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还是想学突利在闪电河的做法,先让钱财和人员撤离,留下一座空城给大隋;可是留在族里那些没有实权的权贵竟然跑得无影无踪,原来这些人长期与大隋、西域十五城做生意,参与的工坊、商行不在十五城就在雁门、楼烦等地,一开始还不敢动,只是听某些人劝告,把家中的金银细软收拾好。等康苏蜜叛变,李靖收复雁门,突厥大量的实权人物逃亡铁山,这些人便趁机逃到十五国,临走前,更是煽动百姓逃难,颉利可汗此刻就是想安排,才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利城民心已乱。
沃野城一日三报,金狼军的将士担心家属和族人安危,心无斗志,只想着西归,颉利可汗无奈,只能率师退往沃野三镇。韩士谔到达大利城的时候,只剩下数千百姓,虽然隋军四处追击,劫回和收留百姓,最后不过收拢了一万多汉族、铁勒等各族百姓和六千多突厥人。
捷报送到长安,满城的鞭炮响,大白天烟花就跟不要钱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地放上了天,这一战同时击败高句丽和突厥,大隋尽夺辽水以北之地和占领大利城,可以说是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杨汪带头干出荒唐事,与韦云起、皇甫无逸带头在政事堂饮酒,喜极而泣,这些年支持杨崇终于有了回报,在国力没有大损的情况下确定了北方局势,突厥和高句丽就算死而不僵,也只是看杨崇何时勒紧那根套在两国脖子上的绳子。
杨善经没想到颉利可汗二十万雄兵一个月都没支持到,好在杨崇派来使者萧瑀宣读杨崇的安排,榆林城还是归杨政道管理,另外在榆林城设立云中都护府下面设置定襄都督府,专门管理这一带的突厥人,以杨善经为定襄大都督、陆季览为长史、郭子和为行军司马。
萧皇后和萧瑀姐弟相见,是纷纷落泪,杨善经问道:“萧大人,杨崇是真是假?”
萧瑀肯定地说:“杨崇是真的,他还给了一份如何治理定襄都督府的规划,就是胡汉分治。榆林城保留一万多名汉人,加上五六千愿意农耕的胡人进行农耕,另外榆林城北将建立一座榆北城管理突厥等族的人,两到三万人,放牧为主。榆林郡迁到大利城,康苏蜜是第一任郡守。”
“康苏蜜?”萧皇后和杨善经几乎同时失声,萧瑀点点头说:“康苏蜜就是竹先生,杨崇封他为戍国公,康苏部留在银川城,康苏蜜和榆北屯田都督破六韩拔魁一起到大利城上任。”
杨善经颔首,康苏蜜在突厥就是一个权臣,要是竹先生,还真是一个合适的郡守人选;而设立榆北屯田都督府是对定襄都督府的一个监督,防止自己等人和突厥重新勾结起来。萧皇后冷声问道:“杨崇对突厥如何打算?”
萧瑀郁闷地叹了一口气说:“杨崇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最后还是说看在义成公主的份上,允许突厥保留沃野镇,让所有人意外。对于薛延陀,杨崇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并决定修建驿道,开出的条件就是菩萨出任袁纥的酋长。李唐聚集到漠北的两百多人,包括王小胡都被薛延陀送到了涿郡斩首示众,只有李世民早走脱一步。”
萧皇后和杨善经都是政治经验丰富的人,立即明白杨崇留着颉利,就是被薛延陀就范,菩萨出任袁纥的酋长肯定不成问题,这样一来,大隋的手臂就伸到了漠北;萧皇后脸色缓和一些说:“颉利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肯定会请求举国归附唐朝,来赢得时间,以便苟延残喘,等到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卷土重来,袁纥的这步棋高明。”
萧瑀想起一事说:“杨崇说了,既然榆林已经收复,姐姐要是想回中原看看,来去自便。”
萧皇后很想讲几句硬气的话,可是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孙子在长安那么就,也没有弄出什么名堂,自己回去还能如何。杨崇说这话,就是让自己过一个平凡的日子;杨善经屏退左右,问萧瑀:“当年杨崇在政事堂曾说灭了突厥、高句丽谈立帝一事,他这样处置,莫非杨崇不想坐那个位置?”
