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率领自己旧部和元帅甲的兵马安然退回到滁州城之后,脱脱率领的元朝大军也随后紧追而来。
六合之战这一仗对于脱脱帖木儿来说着实是耻辱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以数十万大军围困住六合,面对着对方不过寥寥几万的兵马,可以说是兵力悬殊的战局下,竟然还会让反军全身而退。
这场仗败的实在窝囊。
更加可恨的是,那个漏过裆要过饭的朱和尚竟然率领着他的三万人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来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是绝对经典的穿插战,到最后不仅没有伤亡一兵一卒,还在自己的刀刃下硬生生的救出了元帅甲的叛军。
这一出就差吹锣打鼓的闹剧演出完毕之后,朱元璋站在滁阳城墙之上看着脚下怒火冲天的元军们,脸上的笑容璀璨而鲜亮,细长的面颊上得意的笑容足以绽放出花来。
这一仗没开打之前,朱元璋他是抱着死伤参半的决心迎敌的,但是事态一步步发展过后,自己不但没有损失,还大捞了一笔,可谓是有惊无险,这一结果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看着眼前黑压压的成片元军,朱元璋的心里已经给他们的将来下达了一个最后的结论。
有兵如此,亡国不远矣!
望着城下黑压压连片的元军,朱元璋心中对他们仅存的一丝丝恐惧也在这一场战争中荡然无存,原本那个征战四方,连同洋鬼子和蛮夷都为之胆怯的蒙古铁蹄早已不在。
时间这把猪饲料,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将原本桀骜不驯的草原狼,饲养成为了一支只知道欺压百姓、压榨底层劳动力、安与享乐、怯于斗勇的人肉豺狼。
前后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点,他们彼此双方同样凶悍,一个对外一个对内;两者之间,更有着太多的不同点,前者为了一统全国,为了宏图大志不惜血洒沙场,精忠报国的强大军团。
后者则为了逍遥快活,不惜出卖灵魂,放纵肉体,拿国家社稷于不顾的卖国军团。
现在的元军,早已不是以前的元军。
现在的他们,至多就是一群披着正规军的招牌,却只知道为祸人间的乌合之众。
而对于战争来讲,永远不是靠人数来取胜,人数再多,犹如散沙一般的杂牌军在重要时刻只会一哄而散。
摇了摇头,再也没有看城下的元军,在给这号称百万雄师的元军下达了最后结论之后,朱元璋号令全军,养息休整。
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但是他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任天高地远,吾奋力不竭,终会胜呼!
……
在经历过六合之战后,朱家军的势头必然会高涨许多。
但是对于元军来说,却是迎头一棒。
百万雄师力战三万兵马,却以失败告终,这等结果可谓惨烈。在这种极度负面的情况下,元朝内部率先出现了争议。
因为自从脱脱率领百万雄师南巡出征之后,足足三个月的时间却没有树立任何战争功绩。
不仅如此,朝廷还接连收到脱脱战败的消息。
本来是不利的消息,应该予以激励,望他多多努力,不离不弃。但是在某些小人眼中却成为了弹劾脱脱的把柄,用他战败的功绩作为攻击脱脱这个元朝中书省右丞相的政治武器。
首先抓住这个机会的是中书省平章政事哈麻。
他借助脱脱三个月了无寸功的借口,率先向脱脱发难,说他:倾国家之财力,据为己用,半个朝廷的官员都听从于脱脱的命令,即便如此,都做不出任何功绩出来。
又说他: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是彻头彻尾的庸才,但是却依靠着哥哥的权势在朝廷中作威作福,搞得朝廷是乌烟瘴气,纲纪政纪乱作一团,也同样因为脱脱的缘故,也先帖木儿贪污腐败情况越发严重。
长此以往,脱脱在外拥兵自重,又有也先帖木儿控制国家财源,到时候哥弟二人携手齐心起兵造反,必然会尾大不掉,为祸人间。
作为皇上眼中的红人,犹如韦小宝一般的政治身份,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哈麻的话被元顺帝信以为真,皇上尚且如此,作为臣子的自然不甘落后。
很快哈麻就成为了唯恐天下不乱的群臣拥护的对象。
而在朝外的脱脱和他的弟弟也先帖木儿因为在前期推出的政治改革方案,动了不少人的政治利益,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和憎恨,所以本就是墙头草随风倒的群臣立刻临阵倒戈,一致攻击脱脱,说他携百万雄师,密谋造反。
时任当时元军的最高统帅的妥欢贴睦尔,面对着群臣的一致攻击,三两猪脑的他似乎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抱着与群臣一致对外的政治情怀,亲自下诏,革去脱脱大将军兵权,交由副手河南行省左丞相泰不花等代为掌兵。
诏令传到脱脱手中的时候,他还没有打开就已经知道了里面的内容。
史书上说他:诏书且勿开,开则大事去矣。
当他真正打开的时候,看着手上的诏令,脱脱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但是更多的却也是满怀的无奈。
读完诏令之后,脱脱说出了一段话,具体内容为:皇上这时候召见我入宫,我如果不服从的话,就是与天下对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作为君主辅臣的仁义何在啊?(天子诏我而我不从,是与天下抗也,君臣之义何在?)
