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 民反,这是水浒传中一直在强调的主题。
小的时候唐宁看水浒传,只觉得热血沸腾,恨不能跟着宋江等众好汉,去把高俅、蔡京这些奸臣给大卸八块。
长大了之后再看一遍,就有了些新的感悟。比如施耐庵先生在描写众好汉上山原因的时候,不外乎都是在写这四个大字。
而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
大宋繁荣的经济和懦弱的官府创造出了一道大宋特有的风景线,那就是漫山遍野层出不穷的强盗。对于这些强盗,官府一般的做法是能剿灭就剿灭,剿灭不了的,只要你不造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相安无事的令人发指。
南山盗在润州乃至两浙路的名气都很大,这是一支由强盗、流寇、土匪、小偷组成的两浙路男子天团。就连如今的皇帝,也能在奏章上看到他们的名字。
润州一带附近的百姓和商贾,对此颇有怨言。
如今,南山盗已经威胁到了牛三。正如上一批走掉的山民一样,他们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走,还是留。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润州换了知州,知州对困扰两浙路商贾十年之久的南山盗下了战书,放出话来说,誓要把南山盗给剿灭。
南山盗自然是不理会的,要是官府真的有这个本事剿灭他们,他们也没这十年的威风可以抖。面对官府十年间三次大剿,十六次小剿全败的战绩,他们有资格站在山头叉腰嘲笑润州知州的不自量力。
不过南山盗的老大似乎不这么想,他命令手下最近低调一些,不要轻举妄动,先观察一波再说。
所以南山盗的活动范围,就扩散到了山后公鸡岭这一带。
那一天正抱着牛三猎回来的鹿肉大啃的村民们,竟然隐约听到了金铁交击的声音。这不是个好现象,这说明南山盗离他们已经不远了。
后来的几天,牛三一直带着人不停侦查南山盗的行踪。唐宁掰着手指头记着日子,一共过了七天,南山盗才扯出了公鸡岭。这七天里头,饭都不敢造,肉都是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烤,烤完了才拿回来吃。
今天唐宁就蹲在家门口教小石头和小妮子认字,锅里的饭他已经做好了,一锅小米稀粥,又切了一碟的腊肉和腌菜,这就算是晚饭了。
宋人在饮食方面是很讲究的,富贵人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增价酬之,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
大多数的村子,即便是贫困的,也有白米饭能吃上。
奈何这个逃户的村子属于特困,陶罐里面装的都是小米。连他们自己开辟的小型耕地,种的也大多都是粟。
自从唐宁可以下地活动之后,家里的伙食他一人就承包了。一开始牛婶还不同意,结果吃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提自己做饭的话。
同样的材料,唐宁可以做的有味道,而她就做不出来。
牛三带着人在山下还没回来,牛婶则是挑着水桶去不远处的溪边打水。等牛三回来,太阳就该落山了,正是吃饭的时候。
一日三餐在这里是非常奢侈的,除了早上那顿饭之外,再吃就只能等晚上了。如果饿急眼了,就切一小片腊肉放在嘴里进行一番自我安慰,切一大块当饭吃那是不怕齁死的。
“这个字念唐,这个字念宁。这是我的名字,唐宁。”唐宁指着自己拿树枝在地上写出来的字说道。
“唐宁……唐宁哥哥……”小妮子认真的把这两个字记在了心中。
他不打算教两个孩子太多的字,因为古代写字都是繁体字,自己教了人家一大堆的简体字,到时候除了自己写给他们的字之外,别的字一个都不认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所以唐宁准备只教会他们写他们自己的名字。
牛婶之前已经教他们认了不少字,唐宁以检查作业为由,要求他们写出来。因为家里一本书都没有,这也是唐宁唯一一个认识繁体字的渠道。
繁体字不好写,笔画太多,尤其是唐宁这种已经习惯了写简体字的,学习大量写繁体字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一不小心就会又写出简体字来。
以前也没怎么系统的学过,一直认为这东西没什么用处,学习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是可这自己的兴趣来。现在唐宁悔的要死,技多不压身这句话他直到现在才理解。
