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见到华佗传人
李建成要去见孙思邈,是他一系列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打算用他知道的一些西医知识,把孙道长收拢到自己的身边。
因为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所谓伏火硫黄法就是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
如此,才能把李建成研究出火药给合理化;除此,青霉素,酒精等一系列东西,还要靠孙思邈去研发推广。
刘宏朗一听李建成打赌的条件竟然是这个,便马上拍板点头表示没有问题,回头帮着引见;不过转而又说了句:“但师祖会不会指点你,全看你自己天分了。”
说话间,刘宏朗的脸上飞快地闪过一丝黯然,他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被刘神威带到孙思邈面前,说让他留代替刘神威在孙思邈跟前尽孝,当个药童什么的。
刘宏朗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被孙思邈招了过去,问了几句话后,便得到一句:“你将来会成为一位好大夫,而我身边却不缺好大夫。”
刘宏朗回来后,便谨记这句话,努力学医术,要成为一位好大夫;他一直认为孙思邈的后半句,是让他去需要好大夫的地方发挥所长。
直到昨天回家后,刘神威才告诉他,孙思邈那是婉拒,是觉得刘宏朗天分不够,欠缺了灵气,没有办法在其做研究的时候打下手。
刚听到这个分析的时候,让傲气的刘宏朗备受打击;但是现在他已经成年了,医术也学有小成,到是不会因为知道了内情而放弃在医道上的求索。
只是,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心里难免黯然。
李建成看到刘宏朗闪过的神情,猜测着对方应该想求孙思邈指点却没有成功。
所以,李建成只说了句:“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时间咱们再约。”便把话题一转,说道:“不知道刘老大夫可在家,祖父的手札我已经找到了。”
“父亲,刚要出门的时候遇到了个急症,被请去了。”刘宏朗解释了一句,怕李家人认为自己父亲明明在家,为什么不来:“也不知道现在,在不在家。”
李建成自然不会介意是不是刘神威来复诊,把正李玄霸的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入了,为免刘宏朗多心先回了句:“救人如救火,只是原想着把手札拿给刘老大夫看看,现在一看只能改日了。不过,等下我想同你一同回去,不知道方便否?”
刘宏朗在听李建成要让自己的父亲看手札的时候,多少就猜到了李建成的用意,当下便点头道:“没有问题,父亲不是早就说过,你想去看书,直接找我就成了嘛。”
李建成便让刘宏朗稍等一下,他要去跟窦惠打声招呼。
窦惠早上来看过李玄霸后,便处理别的事情去了,李建成找到她说了一声后,窦惠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只是叮嘱他早些回来,不要因为看书看得起兴就忘了时间。
李建成自然是点头,他知道孙思邈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现在都还没有成书呢。
想来刘神威家的书应该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书了,这次书,李建成前世略有涉及,知道前人的这些书加起来应该也就百、八十万字。
以李建成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能力,把这些东西记在脑子里并不需要太久。
但毕竟记住与理解是两回事,李建成回头难免要向刘神威父子请教、探讨。
所以出门上了唐国公府的马车后,李建成不显山不露水地同刘宏朗套起了近乎。
等马车停到刘家的本草堂后,俩人下车时,已经贤兄、贤弟相称了。
刘宏朗把李建成请到本草堂的内间,然后招来小伙计问道:“父亲可回来了?”
小伙计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不过那户人家的药方过来了,想来阿朗也快回来了吧。”
这时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
刘宏朗点了点头,对小伙计说道:“这位是唐国公府的大郎君,以后免不了经常过来,到时候直接让他进内间就行了。”
转头又看向李建成,说道:“他叫志远,一般情况下铺子总会留下一个人坐堂的,所以你随时都可以来;就算遇到特殊的情况,志远也会在铺子里,到时候你就在内间等会就是了。这里的书,你可以随便看。”
志远一听这话,眼里闪过诧异,迟疑了一下后道:“不知道阿郎知道不?”
