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日头稍亮,马良旋即召集两百名保长,正式宣布《均田令》。
    召集的命令一经发出,保长们迅速集结到位,一时主帐之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但见马良手持刘备刚刚给他的《均田诏》,朗声道:
    “汉中王感念大家对他的信任,准备在汉中,给大家伙儿行均田令了!”
    他此言一出,人们或惊或疑,当即沸腾起来。
    “均田是什么?”
    “到底是授田,还是租田?”
    “我家在南郡可是有五十亩地呢,不会连这个数都不给我吧?”
    “若还不如在老家,我这保长却不好和乡亲们交代啊!”
    面对着场上的质疑,马良双手作出下压的姿势。
    他与百姓相守相携,一路陪伴,早已树立崇高威望。
    只片刻功夫,场中嘈杂顿时消停下来。保长们俱闭嘴不言,只拿一双双眼睛望向台前,静候下文。
    马良颠了颠手中绢布,笑道:
    “到底是授田,还是租田,乡亲们听良念上两句,便知详细。”
    他展开绢布,就着早已看过好几遍的文字,朗声吟诵起来。
    得益于这一份《均田令》草拟得十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也没什么疑难的意思,保长们竖耳倾听,大体都能听得明白。
    无非就是朝廷要给大伙儿授田,但授的田分永业田和分口田两种,永业田可传下去,口分田死后要归还官府。
    众人心道,虽然并非全部都是私田,但无论男女统统都有分田的权利,那么合起来,每家分到的私田定然不少。
    口分田虽然要在死后要还,但家中若是添丁进口,官府待其成年后还是要授于新田。
    总得来看,这些田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保万无一失,多多生娃便是。
    不过,这种田制倒是新鲜,保长们多少还有些陌生,等到马良念罢,便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马良见状,高声道:“乡亲们若有疑问,尽可提出,良当为大家伙儿解答。”
    但见一个中年汉子忽得站起,发问道:
    “马先生,永业田和分口田,除了一个不用还,一个需要归还,还有啥分别?”
    马良扬了扬《均田令》,回道:
    “文中讲得清清楚楚,要还给官府的田地,不得种植桑榆枣果,以免影响官府重授,种者以违令论。其他倒也没什么禁忌,明白了么?”
    “谢马大人,小人明白了!”那汉子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道谢座下。
    有第一个人开头,第二个、第三个便心无阻碍,源源而来。
    又有一个庄稼汉子模样之人起身发问:
    “俺家兄弟种地都是一把好手,朝廷分的地倒也不少,但若是还不够种,那该如何?”
    马良笑了笑,回道: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田嘛,多多益善,谁不想多要?”
    “其实,每户分得得永业田,官府是不禁买卖的。你若觉得家中田地不够,花钱去买便是。”
    “若是没钱,还可到军中郡里服兵役徭役,朝廷会根据你们服役的期限,和服役期间立下的功劳,再行授田。”
    庄稼汉子惊讶道:
    “给官府服役本就天经地义,不想还能再得分田,汉中王真是厚道啊!”
    他这番话一时激起身后诸保长不住点头,纷纷应和道:
    “朝廷果然厚待我等啊。”
    “只消好好做事,给小虎子攒个百亩地不是妄想啊!”
    就在诸人感念之际,场中又站起一起高大的身影,瓮声道:
    “请教马大人,我老胡跟君侯练了一身杀敌的本事,只有一膀子拿枪的气力,锄头却是拿不动的。在家中时,自有佃户帮忙耕作收割,如今却该如何是好?”
    马良认出他是胡曲将,正是当初率先响应关羽之人。
    此人因为颇有威望,被推为保长;便是在两百名保长之中,此人的排名也是靠前的。
    马良还知道,场中有不少人的情况和他类似。
    他们都是关羽当年军中的中层将官,擅长厮杀,累积功劳下来,多有赏赐,算是小地主一类人物。
    这些人在家中无需劳作,只要每日锻炼武艺便是,诸事自有家人和佃户代为操心。
    但此时他们到了蜀中,佃户自然不可能跟来,由是产生了上述疑问。
    马良知道,这些人都是军中翘楚,是汉中王十分需要的人才,解决好这些人的后顾之忧,对朝廷而言极为要紧。
    他想起方才诸葛亮面授的机宜,于是回道:
    “胡曲将只管宽心,你若无暇操持农事,可以将地租于乡人耕种,收些租子;也可以交于官府处理,官府会组织同村同集的青壮结成公社,统一劳作,所获按比例分成。”
    “如此一来,你只管安心在军中做事,立得功越大,分得田越多。虽然亩均收获不比他人,但你家的田地若是别人家的两倍、三倍,所获必然可观!”
    广种多收的道理,大家大抵还是懂的。
    胡曲将抱拳道:“如此甚好,朝廷替我等考虑得如此周全,我老胡这条厮杀命,便卖给汉中王了!”
