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的高官对岭南来的所有部落都是这么说的,因为杨崇有了确切的情报,冯盎的大哥冯暄、宁道明、俚僚人酋帅谈殿已经秘密结成联盟,有大批的汉人出现在联盟之中,帮助出谋划策,训练军队。所以不管冯盎如何表现,应该怀疑的还是要怀疑,杨崇私下里认为,李唐历史上的宁长真叛乱,就是与冯盎有关。
当时宁长真进献合浦大珠,李渊以道远劳人为由不受,是一种道貌岸然的虚伪,冯盎作为与长安联系的关键人物,完全可以说那是风俗,但是冯盎没有说。结果岭南众酋长不满,认为朝廷拒收进贡是要攻打岭南的前兆,宁长真与谈殿、冯暄等人商议要反唐,南合州刺史宁纯因反对,被宁长真与冯暄联合附近各溪峒首领围攻;最后反唐失败,最大的赢家就是冯家。
所以杨崇上次接受了宁长真的贡品,还派人送去十车丝绸酱油之类的东西赏赐,一直维持着岭南局势的均衡。宁长真的死本身就充满疑问,联盟更是疑点重重,杨崇对天弃说:“告诉岭南的人,在大军到达岭南之前不要活动,不要去接近任何情报,李袭志在始安郡,正常的活动由他们负责。”
天弃明白杨崇的意思,岭南各族的情况与西北东北没差异,可以说是风云变幻,隋军主力没有到达之前,所有的活跃都是无效工,只有在大军到达的情况下,那些情报才能起作用。李袭志从杨广时期就坐镇岭南,曾经孤军死守两年,熟悉岭南六十多个大部落的情况,常规的动静肯定内掌握。
而杨崇既然接受了林士弘的献土,隋军的主力便可以南下广州,杨崇选派的广州刺史便是元仁惠,此举在朝堂上遭到万众一心的反对,御史更是疯狂上书。例子就在前面,当时云中都护府所有人都不看好,但是耐不住独狐家有钱,用钱买人到云中,最后帮助宋金刚夺回雁门郡,等大利城一下,独狐篡就开始负责突厥的事务,权重漠南。
姜夺是大将军,历任兵部尚书、尚书仆射;崔处直掌管尚书省,独狐篡在云中都护府大权独揽,要是元仁惠再控制南方的广州,外戚在朝堂上的实力就会大大增长,孰可忍孰不可忍。杨崇倒是好脾气,手一摊,要反对的人提供一个人选;大殿中顿时鸦雀无声,这个人选还真不好推荐。
杜淹起身说道:“韩世谔,可以出任左虞侯大将军,兼任岭南东路总管、广州刺史。”
所有人松了一口气,不仅是因为杜淹是杨崇的挚友,怎么说都行,关键的还是杜淹推荐出来的人选;韩世谔是杨崇起家时的大将,现在北方已定,有李靖坐镇,突厥根本翻不起大浪,韩世谔能从太原抽身,无论杨崇还是军中都不会有问题。杨崇想了想说:“可以,让岑文本担任左虞侯府长史,赵德言担任广州郡守。”
毒,广州和大利城相似,也是汉族人与少数民族杂居,广州郡守绝对是个高难度的工作,民风彪悍,观念上有差异,而广州又是韩世谔岭南东路的敛财之地;但是赵德言真的合适,作为汉人,一直在异族中担任高管,突厥的文职几乎做了一个遍,这种经验是绝大多数官员没有的。
三个人选就这样通过了;对于两湖方向,王雄诞已经开始向岭南调兵,在岭南北开始着手布置,群臣并没有异议。宁长真已死,杨侗很可能潜入岭南,必要的准备和威慑是必须的,梁硕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不如暂时不设钦州都督,而是让宁据担任钦州刺史,由李袭志代都督节制钦州周围地区。
崔处直思考着说:“岭南的羁糜州县大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来主导地方政权,名义上是隶属於我们,但不纳赋税。入籍则为顺民,要纳半赋税,这与中原民税需有优惠,但岭南荒僻,生产能力有限,半赋税也是莫大负担。李袭志代都督,会让他们担心自身部族的利益,不如冯盎节制。”