说完这席话之后,脱脱没有反抗,而是按照皇上要求将兵权按照诏令交到了他人手中。
同时也将元军仅剩不多的救命稻草扔到了一旁。
在这种极端压抑的情况下,众将的表现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做为军人,做为生死相依的兄弟所能够表现出的英勇的沙场情怀。
面对着朝夕相处被卸掉兵权的主帅,时任脱脱副手的哈剌似乎也看到了主帅此去的结果,所以他在脱脱面前同样说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丞相您只要一离开,我们这些跟随您征战沙场的兄弟们必然也会死在那些个小人的手里,与其死在他们手上,我们宁可死在您的面前。
话音落闭,众将皆拔出自己日常的佩剑,各自自刎而亡。
《明实录》记载哈剌答曰:“丞相此行,我辈必死于他人之手,宁死丞相前。
说完这一段,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脱脱、哈剌和一众将士,在朱元璋覆灭元军的战斗中,虽然出现了众多功绩盖世的豪雄,但是在元朝一方同样也有许多人物和事迹值得我们歌颂和表扬。
他们因为身处不同阵营,身负不同政治目的和政治利益,抛头洒血,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仰。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必然有很多值得赞赏的人物和事迹,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旧朝代的所有执政方略和军事抵抗的做法就是绝对得错误性。
说的简单一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那就是:虽败犹荣。
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兄弟们在自己面前相继自刎,此刻的脱脱内心绝对在翻江倒海,痛心疾首。此时的脱脱内心难免会产生一些后悔的想法,他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挑头出兵征战。
如果不是自己的挑头,自己也不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如果不是自己的意气用事,眼前这些跟随自己征战沙场的兄弟们就不会枉死。
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他们的死是何其冤枉啊!
吾死一人足矣,何奈连累他人者呼?
这应该就是当时脱脱内心真正的感受!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他无可奈何。
说为革职,实为押解。
犹如阶下囚一般的脱脱在赶赴回京的半道上,就被哈麻假传元惠宗诏令自尽身亡。
在主帅副帅相继去世之后,原本围困高邮和滁阳的百万雄师顿时土崩瓦解。
随着百万雄师的土崩瓦解,大元王朝最后第二道防线也随着脱脱的逝世,而石沉江底。
在这里我不禁想说一声,一个朝代的覆灭虽然很多时候有它的外在原因存在,比如环境的制约、经济的低迷、政治的堵塞,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它的覆灭更多的原因还是潜存在它的内部,存在于它的本身。
就比如元朝,如果他的政治清明,君臣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政治上不一味的讲究奢靡腐败,而是多多考虑老百姓的民生,即便是它本身的经济实力达不到,那它也断然不至于沦落到亡国的命运。
从深层次上讲,元朝的灭亡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
朱元璋、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出现,不过是推到元朝大墙的幕后推手。
那些个层出不穷的枭雄们,只是时代流转的必然产物。
简单哲学总结就是: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反作用于时代。
没有那个乱世的存在,这些个英雄们就不会出现造反,也就不会有随后一出出经典的战役出现。
没有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奋力拼搏,自然也就不会让我们了解这个时代,让我们永远铭记大明王朝创立的艰辛。
乱世豪雄,豪雄乱世!