    他这番话显然深得人心,倒有大半保长跟着叫嚣起来。
    “好!胡大兄说得好!”
    “凭这一身本事,还怕挣不出一份家业来?”
    “得让益州这群新兵蛋子看看我们荆州健儿的厉害!”
    *******
    在马良为诸保长答疑解难的同时,刘备与诸葛亮端坐帐中,将外间的动静一一听如耳中。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
    “兵贵精不贵多。伯约这一策,明面上可使百姓归心,实则还可借助官府调配结对,提升农夫耕作效率,进而促使善于征战者脱离农事生产,一年四季皆可在军中做事。从此兵是兵,农是农,兵农分离,人尽其用矣。主公亦可一举收得徭役两万,精兵一万。”
    顿了顿,又道:“而且,这些将士从军之根本,是为了获取更多永业田,根本无需朝廷多花俸禄赏赐,真一举二得之策也。”
    刘备叹道:“早知伯约有政才,便该让他治理一方。如今调到阿斗身边服侍,怕是屈才了。”
    诸葛亮笑道:“他为人机敏,当能体察主公的栽培之意。”
    刘备缓缓颔首。
    两人谈着谈着,渐渐谈到管理眼前一万精兵的主将人选。
    毕竟这些人都要去汉中定居的,朝廷不可能直接统辖,必须寻找一员衷心可靠、领军有方之人代为管理。
    诸葛亮道:“臣推荐典军中郎将关平,其人身经百战,素有声望;且又是云长之子,尽得乃父真传,可使将士效命。廖化、王甫、赵累等云长旧将亦可划入其麾下,以为帮衬。”
    刘备想了想,关平确实是不二之选,廖化、王甫、赵累等人看在关羽的份上,也定会尽忠辅佐,由是点头称善。
    诸葛亮又道:
    “现任羽林中郎将糜威闭门思过,屡次三番请辞旧职,不愿出门视事。但羽林卫已同与荆州百姓一道回归蜀中。军不可一日无主将,还请主公明断。”
    刘备闻言,忽问道:
    “上回去探望子仲(糜竺字)后,他的病情大有起色;孤也说过,糜芳一事与旁人无关,让他莫要放在心上,却不知糜威为何还是如此作态?”
    诸葛亮回道:
    “糜威曾上书朝廷,直言才疏学浅,难当大任,请求另选贤能,字里行间,态度极为坚决。”
    刘备摇头道:“怕不是信心不足,恐压不住这些百战归来的手下了。他倒是有自知之明。”
    他稍作思忖,便道:
    “此前大战,安国(关兴字)与羽林郎并肩作战,屡屡阵斩敌将,功勋卓著,其人亦颇通骑兵战法,便由他领羽林中郎将一职。至于糜威么,待孤帮他谋个清闲的差事,也就是了。”
    诸葛亮默默记下。
    这时,刘备忽又道:
    “马良马季常的品性、才学皆是上上之选,此番又立有大功。孤属意由他来做大司马府曹掾,孔明意下如何?”
    诸葛亮闻言,顿时一惊。
    掾是大司马府内最高级别的属员,又分东西两曹掾,掌管朝廷人事,可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可谓位高权重。
    按照以往的经验,像这等职位的任免,基本都由汉中王乾纲独断,诸葛亮他不能置喙。
    不知为何,今日却忽然问起他的意见。
    刘备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轻笑道:
    “孤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正需孔明拾遗补缺,莫要多虑。”
    诸葛亮微微欠身,以示恭敬。
    既然汉中王有问,他便坦然答道:
    “臣以为可。马良忠实诚笃,与人为善,治才也是一时之选,堪称能臣。有他主掌大司马府事,臣便可放心奔赴汉中,行经略之策了。”
    稍一停顿,又笑道:
    “而且,季常若是出任大司马曹掾,劝说刘子初(刘巴)出山,便是其份内之事了,谅他再也推拖不得。”
    ******
    就在君臣二人谈话间,马良已经将《均田令》向在座的保长们尽数释义完毕。
    保长们面有喜色,纷纷转回各自的营地,准备逐层向辖属的百姓传导。
    这道政令十分好理解,而且确实待遇优厚。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营地内外旋即欢声雷动,不住有百姓面朝锦官城方向,大呼:
    “汉中王仁德!”
    与此同时,朝廷奖赏马忠、句扶、林航、沈峰有功诸将的诏令亦及时抵达。
    随之而来的,还有姜维托了赵云的关系,请他捎来的几封私信。
    但见信函云:
    诸君台鉴:
    倏忽一别近旬,甚为挂怀。既闻君归来,拟邀三五知交,畅叙幽情,以慰离索。
    兹择于春三月三十,于锦官城凤凰台治备薄酒,奉邀台架,万祈光临。
    姜维谨启。

章节目录

三国幼麟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山药泥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药泥饭并收藏三国幼麟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