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已经从灵州赈灾回来了,此刻正在府上闭目养神。他每天起的很早,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再泡一壶茶。这时有家丁跑进来报,“阁老!高公子回来了!”
阁老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家中的公子们每天出出进进的,这也报?谁回来了?”
“阁老,是五老爷家的公子回来了,带了谢夫人和李夫人一起来的。”阁老刚刚意识到是谁,高峻已经带着谢金莲和李婉清走了进来。
谢金莲一边走,一边低声示意,“这是祖父。”高峻看到坐在上边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被一口茶呛到、眼里含着眼泪。
高峻紧走几步跪倒,“祖父大人一向可好,拜见祖父大人!”谢金莲和李婉清也跟着施礼,而此时高俭眼角就有后续的眼泪涌出来。
高府的这个早晨是个不平凡的早晨,府上最年轻的少壮派、西州别驾高峻自贞观十四年去了扬州之后,第一次从西州回来了!
阖府上下立刻忙乱起来,最先赶过来的是那些女眷,因为男人们都去各自的衙门里了,谢金莲和李婉清是最忙的,每有一个女人进来,她们总能用别人发现不了的方式告诉高峻这是谁。
谢金莲只是偷偷用手在身边比划一个三,高峻便能从对方的年龄上做出判断,这是三伯母。李婉清只是比划个六,便知道这是六婶。
好就好在柳玉如让两个人随着来了,要是一个人的话,高峻时时去看她难免露馅儿,但谢金莲和李婉清所占的位置总是让他不必转头就能看到一个人的手势,因而彼此见面并未闹出笑话。
阁老听高峻接连得了两子十分的高兴,连说着“双喜临门”,忙着又叫准备礼物。
高峻已经得知柳玉如她们上一次来,老头子已经花费不少。而且上一次明明谁都知道谢金莲是有个小女儿的,阁老并没什么表示,这次提出此事难免谢金莲有想法,因此连连推拒,“祖父大人,小孙才疏学浅,祖父大人给他们取个名字便是最大的赏赐!”
阁老说,“这是两码事!”
有人把礼物托出来,是两枚金锁,一上一下两只小老虎,一仰一伏抱着中嵌的白玉,取“弄玉”之意。玉中都镂刻着“长命富贵”四字,一块锁的背后雕了个“雄”字、另一块雕着个“壮”字。
这便是两个孩子的名字了。
谢金莲和李婉清走上前,代为收下礼物。阁老明明看到谢金莲的脸上闪过一丝难堪之意,也不理会,他微微一笑,“雄壮威武……正合老夫之意。”
这时高尧跑进来恰好听到祖父的话,笑道,“峻哥哥,你才生了两个是不够的,快想一想什么时候生威、武出来!”说着跑上来先拉住高峻的手,“哥哥,你可是越来越威风了!”
不知怎么的,高峻自从听了师父的话后,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出自侯府,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高府人,因而对高尧是出自内心的亲热,不由地多看了她几眼,发现她比上一次去牧场村时又有很大的变化。
上一回她脸上还有些孩稚之气,这时更多的显出些大家闺秀的气质来。
阁老详细问高峻在天山牧场中的事情,再问他去年在乙吡咄陆部的事、在剑南道协理输绢的事,这次在龟兹的事情。
他听的很认真,不论是高峻在牧场管理中那些纷繁复杂的人事、还是在战场上瞬息万变战局,或是在剑南官场上明暗交错的角力,都让阁老此时听起来有时眉头紧锁,有时心惊肉跳。
高峻在这些事情上的处置无不恰到好处,借力打力,有强攻、有智取,在他所识之人中再也没有这样睿智机敏的了。
他情不自禁地对高峻招手道,“站过来,让老夫好好看看。”
高峻走过去,阁老拉住他,凝神细看,似乎越看越有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虽然在高峻的身世上,阁老的儿子高审行以前曾经坚持说他不是自己的孩子,但阁老故去的母亲无比坚定地对他说过,这孩子就是高府人。
以前阁老认为,五子高审行有这样的看法,无非就是他离开妻子时间太久的缘故。但那时在战乱中,阁老的母亲是一直由五儿媳陪伴在终南山下的,她说的绝不会有错。
而且现在,五子高审行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那就是这对父子在西州相处过后,审行也改变了看法了。
阁老与高峻说起了高峻的母亲,再一次流下了浑蚀的泪水,他对高峻道,“你故去的母亲,对我们高家有恩呀!”
