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彻底失去了和杨雷谈话的兴趣,示意天鉴接手,自己走了出去;屋外眼光明媚,杨崇伸了个懒腰,慢慢吐出胸中的郁闷。杨雷的事情虽然让人生气,但是给杨崇敲响了警钟,生活不是游戏,对手总是有办法找到自己的薄弱之处,自己做得越大,容易出事的地方就越多。
听到脚步声,杨崇站直身子,看张果老来到身边,微笑着点点头,张果老含笑说道:“恢复得不错,为了天下,有的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重振墨学,你会遇到更大的阻碍,很多情节不是你我能想象的。这就是红尘,什么都离不开争斗,夺取政权,往往是发扬学说和信仰的捷径,也是危险的一步。”
杨崇忽然想到伽利略,科学革命的先驱,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伽利略既是科学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深信科学家的任务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教会的职能是管理人们的灵魂,不应互相侵犯,但最后被宗教裁判所的判决在家软禁。张果老说得一点没错,红尘中离不开政治,政权和信仰结合是危险的一步,会把许多思想禁锢。
杨崇理了理衣服,朝张果老行礼说:“多谢赐教。”
杨崇没有说什么自己只会选择其一之类的废话,张果老睿智得怕人,说好听的还不如做实事。张果老低声问道:“你准备如何处置杨雷?”
杨崇想了半天,叹口气说:“流放且末吧,他家的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总有点下不了手的感觉。不过不能随意放过,有时候要给人竖一个榜样,第一个处理轻了,后面的人就不怕,治乱世用重典。”
张果老理解杨崇的矛盾。历史上墨家之法之所以有一段兴旺的时期,就是因为墨家是一个十分务实的学派,赴汤滔火,死不旋踵,在法律上与法家接近;杨崇现在具备了定法的条件,但是杨崇担心乱用法典的局面,所以大多数时间就是说说,并没有真的出手。
张果老试探着问:“你是不是感觉是个机会?”
“没有。”杨崇晓得张果老想问的是什么,肯定地说:“我只是有些吃不准,刑法到了什么度为好。算了,不想这些。我现在既没有挑出大旗造反,也不准备树立自己的独裁,说法律还是太早了。我应该做的还是保护好自己,让百姓过得更好。”
后世各种各样的法律准则,都有自己的弊病,也是杨崇不愿在刑法上下功夫的原因;杨崇觉得这些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自己再提提建议,或许更好。两人回到审讯室的时候,杨雷崩溃之下,已经什么都说了。
还是在长安的时候,韦麻子找了他,威逼利诱下,要了一张山南别院的地形图,给了五十两黄金;原来还想着观察杨崇动静,没想到杨崇被人偷走了。离开长安的时候,韦麻子又送了二十两黄金,要杨雷谋个好差事,继续提供情报;前几天韦麻子来山丹县,想知道杨崇行程。
杨崇命天鉴把案子交给杜淹,画影图形捉拿韦麻子;杨天康兄弟被送回张掖郡,黄镇抓捕了在双塔镇接应杨天康的人,搜查出一封杨雷写的信,是杨雷请求韦圆照帮忙的信,信中附有韦福子签名的一张函,确认杨雷是韦家的人。
杜淹认得是韦福子的笔迹,问出接应杨天康的是韦家的人,便把案件暂停,立即给韦圆照和韦节去信询问。杜淹明白,这件事只有自己做最合适,杨崇一旦过问,就必须有让方方面面满意的答案。
韦麻子的尸体在通缉的第二天就出现在武威郊外,韦圆照和韦节都来信否认自己与此事有关,并表示会和家族联系,问清楚其中问题。宇文恺给韦福子写了一封信,表示对一个文士参与这种阴谋的愤怒;杨崇没有态度,但是毋端儿随后攻破百泉县城,抢走三十万斤粮食和大量布匹、车辆、牲畜等物资就说明了杨崇的态度。
