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21章故事简介:攻灭汉赵帝国之后,石勒在众臣的劝谏下,登基称帝。深刻缅怀当年辅佐自己的谋臣张宾,其一番鹿死谁手的论断,客观的评价了自己与汉高祖,汉光武帝的差别。但其临终之际,没有安排好接班人的事宜。最终为后赵的动荡留下隐患。
作为一位游牧民族的帝王。石勒也算得上是佼佼者了。据史书记载,石勒不识汉字,但常常让人为他诵读史记以及汉书之类的史书。并且让他的太子石弘深入学习中原王朝的文化礼仪。可见,当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对于定居民族的先进的文化礼仪是多么的向往。石弘从小聪慧好学,自然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是有这样一个道理,当父母过于强势,其子女也必然懦弱,熟悉中原文化的石弘在个性上也是如此。
实际上我国历史上每个封建王朝的第二位或者第三位帝王,有担当,有作为的往往不多。在这点上其实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反而能好不少。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各个部族都是一个或几个家族构成,在四出征战时,都是家族子弟,真可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原王朝的开国帝王因为早年创业艰辛,反而更重视子女的教育。但这恰恰却成为了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初期的一个薄弱点。
无论是游牧民族的帝王,还是定居民族的帝王,作为父母,都是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石勒不管作战如何骁勇,文化程度多么不高,但是对于子女还是尽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的。
可惜的是,石勒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统治者,确实做不出汉高祖,明太祖诛杀功臣事情,因为在游牧民族中,更注重同生共死的情谊,所以石勒也就不懂得无情最是帝王家的道理。虽然他对朝臣的告诫,做出了一番安抚石虎的姿态,但是面对早已对其不满的石虎丝毫不起作用,他儿子石弘虽然孝顺懦弱,但其的命运,也因为父亲的宽仁而命悬一线了。
如果张宾在世的话,这位顶尖的谋士早已将人性的弱点看得清清楚楚,他也肯定会劝谏石勒去诛杀石虎,而且你从石勒对张宾的情感抒发,能够看到,石勒一定会对他言听计从的。可惜历史不容假设,张宾早已经驾鹤西去了,石勒也为此痛惜不已。但是作为后赵的统治者,重用世家大族,将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的民众分开治理,分别设立官职管辖,其实也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之前我们说过,士族地主阶级的虚伪性和自私性,以世家大族为统治阶层的王朝,不会有一个稳定的政局,而且后赵时期实行的胡汉分治政策过于具体,完全不利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所以后赵也是不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即使它短暂的占据了中原地区,其最终也必然走向瓦解。
对于石勒没有诛杀石虎这件事。我个人认为,石勒应该是想学习晋武帝司马炎的做法。通过一些握有权势的皇室宗亲来维护自己家族的封建统治,同时也适当的遏制世家大族的势力。但即使这样,也不会保证自己的王朝不发生变乱。
对于后赵帝国来说,其所面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在一个强有力统治者的领导下,其内部的矛盾并不会太过激烈。但是石弘的个性只适合在庶族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的封建王朝中做一个守成之君。而后赵帝国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完全是处在一个游牧民族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阶级的矛盾交织的乱世之中。那么个性懦弱的太子石弘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即使石弘能够正常的行使君王的权力,推行一些政策。但是面对各方面的利益,也必然会导致各个政治集团的不满足,同样也会引发社会的大动荡。而且之前我也说了,后赵帝国就是一个民族融合过程中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可长可短,但绝对不是石弘那样性格的人所能适应的。反而石虎那种有着比较强悍和暴虐个性的君王更为适合成为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所以石虎弑杀石弘,篡位成功,在我看来反而是一个适应历史潮流的趋势。
