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桂圆觉得溱王妃实在是……
她都这个年纪了,儿女都到了要婚嫁的年纪,说不定过个一两年就当了祖母、外祖母,还跟年轻姬妾争风吃醋,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就算现在那个妾,呃,叫什么来着?没记住,那就暂且用小狐狸精代称吧。就算那个狐狸精真有孕了,生了个儿子,可是一个奶娃娃,要长到可以袭爵,还那得多少年?溱王妃用得着怕他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溱王脑子不清楚,这袭爵不袭爵,溱王自己说了也不算,那得皇上点头的。
所以溱王妃急什么?
她跑来找皇后娘娘又图什么?难道皇后娘娘还能去管溱王的后院?下旨申斥、杖责一个无名无分的妾室?那也太给她脸了。
刘琰放下茶盏站起身:“行了,咱们走吧。”
听到这儿事情的前因后果她也明白了,后头也没什么新鲜的了。无非是溱王妃又哭又求,曹皇后怎么不耐烦也得安慰她几句,当然替她出气是不可能的,不过少不得要从别的方面安慰她一下,比如,赏点儿东西。
其实溱王妃八成自己也明白曹皇后不会给她撑腰,但她进宫一趟也不是白进的,起码回去以后她可以对溱王和那个小妾炫耀一把,说皇后娘娘替她撑腰,让溱王别那么放肆,也让那小妾老实安分点儿,别觉得肚子里揣了孩子就有多了不起了。
刘琰觉得母后也很不容易啊,身为皇后也不可能事事顺心,比如溱王妃这样的人,总在眼前蹦跶,也不能让人把她们堵了嘴拖出去。
溱王妃这样的人吧,你说她蠢,其实她心里也有算计,甚至可以称得上狡猾。说她聪明,可她过去的经历和眼界都决定了她聪明不到哪儿去。
她要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就该好生教导儿女,而不是极力纵容,把孩子都养成了废物。刘毓就不说了,她品性不端,溱王就象扔什么脏东西一样把她随便许了户人家远嫁了。至于溱王妃那个儿子刘继,和他老子一样,只会吃喝玩乐,宫学的功课从来都是应付差事,要动笔的全叫伴读、小厮替写,到了学弓马骑射的时候就装病,今天头疼明天脚疼的,实在推托不了,到太阳下站不到一刻钟就装中暑。有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眼见着溱王府第二代就已经成了这样的废物,真不知道第三代会成个什么样。
这王位又不是可以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的,每传承一次就要减一笔,若出点什么意外,犯点什么错,直接除爵也不是不可能。
就他们这作派,皇上要认真计较,这些宗室王府谁家没过失?一个两个觉得姓刘就了不起了。
可父皇能登基,跟这些亲族根本没什么关系,那些年父皇征战南北,这些刘姓族人都出了什么力?现在他们倒一个两个抖擞起来,话里话外好象没他们支持父皇就得不了天下,一个两个都把自己当成了功臣。
刘琰一点儿都不喜欢刘家这些人。
以前刘琰不太明白,为什么父皇母后非得叫她们读书,还叫程先生她们务必严加管束,她又不是皇子,将来又不会为官理事,程先生却那么严厉,动不动就罚,功课多得要命。
何必呢!她不是只要好吃好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路玩儿到大等着出嫁就行了吗?
