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季览冷笑说:“我记得大隋设西域都护府时,授予职权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行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西域都护府就下设五郡,占地两千里,云中都护府应该是大同小异吧。”
陆季览果然是大隋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大隋的制度和职权相当清楚,说起来头头是道,虞绰笑道:“陆大人过于紧张了,我们正是为了表示诚意,才主动把两郡送到忻州刺史府名下。”
陆季览还想再说,杨善经抢先开口说:“多两城总比少两城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还请越王赐教,后面怎么走?”
杨善经明白,所有东西讨论得再好,最后还是看双方的努力,杨崇点头,王珪继续介绍:“雁门多田,我们将和闪电河一样,提供高粱和小麦的种子,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提供农具;突厥产牛,耕牛你们自己解决。在秦北两郡,我们将以种麻为主,两郡的粮食由大隋另行安排解决。”
杨崇示意王珪暂停,对杨善经说:“西域十五城想必商人和工匠极多,善经兄可以安排他们把作坊和店铺开起来,我们将在定襄、平城设立六个榨场交易,忻州刺史府可以同样设六个榨场,如果需要,长安可以任命官员管理。”
杨善经明白,突厥这个弄巧成拙,虽然杨崇认可了十五城的特殊性,但是杨崇同时趁机改变了原有的方案;执失思力:“十五国百姓都是难民,他们是在战乱中逃出,资金和工匠未必齐全。”
杨崇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那就在雁北郡建一个工坊区,我们可以在云中、平城开设专门的钱庄和协助部门,帮助他们资金运作和把工坊开起来。善经兄,这件事你来做最合适,回去成立一个萨保府,我这里安排礼部对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建议在榆林成立一个留守司,你出任留守,来领导丰忻十郡和侨置十五城。”
杨善经明白,这是杨崇的底线,而榆林一旦用萨保府的名义来做十五城的事,就代表榆林的小朝廷同意在长安的指导下运作,直到最后真正变成一个留守司。陆季览和执失思力也很紧张,一个是担心杨善经不答应,彻底把这场谈判变成大隋和突厥的交易;另一个是担心杨善经答应,这样杨崇在丰忻十郡和侨置十五城的问题上,以后只会和留守司说,根本不买突厥的账。
杨善经沉思良久说:“杨崇,这件事我真的做不了主,回去后,我在一个月给你回话。我明白秦北雁北两郡都是你的人,工坊在那里没危险,但是我们要派出官员监督,保证账目的清楚,和西域各国百姓的安全。”
杨崇颔首说:“刺史府可以派出官员点账,按期收走税收。但是安全之说过于荒唐,如果你担心十五国居民逃亡内地,那么在批准他们去雁北郡的时候,就应该挑选好,而不是派出大量的武装人员进入右玉县城,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你应该清楚,安定的地方,经济才能发展。”
丰忻十郡是大隋的地盘,杨崇只会慢慢地收复,绝不会再让出一点土地,所以毫不犹豫地表明态度;杨善经的为难就在这里,自己一只手托着大隋和突厥,面临着怎么做都是不对。陆季览及时解围:“越王,总不能对利州一点动作都没有吧?”
杨崇暗自点赞,陆季览确实是不得志害了他,论眼光论能力,都不在郝瑗之下,但是郝瑗好歹在杨广时期还是中县令,陆季览却空有才名,穷困潦倒,这也造成了后来两人的不同。郝瑗是薛举的谋主,想的只是帮助薛举去争夺天下;陆季览名义上是梁师都的谋主,实际上早就成了义成公主的手下,是突厥的谋主。
陆季览的提问其实是今天双方讨论的关键,大隋认为丰忻十郡是自己的土地,名义上又有杨政道的小朝廷插手,所以在突厥人的眼里,这十个郡就是捞钱抢人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在乎以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突厥人在乎的是大利城为首的利州六郡,杨崇到底有什么手段,能让跨上一个台阶,只要能把利州的事谈好,丰忻十郡能给钱,剩下的问题都是可以协商的。
杨崇笑笑说:“利州草滩广大,河水澄清,先秦是曾是农耕区,你们可以帮助突厥规划,恢复一部分农耕,种植荞麦、莜麦、胡麻、小麦,养殖山羊、猪、牛、骆驼等;然后我们帮助利州开办皮革工坊、砖窑坊。取暖就比较简单了,大利城和榆林城附近都产煤,就按照我们在河西的取暖方式,我们提供图纸,帮助突厥培训人员,你们自己建造就可以了。”
杨善经很清楚酒泉、张掖等地的那种城市煤球形式,琢磨了半天说:“越王,我们需要铁炉子。”
杨崇不假思索地说:“这样吧,看在圣天子和启民可汗的份上,我们给颉利可汗与萧皇后处各提供一千只炉子,剩下的就按照市价在榨场交换。毕竟连长安的推广,政府都没有补贴,我们在这方面有压力;这样吧,等我问过医塾和药材商人,每年再从利州采购一部分药材。”
杨善经等人明白,就是杨崇这几句话,大利城与中原的贸易数额已经是涨了一倍都不止,便达成了一个大概的协议。杨善经在签协议以后说:“越王,皮革工坊能不能用你家的技术?”