乱世当用重典,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仁慈之君是适应不了乱世的。一直被三国演义塑造成为仁慈宽厚如长者的刘备,实际上对于蜀汉地区的世家大族是毫不心慈手软的,貌似毫无主见的刘邦对于自己身边的一切人,说杀就杀,说弃就弃,毫不含糊,这些乱世中的统治者们,往往都是以假仁慈示人,骨子里的阴险狠毒隐藏的其实是很深的。但是石虎毕竟是游牧民族出身,喜怒形于色也是自然的,不过,他的铁血手腕是可以延长后赵帝国的过渡期的。
遗憾的是,建立后赵帝国的羯族,在庞大的游牧民族各个部族中,终究还是一个不算大的部族。或者说根本就不算得上是一个民族,充其量是几个小部族的联合体。作为庞大的后赵帝国的统治主体,面对游牧民族的其他的各个部族,羯人就显得势单力薄了。即使石虎再凶狠暴虐,能够用铁一般的手腕控制着后赵帝国,但他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当石虎辞世,其继位人不能用有效手段压制后赵帝国中的各个利益集团,那么各种矛盾交织的后赵帝国的垮台也就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走向。
当一代枭雄石勒病入膏肓之际,作为战功卓著的宗室王爷,石虎趁机开始了篡位行动,石虎的此番作为,让我想起了短命的秦王朝和隋王朝,这两个王朝也都是在首任帝王病入膏肓之际,国政被乱,咱们接下来不妨说一说这两个王朝。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首任统治者秦始皇也被称为千古一帝,秦王朝对于我们今天的贡献简直太多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秦王朝将分崩离析的各个诸侯王国统一在了一起,使得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就造就了后世的王朝无不以维护大一统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且秦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彻底的统一在了一起,根除了长期政权割据的土壤。
如今欧洲有很多的小国,他们的语言文字非常接近,但并不通用,这就是在历史上称霸欧洲的封建帝国没有一个像秦王朝那样,将欧洲的各个邦国在文化上进行统一,使得欧洲历史上各个邦国分分合合,难以有效的统一在一起。而我们国家却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王朝,就在文化上进行了统一,即使我们国家的各个地区有无数的方言,但是我们的文字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文化礼仪也是一样的,国家的大一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尽管秦王朝将大一统的观念传至后世,但它毕竟结束了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各国的遗民,复国之心不死,亡秦之念不绝,秦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宦官赵高在秦始皇死后,与丞相李斯狼狈为奸,拥立秦始皇幼子继位,便是秦二世,秦二世荒淫无度,而赵高却自恃大功,为祸朝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也走向灭亡,平民出身的刘邦在秦末乱世中,解决了各种矛盾,构建了西汉王朝。
其实隋王朝跟秦王朝也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隋王朝也是结束了两百多年以来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朝时期的割据场面,同样在其国内有各种的矛盾,但是隋炀帝杨广在夺嫡成功之后,趁着其父亲隋文帝杨坚病危之时,逼死其父,登基掌权,杨广为了解决好南北朝时期遗留的各项矛盾,所做的一切努力太过操切,隋王朝国力难以支撑隋炀帝的各项为政举措,导致了各种势力的不满,而且也引发了隋末的农民起义,同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李氏家族成功的取代了隋王朝,建立了唐王朝。实际上对于解决数百年乱世遗留的各项矛盾,隋王朝要比秦王朝积极很多。但同样在复杂的矛盾中,最终被唐王朝所取代。
在短命的隋王朝和秦王朝之后的封建王朝,即是汉王朝和唐王朝,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两个封建王朝,其实这也说明了秦王朝和隋王朝,只不过是当时的社会属性的过渡期,秦王朝是统治阶级由奴隶主阶级向贵族地主阶级转变的阶段,隋王朝则是统治阶级由士族地主阶级向庶族地主阶级的转变阶段。在他们之间,还有有一个短命的西晋王朝,是统治阶级由贵族地主阶级向士族地主阶级转变的阶段。
所以我认为,当大一统王朝处于乱世一百年以上,一般来讲,应该就是社会的变革时期,秦王朝以前的春秋战国,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乱世,隋王朝之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而刚刚结束乱世的大一统王朝是难以面对百年乱世所遗留下的矛盾的。不管这三个大一统王朝如何努力的解决前世各国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他们本身就是矛盾的主体,最终的灭亡也是历史的趋势,但同时,新构建起来的社会制度,同样也将秦王朝和隋王朝之后的汉王朝和唐王朝推向鼎盛,而因为士族地主阶级本就是统治阶级转变的大过渡期,整个国家矛盾重重,但是西晋王朝之后的东晋王朝也算保持了江南半壁江山的稳定。