小石头一笔一划的在地上写了牛石头三个大字,另一边,小妮子也在地上写出了李子二字。
李子这个名字还是老李头给起的,老李头没什么文化,这么喊着纯粹是顺口。不过后来大家都习惯了喊李子的外号小妮子,李子这俩字就被当成是她的名字了。
不过唐宁倒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他一直都喊李子。
名字他们俩早就会写了,牛婶也教给了他们俩百家姓。前几天还摇头晃脑的给唐宁背了一遍,听得唐宁汗如雨下,无地自容。
一百户人家他就能背到何吕施张,至于夏侯诸葛,闻人东方那一段他完全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千字文也是一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后他压根儿就不会背了。而李子则是俏生生的:“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继续往下背。
唐宁只能和小石头一样,长大嘴巴看李子一直背到‘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这两个就没法教,长大之后就再也没碰过,教了之后丢人的是自己。唐宁决定教些简单的,《三字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自己穿越过来之前,还从某位擅长书法的长辈手中得到了他写就的三字经全文,正因如此,唐宁对三字经还有不少印象,至少通篇能够背下来。就是不知道这俩孩子有没有学过……三字经是哪个朝代的东西来着?
有一个好记性,也是唐宁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正常识字,首先应该是在地上写字,然后再将读音告诉给学生。牛婶就是这么教的,小石头的百家姓,李子的千字文也是怎么学来的。
但是唐宁不会写繁体字,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说,由李子和小石头来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善怎么写?贵怎么写?”
唐宁乐了,瞅着满脑袋问号的小石头道:“等你娘回来问你娘去。”
小石头低着头发了会儿呆,等到唐宁慢悠悠的说到‘玉不琢,不成器’的时候,就把手里的树枝往地上一摔,恼火道:“天天认字,真是没意思!宁哥哥,不如你带我们去河里面摸鱼吧!”
“小小年纪满脑子都是摸鱼,这成何体统!”唐宁严厉的训斥小石头,李子捂着嘴偷笑。
小石头不喜欢学认字,倒是特别喜欢舞枪弄棒。力气也特别大,某次和唐宁玩耍,不经意间一肘子捣在唐宁的肚子上,疼的唐宁一天没起来床。
打这以后,唐宁就再也不敢弹小石头的小小石头了。而小石头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才开始愿意冲唐宁叫宁哥哥,在此之前,牛婶三令五申,唐宁威逼利诱,小石头也肯只管他叫小阿弟!
再教小石头论语,小石头却一屁股坐在地上生起了闷气。小孩子就是爱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但你不哄还不行。
唐宁叹口气,蹲在小石头身边说道:“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人不学,不知义。你能告诉我前两句是什么吗?”
小石头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子,告诉他。”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宁哥哥,是这两句吗?”
唐宁笑着揉了揉李子的小脑袋,夸奖道:“李子真棒!”
李子就捂着脑袋嘿嘿傻笑,唐宁继续对小石头说道:“这四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若是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玉石不经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礼、义,不能成才……小石头,你愿意成为别人口中不懂礼义的山野流民吗?”
“我……我……”
“我教你们读书识字,从来没有让你们正正一天都浸在里面。劳逸结合,不是我们早就说好的吗?还有三句,如果你今天晚饭前能把这十句背下来,明天早上,宁哥就带你去摸鱼好不好?”
