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的车驾终于回到未央宫的时候,西凤卫大统领风彦之交回了那把天子剑。他和李敢不负所托,赶到长乐塬之后,以自身的威慑力和皇命的威严,成功的制止了黑鹰军和北营大军之间的一场流血事件。
皇帝刘彻听完详细经过,松了一口气。还好自己及时得到通报,才没有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认真说起来,这其中还是多亏了长公主素汐的功劳。他特别让回建章宫的卫夫人带去了自己对这个女儿的嘉奖。
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涉及到这次事件的某些人,一定要有区别的进行处罚。也许他没有认识到正是他当时的一句随口承诺,才助长了这件事的发生。也许他已经意识到,却假装遗忘了。无论怎么说 ,在皇帝的眼中看来,这件事虽然让他有些恼火,但也是一个机会。
北军大营的指挥权,必须要彻底收到自己手上。他派出了司隶校尉终军和老将程不识,在大批羽林军的保护下,奉旨进驻北军大营,授权他们可以对将军以下的所有人查纠奸邪不法事,就此展开一场大整顿行动。
至于长乐塬上的那支黑鹰军,通过这件事,也让皇帝的心中暗自起了警惕。通过这次汉匈之间的较量,黑鹰军的强大已经勿庸置疑。那么一支厉害的力量,驻扎在长乐塬私人封地内,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他心中已经有了某个想法,但现在自然不是时候,这个问题,皇帝准备等元召回来的时候,交到他手中让他去自觉处理。
对于元召,他感觉是有些亏欠的。毕竟他东征西讨,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而家里却出了事,无论怎么说都是说不过去的。
到了现在,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他早已清清楚楚,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源起和主谋。江都王刘非被皇帝召到宫中,当着王太后的面,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大骂着让他赶紧滚蛋!这两天赶快回江都去,以后没有召见不许再踏进长安城半步。
江都王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却不敢有丝毫的埋怨。虽然知道皇帝这已经是在袒护他了,但他心中并不领情。在王太后为他辩解和求情声中,这家伙反而梗起了脖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陛下,这儿既然没有外人,那我就不论那些虚礼了。想当初从小到大,我和你可都是在太后膝下长大的,这份情意怎么样,就不用多说了吧?想那元召小儿,不过是一个来历不明的野小子,蒙皇帝陛下恩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即便他今天当了什么狗屁的大将军,那又怎么样?认真说起来,他也只不过是我们皇室刘家豢养的一条狗罢了。身为臣子的,即便是他受些委屈,也要自己咽下去!不是有句话叫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嘛。更何况,那小子嚣张的很,前次一言不合就用刀伤了我,到现在还留下一个老大的疤呢,陛下!这口气我怎么会咽的下去?哼!”
“住嘴!你咽不下也要给朕咽下去!你知道什么?元召的所知所学,对朕的江山社稷至关重要,他身上的本事,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哼!在国家大事上,岂能以私情论厚薄!你们知不知道?为了替你们摆平这件事,朕已经作了多少的苦心安排?”
说到这里,皇帝来回走了几步,恨恨地看着满脸不在乎的江都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随后又看了一眼脸上阴晴不定的王太后。
“朕为了压下这件事,已经命令将作监抓紧时间在装饰一座豪华府第,以作为新的长乐侯府,争取在北征大军回到长安之前完工。同时,朕在重重赏赐所有将士的同时,还打算再赐封元召一个侯爵,到时候他就是拥有两个万户侯爵位的人了,可以说是本朝所未曾有过……朕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弥补你们所犯下的过错而已。哼!”
皇帝冷冷的哼了一声,坐到一旁,长长的喘匀了一口气。他所说的这些都已经在抓紧进行着,为的就是在元召回来之前尽快把一切做好,那小子是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明白这些事是对他的一种弥补,应该可以平息他心中的怒火了吧!
