厮炸毛之下,什么都能干出来。
刘成栋、熊大春、刘元说完庄里的糟心事,继续商议江南战局。
刘元好生郁闷,“都是姚平仲那憨货,把大好局面败坏个干净。还好嘉兴没丢,不然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全线告急,江南东路便彻底糜烂了。”
刘元的战阵水平当然不比寻常的大周指挥使差,但跟熊大春甚至刘成栋一比,就不大够看了。
刘元也知道自己的水平,见刘成栋、熊大春不说话,知道这两位是顾及自己面子。
刘元识趣地低下头,不再说话,熊大春咳咳两声,“方腊军的态势不大对。前两天夜里袭营的,是守卫德清的应明,和驻扎运河南岸的邬福。从那场战事看,方腊军的披甲精锐很能打。杭州北面都有精锐,杭州城内肯定有更多。”
“杭州府库被方腊一击得手,永乐朝少说也有上万的披甲士兵。方腊军却一直龟缩在杭州附近,不合常理。僵持下去,等官军完成准备后,杭州城便再也守不住,方腊有这么蠢?”
刘元恍然大悟。
刘成栋在舆图上划来划去,最后指着两条线,“黄家墩、糖稀古镇和韩招讨的中军连成一线,控制运河和要道,阻止方腊军糜烂环太湖,这是北线。”
“刘光世不愧是名将,他牢牢控制住蒲阳关与柯桥镇,堵住方腊军南下的去路,这是南线。”
“这两条线只要不被打残,方腊军想要扩张,便只能钻杭州西南的群山,可那得不偿失啊。方腊军的精锐越来越多,又有上万副甲胄,老子也觉得方腊不会坐以待毙,方腊那厮究竟在盘算什么?”
分析过敌我局势,刘成栋看向东面的夜空,“唯一可忧的,便是那最关键的支点,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圣公府。
方腊被方天定打过一针鸡血,连夜召集昔日的老兄弟们、如今的永乐朝高层议事。
方腊不再思考高大上的问题,重拾雄心,心里想:“大周这些年,流民渐多,已有亡国之相。要不是贪官污吏、恶霸豪绅逼得数十万人活不下去,老子如何能打下杭州?”
“如今北方大变,大周的禁军和厢军不堪大战,原本精锐的西军和边军也不复从前,肯定要被北地局势吸引住大量军队。只要把整个江南和江淮拿下来,我永乐朝便是江南的西夏!”
方腊的亲卫统领示意安静。
待暖阁里安静地只剩大蜡的爆响之后,方腊起身走下台阶,挨个拍拍跟随自己起事的老兄弟。
方腊走回台阶上,摸着鼓起的小肚子,“几个月前,老子还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如今已是髀肉横生喽。”
稀稀拉拉的干笑声响起。
方腊叹口气,“孤长了肥肉不要紧,毕竟你们都拦着孤,不让孤上战场。可你们不能都长髀肉,不然我永乐朝在官军的眼里,便成了猪。”
“我永乐朝是打败了官军的企图,可咱们真的安全了吗?”直到所有文官武夫都认真起来,方腊才继续道:“大周可是拥兵百万,未损根骨,杭州随时可能被围。到时官军兵临城下,你们便要挺着一身肥肉上战场,或者束手就擒?”
永乐朝的中高级武将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跟随方腊起事的老兄弟,二是各地投靠的小股流民军,三是受到提拔的新锐将领。最有危机意识的,恰恰是第三类人。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几名顶盔掼甲的亲卫进入堂中,开始为圣公方腊披甲。几声惊呼响起,也有人出言问询,但方腊一言不发。
穿好金红色的钢制山文甲,方腊才手捧头盔,淡淡说道:“你们在杭州城里占豪宅、抢商铺、抢清倌人,孤不怪你们。但继续这样下去,开春之后,永乐朝便危险了。”
方腊戴上头盔,叹口气,“日子过得安逸了,你们都不想战了,前线告急的时候,你们谁都不愿意去。失去獠牙利爪的老虎,连猪都不如。”
“最可悲的是,你们这些人总是拦着老子上战场,说什么不立危墙之下。心里打的主意,怕是只要把孤按在杭州不动,你们便可躲懒不上战场,过舒坦日子吧?”
