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刘焯来长安是静悄悄的,连长安城都没进,直接绕道百匠庄,迎接的人除了杨崇、孔颖达、宇文温,就只有庞焕等四位老师。洗尘宴就在百匠庄中杨崇的小院子里,几株桃树,一棵绿杨,撑起四面的窗子,餐厅里阳光明媚,一张精致的八仙桌上布满酒菜,八张椅子风格典雅。
刘焯看看后面的三间瓦房,笑着说:“杨崇,按这样子给我弄一处院子,每天的酒菜就象桌上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孔颖达把刘焯让到上座说:“老师,你这就太便宜他了,在他这里,就是一般的工匠也是三天两头吃肉,每天菜里都有油荤。”
刘焯不相信地看看孔颖达,这话要不是孔颖达说的,刘焯早就要训斥了,工匠是底层的百姓,怎么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颜万石陪笑道:“我一开始也不相信,可是住了这段时间还真是这样。倒不是杨崇这个老板比其他人大方,而是他开了一个五香居,每天都杀猪杀羊,那些骨头和下水就熬汤做菜给工匠吃,也真难为他,能想出那么多的吃法。”
孔颖达替刘焯倒上酒说:“老师,杨崇的五香居在长安城里城外开了十一家分店,百匠庄和别院都有分店,他还有自己的酒坊,所以酒菜不必担心,无论住在山上山下,你每天到五香居去点就行了。有时候我都怀疑,诸葛师伯留下的不是墨家典籍,而是赚钱大法。”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崇端起酒杯,敬刘焯说:“师叔,你别听他们的,我也是辛辛苦苦才挣到钱的。”
刘焯喝下杯中酒问道:“你现在一年能挣多少?”
杨崇不经意地说:“估计十万贯以上。”
“不少了。”刘焯放下杯子说:“所谓世家,一年挣个三四十万贯,家族中多少人分,最多的能分个五六万就算不错的了。杨崇,你比我们考虑得长远,自己温饱都成问题,何以造福天下的百姓。你在信中和我说,有事麻烦我,是什么事?”
杨崇示意庞焕递过来一本册子说:“我们私塾不推崇四书五经,所以想自己编一本识字的启蒙书,叫《三字经》,想请师叔斧正。”
《三字经》是杨崇根据记忆写的,只是杨崇拿出来的时候,把所有隋朝以后的内容都删了,显得有点前重后轻;饶是如此,颜万石等人也不敢随意下笔,这本书看上去简单,朗朗上口,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太丰富,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被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刘焯的大儒身份正好。孔颖达摇头说道:“杨崇,难怪有人说你是佞臣,连做学问都想着投其所好,看人下菜。”
一番话说得杨崇连连拱手,敬了两杯酒,孔颖达才罢休,颜万石一旁看着,很羡慕杨崇和孔颖达之间这种没有篱墙的随意;刘焯一遍读完说:“颖达,杨崇,既然你和颖达有这份心,我就接了。说实话,这本《三字经》我很喜欢,也很好奇,你老师是谁?杨崇你一直标榜着没读过经书,没读过经书的人写得出《三字经》,做得出那些诗句?真要这样,你让天下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姜还是老的辣,刘焯廖廖几语就剥开了杨崇的一层皮,不要说屋内的孔颖达等人,就是门口的寇九珙都陷入沉思。寇九珙虽然出身道门,但是张果老是个游戏风尘的人,不限制弟子读儒家和佛家的书,自然晓得《三字经》的精妙;寇九珙想想到长安的日子,自己几乎天天跟着杨崇,却猜不透他那些灵感从哪里来的。
杨崇苦笑着说:“师叔,我就是一个工匠,做官、从商都是生活所迫。”
刘焯摆手道:“你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不要把自己说得多么悲情,就是你师父诸葛河重新来一次,也不会比你做得更好。你现在需要的,是把自己的理想公布于众,让手下人有个目标,有个希望,至于是不是墨学,其实并不重要,天下人熙熙往往,为的就是名利二字,为的就是一份出人头地。”