大隋皮革工坊现在出名的有几十家,但是最有名的还是酒泉杨家的工坊,无论是皮包、皮靴还是皮衣,都每年推出新品,就是在大利城都是热门货。杨崇直接拒绝说:“你们没有那种技术,善经,你要清楚,皮革坊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像我家酒泉的工坊,一个定位在奢侈品,另一个就是对羊皮的需求量不大。要是你家人喜欢,我和姜菲说一声,每年送你几件新款。”
(本章完)
陆季览果然是大隋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大隋的制度和职权相当清楚,说起来头头是道,虞绰笑道:“陆大人过于紧张了,我们正是为了表示诚意,才主动把两郡送到忻州刺史府名下。”
陆季览还想再说,杨善经抢先开口说:“多两城总比少两城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还请越王赐教,后面怎么走?”
杨善经明白,所有东西讨论得再好,最后还是看双方的努力,杨崇点头,王珪继续介绍:“雁门多田,我们将和闪电河一样,提供高粱和小麦的种子,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提供农具;突厥产牛,耕牛你们自己解决。在秦北两郡,我们将以种麻为主,两郡的粮食由大隋另行安排解决。”
杨崇示意王珪暂停,对杨善经说:“西域十五城想必商人和工匠极多,善经兄可以安排他们把作坊和店铺开起来,我们将在定襄、平城设立六个榨场交易,忻州刺史府可以同样设六个榨场,如果需要,长安可以任命官员管理。”
杨善经明白,突厥这个弄巧成拙,虽然杨崇认可了十五城的特殊性,但是杨崇同时趁机改变了原有的方案;执失思力:“十五国百姓都是难民,他们是在战乱中逃出,资金和工匠未必齐全。”
杨崇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那就在雁北郡建一个工坊区,我们可以在云中、平城开设专门的钱庄和协助部门,帮助他们资金运作和把工坊开起来。善经兄,这件事你来做最合适,回去成立一个萨保府,我这里安排礼部对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建议在榆林成立一个留守司,你出任留守,来领导丰忻十郡和侨置十五城。”
杨善经明白,这是杨崇的底线,而榆林一旦用萨保府的名义来做十五城的事,就代表榆林的小朝廷同意在长安的指导下运作,直到最后真正变成一个留守司。陆季览和执失思力也很紧张,一个是担心杨善经不答应,彻底把这场谈判变成大隋和突厥的交易;另一个是担心杨善经答应,这样杨崇在丰忻十郡和侨置十五城的问题上,以后只会和留守司说,根本不买突厥的账。
杨善经沉思良久说:“杨崇,这件事我真的做不了主,回去后,我在一个月给你回话。我明白秦北雁北两郡都是你的人,工坊在那里没危险,但是我们要派出官员监督,保证账目的清楚,和西域各国百姓的安全。”
杨崇颔首说:“刺史府可以派出官员点账,按期收走税收。但是安全之说过于荒唐,如果你担心十五国居民逃亡内地,那么在批准他们去雁北郡的时候,就应该挑选好,而不是派出大量的武装人员进入右玉县城,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你应该清楚,安定的地方,经济才能发展。”
丰忻十郡是大隋的地盘,杨崇只会慢慢地收复,绝不会再让出一点土地,所以毫不犹豫地表明态度;杨善经的为难就在这里,自己一只手托着大隋和突厥,面临着怎么做都是不对。陆季览及时解围:“越王,总不能对利州一点动作都没有吧?”
杨崇暗自点赞,陆季览确实是不得志害了他,论眼光论能力,都不在郝瑗之下,但是郝瑗好歹在杨广时期还是中县令,陆季览却空有才名,穷困潦倒,这也造成了后来两人的不同。郝瑗是薛举的谋主,想的只是帮助薛举去争夺天下;陆季览名义上是梁师都的谋主,实际上早就成了义成公主的手下,是突厥的谋主。
陆季览的提问其实是今天双方讨论的关键,大隋认为丰忻十郡是自己的土地,名义上又有杨政道的小朝廷插手,所以在突厥人的眼里,这十个郡就是捞钱抢人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在乎以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突厥人在乎的是大利城为首的利州六郡,杨崇到底有什么手段,能让跨上一个台阶,只要能把利州的事谈好,丰忻十郡能给钱,剩下的问题都是可以协商的。
杨崇笑笑说:“利州草滩广大,河水澄清,先秦是曾是农耕区,你们可以帮助突厥规划,恢复一部分农耕,种植荞麦、莜麦、胡麻、小麦,养殖山羊、猪、牛、骆驼等;然后我们帮助利州开办皮革工坊、砖窑坊。取暖就比较简单了,大利城和榆林城附近都产煤,就按照我们在河西的取暖方式,我们提供图纸,帮助突厥培训人员,你们自己建造就可以了。”
杨善经很清楚酒泉、张掖等地的那种城市煤球形式,琢磨了半天说:“越王,我们需要铁炉子。”
杨崇不假思索地说:“这样吧,看在圣天子和启民可汗的份上,我们给颉利可汗与萧皇后处各提供一千只炉子,剩下的就按照市价在榨场交换。毕竟连长安的推广,政府都没有补贴,我们在这方面有压力;这样吧,等我问过医塾和药材商人,每年再从利州采购一部分药材。”
杨善经等人明白,就是杨崇这几句话,大利城与中原的贸易数额已经是涨了一倍都不止,便达成了一个大概的协议。杨善经在签协议以后说:“越王,皮革工坊能不能用你家的技术?”
大隋皮革工坊现在出名的有几十家,但是最有名的还是酒泉杨家的工坊,无论是皮包、皮靴还是皮衣,都每年推出新品,就是在大利城都是热门货。杨崇直接拒绝说:“你们没有那种技术,善经,你要清楚,皮革坊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像我家酒泉的工坊,一个定位在奢侈品,另一个就是对羊皮的需求量不大。要是你家人喜欢,我和姜菲说一声,每年送你几件新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