方腊大踏步走出去,“孤要去打柯桥镇,你们随便。”
随便?谁敢真随便!
杭州城一片大乱。留在杭州的将校头目眼见圣公大人亲征,又无人敢劝,只好全部穿好盔甲,飞快跑到南城门请战。
在危机意识和方腊的策动下,永乐朝高层暂缓了腐化速度,重拾武勇,开始新一轮扩张。
前不久改任钱塘江南岸萧山关防守的薛斗南披衣起身,收到亲兵报信的他都震惊了。
薛斗南在懵逼的状态下,命令全部精锐集合,跟着圣公大人直奔柯桥镇。薛斗南顾不上其它的,要是圣公出点什么事儿,一切都完了!
破晓时分,方腊亲临柯桥镇,置官军船队的弓箭袭扰于不顾,立即命令进攻。
刘光世从没停止过对柯桥镇的修缮,但柯桥守军架不住方腊军披甲精锐的拼死一击,大半个时辰即告崩溃。
柯桥陷落。
永乐朝和大周的资源不对等。方腊吸取屡屡泄露情报、最后只能和官军拼消耗的教训,只和方天定、方肥等少数几人商量过后,便马上行动。
一击奏效。
方腊军攻下柯桥镇,也不管飞速逃散的刘光世部下,直奔东南。方腊的目标不是别处,而是:明州!
与此同时,出了杭州西门的方腊军奔向丘陵河沟、湖泊小河,即将开始攻城掠地。他们不需要占领多少地方,主要是起疑兵的作用。真正的杀手锏由方天定率领,混入其中,目的不明。
方腊出发一日后,杭州北面的邬福才收到方腊军令,就地防守。又一日,守卫余杭和桐乡的石宝也接到了类似命令。
永乐逆匪北守南攻,于年节前大举出兵,消息飞速传往四面八方……
如今已是方腊亲征的第三日,中午。
汴京西城,黄潜善受邀来到汪伯彦的府宅。
寒暄一阵,用过午餐,又喝了一会茶。趁着日头正好,汪伯彦请黄潜善到后宅一续。
两位几乎走到人生顶点的顶尖聪明人闲谈着这几日的奏报,不时对某些人事做出品评。
黄潜善眼前一亮,快步上前,仔细查看一番,佩服道:“汪相家里的冬竹,果然不一般。”
汪伯彦谦虚一阵,“小道耳,种来权当消遣。江南的方腊,茂和怎么看?”
论官位,汪伯彦已是同平章事,黄潜善如今是参知政事,汪伯彦比黄潜善高。
黄潜善肃容拱手,“乱行杀戮,绅民痛恨已极,小患耳。”
黄潜善口中的绅民,其实就是士绅。
士绅是大周的精英群体,方腊军每到一地,却对这些人一个不留,故而黄潜善有此一说。但等两日后,江南的加急战报到达汴京,他就不这么想了。
即将再进一步,成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和赵鼎平起平坐的汪伯彦显得很精神,捻着胡须道:“话虽如此,但江南那里的钱粮还是要多下发一些,也好让几位武人能够心无旁骛地打仗。要给六部的那些人打个招呼了,大事要紧,不要老盯着赵相那边不放。”
大周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向来是选拔多名宰执执政。
宰执间虽政见不同,互有争斗,但几乎没有过彻底翻脸的时候。毕竟都是儒学大师,宰执们的平生所愿也都是治国平天下,多少会讲究一些。
心向汪伯彦这边的一些官员,不忿赵鼎那边夺去征缴方腊的话语权。粮草的调拨、将领的选拔和战后新任官员的选取都是连在一起的,稍微漏点出来,那就是很大的利益啊!
但汪伯彦在江南的战事上,已经和赵鼎李纲达成一致。方腊大肆屠戮士绅,舆论大哗,名儒大家恨不能拖着老胳膊老腿,一头撞死方腊。在这样的背景和名门大族的压力下,汪伯彦不惜对赵鼎那边多做让步,也要抓紧把方腊逆贼消灭。
江南那根刺,太显眼了。
汪伯彦又想起了一事,“前不久搞出大动静的那个李响,茂成可有耳闻?”