魏征出面说:“既然是物资第一,不如让韦叔谐、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再次持旌节往岭南,韦叔谐慰问冯盎,李公淹专门安抚钦州,顺便带一些物资前去。既然怀疑冯盎异志,冯盎必定知情,如果我们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他顺从。”
杨崇同意说:“这样,以李袭志为桂州都督,有权处理钦州之事,让李袭志在始安郡开办学校,筹建商行。韦叔谐可以和冯盎说明,始安、广州周围三百里,是李袭志、韩世谔管理的区域,任何人不能侵入。”
这是划分了一个界限,东北和青海的经验已经表明,扩地千里,百姓第一,没有百姓的扩地就是图个好看,劳民伤财。杨崇的方针一目了然,就是利用广州和始安,建立起南方的落脚点,然后逐步推进,这样不管冯盎等人是包含着祸心,还是忠贞不二,都不会影响到长安的计划,毕竟岭南各地都是大隋的州县,基础比东北好。
冯智戣离开长安前听说了朝廷的决议,决定还是去求见杨崇,这个越王太有手腕,看穿了冯家不想称王,但是想独霸岭南的用意。褚遂良奉命会见了冯智戣,褚遂良满脸堆笑地说:“冯大人,真是抱歉,越王现在百事缠身,实在没有空,特地叫下官来问一声,是去陇中有困难,还是有岭南的情况需要越王出面协调?”
冯智戣毫不隐讳地说:“家父是一个粗人,很佩服越王在各方面的眼光,蒙朝廷厚爱,冯家的官位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家父希望越王能在生意场上提携一二,为后代多积累一点钱。”
冯家奴婢过万,财富十辈子都用不完,褚遂良知道冯智戣说的就是漂亮话,实际上就是想通过贸易,与杨崇拉近关系。褚遂良推心置腹地说:“冯大人放心,下官回去就回禀越王,越王最喜欢结交朋友,日后岭南开发,冯家肯定有这个机会。”
(本章完)
当时宁长真进献合浦大珠,李渊以道远劳人为由不受,是一种道貌岸然的虚伪,冯盎作为与长安联系的关键人物,完全可以说那是风俗,但是冯盎没有说。结果岭南众酋长不满,认为朝廷拒收进贡是要攻打岭南的前兆,宁长真与谈殿、冯暄等人商议要反唐,南合州刺史宁纯因反对,被宁长真与冯暄联合附近各溪峒首领围攻;最后反唐失败,最大的赢家就是冯家。
所以杨崇上次接受了宁长真的贡品,还派人送去十车丝绸酱油之类的东西赏赐,一直维持着岭南局势的均衡。宁长真的死本身就充满疑问,联盟更是疑点重重,杨崇对天弃说:“告诉岭南的人,在大军到达岭南之前不要活动,不要去接近任何情报,李袭志在始安郡,正常的活动由他们负责。”
天弃明白杨崇的意思,岭南各族的情况与西北东北没差异,可以说是风云变幻,隋军主力没有到达之前,所有的活跃都是无效工,只有在大军到达的情况下,那些情报才能起作用。李袭志从杨广时期就坐镇岭南,曾经孤军死守两年,熟悉岭南六十多个大部落的情况,常规的动静肯定内掌握。
而杨崇既然接受了林士弘的献土,隋军的主力便可以南下广州,杨崇选派的广州刺史便是元仁惠,此举在朝堂上遭到万众一心的反对,御史更是疯狂上书。例子就在前面,当时云中都护府所有人都不看好,但是耐不住独狐家有钱,用钱买人到云中,最后帮助宋金刚夺回雁门郡,等大利城一下,独狐篡就开始负责突厥的事务,权重漠南。
姜夺是大将军,历任兵部尚书、尚书仆射;崔处直掌管尚书省,独狐篡在云中都护府大权独揽,要是元仁惠再控制南方的广州,外戚在朝堂上的实力就会大大增长,孰可忍孰不可忍。杨崇倒是好脾气,手一摊,要反对的人提供一个人选;大殿中顿时鸦雀无声,这个人选还真不好推荐。