作为一位游牧民族的帝王。石勒也算得上是佼佼者了。据史书记载,石勒不识汉字,但常常让人为他诵读史记以及汉书之类的史书。并且让他的太子石弘深入学习中原王朝的文化礼仪。可见,当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对于定居民族的先进的文化礼仪是多么的向往。石弘从小聪慧好学,自然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是有这样一个道理,当父母过于强势,其子女也必然懦弱,熟悉中原文化的石弘在个性上也是如此。
实际上我国历史上每个封建王朝的第二位或者第三位帝王,有担当,有作为的往往不多。在这点上其实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反而能好不少。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各个部族都是一个或几个家族构成,在四出征战时,都是家族子弟,真可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原王朝的开国帝王因为早年创业艰辛,反而更重视子女的教育。但这恰恰却成为了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初期的一个薄弱点。
无论是游牧民族的帝王,还是定居民族的帝王,作为父母,都是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石勒不管作战如何骁勇,文化程度多么不高,但是对于子女还是尽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的。
可惜的是,石勒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统治者,确实做不出汉高祖,明太祖诛杀功臣事情,因为在游牧民族中,更注重同生共死的情谊,所以石勒也就不懂得无情最是帝王家的道理。虽然他对朝臣的告诫,做出了一番安抚石虎的姿态,但是面对早已对其不满的石虎丝毫不起作用,他儿子石弘虽然孝顺懦弱,但其的命运,也因为父亲的宽仁而命悬一线了。
如果张宾在世的话,这位顶尖的谋士早已将人性的弱点看得清清楚楚,他也肯定会劝谏石勒去诛杀石虎,而且你从石勒对张宾的情感抒发,能够看到,石勒一定会对他言听计从的。可惜历史不容假设,张宾早已经驾鹤西去了,石勒也为此痛惜不已。但是作为后赵的统治者,重用世家大族,将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的民众分开治理,分别设立官职管辖,其实也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之前我们说过,士族地主阶级的虚伪性和自私性,以世家大族为统治阶层的王朝,不会有一个稳定的政局,而且后赵时期实行的胡汉分治政策过于具体,完全不利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所以后赵也是不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即使它短暂的占据了中原地区,其最终也必然走向瓦解。
对于石勒没有诛杀石虎这件事。我个人认为,石勒应该是想学习晋武帝司马炎的做法。通过一些握有权势的皇室宗亲来维护自己家族的封建统治,同时也适当的遏制世家大族的势力。但即使这样,也不会保证自己的王朝不发生变乱。
对于后赵帝国来说,其所面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在一个强有力统治者的领导下,其内部的矛盾并不会太过激烈。但是石弘的个性只适合在庶族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的封建王朝中做一个守成之君。而后赵帝国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完全是处在一个游牧民族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阶级的矛盾交织的乱世之中。那么个性懦弱的太子石弘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即使石弘能够正常的行使君王的权力,推行一些政策。但是面对各方面的利益,也必然会导致各个政治集团的不满足,同样也会引发社会的大动荡。而且之前我也说了,后赵帝国就是一个民族融合过程中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可长可短,但绝对不是石弘那样性格的人所能适应的。反而石虎那种有着比较强悍和暴虐个性的君王更为适合成为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所以石虎弑杀石弘,篡位成功,在我看来反而是一个适应历史潮流的趋势。
乱世当用重典,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仁慈之君是适应不了乱世的。一直被三国演义塑造成为仁慈宽厚如长者的刘备,实际上对于蜀汉地区的世家大族是毫不心慈手软的,貌似毫无主见的刘邦对于自己身边的一切人,说杀就杀,说弃就弃,毫不含糊,这些乱世中的统治者们,往往都是以假仁慈示人,骨子里的阴险狠毒隐藏的其实是很深的。但是石虎毕竟是游牧民族出身,喜怒形于色也是自然的,不过,他的铁血手腕是可以延长后赵帝国的过渡期的。
