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跃民带着人在淤地坝上砌墙的事儿在石川村热闹了还没两天,所有人的注意力就被另外一件事儿给吸引了。
这一天村民们都聚集到村委大队部,拿着算盘账本儿的张金锁成了所有人的焦点,也是他一年中最受人关注的时候。
全大队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的队长都到张金锁那里核账。
在其他地方核账可能还比较麻烦,但是在石川村就很简单,只有一项,算卖粮款,去除往年亏欠,得出今年每个生产队的收入。
石川村这些年几乎年年完不成公粮上缴,甚至每年还要申请救济粮,因而支书常贵在公社不怎么受待见,每次开会都闷在角落里抽烟。
但今年不一样了,石川村历史性地全额上缴了公粮,还还换掉了一部分贷款,常贵在公社受到了表彰,开会的时候都停止了腰杆儿。
常贵此时满面红光地坐在村委门口,他有些感激地看着钟跃民,心里明白今年石川村能获得这样的丰收,真是靠了钟跃民领着人建起来的淤地坝。
今年坝地的收上来的粮食,占了全村收成的一半,但是坝地那点田地却只有全村土地的十分之一。而且占用的人力也不多,更没有干旱问题的存在。
正是因为如此,前些日子钟跃民带人在地里折腾的事情,他才没有多过问。
常贵也是相信钟跃民是个靠谱的人,就想等等看钟跃民是不是还能弄出什么新花样出来。
钟跃民才管不了那么多,他坐在张金锁身边,看着他算账。
今年第五生产队收成肯定算是好的,这个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这个粮食不是你收了就可以分了拿回家吃了。
而是要统一交到生产大队,由大队统一交了公粮,扣除全村人的口粮,余粮就给国家统购。
理论上每个生产队会领到全部社员的口粮还有卖粮食的钱,但是,事情就坏在这个但是上,第五生产队往年积欠大队一千多元,这是要还。
张金锁噼里啪啦一顿算,还掉欠的债,钟跃民领到了四万多斤粮食,两百多块钱。
钟跃民傻了眼,这他娘的够干什么的?全队小一百口人忙乎了一年,就挣了这么点钱。
四队马柱子也领到了四万多斤粮食,一百多块钱。他看看钟跃民手里的账,笑了:“我还以为你们队换了队长,今年有多能,结果就多了那么点钱!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嘛!”
钟跃民心情有些低落,懒得搭理他。
常贵看钟跃民脸色不好,就把他叫了过去。
“跃民哪,你们队今年收成确实不错,就是底子差,可好在还清了欠债,明年就好了!”
“支书,这些我都知道。”钟跃民皱着眉头,“咱们辛苦一年,最多就比现在多个千吧块钱,往下一摊,每个人摊一块多钱,这够干什么用的?”
“这也没法子,国家建设需要粮食,咱们农民要支持,不要那么多埋怨。”常贵没想到钟跃民说这个,抽了口烟,干巴巴地说了一句。
钟跃民也没指望常贵能说个啥,只是太郁闷了,才说了两句。
他倒是知道问题在哪儿,也知道后来怎么解决的,但是有什么用呢,大趋势不是个人能够改变的。
五队的社员们都站在院子里,拢着袖子,呼着白雾,嘻嘻哈哈地吹着牛逼,是不是看看门口,等着账算完。
这些面孔每个钟跃民都熟悉,狗娃、春花、栓柱、黑子、二狗、大舌头······
淤地坝上、田地里,白天黑夜,天冷天热,大家都是一起拼命干活,就为了多收获粮食,吃饱饭,能给婆姨和娃买些布料和吃食。
钟跃民觉得自己的脚步特别重,他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些满怀期望的社员们。
“队长,咱们今年能分到多少粮食?”看着钟跃民过来,社员们都围了上来,狗娃更是忍不住问道。
钟跃民勉强笑了笑,“还行,咱们把欠账全都还上了,至于结余······”
看钟跃民犹豫,性子急的黑子连忙问道:“没有结余?”
“没有结余?!”,围在后面的社员们没有听清楚,以为今年没有粮食结余,一下炸了锅。
“不能吧,咱们交了那么多粮食,咋能没有结余呢?”春花嚷道。
钟跃民看大家都听岔了,赶紧舞舞手里账本,喊道:“有结余,咱们今年结余四万两千六百一十五斤粮食,另外有两百三十块钱。”
连喊了三四遍,大家才都听清楚了,一下子都高兴起来,都说没想到今年结余这么多粮食。
队里老人高兴道:“咱们去年队里结了一万多斤粮食,钱更是一分没有,还倒欠不少,年都没过完就要出门讨饭,今年能过个安生年了!”
“是啊,是啊,今年多亏了钟队长,咱们家家户户都能不饿肚子了!”有人附和道。
钟跃民看着这些兴高采烈地社员,有些感动也有些难过,这些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本该得到更多的回报,现在却因为不用挨饿而这样高兴。
他们是这样容易满足,钟跃民却想让他们得到更多,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获得他们赢得的。
钟跃民安排了郑桐给社员们分红,自己早早回了窑洞。
石川村生产方式实在过于单一,主要收入就是靠种植粮食换,社员们也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
钟跃民以前想当然地以为是因为制度的原因,经过这一年多的插队之后,他发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地自然环境太差。
土地贫瘠,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为了一点收成,农民绝大部分时候都在和干旱、山洪、风沙斗争,耗尽了精力。
经常性的遭灾、歉收,农民很容易陷入贫困,一旦陷入贫困就更难以抵抗风险,更没有资本发展副业。
修建淤地坝、退耕还林,部分解决了土地和灌溉问题,也让社员不再挨饿,可是怎么让社员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呢?
