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春天也不总是明媚的,尤其是过了淮水进入淮南道,天气就湿漉漉起来。
宗正少卿樊伯山带着两位手下、四名护卫,是前往台州去察访故太子妃下落的。少卿大人今年三十八岁,伯山是他的字。
宗正寺卿、少卿之职例来都是由皇帝的宗族来担任的,尤其是从三品的宗正卿一职从无例外。但是那些宗室中人稍微有些能力的恰如凤毛麟角,不是外放了刺史、便是担任了重要部门的实职。
而皇帝的至亲大部分都是王爵,不操这份闲心都有吃、有喝、有地位,谁会干这繁琐的差事!但是事情总得有人做,而且宗正寺掌管的事情一点都不简单,若是弄个废物上来,估计连众多皇族的辈份都掰不清楚。
因而少卿一职的任职条件就放宽了,可以不姓李。但是谁都知道异姓宗正少卿一定是个苦差事,像这种远赴台州的察访之事,就非樊大人莫数了。
一过了扬州,天气就更温和了,有时就小雨纷纷。樊大人带了手下弃舟登岸,打马直奔台州。李承乾在十七年被黜为庶人之后,在宗亲属藉上就除了名,他的夫人也不例外。
樊大人估计着,这次的台州之行成算不大。故太子妃的父亲、台州刺史苏亶没有被李承乾的事牵连上,现在还坐在刺史之位就已经算是个例外了。
这都得益于苏大人一直以来低调的行事作派——即使在李承乾失势以前、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一直如此。
故太子妃苏氏的叔父、也就是苏刺史的亲弟弟苏勖,曾是魏王李泰的司马,并且一直受到李泰的重用。
为争太子之位而闹的誓不两立的李承乾、李泰这对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竟然与苏氏哥俩与都有交集。但是到最后李承乾和李泰都被罢黜了,而苏家兄弟没有一人受牵连,那么苏氏弟兄的谨慎就更可想而知了。
他们多半不会收留已经失势、被降为庶人、而实际上连个庶人都不如的女儿和侄女。因而台州之行更像是一次例行公事,就算是察无结果,也绝不会有人说樊大人没有尽力。
行程虽然潮湿,但心情干爽。
因此在经过杭州余杭郡的时候,樊大人说要去祖籍看一看。反正是去台州的中途,连个弯儿都不必拐,也不算干私活儿。
手下问樊大人的家乡还有些什么亲人,樊大人叹了口气说道,哪里还有什么亲人?本来有个大哥在故乡行商,十年前与大嫂忽然下落不明。有一位小侄女樊莺,也只是在她六、七岁时见过一面,等本官接到信赶去时,侄女也不知去了哪里……唉,去也只是凭吊一番,徒增伤感罢了!
杭州乃是上州,郡内湖光山色,皋亭山、石镜山、天目山物产丰富,白编绫、藤纸、木瓜都是长安指名的贡品。王洲橘是东西两市的抢手货,而此地产出的蜜姜、干姜,也同样是御厨中必备的增辣佳品。
这一行人边说边走,没有注意到道边有位挑担贩鱼的,中等身材,头上戴了一只大大的斗笠遮住了面孔,也不知年龄,恰好把他们的对话听去了几句。樊大人一行人过去后,这人只是踌躇了片刻,便挑起两只鱼篓,在后边随了上来。
余杭县南、西、北三面有湖,灌溉良田千余顷,只在西北方向有一条大道直通县境,抬头能看石镜山黛青色的山脊,如水墨泼向天际。
故居仍在,却早已换了主人,门楣、院落变得几乎认不出了。樊伯山不便进去,只是在街头站了片刻,便对手下道,“去台州。”
他少小离家,大哥大嫂和小侄女曾经站在院口处摇手相送,转眼十几年过去,自己功成名就,故乡却物是人非。
当年他赶回来时,侄女已不知所踪,现在想要打听都不知从何处入手。在手下的面前,樊大人不便表现出太多的伤感,唯有不停地奔走,才能让心麻木。
有挑担人在他们的身前站住,“几位大人,可是在找樊莺姑娘?”
樊大人惊愕、惊喜,继而热切地回答,“正是、正是!老哥,这么说你是知道她的下落了?”