“……”
牛婶肩上扛着扁担,站在远处不敢走近。直到唐宁用依旧别扭怪异的读书音,慢慢说着自己从未听过的新奇韵言的时候,牛婶才满意的笑了。
这真的是一个好孩子,不论是礼仪还是教养,都是自己见过的十多岁小孩中最好的了。不知是什么样的师父,才能教出这样优秀的弟子。
想到这,牛婶便有一种去拜会一下唐宁师傅的冲动。
小的时候唐宁看水浒传,只觉得热血沸腾,恨不能跟着宋江等众好汉,去把高俅、蔡京这些奸臣给大卸八块。
长大了之后再看一遍,就有了些新的感悟。比如施耐庵先生在描写众好汉上山原因的时候,不外乎都是在写这四个大字。
而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
大宋繁荣的经济和懦弱的官府创造出了一道大宋特有的风景线,那就是漫山遍野层出不穷的强盗。对于这些强盗,官府一般的做法是能剿灭就剿灭,剿灭不了的,只要你不造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相安无事的令人发指。
南山盗在润州乃至两浙路的名气都很大,这是一支由强盗、流寇、土匪、小偷组成的两浙路男子天团。就连如今的皇帝,也能在奏章上看到他们的名字。
润州一带附近的百姓和商贾,对此颇有怨言。
如今,南山盗已经威胁到了牛三。正如上一批走掉的山民一样,他们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走,还是留。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润州换了知州,知州对困扰两浙路商贾十年之久的南山盗下了战书,放出话来说,誓要把南山盗给剿灭。
南山盗自然是不理会的,要是官府真的有这个本事剿灭他们,他们也没这十年的威风可以抖。面对官府十年间三次大剿,十六次小剿全败的战绩,他们有资格站在山头叉腰嘲笑润州知州的不自量力。
不过南山盗的老大似乎不这么想,他命令手下最近低调一些,不要轻举妄动,先观察一波再说。
所以南山盗的活动范围,就扩散到了山后公鸡岭这一带。
那一天正抱着牛三猎回来的鹿肉大啃的村民们,竟然隐约听到了金铁交击的声音。这不是个好现象,这说明南山盗离他们已经不远了。
后来的几天,牛三一直带着人不停侦查南山盗的行踪。唐宁掰着手指头记着日子,一共过了七天,南山盗才扯出了公鸡岭。这七天里头,饭都不敢造,肉都是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烤,烤完了才拿回来吃。
今天唐宁就蹲在家门口教小石头和小妮子认字,锅里的饭他已经做好了,一锅小米稀粥,又切了一碟的腊肉和腌菜,这就算是晚饭了。
宋人在饮食方面是很讲究的,富贵人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增价酬之,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
大多数的村子,即便是贫困的,也有白米饭能吃上。
奈何这个逃户的村子属于特困,陶罐里面装的都是小米。连他们自己开辟的小型耕地,种的也大多都是粟。
自从唐宁可以下地活动之后,家里的伙食他一人就承包了。一开始牛婶还不同意,结果吃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提自己做饭的话。
同样的材料,唐宁可以做的有味道,而她就做不出来。
牛三带着人在山下还没回来,牛婶则是挑着水桶去不远处的溪边打水。等牛三回来,太阳就该落山了,正是吃饭的时候。
一日三餐在这里是非常奢侈的,除了早上那顿饭之外,再吃就只能等晚上了。如果饿急眼了,就切一小片腊肉放在嘴里进行一番自我安慰,切一大块当饭吃那是不怕齁死的。
“这个字念唐,这个字念宁。这是我的名字,唐宁。”唐宁指着自己拿树枝在地上写出来的字说道。
“唐宁……唐宁哥哥……”小妮子认真的把这两个字记在了心中。
他不打算教两个孩子太多的字,因为古代写字都是繁体字,自己教了人家一大堆的简体字,到时候除了自己写给他们的字之外,别的字一个都不认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所以唐宁准备只教会他们写他们自己的名字。
牛婶之前已经教他们认了不少字,唐宁以检查作业为由,要求他们写出来。因为家里一本书都没有,这也是唐宁唯一一个认识繁体字的渠道。
繁体字不好写,笔画太多,尤其是唐宁这种已经习惯了写简体字的,学习大量写繁体字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一不小心就会又写出简体字来。
以前也没怎么系统的学过,一直认为这东西没什么用处,学习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是可这自己的兴趣来。现在唐宁悔的要死,技多不压身这句话他直到现在才理解。
小石头一笔一划的在地上写了牛石头三个大字,另一边,小妮子也在地上写出了李子二字。