平凉郡急报长安,要求派军增援,给百泉县调派粮食;但这次一反常态,任凭长安如何催促,张瑾、郭荣、郑荣、屈突通就跟说的一样,谁都不肯出兵,皇甫无逸干脆以养病的理由回了长安。没有人是傻子,圣天子的诏令一天不出,杨崇是万万动不得的,至于长安和韦家有杀杨崇的豪气,那就让他们死磕到底。
圣天子的诏令姗姗来迟,终于还是到了,要卫玄立即敞开与河西的所有商路,让杨崇把欠缺的贡品补齐,另外利用永丰仓的积粮,再次和杨崇换二十万斤铁,杨崇的家人可以在长安、河西来往自由。宇文士及宣读结束,代王杨侑立即补了一道命令,让杨崇火速送一车饼干来;留守司官员说笑着出去,只留下韦津和卫玄在发呆。
两人只好找到萧璟商议,萧璟岂可就此罢手,杨崇献出的那块玉佩非同小可,萧皇后已经从几位老的内侍跟前打听出来,玉佩是杨广送给某位情人的信物。杨广的诏书简单含糊,却发出一个信息,与河西的争执到此结束,默认杨崇的胡作非为;萧璟冷声说道:“二位大人,周谦已经亲自前去张掖,我们总不能拿手下的性命开玩笑。”
萧璟这是在质疑卫玄和韦津的德行,两人恨得牙痒痒的,偏生拿萧璟没办法;站在儒家的角度,抛弃手下的做法绝对是德行不够的行为。韦津想起韦节的来信,问道:“萧大人,你不会拿周谦当棋子,抛出周谦,给其他人创造刺杀杨崇的机会吧?”
人什么时候最放松警惕,就是以为事情已经结束的时候,杨崇只要抓到周谦,势必会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甚至恢复正常状态的警卫,那才是刺客最好的刺杀机会。韦节在信中分析,萧璟若是有把握杀了杨崇,手中肯定还有另外一批死士,否则就是给杨崇示警,恐吓一番而已。
世家果然都是卧虎藏龙,但是秘密决不能说,萧璟做好事后被卫玄痛骂的准备,苦笑着说:“我只负责长安,其他都不知道。”
(本章完)
听到脚步声,杨崇站直身子,看张果老来到身边,微笑着点点头,张果老含笑说道:“恢复得不错,为了天下,有的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重振墨学,你会遇到更大的阻碍,很多情节不是你我能想象的。这就是红尘,什么都离不开争斗,夺取政权,往往是发扬学说和信仰的捷径,也是危险的一步。”
杨崇忽然想到伽利略,科学革命的先驱,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伽利略既是科学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深信科学家的任务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教会的职能是管理人们的灵魂,不应互相侵犯,但最后被宗教裁判所的判决在家软禁。张果老说得一点没错,红尘中离不开政治,政权和信仰结合是危险的一步,会把许多思想禁锢。
杨崇理了理衣服,朝张果老行礼说:“多谢赐教。”
杨崇没有说什么自己只会选择其一之类的废话,张果老睿智得怕人,说好听的还不如做实事。张果老低声问道:“你准备如何处置杨雷?”
杨崇想了半天,叹口气说:“流放且末吧,他家的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总有点下不了手的感觉。不过不能随意放过,有时候要给人竖一个榜样,第一个处理轻了,后面的人就不怕,治乱世用重典。”
张果老理解杨崇的矛盾。历史上墨家之法之所以有一段兴旺的时期,就是因为墨家是一个十分务实的学派,赴汤滔火,死不旋踵,在法律上与法家接近;杨崇现在具备了定法的条件,但是杨崇担心乱用法典的局面,所以大多数时间就是说说,并没有真的出手。
张果老试探着问:“你是不是感觉是个机会?”
