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对他说:“兄弟,不方便的话就算了,太远了吃住都是问题。”
王代娣搭腔了,“嫂子,这比拉脚强多了,拉一天脚才挣几个钱,咱这买卖可不能丢,再说了,俺搭点运费,稍带着卖出去的袜子和小东西,可没少赚。”
悠悠在心里给她点个赞,看人家这思路,怪不得她卖出去这么多小商品,最起码赚了二万。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可是一倍的利润。
刚十一点,罗新才就要了个火锅,两口子都陪着姥姥。姥姥问他们:“你俩都在这,孩子们咋吃啊。”王代娣说:“嫂子,家里有人,他们在家熬了一锅羊肉汤。”
罗新才说:“冬天没事,孩子们的几个姨就来给您弟妹帮忙,都在家里吃,俺俩有时出去好几天都没问题。”得,这还拉起团队来了。
吃完饭才十二点半,罗新才两口子就回去了,悠悠和姥姥去了百货楼。里面的人真多,有好几家结婚买东西的,一家就来好几个人,跟在后面当参谋,看穿着就是农村来的。
悠悠跟在他们后面看热闹,这都下午了,买的也差不多了。他们都拿着两个包袱,一个是大红印花的包袱,一个用方围巾当包袱。印花包袱里包着脸盆、毛巾、香皂、梳子和镜子,由男方拿着。
方围巾里包的是女方的东西,一般是一床被子布料,两身衣服布料。也有试成衣的,不过没有买的。
成衣柜台里有个营业员,穿的是悠悠家卖的风衣。女方家跟着的人向她打听,“同志,您身上这衣服有吗?”她自豪的回答:“俺这衣服是从上海捎来的,咱县城可没卖的。”
男方家的人就劝:“不是咱不买,上海咱可去不了。”
女方家的人也随和:“能来县城就不错了,咱就是问问。”
这里的冬季,男人带帽子,女人顶围巾。买帽子和围巾的人挺多,把柜台围严了。
围巾还好点,就两种方巾,棉线的和腈纶的。花色一样,腈纶的厚实鲜艳些。棉线的0.72元,腈纶的1.08元。柜台里挂着样品,大家看好了,指着样品告诉营业员,拿出来就行。
帽子就得戴上试好了才能买,买一顶帽子,大了小了的得试好几回。幸好现在就两种帽子,单的和棉的。
棉帽子大人孩子就一个样式,蓝色的栽绒帽子,就是六七十年代有名的火车头帽子。由于和军帽款式相同,又叫“**帽”。棉帽的价格,大小号不同,从1.60到2.50元。
老太太的帽子是黑色的金丝绒的圆帽,就是笑星赵大叔在小品中扮演的老太太,带的那顶标志性帽子。老太太的帽子有松紧,不分大小号,1.80元一顶。
姥姥看着柜台里的帽子和围巾,说:“以后天冷了,咱也得进些帽子和围巾,人人都离不了。”
悠悠想到自己的商城里,腈纶围巾特别便宜。就对姥姥说:“姥姥,您别要腈纶的围巾了,咱商城里有。”
两点批发部刚开门,娘俩就进去了。悠悠放开量的要,各种棉帽都是100顶,棉线的围巾500条。姥姥怕卖不出去,和悠悠商量:“咱买完再来,不用要这么多。”
悠悠不这么想:“那多麻烦啊,卖不出去我放到商城里,一个能卖好几十。”
姥姥立马安心了:“我咋把这茬给忘了,要吧,多少都行。”
在批发部里,悠悠还发现了一种好东西,就是塑料的暖水袋,有大小两种,大的五块,小的三块。
农村人都睡炕,用不着暖水袋,不过出门揣怀里个,还是挺舒服的。悠悠缠着姥姥,要了十个大的。
坐上客车,悠悠从商城里的怀旧商铺,拿出来几条腈纶围巾,比批发部里的大了一圈,料子也厚实,价格才0.50元。
姥姥先给自己挑了两条,天蓝色和月白色,美滋滋的顶在头上。悠悠看了直撇嘴:“真丑。”被姥姥听见,挨了一巴掌。
为了改正自己的错误,悠悠在商城里找了好久,最后看好了一种羊绒的机织长围巾,和电影《红岩》里**的长围巾差不多。