遗憾的是,建立后赵帝国的羯族,在庞大的游牧民族各个部族中,终究还是一个不算大的部族。或者说根本就不算得上是一个民族,充其量是几个小部族的联合体。作为庞大的后赵帝国的统治主体,面对游牧民族的其他的各个部族,羯人就显得势单力薄了。即使石虎再凶狠暴虐,能够用铁一般的手腕控制着后赵帝国,但他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当石虎辞世,其继位人不能用有效手段压制后赵帝国中的各个利益集团,那么各种矛盾交织的后赵帝国的垮台也就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走向。
当一代枭雄石勒病入膏肓之际,作为战功卓著的宗室王爷,石虎趁机开始了篡位行动,石虎的此番作为,让我想起了短命的秦王朝和隋王朝,这两个王朝也都是在首任帝王病入膏肓之际,国政被乱,咱们接下来不妨说一说这两个王朝。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首任统治者秦始皇也被称为千古一帝,秦王朝对于我们今天的贡献简直太多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秦王朝将分崩离析的各个诸侯王国统一在了一起,使得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就造就了后世的王朝无不以维护大一统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且秦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彻底的统一在了一起,根除了长期政权割据的土壤。
如今欧洲有很多的小国,他们的语言文字非常接近,但并不通用,这就是在历史上称霸欧洲的封建帝国没有一个像秦王朝那样,将欧洲的各个邦国在文化上进行统一,使得欧洲历史上各个邦国分分合合,难以有效的统一在一起。而我们国家却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王朝,就在文化上进行了统一,即使我们国家的各个地区有无数的方言,但是我们的文字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文化礼仪也是一样的,国家的大一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尽管秦王朝将大一统的观念传至后世,但它毕竟结束了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各国的遗民,复国之心不死,亡秦之念不绝,秦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宦官赵高在秦始皇死后,与丞相李斯狼狈为奸,拥立秦始皇幼子继位,便是秦二世,秦二世荒淫无度,而赵高却自恃大功,为祸朝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也走向灭亡,平民出身的刘邦在秦末乱世中,解决了各种矛盾,构建了西汉王朝。
其实隋王朝跟秦王朝也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隋王朝也是结束了两百多年以来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朝时期的割据场面,同样在其国内有各种的矛盾,但是隋炀帝杨广在夺嫡成功之后,趁着其父亲隋文帝杨坚病危之时,逼死其父,登基掌权,杨广为了解决好南北朝时期遗留的各项矛盾,所做的一切努力太过操切,隋王朝国力难以支撑隋炀帝的各项为政举措,导致了各种势力的不满,而且也引发了隋末的农民起义,同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李氏家族成功的取代了隋王朝,建立了唐王朝。实际上对于解决数百年乱世遗留的各项矛盾,隋王朝要比秦王朝积极很多。但同样在复杂的矛盾中,最终被唐王朝所取代。
在短命的隋王朝和秦王朝之后的封建王朝,即是汉王朝和唐王朝,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两个封建王朝,其实这也说明了秦王朝和隋王朝,只不过是当时的社会属性的过渡期,秦王朝是统治阶级由奴隶主阶级向贵族地主阶级转变的阶段,隋王朝则是统治阶级由士族地主阶级向庶族地主阶级的转变阶段。在他们之间,还有有一个短命的西晋王朝,是统治阶级由贵族地主阶级向士族地主阶级转变的阶段。
所以我认为,当大一统王朝处于乱世一百年以上,一般来讲,应该就是社会的变革时期,秦王朝以前的春秋战国,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乱世,隋王朝之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而刚刚结束乱世的大一统王朝是难以面对百年乱世所遗留下的矛盾的。不管这三个大一统王朝如何努力的解决前世各国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他们本身就是矛盾的主体,最终的灭亡也是历史的趋势,但同时,新构建起来的社会制度,同样也将秦王朝和隋王朝之后的汉王朝和唐王朝推向鼎盛,而因为士族地主阶级本就是统治阶级转变的大过渡期,整个国家矛盾重重,但是西晋王朝之后的东晋王朝也算保持了江南半壁江山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