其实,在皇帝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小心思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元召的长乐侯爵位和那座府邸,都是已经故去的窦太后所给予他的。那座侯府烧毁了也好,正好可以斩断旧日的许多恩泽。自己再给他一座新的更好的府第,赐予他一个新的侯爵称号,这也是一种象征。
江都王刘非听说皇帝还要再给元召这么多好处,心中又嫉妒又怨恨,他还想要再说什么,却被王太后使劲瞪了一眼,示意他不许再多说。
“皇帝啊,这件事也不要怨非儿了,他起先也是为了给李夫人的兄弟争口气,这才弄出了后面的这些事。那……元召回来之后,不会再有什么麻烦了吧?”
既然皇帝什么都知道了,那些什么在长乐侯府发现图谋不轨之类的栽赃借口就不必再提了。王太后毕竟是妇人心性,那一次在椒房殿中发生叛乱的时候,她可是曾经亲眼见识过元召身手的狠辣,此人年纪虽小,却杀人不眨眼,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恐怕将来他会对江都王不利,所以就不放心的追问了一句。
“唉!母后,你也真是的!早就跟你说过,在宫中安心享福就好,一些事不要再去费心掺和!可是……哼!”
他们母子不和,在宫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王太后虽然被他一句话噎得脸色苍白,但却无法反驳。这次确实是她逾权了。只得低下头,想起这个皇帝儿子越来越对自己的凉薄,免不得掉下泪来。
皇帝听到抽泣,心头有些烦躁。不过终究还是存了一丝母子之情,他站起身来,又狠狠地瞪了江都王刘非一眼,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了一句。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唯有以恩意羁绊之了。朕已经派太子和丞相代表朕先去军中犒军,然后和元召一起返回……好在,死伤的都是些府中下人,希望会就此化解吧!”
王太后虽然对皇帝儿子的冷淡态度很是伤心,但听到他这么说,也终于放下心来。是啊,长乐侯府不过是死了几个下人而已,而皇帝已经许诺了丰厚的回报,给予了他巨大的荣耀。只要元召全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就只说侯府普通的失了火,那么他得到手中的东西,可以说是本朝开国以来,身为臣子者,将已经是最大的殊荣了。
无论是在皇帝、太后还是江都王,甚至是朝廷上很多已经知道内幕的大臣们心中,虽然没有人会明着说,但想法也许会都一致。不过是死了几个普通的下人而已,就得到皇帝陛下这样丰厚的回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太值得了!
皇家钦赐府邸,加封双万户侯爵!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千载难逢。忠心的护卫们虽然为主人死去,但挣来这样的殊荣,想必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后悔的吧?主人也一定不会亏待了他们的后人,这样的事……也算是两全其美了。这是许许多多人在赞叹的同时,心中的真实想法。
但,世间有人从来不会这样计算人的生命!人生天地间,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要求另一个人为自己去死,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心安理得的享用别人的生命和鲜血得来的荣华富贵!血债血偿,以命换命!了却恩怨者,唯有此路一条也!
黑暗与白昼轮换交替,白雪苍茫铺满大地。很多动物都进入了冬眠,飞行的鸟儿也许会迷失方向,远涉千里的雄鹰却从来不会找不到目标。
黄河岸边,猎猎汉军旗之下,依然是青衣束发的元召,看着蹲在自己左臂间的那只海东青一口一口的琢食完那一大块生肉,然后轻轻的用手替它捋了捋羽毛,振臂之间打了个呼哨,这只雄鹰已经腾空而起,翅膀扇起的风拂落了肩头的雪花,矫健的身姿直上半空,传来一声清脆的鸣叫,然后打了一个回旋,直奔返程的方向而去。
雪花飞舞中,站在他身后的三个人,表情都很凝重。这样的雄鹰,是在长乐塬上元召亲自豢养的,总共也不过十几只。用它们来传递紧急消息的秘密,也只不过有寥寥几人知道。而这次,留守长乐塬的人从千里之外飞鹰传信,显然是发生了极为重要而且紧急的事。
“师父……发生了什么事?”
见元召盯着鹰远去的方向在沉默,最先急躁的是小冰儿。她与崔弘对视一眼,又看了看舅舅卫青,见他们都没有说话,她终于忍耐不住相问。
元召收回了远望目光,转过头来时,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长安有事发生了……我需要马上赶回去处理一下!不过此事只要你们三个人知道就好。今夜出发,大约一日两夜即可返回。在此期间,军中不要让人知道我的行踪。”
三人闻听,大吃一惊!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才让元召做出这样的决定!此处离长安远隔千里,来去之间,他又怎么会赶得及呢?