那人一身普通渔民打扮、打着绑腿,脚上的鞋子沾着泥巴,等他摘下了头上的斗笠,樊大人更是惊讶地脱口问道,“你是……原来是你?”
那人道,“樊大人,正是在下。”
“李长史,你不在江夏王府应差,怎么干起了贩鱼的买卖?难道是在微服私访什么事情?”樊伯山认出来,此人正是江夏王府的长史李弥。
李弥道,“大人,李弥只是厌倦了碌碌公门,不知为了什么而忙。哪如现在,摇舟捕虾蟹,扶篓待黄昏。我已经辞了长史之职,只做个安分草民。”
“摇舟捕虾蟹,扶篓待黄昏。”樊大人喃喃重复了一遍,感觉这样的日子恰如自己的梦想。继而问道,“李大人,你方才说……樊莺……”
李弥道,“在下只是知道有个同名同姓的女子,而且在年龄上也与大人所说一般不差,因而才追上来相告,也许对大人有些用。”
“李大人你快些讲。”樊伯山急切地说道。
“在下所识一个樊莺姑娘,眼下正是西州别驾高峻的三夫人,具体她是不是大人的侄女,有待大人亲自去查证。”
不管怎么说,这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樊大人欣喜异常,连忙拉住李弥找了家酒馆,非要请李弥喝酒,说要再详细地让李弥把他所知道的事情详细讲出来。
于是,几个人坐下,店伙计上来,把酒菜摆了一桌。樊大人道,“李大人,这位西州别驾的名声,本官也听了不少,听说是个年少有为的。他的那些事迹无人不知,你只须讲一讲他的三夫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弥道,“高别驾的这位三夫人樊莺,年方十八、九岁,真是韶华人物、冠绝巾帼,人品相貌放眼西州、乃至整个大唐也难有匹敌呀。”又端详着樊大人的面相点头道,“嗯……真有几分象!”
樊伯山更是兴奋难耐,恨不得一步跨到西州去,又问,“李大人……”李弥苦笑道,“樊大人就不必再呼在下什么大人了,在下只是一介渔民。”
樊少卿道,“李兄,那么你辞了江夏王,江夏王就忍心放你?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未完待续。)
宗正少卿樊伯山带着两位手下、四名护卫,是前往台州去察访故太子妃下落的。少卿大人今年三十八岁,伯山是他的字。
宗正寺卿、少卿之职例来都是由皇帝的宗族来担任的,尤其是从三品的宗正卿一职从无例外。但是那些宗室中人稍微有些能力的恰如凤毛麟角,不是外放了刺史、便是担任了重要部门的实职。
而皇帝的至亲大部分都是王爵,不操这份闲心都有吃、有喝、有地位,谁会干这繁琐的差事!但是事情总得有人做,而且宗正寺掌管的事情一点都不简单,若是弄个废物上来,估计连众多皇族的辈份都掰不清楚。
因而少卿一职的任职条件就放宽了,可以不姓李。但是谁都知道异姓宗正少卿一定是个苦差事,像这种远赴台州的察访之事,就非樊大人莫数了。
一过了扬州,天气就更温和了,有时就小雨纷纷。樊大人带了手下弃舟登岸,打马直奔台州。李承乾在十七年被黜为庶人之后,在宗亲属藉上就除了名,他的夫人也不例外。
樊大人估计着,这次的台州之行成算不大。故太子妃的父亲、台州刺史苏亶没有被李承乾的事牵连上,现在还坐在刺史之位就已经算是个例外了。
这都得益于苏大人一直以来低调的行事作派——即使在李承乾失势以前、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一直如此。
故太子妃苏氏的叔父、也就是苏刺史的亲弟弟苏勖,曾是魏王李泰的司马,并且一直受到李泰的重用。
为争太子之位而闹的誓不两立的李承乾、李泰这对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竟然与苏氏哥俩与都有交集。但是到最后李承乾和李泰都被罢黜了,而苏家兄弟没有一人受牵连,那么苏氏弟兄的谨慎就更可想而知了。
他们多半不会收留已经失势、被降为庶人、而实际上连个庶人都不如的女儿和侄女。因而台州之行更像是一次例行公事,就算是察无结果,也绝不会有人说樊大人没有尽力。
行程虽然潮湿,但心情干爽。
因此在经过杭州余杭郡的时候,樊大人说要去祖籍看一看。反正是去台州的中途,连个弯儿都不必拐,也不算干私活儿。
手下问樊大人的家乡还有些什么亲人,樊大人叹了口气说道,哪里还有什么亲人?本来有个大哥在故乡行商,十年前与大嫂忽然下落不明。有一位小侄女樊莺,也只是在她六、七岁时见过一面,等本官接到信赶去时,侄女也不知去了哪里……唉,去也只是凭吊一番,徒增伤感罢了!
