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夜宴(五)
韩熙载上下打量那喆,然后说道:“那先生,今天晚上的宴会,是有许多人撺掇老夫,老夫实在碍不过情面,才举行的。金陵城中,有不少才子佳人,都对你非常感兴趣。他们听说你是大诗人纳兰容若的后人,本人又有惊人的艺业,所以都想见见你。先生可要做好被人刁难的准备呦,今天来的人之中,有名满江左的徐铉、徐锴兄弟,太常博士陈致庸,中书舍人朱铣,教坊司副使李佳明,还有大才子、状元郎舒雅,他们都想称称你的斤两。”
舒雅摇摇头:“韩师,我是不会刁难那先生的。虽然我对先生十分好奇,可经过刚才的事情,我们已经是好友了,我绝对不会参与进去的。”
那喆起身拱手,谢过了舒雅,“舒郎中,多谢你了,如果你这位状元才子想对付我,在下实在是难以招架啊。”
韩熙载站起来,扶着桌案说道:“我们去宴会厅吧,别让大家久等了。”
大家随着韩熙载来到了宴会厅,就是刚才发生血案的那座宏伟建筑。
这里喧闹非常,许多红男绿女在言笑晏晏,互相交谈着。见到韩熙载等人,大家纷纷见礼问好。韩熙载只是微微点头回应,带着众人进入了大厅。
大厅里面灯火通明,那喆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气,应该是鲸油蜡烛独有的香味。
曹德舜小声说道:“那贤弟,看来我们的鲸油蜡烛卖得不错嘛,连韩府这样的高门大户都用上了。你得让杜大雷多出海捕鲸啊,现在鲸油蜡烛非常受欢迎,有多少都能卖出去,而且价钱还很高。你们可要及时供货啊。”
那喆点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只要我们*的战船到了,老大会让护卫队的菜鸟们出海去捕鲸的。那样出海的战船就多了,既能捕鲸赚钱,又能锻炼护卫队的家伙们,绝对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韩熙载进入大厅后,已经就坐的人们纷纷站起来,和他见礼。
韩熙载高声说道:“诸位请安静,我来给你们介绍。”他拉过那喆,然后向众人说道:“这位就是纳兰容若的后人,那喆先生。你们不是想见他吗?请一饱眼福吧,哈哈哈。”
这时,几十道目光一起向那喆投射过来,弄得那喆感到有些不自在。其中有些女子竟然惊呼出声:
“啊!”
“奴家终于见到了!”
“那先生看起来风流倜傥,奴家很喜欢啊!”
“他头发怎么披散着?”
“你太笨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都是这个样子嘛。”
那喆受到了强力的围观,许多男人见那喆非常受这些花痴女的欢迎,都有些不自然,对那喆产生了淡淡的嫉妒。
韩熙载见气氛有些微妙,他游戏花丛多年,当然明白这些男人的心态。就急忙出来解围:“诸位请听老夫一言,今天晚上的贵宾就是那先生,老夫会聆听他绝妙的乐曲演奏。现在老夫饿了,大家都坐下吧,马上开席。等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再请那先生演奏。”
于是大家纷纷就坐,大厅里面逐渐安静下来。
韩熙载带着那喆和曹德舜,给他们一一介绍有分量的嘉宾。当先是徐铉和徐锴兄弟。
徐铉笑呵呵的说道:“那先生,我和你义第崔道述可是老熟人了。我经常听他说起你,大家神交已久,就不要见外了,哈哈。”
那喆叉手不离方寸,微笑着说道:“多谢徐侍郎的好意,今天晚上请您高抬贵手,千万可不要给我出难题啊!”
周围的人都笑了,有人说道:“那先生,徐侍郎和韩尚书并称‘江左韩徐’,是当世的大家,诗文一时无两,你可千万要小心呦。”
徐铉捋着胡须说道:“那先生,只要你在今天晚上作一首新词出来,让老夫满意了,我就放过你,哈哈。”
那喆急忙说道:“新词肯定会有的,一定会让您满意。还请徐侍郎不要为难在下。”
这时,徐铉身旁一位身材中等,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人向那喆问道:“那先生,某家徐锴,你这么信心满满,看来这首曲子词肯定是非常有水准了?”