找出条藏蓝的给姥姥围上,又拿出个小镜子,递到姥姥跟前:“您老瞧瞧,这围巾才叫漂亮。”
姥姥仔细的看了一会,用手摸着围巾。“悠悠,织一条这样的围巾,得用一斤多毛线吧,我咋觉着这围巾连半斤也不到啊。”
悠悠挺佩服姥姥的,观察力可真强。“姥姥,这是羊绒的,当然轻了。它可比羊毛的暖和多了,一条就2800元。”羊绒在后世又称“软黄金”,价格比黄金都高。
姥姥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凡是商城里的东西,价格再高也能接受。
“怪不得这么舒服,多拿几条出来,家里人一人一条。”这秋风打得,一点都不心疼。
“姥姥,还是我的眼光好吧。”悠悠没忘邀功。
“嗯,你眼光是好,可价格也好。一分价钱一分货,快三千了你能卖不着好的。”姥姥这话说的,咋听也不像夸人。
嫌贵还要,悠悠认命的开始选围巾。三舅俩口子和爸妈的是卡其色,大舅妈和二舅妈是酒红色,四位老人的是藏蓝色,大舅和二舅的是深咖啡色,悠悠和智慧姐的是艳丽的中国红。
悠悠还给自己、智慧和智茹,找了个配套的一把揪的帽子,帽尖上顶个绒绒球。拿出来戴在头上,伸到姥姥跟前:“好看吧,可暖和了。”
结果就是:“小孩子一人两个,赶紧的找出来,该戴了。”
得令,接着找吧。现在适合男孩子的毛线,只有宝蓝色的。也别挑了,除了昊昊、志远、志亮三个大些的孩子,男孩子一人两顶宝蓝色的毛线帽。
胜男舅妈接过姥姥给的围巾,围上就看出好了。“姑,这毛线真好,轻巧还暖和,您没少花钱吧。”
姥姥没告诉她价格,“碰巧了,看着好,就一人买了一条,咱自家人戴,又不准备卖。”
舅妈也说:“这围巾好是好,还真不好卖,买点毛线就能织。估计也没人舍得,这织起来得一斤多毛线,够件毛衣了。”
回到家里,姥姥把围巾和帽子分给了大家,最高兴的是智慧姐。
王代娣搭腔了,“嫂子,这比拉脚强多了,拉一天脚才挣几个钱,咱这买卖可不能丢,再说了,俺搭点运费,稍带着卖出去的袜子和小东西,可没少赚。”
悠悠在心里给她点个赞,看人家这思路,怪不得她卖出去这么多小商品,最起码赚了二万。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可是一倍的利润。
刚十一点,罗新才就要了个火锅,两口子都陪着姥姥。姥姥问他们:“你俩都在这,孩子们咋吃啊。”王代娣说:“嫂子,家里有人,他们在家熬了一锅羊肉汤。”
罗新才说:“冬天没事,孩子们的几个姨就来给您弟妹帮忙,都在家里吃,俺俩有时出去好几天都没问题。”得,这还拉起团队来了。
吃完饭才十二点半,罗新才两口子就回去了,悠悠和姥姥去了百货楼。里面的人真多,有好几家结婚买东西的,一家就来好几个人,跟在后面当参谋,看穿着就是农村来的。
悠悠跟在他们后面看热闹,这都下午了,买的也差不多了。他们都拿着两个包袱,一个是大红印花的包袱,一个用方围巾当包袱。印花包袱里包着脸盆、毛巾、香皂、梳子和镜子,由男方拿着。
方围巾里包的是女方的东西,一般是一床被子布料,两身衣服布料。也有试成衣的,不过没有买的。
成衣柜台里有个营业员,穿的是悠悠家卖的风衣。女方家跟着的人向她打听,“同志,您身上这衣服有吗?”她自豪的回答:“俺这衣服是从上海捎来的,咱县城可没卖的。”
男方家的人就劝:“不是咱不买,上海咱可去不了。”
女方家的人也随和:“能来县城就不错了,咱就是问问。”
这里的冬季,男人带帽子,女人顶围巾。买帽子和围巾的人挺多,把柜台围严了。
围巾还好点,就两种方巾,棉线的和腈纶的。花色一样,腈纶的厚实鲜艳些。棉线的0.72元,腈纶的1.08元。柜台里挂着样品,大家看好了,指着样品告诉营业员,拿出来就行。