皇帝刘彻听完详细经过,松了一口气。还好自己及时得到通报,才没有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认真说起来,这其中还是多亏了长公主素汐的功劳。他特别让回建章宫的卫夫人带去了自己对这个女儿的嘉奖。
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涉及到这次事件的某些人,一定要有区别的进行处罚。也许他没有认识到正是他当时的一句随口承诺,才助长了这件事的发生。也许他已经意识到,却假装遗忘了。无论怎么说 ,在皇帝的眼中看来,这件事虽然让他有些恼火,但也是一个机会。
北军大营的指挥权,必须要彻底收到自己手上。他派出了司隶校尉终军和老将程不识,在大批羽林军的保护下,奉旨进驻北军大营,授权他们可以对将军以下的所有人查纠奸邪不法事,就此展开一场大整顿行动。
至于长乐塬上的那支黑鹰军,通过这件事,也让皇帝的心中暗自起了警惕。通过这次汉匈之间的较量,黑鹰军的强大已经勿庸置疑。那么一支厉害的力量,驻扎在长乐塬私人封地内,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他心中已经有了某个想法,但现在自然不是时候,这个问题,皇帝准备等元召回来的时候,交到他手中让他去自觉处理。
对于元召,他感觉是有些亏欠的。毕竟他东征西讨,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而家里却出了事,无论怎么说都是说不过去的。
到了现在,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他早已清清楚楚,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源起和主谋。江都王刘非被皇帝召到宫中,当着王太后的面,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大骂着让他赶紧滚蛋!这两天赶快回江都去,以后没有召见不许再踏进长安城半步。
江都王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却不敢有丝毫的埋怨。虽然知道皇帝这已经是在袒护他了,但他心中并不领情。在王太后为他辩解和求情声中,这家伙反而梗起了脖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陛下,这儿既然没有外人,那我就不论那些虚礼了。想当初从小到大,我和你可都是在太后膝下长大的,这份情意怎么样,就不用多说了吧?想那元召小儿,不过是一个来历不明的野小子,蒙皇帝陛下恩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即便他今天当了什么狗屁的大将军,那又怎么样?认真说起来,他也只不过是我们皇室刘家豢养的一条狗罢了。身为臣子的,即便是他受些委屈,也要自己咽下去!不是有句话叫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嘛。更何况,那小子嚣张的很,前次一言不合就用刀伤了我,到现在还留下一个老大的疤呢,陛下!这口气我怎么会咽的下去?哼!”
“住嘴!你咽不下也要给朕咽下去!你知道什么?元召的所知所学,对朕的江山社稷至关重要,他身上的本事,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哼!在国家大事上,岂能以私情论厚薄!你们知不知道?为了替你们摆平这件事,朕已经作了多少的苦心安排?”
说到这里,皇帝来回走了几步,恨恨地看着满脸不在乎的江都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随后又看了一眼脸上阴晴不定的王太后。
“朕为了压下这件事,已经命令将作监抓紧时间在装饰一座豪华府第,以作为新的长乐侯府,争取在北征大军回到长安之前完工。同时,朕在重重赏赐所有将士的同时,还打算再赐封元召一个侯爵,到时候他就是拥有两个万户侯爵位的人了,可以说是本朝所未曾有过……朕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弥补你们所犯下的过错而已。哼!”
皇帝冷冷的哼了一声,坐到一旁,长长的喘匀了一口气。他所说的这些都已经在抓紧进行着,为的就是在元召回来之前尽快把一切做好,那小子是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明白这些事是对他的一种弥补,应该可以平息他心中的怒火了吧!
其实,在皇帝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小心思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元召的长乐侯爵位和那座府邸,都是已经故去的窦太后所给予他的。那座侯府烧毁了也好,正好可以斩断旧日的许多恩泽。自己再给他一座新的更好的府第,赐予他一个新的侯爵称号,这也是一种象征。
江都王刘非听说皇帝还要再给元召这么多好处,心中又嫉妒又怨恨,他还想要再说什么,却被王太后使劲瞪了一眼,示意他不许再多说。
“皇帝啊,这件事也不要怨非儿了,他起先也是为了给李夫人的兄弟争口气,这才弄出了后面的这些事。那……元召回来之后,不会再有什么麻烦了吧?”