杨善经是提醒萧皇后,现在有资格坐那个位置的人只有杨崇;萧瑀哪能不懂,苦笑着说:“我看不透这个人。”
所夫孙看到涿郡城楼上乙支文德的人头,忍不住泪如雨下,无虑城一战的细节已经传遍天下,大隋还没开始攻城,高句丽就败了,连乙支文德这样的名将都一点办法也没有。乙支文德死后,高句丽举国上下,先是不相信,随后愤怒,最终是害怕;所以对盖苏文和高延寿放弃侯城等大批土地的行为,也是变化不断,从一开始是千夫所指,到现在的不了了之。
眼下荣留王高建武现在怕得要死,一面督促军队修建那条千里长城,一面向高句丽使团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和大隋达成和平协议,任何代价在所不惜。所夫孙在城楼下当中拜祭了乙支文德,被围观的百姓扔了一大堆烂菜叶子和垃圾;所夫孙阻止了要发怒的护卫,坦然自若地进城,到范阳宫拜见杨崇。
双方都是聪明人,没有在那些乱七八糟的细节上纠缠,所夫孙直接谈到了和平:“乙支文德轻启战端,死有余辜;现在挡在和平面前的障碍去掉了,下官就是想请越王开出和平的条件。”
杨崇微笑着说:“高建武上表谢罪,我们以辽水为界,高句丽归还三十万隋军的骨骸。”
所夫孙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就完了,战争赔款等什么都没讲;面对所夫孙疑惑的目光,杨崇淡淡地说:“本王知道高句丽现在经济并不好,所以不好意思和你们要东西,只要你们做好移交工作。”
所夫孙急忙起身施礼说:“多谢越王宽容。”
(本章完)
沃野城一日三报,金狼军的将士担心家属和族人安危,心无斗志,只想着西归,颉利可汗无奈,只能率师退往沃野三镇。韩士谔到达大利城的时候,只剩下数千百姓,虽然隋军四处追击,劫回和收留百姓,最后不过收拢了一万多汉族、铁勒等各族百姓和六千多突厥人。
捷报送到长安,满城的鞭炮响,大白天烟花就跟不要钱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地放上了天,这一战同时击败高句丽和突厥,大隋尽夺辽水以北之地和占领大利城,可以说是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杨汪带头干出荒唐事,与韦云起、皇甫无逸带头在政事堂饮酒,喜极而泣,这些年支持杨崇终于有了回报,在国力没有大损的情况下确定了北方局势,突厥和高句丽就算死而不僵,也只是看杨崇何时勒紧那根套在两国脖子上的绳子。
杨善经没想到颉利可汗二十万雄兵一个月都没支持到,好在杨崇派来使者萧瑀宣读杨崇的安排,榆林城还是归杨政道管理,另外在榆林城设立云中都护府下面设置定襄都督府,专门管理这一带的突厥人,以杨善经为定襄大都督、陆季览为长史、郭子和为行军司马。
萧皇后和萧瑀姐弟相见,是纷纷落泪,杨善经问道:“萧大人,杨崇是真是假?”
萧瑀肯定地说:“杨崇是真的,他还给了一份如何治理定襄都督府的规划,就是胡汉分治。榆林城保留一万多名汉人,加上五六千愿意农耕的胡人进行农耕,另外榆林城北将建立一座榆北城管理突厥等族的人,两到三万人,放牧为主。榆林郡迁到大利城,康苏蜜是第一任郡守。”
“康苏蜜?”萧皇后和杨善经几乎同时失声,萧瑀点点头说:“康苏蜜就是竹先生,杨崇封他为戍国公,康苏部留在银川城,康苏蜜和榆北屯田都督破六韩拔魁一起到大利城上任。”
杨善经颔首,康苏蜜在突厥就是一个权臣,要是竹先生,还真是一个合适的郡守人选;而设立榆北屯田都督府是对定襄都督府的一个监督,防止自己等人和突厥重新勾结起来。萧皇后冷声问道:“杨崇对突厥如何打算?”
萧瑀郁闷地叹了一口气说:“杨崇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最后还是说看在义成公主的份上,允许突厥保留沃野镇,让所有人意外。对于薛延陀,杨崇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并决定修建驿道,开出的条件就是菩萨出任袁纥的酋长。李唐聚集到漠北的两百多人,包括王小胡都被薛延陀送到了涿郡斩首示众,只有李世民早走脱一步。”
萧皇后和杨善经都是政治经验丰富的人,立即明白杨崇留着颉利,就是被薛延陀就范,菩萨出任袁纥的酋长肯定不成问题,这样一来,大隋的手臂就伸到了漠北;萧皇后脸色缓和一些说:“颉利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肯定会请求举国归附唐朝,来赢得时间,以便苟延残喘,等到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卷土重来,袁纥的这步棋高明。”
萧瑀想起一事说:“杨崇说了,既然榆林已经收复,姐姐要是想回中原看看,来去自便。”
萧皇后很想讲几句硬气的话,可是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孙子在长安那么就,也没有弄出什么名堂,自己回去还能如何。杨崇说这话,就是让自己过一个平凡的日子;杨善经屏退左右,问萧瑀:“当年杨崇在政事堂曾说灭了突厥、高句丽谈立帝一事,他这样处置,莫非杨崇不想坐那个位置?”
杨善经是提醒萧皇后,现在有资格坐那个位置的人只有杨崇;萧瑀哪能不懂,苦笑着说:“我看不透这个人。”
所夫孙看到涿郡城楼上乙支文德的人头,忍不住泪如雨下,无虑城一战的细节已经传遍天下,大隋还没开始攻城,高句丽就败了,连乙支文德这样的名将都一点办法也没有。乙支文德死后,高句丽举国上下,先是不相信,随后愤怒,最终是害怕;所以对盖苏文和高延寿放弃侯城等大批土地的行为,也是变化不断,从一开始是千夫所指,到现在的不了了之。
眼下荣留王高建武现在怕得要死,一面督促军队修建那条千里长城,一面向高句丽使团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和大隋达成和平协议,任何代价在所不惜。所夫孙在城楼下当中拜祭了乙支文德,被围观的百姓扔了一大堆烂菜叶子和垃圾;所夫孙阻止了要发怒的护卫,坦然自若地进城,到范阳宫拜见杨崇。
双方都是聪明人,没有在那些乱七八糟的细节上纠缠,所夫孙直接谈到了和平:“乙支文德轻启战端,死有余辜;现在挡在和平面前的障碍去掉了,下官就是想请越王开出和平的条件。”
杨崇微笑着说:“高建武上表谢罪,我们以辽水为界,高句丽归还三十万隋军的骨骸。”
所夫孙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就完了,战争赔款等什么都没讲;面对所夫孙疑惑的目光,杨崇淡淡地说:“本王知道高句丽现在经济并不好,所以不好意思和你们要东西,只要你们做好移交工作。”
所夫孙急忙起身施礼说:“多谢越王宽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