杭州乃是上州,郡内湖光山色,皋亭山、石镜山、天目山物产丰富,白编绫、藤纸、木瓜都是长安指名的贡品。王洲橘是东西两市的抢手货,而此地产出的蜜姜、干姜,也同样是御厨中必备的增辣佳品。
这一行人边说边走,没有注意到道边有位挑担贩鱼的,中等身材,头上戴了一只大大的斗笠遮住了面孔,也不知年龄,恰好把他们的对话听去了几句。樊大人一行人过去后,这人只是踌躇了片刻,便挑起两只鱼篓,在后边随了上来。
余杭县南、西、北三面有湖,灌溉良田千余顷,只在西北方向有一条大道直通县境,抬头能看石镜山黛青色的山脊,如水墨泼向天际。
故居仍在,却早已换了主人,门楣、院落变得几乎认不出了。樊伯山不便进去,只是在街头站了片刻,便对手下道,“去台州。”
他少小离家,大哥大嫂和小侄女曾经站在院口处摇手相送,转眼十几年过去,自己功成名就,故乡却物是人非。
当年他赶回来时,侄女已不知所踪,现在想要打听都不知从何处入手。在手下的面前,樊大人不便表现出太多的伤感,唯有不停地奔走,才能让心麻木。
有挑担人在他们的身前站住,“几位大人,可是在找樊莺姑娘?”
樊大人惊愕、惊喜,继而热切地回答,“正是、正是!老哥,这么说你是知道她的下落了?”
那人一身普通渔民打扮、打着绑腿,脚上的鞋子沾着泥巴,等他摘下了头上的斗笠,樊大人更是惊讶地脱口问道,“你是……原来是你?”
那人道,“樊大人,正是在下。”
“李长史,你不在江夏王府应差,怎么干起了贩鱼的买卖?难道是在微服私访什么事情?”樊伯山认出来,此人正是江夏王府的长史李弥。
李弥道,“大人,李弥只是厌倦了碌碌公门,不知为了什么而忙。哪如现在,摇舟捕虾蟹,扶篓待黄昏。我已经辞了长史之职,只做个安分草民。”
“摇舟捕虾蟹,扶篓待黄昏。”樊大人喃喃重复了一遍,感觉这样的日子恰如自己的梦想。继而问道,“李大人,你方才说……樊莺……”
李弥道,“在下只是知道有个同名同姓的女子,而且在年龄上也与大人所说一般不差,因而才追上来相告,也许对大人有些用。”
“李大人你快些讲。”樊伯山急切地说道。
“在下所识一个樊莺姑娘,眼下正是西州别驾高峻的三夫人,具体她是不是大人的侄女,有待大人亲自去查证。”
不管怎么说,这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樊大人欣喜异常,连忙拉住李弥找了家酒馆,非要请李弥喝酒,说要再详细地让李弥把他所知道的事情详细讲出来。
于是,几个人坐下,店伙计上来,把酒菜摆了一桌。樊大人道,“李大人,这位西州别驾的名声,本官也听了不少,听说是个年少有为的。他的那些事迹无人不知,你只须讲一讲他的三夫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弥道,“高别驾的这位三夫人樊莺,年方十八、九岁,真是韶华人物、冠绝巾帼,人品相貌放眼西州、乃至整个大唐也难有匹敌呀。”又端详着樊大人的面相点头道,“嗯……真有几分象!”
樊伯山更是兴奋难耐,恨不得一步跨到西州去,又问,“李大人……”李弥苦笑道,“樊大人就不必再呼在下什么大人了,在下只是一介渔民。”
樊少卿道,“李兄,那么你辞了江夏王,江夏王就忍心放你?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