杜淹起身说道:“韩世谔,可以出任左虞侯大将军,兼任岭南东路总管、广州刺史。”
所有人松了一口气,不仅是因为杜淹是杨崇的挚友,怎么说都行,关键的还是杜淹推荐出来的人选;韩世谔是杨崇起家时的大将,现在北方已定,有李靖坐镇,突厥根本翻不起大浪,韩世谔能从太原抽身,无论杨崇还是军中都不会有问题。杨崇想了想说:“可以,让岑文本担任左虞侯府长史,赵德言担任广州郡守。”
毒,广州和大利城相似,也是汉族人与少数民族杂居,广州郡守绝对是个高难度的工作,民风彪悍,观念上有差异,而广州又是韩世谔岭南东路的敛财之地;但是赵德言真的合适,作为汉人,一直在异族中担任高管,突厥的文职几乎做了一个遍,这种经验是绝大多数官员没有的。
三个人选就这样通过了;对于两湖方向,王雄诞已经开始向岭南调兵,在岭南北开始着手布置,群臣并没有异议。宁长真已死,杨侗很可能潜入岭南,必要的准备和威慑是必须的,梁硕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不如暂时不设钦州都督,而是让宁据担任钦州刺史,由李袭志代都督节制钦州周围地区。
崔处直思考着说:“岭南的羁糜州县大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来主导地方政权,名义上是隶属於我们,但不纳赋税。入籍则为顺民,要纳半赋税,这与中原民税需有优惠,但岭南荒僻,生产能力有限,半赋税也是莫大负担。李袭志代都督,会让他们担心自身部族的利益,不如冯盎节制。”
魏征出面说:“既然是物资第一,不如让韦叔谐、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再次持旌节往岭南,韦叔谐慰问冯盎,李公淹专门安抚钦州,顺便带一些物资前去。既然怀疑冯盎异志,冯盎必定知情,如果我们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他顺从。”
杨崇同意说:“这样,以李袭志为桂州都督,有权处理钦州之事,让李袭志在始安郡开办学校,筹建商行。韦叔谐可以和冯盎说明,始安、广州周围三百里,是李袭志、韩世谔管理的区域,任何人不能侵入。”
这是划分了一个界限,东北和青海的经验已经表明,扩地千里,百姓第一,没有百姓的扩地就是图个好看,劳民伤财。杨崇的方针一目了然,就是利用广州和始安,建立起南方的落脚点,然后逐步推进,这样不管冯盎等人是包含着祸心,还是忠贞不二,都不会影响到长安的计划,毕竟岭南各地都是大隋的州县,基础比东北好。
冯智戣离开长安前听说了朝廷的决议,决定还是去求见杨崇,这个越王太有手腕,看穿了冯家不想称王,但是想独霸岭南的用意。褚遂良奉命会见了冯智戣,褚遂良满脸堆笑地说:“冯大人,真是抱歉,越王现在百事缠身,实在没有空,特地叫下官来问一声,是去陇中有困难,还是有岭南的情况需要越王出面协调?”
冯智戣毫不隐讳地说:“家父是一个粗人,很佩服越王在各方面的眼光,蒙朝廷厚爱,冯家的官位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家父希望越王能在生意场上提携一二,为后代多积累一点钱。”
冯家奴婢过万,财富十辈子都用不完,褚遂良知道冯智戣说的就是漂亮话,实际上就是想通过贸易,与杨崇拉近关系。褚遂良推心置腹地说:“冯大人放心,下官回去就回禀越王,越王最喜欢结交朋友,日后岭南开发,冯家肯定有这个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