“没有。”杨崇晓得张果老想问的是什么,肯定地说:“我只是有些吃不准,刑法到了什么度为好。算了,不想这些。我现在既没有挑出大旗造反,也不准备树立自己的独裁,说法律还是太早了。我应该做的还是保护好自己,让百姓过得更好。”
后世各种各样的法律准则,都有自己的弊病,也是杨崇不愿在刑法上下功夫的原因;杨崇觉得这些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自己再提提建议,或许更好。两人回到审讯室的时候,杨雷崩溃之下,已经什么都说了。
还是在长安的时候,韦麻子找了他,威逼利诱下,要了一张山南别院的地形图,给了五十两黄金;原来还想着观察杨崇动静,没想到杨崇被人偷走了。离开长安的时候,韦麻子又送了二十两黄金,要杨雷谋个好差事,继续提供情报;前几天韦麻子来山丹县,想知道杨崇行程。
杨崇命天鉴把案子交给杜淹,画影图形捉拿韦麻子;杨天康兄弟被送回张掖郡,黄镇抓捕了在双塔镇接应杨天康的人,搜查出一封杨雷写的信,是杨雷请求韦圆照帮忙的信,信中附有韦福子签名的一张函,确认杨雷是韦家的人。
杜淹认得是韦福子的笔迹,问出接应杨天康的是韦家的人,便把案件暂停,立即给韦圆照和韦节去信询问。杜淹明白,这件事只有自己做最合适,杨崇一旦过问,就必须有让方方面面满意的答案。
韦麻子的尸体在通缉的第二天就出现在武威郊外,韦圆照和韦节都来信否认自己与此事有关,并表示会和家族联系,问清楚其中问题。宇文恺给韦福子写了一封信,表示对一个文士参与这种阴谋的愤怒;杨崇没有态度,但是毋端儿随后攻破百泉县城,抢走三十万斤粮食和大量布匹、车辆、牲畜等物资就说明了杨崇的态度。
平凉郡急报长安,要求派军增援,给百泉县调派粮食;但这次一反常态,任凭长安如何催促,张瑾、郭荣、郑荣、屈突通就跟说的一样,谁都不肯出兵,皇甫无逸干脆以养病的理由回了长安。没有人是傻子,圣天子的诏令一天不出,杨崇是万万动不得的,至于长安和韦家有杀杨崇的豪气,那就让他们死磕到底。
圣天子的诏令姗姗来迟,终于还是到了,要卫玄立即敞开与河西的所有商路,让杨崇把欠缺的贡品补齐,另外利用永丰仓的积粮,再次和杨崇换二十万斤铁,杨崇的家人可以在长安、河西来往自由。宇文士及宣读结束,代王杨侑立即补了一道命令,让杨崇火速送一车饼干来;留守司官员说笑着出去,只留下韦津和卫玄在发呆。
两人只好找到萧璟商议,萧璟岂可就此罢手,杨崇献出的那块玉佩非同小可,萧皇后已经从几位老的内侍跟前打听出来,玉佩是杨广送给某位情人的信物。杨广的诏书简单含糊,却发出一个信息,与河西的争执到此结束,默认杨崇的胡作非为;萧璟冷声说道:“二位大人,周谦已经亲自前去张掖,我们总不能拿手下的性命开玩笑。”
萧璟这是在质疑卫玄和韦津的德行,两人恨得牙痒痒的,偏生拿萧璟没办法;站在儒家的角度,抛弃手下的做法绝对是德行不够的行为。韦津想起韦节的来信,问道:“萧大人,你不会拿周谦当棋子,抛出周谦,给其他人创造刺杀杨崇的机会吧?”
人什么时候最放松警惕,就是以为事情已经结束的时候,杨崇只要抓到周谦,势必会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甚至恢复正常状态的警卫,那才是刺客最好的刺杀机会。韦节在信中分析,萧璟若是有把握杀了杨崇,手中肯定还有另外一批死士,否则就是给杨崇示警,恐吓一番而已。
世家果然都是卧虎藏龙,但是秘密决不能说,萧璟做好事后被卫玄痛骂的准备,苦笑着说:“我只负责长安,其他都不知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