那喆看眉眼间和徐铉很像,就是有些矮胖。
韩熙载介绍道:“这位徐锴先生,是徐侍郎的亲弟,现官居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在训诂学上很有成就,你们认识一下。”
那喆当然知道徐锴的大名,后世他看过徐锴的生平介绍,他著述甚多,后世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
徐锴精通文字训诂之学。《说文解字系传》实际就是《说文解字》注。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
这部书是自汉魏以后最早一部有系统的、比较详密的《说文解字》的注解。《说文解字系传》以《通释》部分为主体,除引据前代古书以证明许慎训解外,还指出其他引申的意义,并从谐声字的声旁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对后代训诂学家有很大影响。
在《通释》中也往往说明古书的假借和古今用字的不同,有时还用今语解释古语,在文字训诂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喆不敢怠慢,笑着对徐锴说道:“请徐学士多多指教,您十岁就能写诗做赋,是天才人物。我不过是知道一些先祖容若公的遗作,本身可没有什么本事,还请您放在下一马。”
徐锴见他很谦虚,就微微点头,然后坐下来。
韩熙载继续带着那喆和几位重量级的人物见面,其中有太常博士陈致庸,中书舍人朱铣,教坊司副使李佳明等人。
扰攘了一会,韩熙载就带着那喆和曹德舜走向了主位,然后坐在一张矮榻上面,请那喆和曹德舜坐在他的侧面。
那喆和曹德舜谢过之后,各自坐下来。舒雅也挨着韩熙载坐下了。几个穿着艳丽襦裙的侍女走过来,奉上了湿布,请几个人擦手。
大家纷纷擦手后,一群仆役抬着食盒进来,开始给众人布菜。
等菜品上齐之后,一群美艳的侍女开始给大家斟酒,那喆发现这酒呈琥珀色,竟然是西方的葡萄酒!
韩熙载举杯说道:“唐时王翰的《凉州词》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今天晚上老夫用来自西域的葡萄酒招待诸位,请诸君满饮此杯!”
然后韩熙载举杯一饮而尽,大家纷纷喊道:
“饮胜!”
席间众人都喝了杯子里的葡萄酒,然后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那喆因为一会还要演奏,就轻轻的抿了一小口。
酒宴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许多人开始互相敬酒,许多韩府的歌姬侍女开始和一些年轻的才子调笑起来,互相打情骂俏。
那喆发现韩熙载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切,并没有生气。他暗自想到,看来历史的记载是真的啊!据后世流传的说法,韩熙载家里养了几百个歌姬舞姬,她们和一些才子私会,韩熙载知道了之后,却毫不在意,反而鼓励他们,并送一些钱财给这些歌姬,让她们随着才子而去。
那喆坏坏的想到,老韩今年也过六十岁了,看来对美女也是力不从心了啊!要不然老子帮帮忙,替你安慰一下这些寂寞的美女吧。
这时,两个年轻人端着酒杯径直向那喆走过来。
那喆只好站起来,微笑着看着这两个人。
左边的年轻人身材匀称,面色苍白,一副酒色过度的样子。他开口说道:“那先生,鄙人高勉,几个月前见过你的兄弟崔道述公子,我们曾经把酒言欢,今天我们一起喝一杯吧。”
右边的年轻人也说道:“那先生,某家章元亨,大家一起喝一杯吧,以后就是朋友了。你如果在金陵城遇到了什么麻烦,就提我的名字,包你什么事情都没有。”
那喆见这个年轻人身材不高,面目清秀,但脸上傲气十足,绝对是一副二世祖的模样。
这时,舒雅走过来,在那喆耳边小声说道:“那先生,左边的高衙内,是户部侍郎家的公子。右边的章衙内,是宰相章仁耀的儿子。你可要小心应付啊!”