帽子就得戴上试好了才能买,买一顶帽子,大了小了的得试好几回。幸好现在就两种帽子,单的和棉的。
棉帽子大人孩子就一个样式,蓝色的栽绒帽子,就是六七十年代有名的火车头帽子。由于和军帽款式相同,又叫“**帽”。棉帽的价格,大小号不同,从1.60到2.50元。
老太太的帽子是黑色的金丝绒的圆帽,就是笑星赵大叔在小品中扮演的老太太,带的那顶标志性帽子。老太太的帽子有松紧,不分大小号,1.80元一顶。
姥姥看着柜台里的帽子和围巾,说:“以后天冷了,咱也得进些帽子和围巾,人人都离不了。”
悠悠想到自己的商城里,腈纶围巾特别便宜。就对姥姥说:“姥姥,您别要腈纶的围巾了,咱商城里有。”
两点批发部刚开门,娘俩就进去了。悠悠放开量的要,各种棉帽都是100顶,棉线的围巾500条。姥姥怕卖不出去,和悠悠商量:“咱买完再来,不用要这么多。”
悠悠不这么想:“那多麻烦啊,卖不出去我放到商城里,一个能卖好几十。”
姥姥立马安心了:“我咋把这茬给忘了,要吧,多少都行。”
在批发部里,悠悠还发现了一种好东西,就是塑料的暖水袋,有大小两种,大的五块,小的三块。
农村人都睡炕,用不着暖水袋,不过出门揣怀里个,还是挺舒服的。悠悠缠着姥姥,要了十个大的。
坐上客车,悠悠从商城里的怀旧商铺,拿出来几条腈纶围巾,比批发部里的大了一圈,料子也厚实,价格才0.50元。
姥姥先给自己挑了两条,天蓝色和月白色,美滋滋的顶在头上。悠悠看了直撇嘴:“真丑。”被姥姥听见,挨了一巴掌。
为了改正自己的错误,悠悠在商城里找了好久,最后看好了一种羊绒的机织长围巾,和电影《红岩》里**的长围巾差不多。
找出条藏蓝的给姥姥围上,又拿出个小镜子,递到姥姥跟前:“您老瞧瞧,这围巾才叫漂亮。”
姥姥仔细的看了一会,用手摸着围巾。“悠悠,织一条这样的围巾,得用一斤多毛线吧,我咋觉着这围巾连半斤也不到啊。”
悠悠挺佩服姥姥的,观察力可真强。“姥姥,这是羊绒的,当然轻了。它可比羊毛的暖和多了,一条就2800元。”羊绒在后世又称“软黄金”,价格比黄金都高。
姥姥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凡是商城里的东西,价格再高也能接受。
“怪不得这么舒服,多拿几条出来,家里人一人一条。”这秋风打得,一点都不心疼。
“姥姥,还是我的眼光好吧。”悠悠没忘邀功。
“嗯,你眼光是好,可价格也好。一分价钱一分货,快三千了你能卖不着好的。”姥姥这话说的,咋听也不像夸人。
嫌贵还要,悠悠认命的开始选围巾。三舅俩口子和爸妈的是卡其色,大舅妈和二舅妈是酒红色,四位老人的是藏蓝色,大舅和二舅的是深咖啡色,悠悠和智慧姐的是艳丽的中国红。
悠悠还给自己、智慧和智茹,找了个配套的一把揪的帽子,帽尖上顶个绒绒球。拿出来戴在头上,伸到姥姥跟前:“好看吧,可暖和了。”
结果就是:“小孩子一人两个,赶紧的找出来,该戴了。”
得令,接着找吧。现在适合男孩子的毛线,只有宝蓝色的。也别挑了,除了昊昊、志远、志亮三个大些的孩子,男孩子一人两顶宝蓝色的毛线帽。
胜男舅妈接过姥姥给的围巾,围上就看出好了。“姑,这毛线真好,轻巧还暖和,您没少花钱吧。”
姥姥没告诉她价格,“碰巧了,看着好,就一人买了一条,咱自家人戴,又不准备卖。”
舅妈也说:“这围巾好是好,还真不好卖,买点毛线就能织。估计也没人舍得,这织起来得一斤多毛线,够件毛衣了。”
回到家里,姥姥把围巾和帽子分给了大家,最高兴的是智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