刘焯的话让几个年轻人眼珠子落了一地,这是名扬天下的大儒说的话?读书人最根本的是什么,传承和气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哪怕是啃着咸菜,只要有精神食粮就可以,陶渊明怎么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你却把名利二字放在前头。
孔颖达却知道,刘焯说的是心里话,自己这个老师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人却贪财吝啬,当年就做过学问生意;不向他送见面礼、或者送少了礼的学生,根本就得不到他的真正教诲,后来刘焯门庭冷落,屡次在朝廷中失意,多少也有处世失当的副作用在里面。杨崇却极对刘焯胃口,这也是孔颖达同意请刘焯来长安的原因,换做请另外一位河北名儒刘炫,孔颖达别说写信,连口都不会开。
杨崇再次敬刘焯说:“师叔说得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是《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被清朝以后的多少读书人当做入世的理由,但是在大隋,读书几乎是士族的专利,代表着门第和品级,真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这两句话就显得太俗,俗不可耐。颜万石几乎要以手覆面,不过也暗暗庆幸,杨崇亏得后来信奉墨家,要是在儒学发展下去,以杨崇的天赋,四书五经最后不知道会被诠释得象什么样子。
宇文温拽了拽杨崇的衣服,杨崇等刘焯和颜万石聊了几句后,介绍道:“师叔,我大师兄宇文恺现在太忙,要不然今天也会来百匠庄,他特地让儿子宇文温送来一份礼物赔罪。宇文温这小子人很聪明,师叔你刚到长安,孔兄也忙,要不然让宇文温跟在你身边,有些事跑跑腿,有空你指点指点他。”
宇文恺也算刘焯的师侄,肯定不能让宇文温拜刘焯为师,但是跟在后面学点东西绝对是可以的,宇文恺现在是工部尚书,宇文温也不需要拿刘焯的招牌来装饰自己。礼物是杨崇准备的,二十两黄金,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楠木盒里;刘焯满意地含笑点头,杨崇确实会做人,这可是三百贯钱。
(本章完)
刘焯看看后面的三间瓦房,笑着说:“杨崇,按这样子给我弄一处院子,每天的酒菜就象桌上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孔颖达把刘焯让到上座说:“老师,你这就太便宜他了,在他这里,就是一般的工匠也是三天两头吃肉,每天菜里都有油荤。”
刘焯不相信地看看孔颖达,这话要不是孔颖达说的,刘焯早就要训斥了,工匠是底层的百姓,怎么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颜万石陪笑道:“我一开始也不相信,可是住了这段时间还真是这样。倒不是杨崇这个老板比其他人大方,而是他开了一个五香居,每天都杀猪杀羊,那些骨头和下水就熬汤做菜给工匠吃,也真难为他,能想出那么多的吃法。”
孔颖达替刘焯倒上酒说:“老师,杨崇的五香居在长安城里城外开了十一家分店,百匠庄和别院都有分店,他还有自己的酒坊,所以酒菜不必担心,无论住在山上山下,你每天到五香居去点就行了。有时候我都怀疑,诸葛师伯留下的不是墨家典籍,而是赚钱大法。”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崇端起酒杯,敬刘焯说:“师叔,你别听他们的,我也是辛辛苦苦才挣到钱的。”
刘焯喝下杯中酒问道:“你现在一年能挣多少?”
杨崇不经意地说:“估计十万贯以上。”
“不少了。”刘焯放下杯子说:“所谓世家,一年挣个三四十万贯,家族中多少人分,最多的能分个五六万就算不错的了。杨崇,你比我们考虑得长远,自己温饱都成问题,何以造福天下的百姓。你在信中和我说,有事麻烦我,是什么事?”