那喆见高衙内还好,可这个宰相公子章元亨却牛笔哄哄的,心里感觉有些不爽。
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脸上露出笑容,然后端起酒杯说道:“二位衙内,幸会,幸会,认识你们很高兴。请满饮此杯。”
然后他一仰脖,喝了杯子里的酒。
两个公子见那喆喝的爽快,也用袖子遮住酒杯,仰脖喝干了杯中酒。
韩熙载看见那喆偷偷地把嘴里的酒吐在了袖子里,心中暗暗好笑,看来他也是个圆滑之人,因为不愿意得罪宰相家的公子,才使出这样的花招来。
高衙内和章公子同那喆聊了几句,就回去了。
韩熙载见酒宴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就招招手,叫过一个侍女。
他在侍女的耳边说了几句,侍女就匆匆出去了。
韩熙载上下打量那喆,然后说道:“那先生,今天晚上的宴会,是有许多人撺掇老夫,老夫实在碍不过情面,才举行的。金陵城中,有不少才子佳人,都对你非常感兴趣。他们听说你是大诗人纳兰容若的后人,本人又有惊人的艺业,所以都想见见你。先生可要做好被人刁难的准备呦,今天来的人之中,有名满江左的徐铉、徐锴兄弟,太常博士陈致庸,中书舍人朱铣,教坊司副使李佳明,还有大才子、状元郎舒雅,他们都想称称你的斤两。”
舒雅摇摇头:“韩师,我是不会刁难那先生的。虽然我对先生十分好奇,可经过刚才的事情,我们已经是好友了,我绝对不会参与进去的。”
那喆起身拱手,谢过了舒雅,“舒郎中,多谢你了,如果你这位状元才子想对付我,在下实在是难以招架啊。”
韩熙载站起来,扶着桌案说道:“我们去宴会厅吧,别让大家久等了。”
大家随着韩熙载来到了宴会厅,就是刚才发生血案的那座宏伟建筑。
这里喧闹非常,许多红男绿女在言笑晏晏,互相交谈着。见到韩熙载等人,大家纷纷见礼问好。韩熙载只是微微点头回应,带着众人进入了大厅。
大厅里面灯火通明,那喆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气,应该是鲸油蜡烛独有的香味。
曹德舜小声说道:“那贤弟,看来我们的鲸油蜡烛卖得不错嘛,连韩府这样的高门大户都用上了。你得让杜大雷多出海捕鲸啊,现在鲸油蜡烛非常受欢迎,有多少都能卖出去,而且价钱还很高。你们可要及时供货啊。”
那喆点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只要我们*的战船到了,老大会让护卫队的菜鸟们出海去捕鲸的。那样出海的战船就多了,既能捕鲸赚钱,又能锻炼护卫队的家伙们,绝对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韩熙载进入大厅后,已经就坐的人们纷纷站起来,和他见礼。
韩熙载高声说道:“诸位请安静,我来给你们介绍。”他拉过那喆,然后向众人说道:“这位就是纳兰容若的后人,那喆先生。你们不是想见他吗?请一饱眼福吧,哈哈哈。”
这时,几十道目光一起向那喆投射过来,弄得那喆感到有些不自在。其中有些女子竟然惊呼出声:
“啊!”
“奴家终于见到了!”
“那先生看起来风流倜傥,奴家很喜欢啊!”
“他头发怎么披散着?”
“你太笨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都是这个样子嘛。”
那喆受到了强力的围观,许多男人见那喆非常受这些花痴女的欢迎,都有些不自然,对那喆产生了淡淡的嫉妒。
韩熙载见气氛有些微妙,他游戏花丛多年,当然明白这些男人的心态。就急忙出来解围:“诸位请听老夫一言,今天晚上的贵宾就是那先生,老夫会聆听他绝妙的乐曲演奏。现在老夫饿了,大家都坐下吧,马上开席。等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再请那先生演奏。”
于是大家纷纷就坐,大厅里面逐渐安静下来。
韩熙载带着那喆和曹德舜,给他们一一介绍有分量的嘉宾。当先是徐铉和徐锴兄弟。
徐铉笑呵呵的说道:“那先生,我和你义第崔道述可是老熟人了。我经常听他说起你,大家神交已久,就不要见外了,哈哈。”
那喆叉手不离方寸,微笑着说道:“多谢徐侍郎的好意,今天晚上请您高抬贵手,千万可不要给我出难题啊!”
周围的人都笑了,有人说道:“那先生,徐侍郎和韩尚书并称‘江左韩徐’,是当世的大家,诗文一时无两,你可千万要小心呦。”
徐铉捋着胡须说道:“那先生,只要你在今天晚上作一首新词出来,让老夫满意了,我就放过你,哈哈。”
那喆急忙说道:“新词肯定会有的,一定会让您满意。还请徐侍郎不要为难在下。”
这时,徐铉身旁一位身材中等,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人向那喆问道:“那先生,某家徐锴,你这么信心满满,看来这首曲子词肯定是非常有水准了?”