黄潜善也有印象,“听家里几个后辈,和身边的幕僚提起过。那小子倒是有商才,也够狡猾,逃得很快。”
两位大人物摇头失笑。
在汪黄二人看来,李响只是懂些商货之道的跳梁小丑,只是有些偏门的才能而已,大周从来不缺这样的人。
不入科举,不走正道,终究难成大器,这是大周官场民间的共识。
青石先生收李响为弟子,汪黄二人只以为王珪是感念李响进献的那两门知识,激动难抑所致,这种情况在大儒身上很常见。两家的后辈倒是大声疾呼:李响那厮何德何能,居然受到青石先生青睐?我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被道士和尚传些本事?
王珪刊印了新书,阿拉伯数字已经广泛流传,汉文拼音就有些……
二人也知道些明月庄被多方为难的消息。
在李响的层层隐藏下,二人只以为明月庄走的是标准的山里大户路线,在这个认知前提下,二人只以为明月庄是在经历被磨勘的过程。
河东、京东和京东东路的大户豪强,几乎都有被磨勘的经历,挺过去就是豪强,挺不过去便消亡。明月庄地处秦岭和伏牛山交界处,那种鸡肋一般的地方,在历朝出过不少豪强。
汪伯彦轻叹口气,“我那几个不争气的后辈,受蔡相大儿子的挑拨,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在汴京城针对李响和那几个武人。”
所谓的蔡相大儿子,指的当然是蔡全。
黄潜善的后辈也有不安分的,“毕竟是青石先生的弟子,老夫也不为难他,由得小辈们闹去。黄家那里,也须打好招呼,不可招惹身在前线的刘成栋太过。”
在两人看来,明月集发生的事情都是小事,不过是为了争夺利益。李响千方百计地掩藏,使得明月庄摆在明面上的利益不是很大,两位大人物没有多关注。谈起来也只当是消遣时间。
然而,李响被本地士绅、各地商户、刘氏亲族联手为难的事情,绝不是那么简单。
黄家墩,刘成栋的三千人马只能减少饭食供应,轮流操练。
李响于信中保证,在明月庄的这场变乱中不下杀手,刘成栋也就放心了,对刘夏都等人的最后一丝愧疚感烟消云散。作为李响的岳父,他决定按照女儿刘素素的要求,安心打仗,不管那些糟心事。
熊大春和刘元当然是紧跟刘成栋的脚步。这两位写下密信,要求家人服从李响的安排。这两位人生经历很复杂,得益于此,他俩很了解李响的脾性:
只要不是太过分,李响还是很讲究的,总是保持人畜无害的模样。但只要有人过了线,李响就变得很可怕。涉及到自身安全的时候,李响那厮炸毛之下,什么都能干出来。
刘成栋、熊大春、刘元说完庄里的糟心事,继续商议江南战局。
刘元好生郁闷,“都是姚平仲那憨货,把大好局面败坏个干净。还好嘉兴没丢,不然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全线告急,江南东路便彻底糜烂了。”
刘元的战阵水平当然不比寻常的大周指挥使差,但跟熊大春甚至刘成栋一比,就不大够看了。
刘元也知道自己的水平,见刘成栋、熊大春不说话,知道这两位是顾及自己面子。
刘元识趣地低下头,不再说话,熊大春咳咳两声,“方腊军的态势不大对。前两天夜里袭营的,是守卫德清的应明,和驻扎运河南岸的邬福。从那场战事看,方腊军的披甲精锐很能打。杭州北面都有精锐,杭州城内肯定有更多。”
“杭州府库被方腊一击得手,永乐朝少说也有上万的披甲士兵。方腊军却一直龟缩在杭州附近,不合常理。僵持下去,等官军完成准备后,杭州城便再也守不住,方腊有这么蠢?”
刘元恍然大悟。
刘成栋在舆图上划来划去,最后指着两条线,“黄家墩、糖稀古镇和韩招讨的中军连成一线,控制运河和要道,阻止方腊军糜烂环太湖,这是北线。”
“刘光世不愧是名将,他牢牢控制住蒲阳关与柯桥镇,堵住方腊军南下的去路,这是南线。”
“这两条线只要不被打残,方腊军想要扩张,便只能钻杭州西南的群山,可那得不偿失啊。方腊军的精锐越来越多,又有上万副甲胄,老子也觉得方腊不会坐以待毙,方腊那厮究竟在盘算什么?”