六合之战这一仗对于脱脱帖木儿来说着实是耻辱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以数十万大军围困住六合,面对着对方不过寥寥几万的兵马,可以说是兵力悬殊的战局下,竟然还会让反军全身而退。
这场仗败的实在窝囊。
更加可恨的是,那个漏过裆要过饭的朱和尚竟然率领着他的三万人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来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是绝对经典的穿插战,到最后不仅没有伤亡一兵一卒,还在自己的刀刃下硬生生的救出了元帅甲的叛军。
这一出就差吹锣打鼓的闹剧演出完毕之后,朱元璋站在滁阳城墙之上看着脚下怒火冲天的元军们,脸上的笑容璀璨而鲜亮,细长的面颊上得意的笑容足以绽放出花来。
这一仗没开打之前,朱元璋他是抱着死伤参半的决心迎敌的,但是事态一步步发展过后,自己不但没有损失,还大捞了一笔,可谓是有惊无险,这一结果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看着眼前黑压压的成片元军,朱元璋的心里已经给他们的将来下达了一个最后的结论。
有兵如此,亡国不远矣!
望着城下黑压压连片的元军,朱元璋心中对他们仅存的一丝丝恐惧也在这一场战争中荡然无存,原本那个征战四方,连同洋鬼子和蛮夷都为之胆怯的蒙古铁蹄早已不在。
时间这把猪饲料,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将原本桀骜不驯的草原狼,饲养成为了一支只知道欺压百姓、压榨底层劳动力、安与享乐、怯于斗勇的人肉豺狼。
前后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点,他们彼此双方同样凶悍,一个对外一个对内;两者之间,更有着太多的不同点,前者为了一统全国,为了宏图大志不惜血洒沙场,精忠报国的强大军团。
后者则为了逍遥快活,不惜出卖灵魂,放纵肉体,拿国家社稷于不顾的卖国军团。
现在的元军,早已不是以前的元军。
现在的他们,至多就是一群披着正规军的招牌,却只知道为祸人间的乌合之众。
而对于战争来讲,永远不是靠人数来取胜,人数再多,犹如散沙一般的杂牌军在重要时刻只会一哄而散。
摇了摇头,再也没有看城下的元军,在给这号称百万雄师的元军下达了最后结论之后,朱元璋号令全军,养息休整。
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但是他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任天高地远,吾奋力不竭,终会胜呼!
……
在经历过六合之战后,朱家军的势头必然会高涨许多。
但是对于元军来说,却是迎头一棒。
百万雄师力战三万兵马,却以失败告终,这等结果可谓惨烈。在这种极度负面的情况下,元朝内部率先出现了争议。
因为自从脱脱率领百万雄师南巡出征之后,足足三个月的时间却没有树立任何战争功绩。
不仅如此,朝廷还接连收到脱脱战败的消息。
本来是不利的消息,应该予以激励,望他多多努力,不离不弃。但是在某些小人眼中却成为了弹劾脱脱的把柄,用他战败的功绩作为攻击脱脱这个元朝中书省右丞相的政治武器。
首先抓住这个机会的是中书省平章政事哈麻。
他借助脱脱三个月了无寸功的借口,率先向脱脱发难,说他:倾国家之财力,据为己用,半个朝廷的官员都听从于脱脱的命令,即便如此,都做不出任何功绩出来。
又说他: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是彻头彻尾的庸才,但是却依靠着哥哥的权势在朝廷中作威作福,搞得朝廷是乌烟瘴气,纲纪政纪乱作一团,也同样因为脱脱的缘故,也先帖木儿贪污腐败情况越发严重。
长此以往,脱脱在外拥兵自重,又有也先帖木儿控制国家财源,到时候哥弟二人携手齐心起兵造反,必然会尾大不掉,为祸人间。
作为皇上眼中的红人,犹如韦小宝一般的政治身份,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哈麻的话被元顺帝信以为真,皇上尚且如此,作为臣子的自然不甘落后。
很快哈麻就成为了唯恐天下不乱的群臣拥护的对象。
而在朝外的脱脱和他的弟弟也先帖木儿因为在前期推出的政治改革方案,动了不少人的政治利益,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和憎恨,所以本就是墙头草随风倒的群臣立刻临阵倒戈,一致攻击脱脱,说他携百万雄师,密谋造反。
时任当时元军的最高统帅的妥欢贴睦尔,面对着群臣的一致攻击,三两猪脑的他似乎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抱着与群臣一致对外的政治情怀,亲自下诏,革去脱脱大将军兵权,交由副手河南行省左丞相泰不花等代为掌兵。
诏令传到脱脱手中的时候,他还没有打开就已经知道了里面的内容。
史书上说他:诏书且勿开,开则大事去矣。
当他真正打开的时候,看着手上的诏令,脱脱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但是更多的却也是满怀的无奈。
读完诏令之后,脱脱说出了一段话,具体内容为:皇上这时候召见我入宫,我如果不服从的话,就是与天下对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作为君主辅臣的仁义何在啊?(天子诏我而我不从,是与天下抗也,君臣之义何在?)