刘宏朗皱了下眉头,说道:“你看我这么像败家子吗?再说了人家是国公府的嫡长子,还会来抢我们的饭碗不成。”
李建成到是笑着接过刘宏朗地说,对志远道:“刘老大夫已经许可了,你不必担心。”
志远抬手挠了挠头,讪讪然地道:“那个……我就是一天总乱想,没别的意思。”
李建成哈哈一笑,到是觉得志远有几分李喜的那种守财奴味儿。
刘宏朗到是有些尴尬,但却没有指责,只是挥了挥手,对志远道:“你去忙吧,我与李贤弟说会话,你要是看到父亲回来了,告诉他唐国公府的大郎君来了。”
志远转身出去后,刘宏朗对李建成解释道:“志远是我父亲收留的一个孤儿,在医术上有些天赋,实不相瞒,他算是我的师弟吧。”
“算是……”李建成挑了挑眉,这词用得很有几分意思。
刘宏朗苦笑了一下后道:“他称自己是有师门的,说他继承的是华佗传下的吴普一脉。”说着话,从抽屉里找出一本书:“还说这本《吴普本草》就是证明。”
李建成接过书。
刘宏朗继续又道:“这本书,虽说不如《千字文》那般便凡识字的就人手一本,可我们这些当大夫的,要弄到一本也并不难。这傻小子,就因为别人的一个蒸饼和这么一本书,便说什么也不愿意当我父亲的徒弟。”(未完待续)
李建成要去见孙思邈,是他一系列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打算用他知道的一些西医知识,把孙道长收拢到自己的身边。
因为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所谓伏火硫黄法就是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
如此,才能把李建成研究出火药给合理化;除此,青霉素,酒精等一系列东西,还要靠孙思邈去研发推广。
刘宏朗一听李建成打赌的条件竟然是这个,便马上拍板点头表示没有问题,回头帮着引见;不过转而又说了句:“但师祖会不会指点你,全看你自己天分了。”
说话间,刘宏朗的脸上飞快地闪过一丝黯然,他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被刘神威带到孙思邈面前,说让他留代替刘神威在孙思邈跟前尽孝,当个药童什么的。
刘宏朗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被孙思邈招了过去,问了几句话后,便得到一句:“你将来会成为一位好大夫,而我身边却不缺好大夫。”
刘宏朗回来后,便谨记这句话,努力学医术,要成为一位好大夫;他一直认为孙思邈的后半句,是让他去需要好大夫的地方发挥所长。
直到昨天回家后,刘神威才告诉他,孙思邈那是婉拒,是觉得刘宏朗天分不够,欠缺了灵气,没有办法在其做研究的时候打下手。
刚听到这个分析的时候,让傲气的刘宏朗备受打击;但是现在他已经成年了,医术也学有小成,到是不会因为知道了内情而放弃在医道上的求索。
只是,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心里难免黯然。
李建成看到刘宏朗闪过的神情,猜测着对方应该想求孙思邈指点却没有成功。
所以,李建成只说了句:“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时间咱们再约。”便把话题一转,说道:“不知道刘老大夫可在家,祖父的手札我已经找到了。”
“父亲,刚要出门的时候遇到了个急症,被请去了。”刘宏朗解释了一句,怕李家人认为自己父亲明明在家,为什么不来:“也不知道现在,在不在家。”
李建成自然不会介意是不是刘神威来复诊,把正李玄霸的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入了,为免刘宏朗多心先回了句:“救人如救火,只是原想着把手札拿给刘老大夫看看,现在一看只能改日了。不过,等下我想同你一同回去,不知道方便否?”
刘宏朗在听李建成要让自己的父亲看手札的时候,多少就猜到了李建成的用意,当下便点头道:“没有问题,父亲不是早就说过,你想去看书,直接找我就成了嘛。”
李建成便让刘宏朗稍等一下,他要去跟窦惠打声招呼。
窦惠早上来看过李玄霸后,便处理别的事情去了,李建成找到她说了一声后,窦惠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只是叮嘱他早些回来,不要因为看书看得起兴就忘了时间。
李建成自然是点头,他知道孙思邈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现在都还没有成书呢。
想来刘神威家的书应该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书了,这次书,李建成前世略有涉及,知道前人的这些书加起来应该也就百、八十万字。
以李建成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能力,把这些东西记在脑子里并不需要太久。
但毕竟记住与理解是两回事,李建成回头难免要向刘神威父子请教、探讨。
所以出门上了唐国公府的马车后,李建成不显山不露水地同刘宏朗套起了近乎。
等马车停到刘家的本草堂后,俩人下车时,已经贤兄、贤弟相称了。
刘宏朗把李建成请到本草堂的内间,然后招来小伙计问道:“父亲可回来了?”
小伙计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不过那户人家的药方过来了,想来阿朗也快回来了吧。”
这时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
刘宏朗点了点头,对小伙计说道:“这位是唐国公府的大郎君,以后免不了经常过来,到时候直接让他进内间就行了。”
转头又看向李建成,说道:“他叫志远,一般情况下铺子总会留下一个人坐堂的,所以你随时都可以来;就算遇到特殊的情况,志远也会在铺子里,到时候你就在内间等会就是了。这里的书,你可以随便看。”
志远一听这话,眼里闪过诧异,迟疑了一下后道:“不知道阿郎知道不?”
刘宏朗皱了下眉头,说道:“你看我这么像败家子吗?再说了人家是国公府的嫡长子,还会来抢我们的饭碗不成。”
李建成到是笑着接过刘宏朗地说,对志远道:“刘老大夫已经许可了,你不必担心。”
志远抬手挠了挠头,讪讪然地道:“那个……我就是一天总乱想,没别的意思。”
李建成哈哈一笑,到是觉得志远有几分李喜的那种守财奴味儿。
刘宏朗到是有些尴尬,但却没有指责,只是挥了挥手,对志远道:“你去忙吧,我与李贤弟说会话,你要是看到父亲回来了,告诉他唐国公府的大郎君来了。”
志远转身出去后,刘宏朗对李建成解释道:“志远是我父亲收留的一个孤儿,在医术上有些天赋,实不相瞒,他算是我的师弟吧。”
“算是……”李建成挑了挑眉,这词用得很有几分意思。
刘宏朗苦笑了一下后道:“他称自己是有师门的,说他继承的是华佗传下的吴普一脉。”说着话,从抽屉里找出一本书:“还说这本《吴普本草》就是证明。”
李建成接过书。
刘宏朗继续又道:“这本书,虽说不如《千字文》那般便凡识字的就人手一本,可我们这些当大夫的,要弄到一本也并不难。这傻小子,就因为别人的一个蒸饼和这么一本书,便说什么也不愿意当我父亲的徒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