分析过敌我局势,刘成栋看向东面的夜空,“唯一可忧的,便是那最关键的支点,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圣公府。
方腊被方天定打过一针鸡血,连夜召集昔日的老兄弟们、如今的永乐朝高层议事。
方腊不再思考高大上的问题,重拾雄心,心里想:“大周这些年,流民渐多,已有亡国之相。要不是贪官污吏、恶霸豪绅逼得数十万人活不下去,老子如何能打下杭州?”
“如今北方大变,大周的禁军和厢军不堪大战,原本精锐的西军和边军也不复从前,肯定要被北地局势吸引住大量军队。只要把整个江南和江淮拿下来,我永乐朝便是江南的西夏!”
方腊的亲卫统领示意安静。
待暖阁里安静地只剩大蜡的爆响之后,方腊起身走下台阶,挨个拍拍跟随自己起事的老兄弟。
方腊走回台阶上,摸着鼓起的小肚子,“几个月前,老子还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如今已是髀肉横生喽。”
稀稀拉拉的干笑声响起。
方腊叹口气,“孤长了肥肉不要紧,毕竟你们都拦着孤,不让孤上战场。可你们不能都长髀肉,不然我永乐朝在官军的眼里,便成了猪。”
“我永乐朝是打败了官军的企图,可咱们真的安全了吗?”直到所有文官武夫都认真起来,方腊才继续道:“大周可是拥兵百万,未损根骨,杭州随时可能被围。到时官军兵临城下,你们便要挺着一身肥肉上战场,或者束手就擒?”
永乐朝的中高级武将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跟随方腊起事的老兄弟,二是各地投靠的小股流民军,三是受到提拔的新锐将领。最有危机意识的,恰恰是第三类人。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几名顶盔掼甲的亲卫进入堂中,开始为圣公方腊披甲。几声惊呼响起,也有人出言问询,但方腊一言不发。
穿好金红色的钢制山文甲,方腊才手捧头盔,淡淡说道:“你们在杭州城里占豪宅、抢商铺、抢清倌人,孤不怪你们。但继续这样下去,开春之后,永乐朝便危险了。”
方腊戴上头盔,叹口气,“日子过得安逸了,你们都不想战了,前线告急的时候,你们谁都不愿意去。失去獠牙利爪的老虎,连猪都不如。”
“最可悲的是,你们这些人总是拦着老子上战场,说什么不立危墙之下。心里打的主意,怕是只要把孤按在杭州不动,你们便可躲懒不上战场,过舒坦日子吧?”
方腊大踏步走出去,“孤要去打柯桥镇,你们随便。”
随便?谁敢真随便!
杭州城一片大乱。留在杭州的将校头目眼见圣公大人亲征,又无人敢劝,只好全部穿好盔甲,飞快跑到南城门请战。
在危机意识和方腊的策动下,永乐朝高层暂缓了腐化速度,重拾武勇,开始新一轮扩张。
前不久改任钱塘江南岸萧山关防守的薛斗南披衣起身,收到亲兵报信的他都震惊了。
薛斗南在懵逼的状态下,命令全部精锐集合,跟着圣公大人直奔柯桥镇。薛斗南顾不上其它的,要是圣公出点什么事儿,一切都完了!
破晓时分,方腊亲临柯桥镇,置官军船队的弓箭袭扰于不顾,立即命令进攻。
刘光世从没停止过对柯桥镇的修缮,但柯桥守军架不住方腊军披甲精锐的拼死一击,大半个时辰即告崩溃。
柯桥陷落。
永乐朝和大周的资源不对等。方腊吸取屡屡泄露情报、最后只能和官军拼消耗的教训,只和方天定、方肥等少数几人商量过后,便马上行动。
一击奏效。
方腊军攻下柯桥镇,也不管飞速逃散的刘光世部下,直奔东南。方腊的目标不是别处,而是:明州!