说完这席话之后,脱脱没有反抗,而是按照皇上要求将兵权按照诏令交到了他人手中。
同时也将元军仅剩不多的救命稻草扔到了一旁。
在这种极端压抑的情况下,众将的表现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做为军人,做为生死相依的兄弟所能够表现出的英勇的沙场情怀。
面对着朝夕相处被卸掉兵权的主帅,时任脱脱副手的哈剌似乎也看到了主帅此去的结果,所以他在脱脱面前同样说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丞相您只要一离开,我们这些跟随您征战沙场的兄弟们必然也会死在那些个小人的手里,与其死在他们手上,我们宁可死在您的面前。
话音落闭,众将皆拔出自己日常的佩剑,各自自刎而亡。
《明实录》记载哈剌答曰:“丞相此行,我辈必死于他人之手,宁死丞相前。
说完这一段,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脱脱、哈剌和一众将士,在朱元璋覆灭元军的战斗中,虽然出现了众多功绩盖世的豪雄,但是在元朝一方同样也有许多人物和事迹值得我们歌颂和表扬。
他们因为身处不同阵营,身负不同政治目的和政治利益,抛头洒血,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仰。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必然有很多值得赞赏的人物和事迹,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旧朝代的所有执政方略和军事抵抗的做法就是绝对得错误性。
说的简单一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那就是:虽败犹荣。
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兄弟们在自己面前相继自刎,此刻的脱脱内心绝对在翻江倒海,痛心疾首。此时的脱脱内心难免会产生一些后悔的想法,他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挑头出兵征战。
如果不是自己的挑头,自己也不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如果不是自己的意气用事,眼前这些跟随自己征战沙场的兄弟们就不会枉死。
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他们的死是何其冤枉啊!
吾死一人足矣,何奈连累他人者呼?
这应该就是当时脱脱内心真正的感受!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他无可奈何。
说为革职,实为押解。
犹如阶下囚一般的脱脱在赶赴回京的半道上,就被哈麻假传元惠宗诏令自尽身亡。
在主帅副帅相继去世之后,原本围困高邮和滁阳的百万雄师顿时土崩瓦解。
随着百万雄师的土崩瓦解,大元王朝最后第二道防线也随着脱脱的逝世,而石沉江底。
在这里我不禁想说一声,一个朝代的覆灭虽然很多时候有它的外在原因存在,比如环境的制约、经济的低迷、政治的堵塞,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它的覆灭更多的原因还是潜存在它的内部,存在于它的本身。
就比如元朝,如果他的政治清明,君臣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政治上不一味的讲究奢靡腐败,而是多多考虑老百姓的民生,即便是它本身的经济实力达不到,那它也断然不至于沦落到亡国的命运。
从深层次上讲,元朝的灭亡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
朱元璋、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出现,不过是推到元朝大墙的幕后推手。
那些个层出不穷的枭雄们,只是时代流转的必然产物。
简单哲学总结就是: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反作用于时代。
没有那个乱世的存在,这些个英雄们就不会出现造反,也就不会有随后一出出经典的战役出现。
没有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奋力拼搏,自然也就不会让我们了解这个时代,让我们永远铭记大明王朝创立的艰辛。
乱世豪雄,豪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