不过后来她慢慢明白过来了。
读书让她眼界开阔,让她明辨是非,让她懂得道理……让她不至于有一天变成溱王、溱王妃这样的人,享受着滔天富贵,可是没有与这权势地位相配的才德和心性。
倘若一个小人物无知、愚蠢、贪婪,刻薄,他也没那本事祸害许多人。可是当这个小人物突然间一夜醒来成了王爷、王妃,他们就开始不可一世耀武扬威,不把别人当人看。
别看溱王妃现在哭的好象很可怜,可是溱王府这些年也没有别的庶子庶女生得出来,这可不是溱王不能干,而是溱王妃太能干了。
晚膳时刘琰觉得鱼的味道很不错,真是太鲜美了,鱼肉那么嫩滑,刘琰从头吃到尾——就一截尾巴没吃。她觉得鱼尾刺实在太多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专喜欢吃鱼尾巴。宜兰殿还送了一道汤来,这汤居然是用豆角做的。
刘琰平时是不吃豆角的,尤其是老豆角,嚼不烂。但这个豆角是嫩豆角,掐下来最嫩的,切丁,滚了面,过油炸,然后再烧汤。这么做的豆角一点儿豆腥味儿也没有,搁在汤里味道极美。
刘琰喝了两大碗汤,小肚子撑得鼓鼓的,坐着难受,只能出去散步消食。
外面天色已晚,两个小宫女挑着纱灯在前面照路,刘琰晚上其实不大出来——东苑这么大她到现在也没有逛遍,虽然已经在宫里住了好几年了,她还总是觉得这儿不算是家,这是别人的地方,她只是借住的客人而已。
其实这么说也不算错,毕竟她是要嫁出去的人,东苑就算再美,她也住不了几年了。
所以她才说将来的家不用太大——太大了就不象个家了,在自己家里还会迷路,家里的下人仆佣都不认得,说起来固然可笑,可是那样的家,住着会让人觉得安心吗?大约也会象现在一样,只觉得是借住在别人家里头,那是住不踏实的。
阴了一天,这会儿终于落雨了,雨丝细细的也不算大,桂圆早有防备,忙把预备的杏花伞撑起来。
这伞也是今年京里流行的,闺秀们人手一把,刘琰这里当然也有,且不止一把。她不止有杏子红色的,还有水红的、正红的、杏黄的,雪青的,一个月里天天换着打都不带重样的。
雨初时还小,等刘琰回到安和宫就变大了,等她洗漱歇息的时候,外头雨声哗啦啦的象爆豆一样,在殿内说话都要尽量提高嗓门儿,不然就听不见说什么了。
第二天雨还没停,刘琰先听见殿外的风声,松一阵紧一阵的。
用过早膳之后她又听到一个消息,说那个芳雨楼才选的新花魁宝霞死了。
她都这个年纪了,儿女都到了要婚嫁的年纪,说不定过个一两年就当了祖母、外祖母,还跟年轻姬妾争风吃醋,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就算现在那个妾,呃,叫什么来着?没记住,那就暂且用小狐狸精代称吧。就算那个狐狸精真有孕了,生了个儿子,可是一个奶娃娃,要长到可以袭爵,还那得多少年?溱王妃用得着怕他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溱王脑子不清楚,这袭爵不袭爵,溱王自己说了也不算,那得皇上点头的。
所以溱王妃急什么?
她跑来找皇后娘娘又图什么?难道皇后娘娘还能去管溱王的后院?下旨申斥、杖责一个无名无分的妾室?那也太给她脸了。
刘琰放下茶盏站起身:“行了,咱们走吧。”
听到这儿事情的前因后果她也明白了,后头也没什么新鲜的了。无非是溱王妃又哭又求,曹皇后怎么不耐烦也得安慰她几句,当然替她出气是不可能的,不过少不得要从别的方面安慰她一下,比如,赏点儿东西。
其实溱王妃八成自己也明白曹皇后不会给她撑腰,但她进宫一趟也不是白进的,起码回去以后她可以对溱王和那个小妾炫耀一把,说皇后娘娘替她撑腰,让溱王别那么放肆,也让那小妾老实安分点儿,别觉得肚子里揣了孩子就有多了不起了。
刘琰觉得母后也很不容易啊,身为皇后也不可能事事顺心,比如溱王妃这样的人,总在眼前蹦跶,也不能让人把她们堵了嘴拖出去。
溱王妃这样的人吧,你说她蠢,其实她心里也有算计,甚至可以称得上狡猾。说她聪明,可她过去的经历和眼界都决定了她聪明不到哪儿去。