杨崇示意庞焕递过来一本册子说:“我们私塾不推崇四书五经,所以想自己编一本识字的启蒙书,叫《三字经》,想请师叔斧正。”
《三字经》是杨崇根据记忆写的,只是杨崇拿出来的时候,把所有隋朝以后的内容都删了,显得有点前重后轻;饶是如此,颜万石等人也不敢随意下笔,这本书看上去简单,朗朗上口,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太丰富,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被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刘焯的大儒身份正好。孔颖达摇头说道:“杨崇,难怪有人说你是佞臣,连做学问都想着投其所好,看人下菜。”
一番话说得杨崇连连拱手,敬了两杯酒,孔颖达才罢休,颜万石一旁看着,很羡慕杨崇和孔颖达之间这种没有篱墙的随意;刘焯一遍读完说:“颖达,杨崇,既然你和颖达有这份心,我就接了。说实话,这本《三字经》我很喜欢,也很好奇,你老师是谁?杨崇你一直标榜着没读过经书,没读过经书的人写得出《三字经》,做得出那些诗句?真要这样,你让天下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姜还是老的辣,刘焯廖廖几语就剥开了杨崇的一层皮,不要说屋内的孔颖达等人,就是门口的寇九珙都陷入沉思。寇九珙虽然出身道门,但是张果老是个游戏风尘的人,不限制弟子读儒家和佛家的书,自然晓得《三字经》的精妙;寇九珙想想到长安的日子,自己几乎天天跟着杨崇,却猜不透他那些灵感从哪里来的。
杨崇苦笑着说:“师叔,我就是一个工匠,做官、从商都是生活所迫。”
刘焯摆手道:“你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不要把自己说得多么悲情,就是你师父诸葛河重新来一次,也不会比你做得更好。你现在需要的,是把自己的理想公布于众,让手下人有个目标,有个希望,至于是不是墨学,其实并不重要,天下人熙熙往往,为的就是名利二字,为的就是一份出人头地。”
刘焯的话让几个年轻人眼珠子落了一地,这是名扬天下的大儒说的话?读书人最根本的是什么,传承和气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哪怕是啃着咸菜,只要有精神食粮就可以,陶渊明怎么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你却把名利二字放在前头。
孔颖达却知道,刘焯说的是心里话,自己这个老师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人却贪财吝啬,当年就做过学问生意;不向他送见面礼、或者送少了礼的学生,根本就得不到他的真正教诲,后来刘焯门庭冷落,屡次在朝廷中失意,多少也有处世失当的副作用在里面。杨崇却极对刘焯胃口,这也是孔颖达同意请刘焯来长安的原因,换做请另外一位河北名儒刘炫,孔颖达别说写信,连口都不会开。
杨崇再次敬刘焯说:“师叔说得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是《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被清朝以后的多少读书人当做入世的理由,但是在大隋,读书几乎是士族的专利,代表着门第和品级,真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这两句话就显得太俗,俗不可耐。颜万石几乎要以手覆面,不过也暗暗庆幸,杨崇亏得后来信奉墨家,要是在儒学发展下去,以杨崇的天赋,四书五经最后不知道会被诠释得象什么样子。
宇文温拽了拽杨崇的衣服,杨崇等刘焯和颜万石聊了几句后,介绍道:“师叔,我大师兄宇文恺现在太忙,要不然今天也会来百匠庄,他特地让儿子宇文温送来一份礼物赔罪。宇文温这小子人很聪明,师叔你刚到长安,孔兄也忙,要不然让宇文温跟在你身边,有些事跑跑腿,有空你指点指点他。”
宇文恺也算刘焯的师侄,肯定不能让宇文温拜刘焯为师,但是跟在后面学点东西绝对是可以的,宇文恺现在是工部尚书,宇文温也不需要拿刘焯的招牌来装饰自己。礼物是杨崇准备的,二十两黄金,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楠木盒里;刘焯满意地含笑点头,杨崇确实会做人,这可是三百贯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