钟跃民坐在黑暗的窑洞里静静地思考着。
这一天村民们都聚集到村委大队部,拿着算盘账本儿的张金锁成了所有人的焦点,也是他一年中最受人关注的时候。
全大队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的队长都到张金锁那里核账。
在其他地方核账可能还比较麻烦,但是在石川村就很简单,只有一项,算卖粮款,去除往年亏欠,得出今年每个生产队的收入。
石川村这些年几乎年年完不成公粮上缴,甚至每年还要申请救济粮,因而支书常贵在公社不怎么受待见,每次开会都闷在角落里抽烟。
但今年不一样了,石川村历史性地全额上缴了公粮,还还换掉了一部分贷款,常贵在公社受到了表彰,开会的时候都停止了腰杆儿。
常贵此时满面红光地坐在村委门口,他有些感激地看着钟跃民,心里明白今年石川村能获得这样的丰收,真是靠了钟跃民领着人建起来的淤地坝。
今年坝地的收上来的粮食,占了全村收成的一半,但是坝地那点田地却只有全村土地的十分之一。而且占用的人力也不多,更没有干旱问题的存在。
正是因为如此,前些日子钟跃民带人在地里折腾的事情,他才没有多过问。
常贵也是相信钟跃民是个靠谱的人,就想等等看钟跃民是不是还能弄出什么新花样出来。
钟跃民才管不了那么多,他坐在张金锁身边,看着他算账。
今年第五生产队收成肯定算是好的,这个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这个粮食不是你收了就可以分了拿回家吃了。
而是要统一交到生产大队,由大队统一交了公粮,扣除全村人的口粮,余粮就给国家统购。
理论上每个生产队会领到全部社员的口粮还有卖粮食的钱,但是,事情就坏在这个但是上,第五生产队往年积欠大队一千多元,这是要还。
张金锁噼里啪啦一顿算,还掉欠的债,钟跃民领到了四万多斤粮食,两百多块钱。
钟跃民傻了眼,这他娘的够干什么的?全队小一百口人忙乎了一年,就挣了这么点钱。
四队马柱子也领到了四万多斤粮食,一百多块钱。他看看钟跃民手里的账,笑了:“我还以为你们队换了队长,今年有多能,结果就多了那么点钱!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嘛!”
钟跃民心情有些低落,懒得搭理他。
常贵看钟跃民脸色不好,就把他叫了过去。
“跃民哪,你们队今年收成确实不错,就是底子差,可好在还清了欠债,明年就好了!”
“支书,这些我都知道。”钟跃民皱着眉头,“咱们辛苦一年,最多就比现在多个千吧块钱,往下一摊,每个人摊一块多钱,这够干什么用的?”
“这也没法子,国家建设需要粮食,咱们农民要支持,不要那么多埋怨。”常贵没想到钟跃民说这个,抽了口烟,干巴巴地说了一句。
钟跃民也没指望常贵能说个啥,只是太郁闷了,才说了两句。
他倒是知道问题在哪儿,也知道后来怎么解决的,但是有什么用呢,大趋势不是个人能够改变的。
五队的社员们都站在院子里,拢着袖子,呼着白雾,嘻嘻哈哈地吹着牛逼,是不是看看门口,等着账算完。
这些面孔每个钟跃民都熟悉,狗娃、春花、栓柱、黑子、二狗、大舌头······
淤地坝上、田地里,白天黑夜,天冷天热,大家都是一起拼命干活,就为了多收获粮食,吃饱饭,能给婆姨和娃买些布料和吃食。
钟跃民觉得自己的脚步特别重,他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些满怀期望的社员们。
“队长,咱们今年能分到多少粮食?”看着钟跃民过来,社员们都围了上来,狗娃更是忍不住问道。
钟跃民勉强笑了笑,“还行,咱们把欠账全都还上了,至于结余······”
看钟跃民犹豫,性子急的黑子连忙问道:“没有结余?”
“没有结余?!”,围在后面的社员们没有听清楚,以为今年没有粮食结余,一下炸了锅。
“不能吧,咱们交了那么多粮食,咋能没有结余呢?”春花嚷道。
钟跃民看大家都听岔了,赶紧舞舞手里账本,喊道:“有结余,咱们今年结余四万两千六百一十五斤粮食,另外有两百三十块钱。”
连喊了三四遍,大家才都听清楚了,一下子都高兴起来,都说没想到今年结余这么多粮食。
队里老人高兴道:“咱们去年队里结了一万多斤粮食,钱更是一分没有,还倒欠不少,年都没过完就要出门讨饭,今年能过个安生年了!”
“是啊,是啊,今年多亏了钟队长,咱们家家户户都能不饿肚子了!”有人附和道。
钟跃民看着这些兴高采烈地社员,有些感动也有些难过,这些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本该得到更多的回报,现在却因为不用挨饿而这样高兴。
他们是这样容易满足,钟跃民却想让他们得到更多,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获得他们赢得的。
钟跃民安排了郑桐给社员们分红,自己早早回了窑洞。
石川村生产方式实在过于单一,主要收入就是靠种植粮食换,社员们也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
钟跃民以前想当然地以为是因为制度的原因,经过这一年多的插队之后,他发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地自然环境太差。
土地贫瘠,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为了一点收成,农民绝大部分时候都在和干旱、山洪、风沙斗争,耗尽了精力。
经常性的遭灾、歉收,农民很容易陷入贫困,一旦陷入贫困就更难以抵抗风险,更没有资本发展副业。
修建淤地坝、退耕还林,部分解决了土地和灌溉问题,也让社员不再挨饿,可是怎么让社员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呢?
钟跃民坐在黑暗的窑洞里静静地思考着。