李子这个名字还是老李头给起的,老李头没什么文化,这么喊着纯粹是顺口。不过后来大家都习惯了喊李子的外号小妮子,李子这俩字就被当成是她的名字了。
不过唐宁倒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他一直都喊李子。
名字他们俩早就会写了,牛婶也教给了他们俩百家姓。前几天还摇头晃脑的给唐宁背了一遍,听得唐宁汗如雨下,无地自容。
一百户人家他就能背到何吕施张,至于夏侯诸葛,闻人东方那一段他完全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千字文也是一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后他压根儿就不会背了。而李子则是俏生生的:“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继续往下背。
唐宁只能和小石头一样,长大嘴巴看李子一直背到‘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这两个就没法教,长大之后就再也没碰过,教了之后丢人的是自己。唐宁决定教些简单的,《三字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自己穿越过来之前,还从某位擅长书法的长辈手中得到了他写就的三字经全文,正因如此,唐宁对三字经还有不少印象,至少通篇能够背下来。就是不知道这俩孩子有没有学过……三字经是哪个朝代的东西来着?
有一个好记性,也是唐宁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正常识字,首先应该是在地上写字,然后再将读音告诉给学生。牛婶就是这么教的,小石头的百家姓,李子的千字文也是怎么学来的。
但是唐宁不会写繁体字,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说,由李子和小石头来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善怎么写?贵怎么写?”
唐宁乐了,瞅着满脑袋问号的小石头道:“等你娘回来问你娘去。”
小石头低着头发了会儿呆,等到唐宁慢悠悠的说到‘玉不琢,不成器’的时候,就把手里的树枝往地上一摔,恼火道:“天天认字,真是没意思!宁哥哥,不如你带我们去河里面摸鱼吧!”
“小小年纪满脑子都是摸鱼,这成何体统!”唐宁严厉的训斥小石头,李子捂着嘴偷笑。
小石头不喜欢学认字,倒是特别喜欢舞枪弄棒。力气也特别大,某次和唐宁玩耍,不经意间一肘子捣在唐宁的肚子上,疼的唐宁一天没起来床。
打这以后,唐宁就再也不敢弹小石头的小小石头了。而小石头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才开始愿意冲唐宁叫宁哥哥,在此之前,牛婶三令五申,唐宁威逼利诱,小石头也肯只管他叫小阿弟!
再教小石头论语,小石头却一屁股坐在地上生起了闷气。小孩子就是爱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但你不哄还不行。
唐宁叹口气,蹲在小石头身边说道:“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人不学,不知义。你能告诉我前两句是什么吗?”
小石头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子,告诉他。”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宁哥哥,是这两句吗?”
唐宁笑着揉了揉李子的小脑袋,夸奖道:“李子真棒!”
李子就捂着脑袋嘿嘿傻笑,唐宁继续对小石头说道:“这四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若是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玉石不经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礼、义,不能成才……小石头,你愿意成为别人口中不懂礼义的山野流民吗?”
“我……我……”
“我教你们读书识字,从来没有让你们正正一天都浸在里面。劳逸结合,不是我们早就说好的吗?还有三句,如果你今天晚饭前能把这十句背下来,明天早上,宁哥就带你去摸鱼好不好?”
“……”
牛婶肩上扛着扁担,站在远处不敢走近。直到唐宁用依旧别扭怪异的读书音,慢慢说着自己从未听过的新奇韵言的时候,牛婶才满意的笑了。
这真的是一个好孩子,不论是礼仪还是教养,都是自己见过的十多岁小孩中最好的了。不知是什么样的师父,才能教出这样优秀的弟子。
想到这,牛婶便有一种去拜会一下唐宁师傅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