高峻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在清心庵中的那位无谷道长,想起了她看自己时的异样眼神。她为什么故意躲着自己呢?从清心庵出来时,高峻知道她就躲在那间门虚掩着的杂物间里。
晚上的时候,府中的男人们陆续从各自的衙门里回来了。最先到的是国子助教、老三高至行,接着是四伯高真行、三伯家的高峥、典膳丞高歧。
每到一人,谢金莲或是李婉清就悄悄给高峻示意这是谁,高峻总是在对方进门后还在打量自己时,就迈步上去称呼对方,让这些人感慨高峻记忆惊人。
这些人同门同宗,在相貌上总有些相似之处,两下里分别了这么久,想想从贞观十四年到现在,都过去了四五年了,但他还认得这样清楚。
每个人都在暗暗打量他,发现高峻比离家之时魁梧了不少,脸色也比以前好看了许多,更主要是他的目光变化惊人,笑意的亲切中让人不敢直视。
而在这些刚刚走出衙门,未及脱去官服的人群中,无疑高峻又给人一种鹤立鸡群之感——因为除了阁老之外,就数他的品级最高了。而阁老此时一身常服,尤其让这种感觉明显起来。
彼此交谈,气氛热烈而亲热。
府中众人以前对这个不着调的小子因为看不顺眼、而固化下来的轻慢之意,早在源源不断的西州传信中消失殆尽,而此时就一点不剩了。
府中上下忙忙碌碌地准备着晚宴,而阁老十分高兴,不觉诗意大发,当众吟道,“过江之鲫头接尾,蔽日玄鸰翅震松。骇浪林涛晚来看,彩云接水舞凤龙。”
众小辈连声夸赞阁老诗好,阁老道,“我们高府人才济济,为国效命,老夫虽人不出门,也能感觉得到脸上有光,你们要多多自励,不可懈怠!”
阁老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家中的公子们每天出出进进的,这也报?谁回来了?”
“阁老,是五老爷家的公子回来了,带了谢夫人和李夫人一起来的。”阁老刚刚意识到是谁,高峻已经带着谢金莲和李婉清走了进来。
谢金莲一边走,一边低声示意,“这是祖父。”高峻看到坐在上边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被一口茶呛到、眼里含着眼泪。
高峻紧走几步跪倒,“祖父大人一向可好,拜见祖父大人!”谢金莲和李婉清也跟着施礼,而此时高俭眼角就有后续的眼泪涌出来。
高府的这个早晨是个不平凡的早晨,府上最年轻的少壮派、西州别驾高峻自贞观十四年去了扬州之后,第一次从西州回来了!
阖府上下立刻忙乱起来,最先赶过来的是那些女眷,因为男人们都去各自的衙门里了,谢金莲和李婉清是最忙的,每有一个女人进来,她们总能用别人发现不了的方式告诉高峻这是谁。
谢金莲只是偷偷用手在身边比划一个三,高峻便能从对方的年龄上做出判断,这是三伯母。李婉清只是比划个六,便知道这是六婶。
好就好在柳玉如让两个人随着来了,要是一个人的话,高峻时时去看她难免露馅儿,但谢金莲和李婉清所占的位置总是让他不必转头就能看到一个人的手势,因而彼此见面并未闹出笑话。
阁老听高峻接连得了两子十分的高兴,连说着“双喜临门”,忙着又叫准备礼物。
高峻已经得知柳玉如她们上一次来,老头子已经花费不少。而且上一次明明谁都知道谢金莲是有个小女儿的,阁老并没什么表示,这次提出此事难免谢金莲有想法,因此连连推拒,“祖父大人,小孙才疏学浅,祖父大人给他们取个名字便是最大的赏赐!”
阁老说,“这是两码事!”