她要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就该好生教导儿女,而不是极力纵容,把孩子都养成了废物。刘毓就不说了,她品性不端,溱王就象扔什么脏东西一样把她随便许了户人家远嫁了。至于溱王妃那个儿子刘继,和他老子一样,只会吃喝玩乐,宫学的功课从来都是应付差事,要动笔的全叫伴读、小厮替写,到了学弓马骑射的时候就装病,今天头疼明天脚疼的,实在推托不了,到太阳下站不到一刻钟就装中暑。有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眼见着溱王府第二代就已经成了这样的废物,真不知道第三代会成个什么样。
这王位又不是可以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的,每传承一次就要减一笔,若出点什么意外,犯点什么错,直接除爵也不是不可能。
就他们这作派,皇上要认真计较,这些宗室王府谁家没过失?一个两个觉得姓刘就了不起了。
可父皇能登基,跟这些亲族根本没什么关系,那些年父皇征战南北,这些刘姓族人都出了什么力?现在他们倒一个两个抖擞起来,话里话外好象没他们支持父皇就得不了天下,一个两个都把自己当成了功臣。
刘琰一点儿都不喜欢刘家这些人。
以前刘琰不太明白,为什么父皇母后非得叫她们读书,还叫程先生她们务必严加管束,她又不是皇子,将来又不会为官理事,程先生却那么严厉,动不动就罚,功课多得要命。
何必呢!她不是只要好吃好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路玩儿到大等着出嫁就行了吗?
不过后来她慢慢明白过来了。
读书让她眼界开阔,让她明辨是非,让她懂得道理……让她不至于有一天变成溱王、溱王妃这样的人,享受着滔天富贵,可是没有与这权势地位相配的才德和心性。
倘若一个小人物无知、愚蠢、贪婪,刻薄,他也没那本事祸害许多人。可是当这个小人物突然间一夜醒来成了王爷、王妃,他们就开始不可一世耀武扬威,不把别人当人看。
别看溱王妃现在哭的好象很可怜,可是溱王府这些年也没有别的庶子庶女生得出来,这可不是溱王不能干,而是溱王妃太能干了。
晚膳时刘琰觉得鱼的味道很不错,真是太鲜美了,鱼肉那么嫩滑,刘琰从头吃到尾——就一截尾巴没吃。她觉得鱼尾刺实在太多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专喜欢吃鱼尾巴。宜兰殿还送了一道汤来,这汤居然是用豆角做的。
刘琰平时是不吃豆角的,尤其是老豆角,嚼不烂。但这个豆角是嫩豆角,掐下来最嫩的,切丁,滚了面,过油炸,然后再烧汤。这么做的豆角一点儿豆腥味儿也没有,搁在汤里味道极美。
刘琰喝了两大碗汤,小肚子撑得鼓鼓的,坐着难受,只能出去散步消食。
外面天色已晚,两个小宫女挑着纱灯在前面照路,刘琰晚上其实不大出来——东苑这么大她到现在也没有逛遍,虽然已经在宫里住了好几年了,她还总是觉得这儿不算是家,这是别人的地方,她只是借住的客人而已。
其实这么说也不算错,毕竟她是要嫁出去的人,东苑就算再美,她也住不了几年了。
所以她才说将来的家不用太大——太大了就不象个家了,在自己家里还会迷路,家里的下人仆佣都不认得,说起来固然可笑,可是那样的家,住着会让人觉得安心吗?大约也会象现在一样,只觉得是借住在别人家里头,那是住不踏实的。
阴了一天,这会儿终于落雨了,雨丝细细的也不算大,桂圆早有防备,忙把预备的杏花伞撑起来。
这伞也是今年京里流行的,闺秀们人手一把,刘琰这里当然也有,且不止一把。她不止有杏子红色的,还有水红的、正红的、杏黄的,雪青的,一个月里天天换着打都不带重样的。
雨初时还小,等刘琰回到安和宫就变大了,等她洗漱歇息的时候,外头雨声哗啦啦的象爆豆一样,在殿内说话都要尽量提高嗓门儿,不然就听不见说什么了。
第二天雨还没停,刘琰先听见殿外的风声,松一阵紧一阵的。
用过早膳之后她又听到一个消息,说那个芳雨楼才选的新花魁宝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