既然皇帝什么都知道了,那些什么在长乐侯府发现图谋不轨之类的栽赃借口就不必再提了。王太后毕竟是妇人心性,那一次在椒房殿中发生叛乱的时候,她可是曾经亲眼见识过元召身手的狠辣,此人年纪虽小,却杀人不眨眼,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恐怕将来他会对江都王不利,所以就不放心的追问了一句。
“唉!母后,你也真是的!早就跟你说过,在宫中安心享福就好,一些事不要再去费心掺和!可是……哼!”
他们母子不和,在宫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王太后虽然被他一句话噎得脸色苍白,但却无法反驳。这次确实是她逾权了。只得低下头,想起这个皇帝儿子越来越对自己的凉薄,免不得掉下泪来。
皇帝听到抽泣,心头有些烦躁。不过终究还是存了一丝母子之情,他站起身来,又狠狠地瞪了江都王刘非一眼,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了一句。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唯有以恩意羁绊之了。朕已经派太子和丞相代表朕先去军中犒军,然后和元召一起返回……好在,死伤的都是些府中下人,希望会就此化解吧!”
王太后虽然对皇帝儿子的冷淡态度很是伤心,但听到他这么说,也终于放下心来。是啊,长乐侯府不过是死了几个下人而已,而皇帝已经许诺了丰厚的回报,给予了他巨大的荣耀。只要元召全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就只说侯府普通的失了火,那么他得到手中的东西,可以说是本朝开国以来,身为臣子者,将已经是最大的殊荣了。
无论是在皇帝、太后还是江都王,甚至是朝廷上很多已经知道内幕的大臣们心中,虽然没有人会明着说,但想法也许会都一致。不过是死了几个普通的下人而已,就得到皇帝陛下这样丰厚的回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太值得了!
皇家钦赐府邸,加封双万户侯爵!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千载难逢。忠心的护卫们虽然为主人死去,但挣来这样的殊荣,想必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后悔的吧?主人也一定不会亏待了他们的后人,这样的事……也算是两全其美了。这是许许多多人在赞叹的同时,心中的真实想法。
但,世间有人从来不会这样计算人的生命!人生天地间,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要求另一个人为自己去死,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心安理得的享用别人的生命和鲜血得来的荣华富贵!血债血偿,以命换命!了却恩怨者,唯有此路一条也!
黑暗与白昼轮换交替,白雪苍茫铺满大地。很多动物都进入了冬眠,飞行的鸟儿也许会迷失方向,远涉千里的雄鹰却从来不会找不到目标。
黄河岸边,猎猎汉军旗之下,依然是青衣束发的元召,看着蹲在自己左臂间的那只海东青一口一口的琢食完那一大块生肉,然后轻轻的用手替它捋了捋羽毛,振臂之间打了个呼哨,这只雄鹰已经腾空而起,翅膀扇起的风拂落了肩头的雪花,矫健的身姿直上半空,传来一声清脆的鸣叫,然后打了一个回旋,直奔返程的方向而去。
雪花飞舞中,站在他身后的三个人,表情都很凝重。这样的雄鹰,是在长乐塬上元召亲自豢养的,总共也不过十几只。用它们来传递紧急消息的秘密,也只不过有寥寥几人知道。而这次,留守长乐塬的人从千里之外飞鹰传信,显然是发生了极为重要而且紧急的事。
“师父……发生了什么事?”
见元召盯着鹰远去的方向在沉默,最先急躁的是小冰儿。她与崔弘对视一眼,又看了看舅舅卫青,见他们都没有说话,她终于忍耐不住相问。
元召收回了远望目光,转过头来时,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长安有事发生了……我需要马上赶回去处理一下!不过此事只要你们三个人知道就好。今夜出发,大约一日两夜即可返回。在此期间,军中不要让人知道我的行踪。”
三人闻听,大吃一惊!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才让元召做出这样的决定!此处离长安远隔千里,来去之间,他又怎么会赶得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