与此同时,出了杭州西门的方腊军奔向丘陵河沟、湖泊小河,即将开始攻城掠地。他们不需要占领多少地方,主要是起疑兵的作用。真正的杀手锏由方天定率领,混入其中,目的不明。
方腊出发一日后,杭州北面的邬福才收到方腊军令,就地防守。又一日,守卫余杭和桐乡的石宝也接到了类似命令。
永乐逆匪北守南攻,于年节前大举出兵,消息飞速传往四面八方……
如今已是方腊亲征的第三日,中午。
汴京西城,黄潜善受邀来到汪伯彦的府宅。
寒暄一阵,用过午餐,又喝了一会茶。趁着日头正好,汪伯彦请黄潜善到后宅一续。
两位几乎走到人生顶点的顶尖聪明人闲谈着这几日的奏报,不时对某些人事做出品评。
黄潜善眼前一亮,快步上前,仔细查看一番,佩服道:“汪相家里的冬竹,果然不一般。”
汪伯彦谦虚一阵,“小道耳,种来权当消遣。江南的方腊,茂和怎么看?”
论官位,汪伯彦已是同平章事,黄潜善如今是参知政事,汪伯彦比黄潜善高。
黄潜善肃容拱手,“乱行杀戮,绅民痛恨已极,小患耳。”
黄潜善口中的绅民,其实就是士绅。
士绅是大周的精英群体,方腊军每到一地,却对这些人一个不留,故而黄潜善有此一说。但等两日后,江南的加急战报到达汴京,他就不这么想了。
即将再进一步,成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和赵鼎平起平坐的汪伯彦显得很精神,捻着胡须道:“话虽如此,但江南那里的钱粮还是要多下发一些,也好让几位武人能够心无旁骛地打仗。要给六部的那些人打个招呼了,大事要紧,不要老盯着赵相那边不放。”
大周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向来是选拔多名宰执执政。
宰执间虽政见不同,互有争斗,但几乎没有过彻底翻脸的时候。毕竟都是儒学大师,宰执们的平生所愿也都是治国平天下,多少会讲究一些。
心向汪伯彦这边的一些官员,不忿赵鼎那边夺去征缴方腊的话语权。粮草的调拨、将领的选拔和战后新任官员的选取都是连在一起的,稍微漏点出来,那就是很大的利益啊!
但汪伯彦在江南的战事上,已经和赵鼎李纲达成一致。方腊大肆屠戮士绅,舆论大哗,名儒大家恨不能拖着老胳膊老腿,一头撞死方腊。在这样的背景和名门大族的压力下,汪伯彦不惜对赵鼎那边多做让步,也要抓紧把方腊逆贼消灭。
江南那根刺,太显眼了。
汪伯彦又想起了一事,“前不久搞出大动静的那个李响,茂成可有耳闻?”
黄潜善也有印象,“听家里几个后辈,和身边的幕僚提起过。那小子倒是有商才,也够狡猾,逃得很快。”
两位大人物摇头失笑。
在汪黄二人看来,李响只是懂些商货之道的跳梁小丑,只是有些偏门的才能而已,大周从来不缺这样的人。
不入科举,不走正道,终究难成大器,这是大周官场民间的共识。
青石先生收李响为弟子,汪黄二人只以为王珪是感念李响进献的那两门知识,激动难抑所致,这种情况在大儒身上很常见。两家的后辈倒是大声疾呼:李响那厮何德何能,居然受到青石先生青睐?我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被道士和尚传些本事?
王珪刊印了新书,阿拉伯数字已经广泛流传,汉文拼音就有些……
二人也知道些明月庄被多方为难的消息。
在李响的层层隐藏下,二人只以为明月庄走的是标准的山里大户路线,在这个认知前提下,二人只以为明月庄是在经历被磨勘的过程。
河东、京东和京东东路的大户豪强,几乎都有被磨勘的经历,挺过去就是豪强,挺不过去便消亡。明月庄地处秦岭和伏牛山交界处,那种鸡肋一般的地方,在历朝出过不少豪强。
汪伯彦轻叹口气,“我那几个不争气的后辈,受蔡相大儿子的挑拨,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在汴京城针对李响和那几个武人。”
所谓的蔡相大儿子,指的当然是蔡全。
黄潜善的后辈也有不安分的,“毕竟是青石先生的弟子,老夫也不为难他,由得小辈们闹去。黄家那里,也须打好招呼,不可招惹身在前线的刘成栋太过。”
在两人看来,明月集发生的事情都是小事,不过是为了争夺利益。李响千方百计地掩藏,使得明月庄摆在明面上的利益不是很大,两位大人物没有多关注。谈起来也只当是消遣时间。
然而,李响被本地士绅、各地商户、刘氏亲族联手为难的事情,绝不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