有人把礼物托出来,是两枚金锁,一上一下两只小老虎,一仰一伏抱着中嵌的白玉,取“弄玉”之意。玉中都镂刻着“长命富贵”四字,一块锁的背后雕了个“雄”字、另一块雕着个“壮”字。
这便是两个孩子的名字了。
谢金莲和李婉清走上前,代为收下礼物。阁老明明看到谢金莲的脸上闪过一丝难堪之意,也不理会,他微微一笑,“雄壮威武……正合老夫之意。”
这时高尧跑进来恰好听到祖父的话,笑道,“峻哥哥,你才生了两个是不够的,快想一想什么时候生威、武出来!”说着跑上来先拉住高峻的手,“哥哥,你可是越来越威风了!”
不知怎么的,高峻自从听了师父的话后,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出自侯府,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高府人,因而对高尧是出自内心的亲热,不由地多看了她几眼,发现她比上一次去牧场村时又有很大的变化。
上一回她脸上还有些孩稚之气,这时更多的显出些大家闺秀的气质来。
阁老详细问高峻在天山牧场中的事情,再问他去年在乙吡咄陆部的事、在剑南道协理输绢的事,这次在龟兹的事情。
他听的很认真,不论是高峻在牧场管理中那些纷繁复杂的人事、还是在战场上瞬息万变战局,或是在剑南官场上明暗交错的角力,都让阁老此时听起来有时眉头紧锁,有时心惊肉跳。
高峻在这些事情上的处置无不恰到好处,借力打力,有强攻、有智取,在他所识之人中再也没有这样睿智机敏的了。
他情不自禁地对高峻招手道,“站过来,让老夫好好看看。”
高峻走过去,阁老拉住他,凝神细看,似乎越看越有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虽然在高峻的身世上,阁老的儿子高审行以前曾经坚持说他不是自己的孩子,但阁老故去的母亲无比坚定地对他说过,这孩子就是高府人。
以前阁老认为,五子高审行有这样的看法,无非就是他离开妻子时间太久的缘故。但那时在战乱中,阁老的母亲是一直由五儿媳陪伴在终南山下的,她说的绝不会有错。
而且现在,五子高审行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那就是这对父子在西州相处过后,审行也改变了看法了。
阁老与高峻说起了高峻的母亲,再一次流下了浑蚀的泪水,他对高峻道,“你故去的母亲,对我们高家有恩呀!”
高峻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在清心庵中的那位无谷道长,想起了她看自己时的异样眼神。她为什么故意躲着自己呢?从清心庵出来时,高峻知道她就躲在那间门虚掩着的杂物间里。
晚上的时候,府中的男人们陆续从各自的衙门里回来了。最先到的是国子助教、老三高至行,接着是四伯高真行、三伯家的高峥、典膳丞高歧。
每到一人,谢金莲或是李婉清就悄悄给高峻示意这是谁,高峻总是在对方进门后还在打量自己时,就迈步上去称呼对方,让这些人感慨高峻记忆惊人。
这些人同门同宗,在相貌上总有些相似之处,两下里分别了这么久,想想从贞观十四年到现在,都过去了四五年了,但他还认得这样清楚。
每个人都在暗暗打量他,发现高峻比离家之时魁梧了不少,脸色也比以前好看了许多,更主要是他的目光变化惊人,笑意的亲切中让人不敢直视。
而在这些刚刚走出衙门,未及脱去官服的人群中,无疑高峻又给人一种鹤立鸡群之感——因为除了阁老之外,就数他的品级最高了。而阁老此时一身常服,尤其让这种感觉明显起来。
彼此交谈,气氛热烈而亲热。
府中众人以前对这个不着调的小子因为看不顺眼、而固化下来的轻慢之意,早在源源不断的西州传信中消失殆尽,而此时就一点不剩了。
府中上下忙忙碌碌地准备着晚宴,而阁老十分高兴,不觉诗意大发,当众吟道,“过江之鲫头接尾,蔽日玄鸰翅震松。骇浪林涛晚来看,彩云接水舞凤龙。”
众小辈连声夸赞阁老诗好,阁老道,“我们高府人才济济,为国效命,老夫虽人不出门,也能感觉得到脸上有光,你们要多多自励,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