那喆看眉眼间和徐铉很像,就是有些矮胖。
韩熙载介绍道:“这位徐锴先生,是徐侍郎的亲弟,现官居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在训诂学上很有成就,你们认识一下。”
那喆当然知道徐锴的大名,后世他看过徐锴的生平介绍,他著述甚多,后世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
徐锴精通文字训诂之学。《说文解字系传》实际就是《说文解字》注。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
这部书是自汉魏以后最早一部有系统的、比较详密的《说文解字》的注解。《说文解字系传》以《通释》部分为主体,除引据前代古书以证明许慎训解外,还指出其他引申的意义,并从谐声字的声旁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对后代训诂学家有很大影响。
在《通释》中也往往说明古书的假借和古今用字的不同,有时还用今语解释古语,在文字训诂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喆不敢怠慢,笑着对徐锴说道:“请徐学士多多指教,您十岁就能写诗做赋,是天才人物。我不过是知道一些先祖容若公的遗作,本身可没有什么本事,还请您放在下一马。”
徐锴见他很谦虚,就微微点头,然后坐下来。
韩熙载继续带着那喆和几位重量级的人物见面,其中有太常博士陈致庸,中书舍人朱铣,教坊司副使李佳明等人。
扰攘了一会,韩熙载就带着那喆和曹德舜走向了主位,然后坐在一张矮榻上面,请那喆和曹德舜坐在他的侧面。
那喆和曹德舜谢过之后,各自坐下来。舒雅也挨着韩熙载坐下了。几个穿着艳丽襦裙的侍女走过来,奉上了湿布,请几个人擦手。
大家纷纷擦手后,一群仆役抬着食盒进来,开始给众人布菜。
等菜品上齐之后,一群美艳的侍女开始给大家斟酒,那喆发现这酒呈琥珀色,竟然是西方的葡萄酒!
韩熙载举杯说道:“唐时王翰的《凉州词》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今天晚上老夫用来自西域的葡萄酒招待诸位,请诸君满饮此杯!”
然后韩熙载举杯一饮而尽,大家纷纷喊道:
“饮胜!”
席间众人都喝了杯子里的葡萄酒,然后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那喆因为一会还要演奏,就轻轻的抿了一小口。
酒宴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许多人开始互相敬酒,许多韩府的歌姬侍女开始和一些年轻的才子调笑起来,互相打情骂俏。
那喆发现韩熙载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切,并没有生气。他暗自想到,看来历史的记载是真的啊!据后世流传的说法,韩熙载家里养了几百个歌姬舞姬,她们和一些才子私会,韩熙载知道了之后,却毫不在意,反而鼓励他们,并送一些钱财给这些歌姬,让她们随着才子而去。
那喆坏坏的想到,老韩今年也过六十岁了,看来对美女也是力不从心了啊!要不然老子帮帮忙,替你安慰一下这些寂寞的美女吧。
这时,两个年轻人端着酒杯径直向那喆走过来。
那喆只好站起来,微笑着看着这两个人。
左边的年轻人身材匀称,面色苍白,一副酒色过度的样子。他开口说道:“那先生,鄙人高勉,几个月前见过你的兄弟崔道述公子,我们曾经把酒言欢,今天我们一起喝一杯吧。”
右边的年轻人也说道:“那先生,某家章元亨,大家一起喝一杯吧,以后就是朋友了。你如果在金陵城遇到了什么麻烦,就提我的名字,包你什么事情都没有。”
那喆见这个年轻人身材不高,面目清秀,但脸上傲气十足,绝对是一副二世祖的模样。
这时,舒雅走过来,在那喆耳边小声说道:“那先生,左边的高衙内,是户部侍郎家的公子。右边的章衙内,是宰相章仁耀的儿子。你可要小心应付啊!”
那喆见高衙内还好,可这个宰相公子章元亨却牛笔哄哄的,心里感觉有些不爽。
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脸上露出笑容,然后端起酒杯说道:“二位衙内,幸会,幸会,认识你们很高兴。请满饮此杯。”
然后他一仰脖,喝了杯子里的酒。
两个公子见那喆喝的爽快,也用袖子遮住酒杯,仰脖喝干了杯中酒。
韩熙载看见那喆偷偷地把嘴里的酒吐在了袖子里,心中暗暗好笑,看来他也是个圆滑之人,因为不愿意得罪宰相家的公子,才使出这样的花招来。
高衙内和章公子同那喆聊了几句,就回去了。
韩熙载见酒宴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就招招手,叫过一个侍女。
他在侍女的耳边说了几句,侍女就匆匆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